[心得] 俄羅斯對中亞的征服(2)

作者: sam09 (柊鏡)   2018-05-23 22:21:21
二、進入西伯利亞
羅斯人大約在11世紀便與「石頭山」*以東的居民打過交道,來自諾夫哥羅德的毛皮商
將北方深山密林中的原住民統稱為尤格拉人(Yugra),他們在現代被稱為漢特人與曼西人*
,在更北方還有薩莫耶德人(Samoyed)存在*。諾夫哥羅德人曾試著征服尤格拉地區,但最
多只能要求他們繳納貢賦,始終無法建立統治。
而「西伯利亞」(Sibir)一詞大約在15世紀初始見於俄語記載,指稱位於烏拉山以東的
一個蒙古政權,即是後來的西伯利亞汗國,至於該詞的語源仍眾說紛紜,但在16世紀之
後,西伯利亞一詞已逐漸取代了尤格拉,用以稱呼烏拉山以東的廣袤土地。
* 即烏拉山在俄羅斯的傳統稱呼,烏拉山的稱呼大約到18世紀才定名。
* 漢特人(Khanty)又稱奧斯恰克人(Ostyaks);而曼西人(Mansi)過去曾名沃古爾人
(Voguls),皆屬於烏拉爾語系烏戈爾語支,與匈牙利的馬札爾人(Magyars)為近親,他
們可能是馬札爾人西遷之後留在當地的居民。
* 薩莫耶德人今稱涅涅茨人(Nenets),雖然同屬烏拉爾語系民族,但薩莫耶德語族自成一
格,與芬蘭、匈牙利等民族差異較大。
====
1. 西伯利亞汗國
金帳汗國的勢力退去後,莫斯科公國於1478年兼併了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不久後再將烏
拉山西麓的彼爾姆公國*收為附庸,足以繞過敵對的喀山汗國,繼續與烏拉山地區的原住
民交流,並試著將他們併入版圖,同時也與托博爾河、額爾濟斯河流域的秋明汗國*──
即西伯利亞汗國──建立聯繫。
* 彼爾姆公國(Principality of Perm)通稱「大彼爾姆」(Great Perm),為科密人(Komi)
所建立的國家,掌握卡瑪河上游的水路,早先從屬於諾夫哥羅德,後轉投莫斯科,於
1505年遭到兼併。
* 西伯利亞汗國舊都成吉圖拉(Chingi-Tura),原意為「成吉思汗之城」,在俄國征服西
伯利亞汗國時被毀,1586年獲得重建,更名為秋明(Tyumen),此名稱來自蒙古、突厥語
的「一萬」(Tümen,圖們);汗國於1495年後遷移到卡什里克(Qashliq),又名伊斯克
爾(Isker),俄國人則稱之為西比爾(Sibir),其統治之地便是西伯利亞汗國。
====
西伯利亞汗國早期的歷史不詳,大約在15世紀初時由蒙古克烈部貴族泰布哈(Taibuga)
所建立,後轉入昔班家族*之手;當俄羅斯人來到此地時,西伯利亞汗國的統治者是伊巴
克汗*。伊巴克汗早先推翻了泰布哈之孫馬爾*,1481年時又擊殺了逃到西伯利亞的金帳汗
國阿黑麻汗,但他在1495年時被前來復仇的馬爾之孫馬穆克*殺死。馬穆克掌權後將汗國
的首都由土拉河與托博爾河河口的成吉圖拉搬遷到額爾濟斯河上游的卡什里克;並逼走了
伊巴克汗之子穆爾塔贊(Murtaza),使他前往烏茲別克投效昔班尼汗*。
* 昔班家族(Shaybanids),源自朮赤第五子昔班(Shiban, ?–1246),其封地位於伏爾加
河到烏拉爾河之間,西伯利亞的語源可能來自昔班。
* 伊布拉辛‧伊巴克汗(Ibrahim Ibak Khan, r. 1464?–1495),西伯利亞汗,屬昔班家
族,其祖父哈吉‧穆罕默德(Hajj Muhammad, r. 1419)曾被推舉為金帳汗,但僅是權臣
也迪古(Edigu)的傀儡,在位不到一年即被廢,逃往西伯利亞。
* 馬爾(Mar, r. ?–1468)
* 馬穆克(Mamuk, r. 1495–1499)
* 穆罕默德‧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 1451–1510, r. 1500–1510),烏茲別克汗,
布哈拉汗國昔班尼王朝的建立者。
====
馬穆克於1499年時在入侵喀山汗國時*逝世,後由其弟阿巴拉克、阿巴拉克之子阿奎什
、馬穆克之子卡西姆、以及卡西姆之子雅迪格爾*繼承西伯利亞的汗位。然而,先前流亡
中亞的穆爾塔贊之子庫楚姆*在1554年重返祖國,烏茲別克人、諾蓋人、巴什基爾人、乃
至於喀山汗國都站在庫楚姆一方,雅迪格爾只能選擇向俄國求援。不料,沙皇伊凡四世藉
此獅子大開口,勒索了大量的毛皮與貢賦,雅迪格爾汗無力負擔,最終於1563年敗亡,僅
其子塞伊賈克(Seydyak)脫逃。
* 馬穆克在即位不久後便入侵鄰近的喀山汗國,一度奪得喀山的汗位,但不久又被前來支
援的俄軍擊退,喀山的貴族分別倚賴雙方爭奪汗位。
* 阿巴拉克(Abalak, r. 1499–1530)
阿奎什(Aguish, r. 1530–1540)
卡西姆(Kasim, r. 1540–1552)
雅迪格爾(Yadiger, r. 1552–1563)
* 庫楚姆汗(Kuchum, r. 1563–1598)
====
2. 史特羅加諾夫家族
在西伯利亞汗國內亂之際,伊凡四世於1552年摧毀了喀山汗國,隨後又征服了阿斯特拉
罕汗國,掃清了通往西伯利亞的道路。來自諾夫哥羅德的史特羅加諾夫家族(Stroganov
Family)於1558年時自沙皇手中取得了開發烏拉山的特許權,此家族以經營鹽業起家,奠
基者菲奧多爾*在北方的索里維切哥茨克(Solvychegodsk)*建立大本營,但他的三個兒子
皆早逝,本人也在悲傷中遁入修院,將家業留給僅存的幼子安尼凱*繼承。
* 菲奧多爾‧盧基奇‧斯特羅加諾夫(Fyodor Lukich Stroganov, ?–1497)
* 此城鎮的名字意義為「維切格達河的鹽」(Salt on the Vychegda River)
* 安尼凱‧菲奧多羅維奇(Anikey Fyodorovich Stroganov, 1488–
1570)
====
在安尼凱的經營下,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由鹽業跨足工礦,也參與監督英國與俄國在北方
的商貿活動,並成為伊凡四世「特轄軍」*的成員。他們很快的嗅到了新的商機,主動爭
取前往烏拉山地區開拓邊疆,並由沙皇手中取得了築城、開墾、招兵、製械等特權,以卡
瑪河畔的重鎮彼爾姆作為基地,沿著左岸支流楚索瓦雅河(Chusovaya River)向東推進。
儘管安尼凱本人於1570年遇刺身亡,他的三個兒子雅科夫、格列哥里、謝苗*仍繼續了他
的事業。
* 伊凡四世曾於1565至1572年間設置「特轄區」制(Oprichnina),約轄有全國一半土地,
特轄軍(Oprichnik)即為直屬於沙皇親信武力,負責在特轄區中偵伺、鎮壓任何意圖不
軌者,並可以藉由告密以抄沒對方的財產。
* 雅科夫‧安尼凱耶維奇(Yakov Anikeyevich, 1528–1577)
格列哥里‧安尼凱耶維奇(Grigori Anikeyevich, 1533–1577)
謝苗‧安尼凱耶維奇(Semyon Anikeyevich, 1540–1586)
====
俄國人在烏拉山的活動被西伯利亞汗國認定為威脅,庫楚姆汗在即位之初仍不願開罪俄
國。但當克里米亞汗國於1571年趁著俄軍主力正與波蘭、瑞典爭奪利沃尼亞時,在奧斯曼
土耳其支持下大舉入侵,幾乎將莫斯科夷為平地,還擄走近十萬居民;許多新征服的領地
接連爆發動亂,庫楚姆汗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1573年,趁著俄軍忙於應付巴什基爾人
與切列米斯人(Cheremis)*暴動之際,庫楚姆汗也發動了一波襲擊,橫掃了楚索瓦雅河沿
岸的各個俄羅斯據點,以及親近俄國的本地人部落,兵鋒直逼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的基地彼
爾姆,但並未繼續發動攻擊。
為此,怒不可遏的伊凡四世責成史特羅加諾夫家族增強邊疆的防務,並延長了各項特權
的期限,以解決西伯利亞汗國的威脅。俄國史上最著名的探險家葉爾馬克(Yermak, 1532?
–1585)便由此躍上舞台。
* 切列米斯人今稱為馬里人(Mari),為卡瑪河流域的原住民。
====
3. 葉爾馬克
葉爾馬克原名瓦西里‧季莫菲耶維奇‧阿列寧(Vasily Timofeyevich Alenin),確切生
年與早年生平不詳,據當時的各類編年史所述,葉爾馬克的祖父阿法納西(Afanasy
Grigoryevich)來自蘇茲達里,後逃荒到弗拉基米爾與穆羅姆擔任馬車夫,但因涉入走私
案再度逃亡。阿法納西之子季莫菲(Timofey Afanasyevich)輾轉投效史特羅加諾夫家族門
下,其子瓦西里少年時便在楚索瓦亞河畔擔任船夫。然而,瓦西里稍長後便與其同伴離開
家鄉,前往王法所不及的頓河流域,跟隨當地的哥薩克一同活動,並獲得了「葉爾馬克」
這個外號,有磨石、鐵鍋之意。
一些記錄顯示,葉爾馬克與他的哥薩克集團曾偕同俄軍參加了征服喀山汗國與阿斯特拉
罕汗國的軍事行動,並擊退了試圖反攻阿斯特拉罕的奧斯曼土耳其援兵。在克里米亞汗國
入侵俄國的戰役中,克里米亞大軍於1571年摧毀莫斯科,次年食髓知味,再度大舉來襲。
葉爾馬克所屬的哥薩克部隊隨俄軍在莫斯科以南40公里的摩洛季村(Molodi)迎擊克里米亞
大軍,報了去年的一箭之仇。
====
葉爾馬克的名字也出現在俄國與波蘭、瑞典之間的戰爭記錄中;在摩洛季戰役後,葉爾
馬克受命前往普斯科夫增援,解除波蘭軍隊的圍攻,此時他已經升任哥薩克軍官,負責指
揮平底船(Koch)*艦隊。爭奪利沃尼亞的戰爭結束後,葉爾馬克的部隊被解散,他們將回
到伏爾加河與頓河一帶的根據地。
但當時伏爾加河流域的哥薩克卻發生暴動,俄國方面原先唆使他們向雅伊克河(Yaik
River)*流域的諾蓋人發動攻擊,但哥薩克卻反過頭劫掠了俄國的商隊,使雙方的衝突惡
化。後人盛傳葉爾馬克也參加了劫掠,實際上他並不在現場,只是涉案的哥薩克之中有不
少葉爾馬克的同伴,而葉爾馬克隨後也在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的委託下前來招募舊部,準備
發動對西伯利亞的遠征。
* 此為俄國特有的小型平底木船,哥薩克擅長在河流中駕馭此類船隻迅速移動,在河道、
湖沼縱橫的西伯利亞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
* 即烏拉爾河(Ural River),1775年更為現名。
====
在葉爾馬克投入史特羅加諾夫家族之時,西伯利亞汗國的襲擾也同時進入高潮,由庫楚
姆汗的長子阿里*所領軍的西伯利亞部隊攻破了索利卡姆斯克(Solikamsk,卡瑪鹽城),彼
爾姆公國的舊都切爾德尼(Cherdyn)幾乎淪陷,楚索瓦雅河沿岸的村莊再次遭到蹂躪;與
俄國有所矛盾的奧斯恰克人、沃古爾人也趁勢而起,彼爾姆地區的情勢一片狼藉。
為此,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的當家馬克西姆*緊急調派葉爾馬克前去阻擊入侵楚索瓦雅河
一帶的西伯利亞軍,此舉雖然使切爾德尼的守軍大為不滿,甚至向沙皇指控哥薩克意圖抗
命,但伊凡四世並未對此做出懲處,馬克西姆也持續強化葉爾馬克所部的武裝。1582年9
月1日,葉爾馬克率領500至800名哥薩克溯楚索瓦雅河而上,帶上了新式的槍砲與精熟的
嚮導,朝著卡什里克進軍。
在幾次小規模衝突後,葉爾馬克的隊伍順利的抵達卡什里克城下,雖然西伯利亞汗國的
主力軍仍遠在彼爾姆一帶活動,但庫楚姆汗與其盟友的部隊仍是哥薩克的五倍有餘,只是
哥薩克幾乎都裝備了火槍與輕型火砲,西伯利亞士兵絕大多數都使用冷兵器。
* 阿里(Ali, ?–1647)
* 馬克西姆‧雅科夫列維奇(Maksim Yakovlevich, 1557–1624)
====
由於卡什里克的防禦稍嫌薄弱,西伯利亞部隊決定在托博爾河畔的楚瓦什角(Chuvash
Cape)與哥薩克交鋒,由庫楚姆汗的姪子穆罕默德‧古爾擔任前鋒。11月4日,葉爾馬克率
七百餘名哥薩克及俄軍士兵乘船搶灘,西伯利亞方面立刻以弓箭齊發,試圖阻擋哥薩克登
岸,但卻遭到砲火的壓制,沃古爾的盟軍首先潰散,穆罕默德‧古爾雖然率領韃靼騎兵發
動衝鋒,但為時已晚,被結成方陣的俄軍輕易擊退,其本人也負傷脫離戰場。
失去指揮官後,西伯利亞軍隊已無心戀戰,在後方的庫楚姆汗不敢退守卡什里克,遂率
領少數殘餘部隊往額爾濟斯河方向退卻,葉爾馬克在幾天後兵不血刃的進佔已成空城的卡
什里克。
* 穆罕默德‧古爾(Muhammad Kul, ?–1618)
====
然而,庫楚姆汗的長子阿里正率軍趕回,穆罕默德‧古爾的殘部也不斷騷擾落單的哥薩
克,附近的沃古爾人、奧斯恰克人也是各懷鬼胎。葉爾馬克清楚卡什里克難以防禦,必須
主動出擊。儘管阿里與穆罕默德‧古爾搶先一步完成會師,但此時已是嚴冬,在天降大雪
、地面封凍的情況下,西伯利亞的韃靼騎兵寸步難行,在阿巴拉克湖(Abalak Lake)的戰
鬥中再次被哥薩克的砲火擊敗,但哥薩克與俄軍的損失也相當慘重。
冬季過去後,葉爾馬克立刻派出信差前往莫斯科要求增援,並送回了大量戰利品以及西
伯利亞汗國的版圖。伊凡四世獲信後龍心大悅,當即下令赦免了所有參與該次遠征的哥薩
克身上的案底,並賞賜了大量珍寶。然而,多疑的沙皇雖願意派遣增援,但也要求葉爾馬
克在援兵抵達後便率哥薩克返回,將指揮權轉交給沙皇的親信博爾霍夫斯基親王*
在等待增援的期間,葉爾馬克持續派出哥薩克佔領周圍的村莊,並鞏固俄國在當地的勢力
基礎,甚至還俘獲了穆罕默德‧古爾本人──他後來被送到莫斯科居住,後人以西比爾斯
基(Sibirsky)為姓,名列俄國貴族之一。
* 謝苗‧德米特里耶維奇‧博爾霍夫斯基(Semyon Dmitryevich Bolkhovsky, ?–1584)
====
伊凡四世在1584年3月18日駕崩,300名援兵與大量輜重的行程又受到延宕,直到當年11
月才抵達卡什里克。博爾霍夫斯基親王知道葉爾馬克在哥薩克之間的威望,因此並沒有立
刻要求他返回,加上親王本人在同年底病逝,葉爾馬克當然更無法離開局勢險惡的前線。
此時,一批西伯利亞貴族掀起叛亂,誘殺了葉爾馬克的親信、哥薩克指揮官科爾佐*等人
,又率大軍圍攻卡什里克,但因無法突破防守而自行退去。
在該次動亂後,葉爾馬克部下僅存三百人,且補給嚴重不足。為了張羅資源,葉爾馬克
聽取了布哈拉汗國商人的消息,決定沿著額爾濟斯河上溯,尋找被庫楚姆汗的部隊扣留的
商隊。然而,葉爾馬克並未找到傳聞中的布哈拉商隊,卻碰到越來越多的敵人,迫使他不
得不折返。1585年8月5日,葉爾馬克率部在瓦蓋河口(Vagay River)紮營,此地距卡什里
克不到30公里,但尾隨而至的西伯利亞軍隊乘著夜色與大雨前來劫營,葉爾馬克在混戰中
受傷落水而亡,但也成功掩護了他的同伴們撤退。
伊凡‧科爾佐*(Ivan Koltso, ?–1584)
====
葉爾馬克身亡的消息很快傳回卡什里克,留守的哥薩克指揮官緬謝里雅克*與格魯霍夫
公爵*認為卡什里克已無法防禦,只得率領僅存的百餘名士兵撤離。他們沿著額爾濟斯河
、鄂畢河順流而下,在出海口的奧布多爾斯克(Obdorsk)*登岸,越過烏拉山北端後再沿烏
薩河(Usa River)、伯朝拉河(Pechora River)進入北冰洋,於河口附近的普斯托捷爾斯克
(Pustozyorsk)*度冬,直到夏季才回到莫斯科。
* 馬特維‧緬謝里雅克(Matvey Meshcheryak, ?–1588)
* 伊凡‧瓦西里耶維奇‧格魯霍夫(Ivan Vasilievich Grukhov, ?–?)
* 今名薩列哈爾德(Salekhard)
* 普斯托捷爾斯克建城於1499年,意為「空湖城」,為伯朝拉河流域第一個俄國據點,原
先為軍事堡壘,在17世紀時也成為著名流放地,後因西伯利亞的商路開闢而沒落,1962
年時遭到廢棄,至今仍是一座鬼城。
====
4. 鞏固西西伯利亞
緬謝里雅克與格魯霍夫並不知道,由曼蘇洛夫將軍*率領的七百名援兵已經翻越烏拉山
,正朝卡什里克而來。但庫楚姆汗之子阿里已搶先一步,佔領了卡什里克;此外,當年被
庫楚姆汗擊敗的雅迪格爾汗之子塞伊賈克也在當地現身,在支持者的協助下反而逐走了阿
里。曼蘇洛夫不敢與聲勢浩大的西伯利亞軍隊開戰,便決定往北追回撤退的緬謝里雅科,
但他沒有趕上,遂決定在額爾濟斯河與鄂畢河匯流處建立堡壘固守,並收服了當地的奧斯
恰克部落。曼蘇洛夫也在1586年返回莫斯科,雖然沒有達成增援卡什里克的目標,但又更
進一步強化了俄國在鄂畢河一帶的影響力。
* 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曼蘇洛夫(Ivan Alekseyevich Mansurov, ?–?)
====
同在1586年,新任沙皇費奧多爾一世*又派出米雅斯諾伊*、蘇金*、楚爾科夫*以及緬謝
里雅克等將領先後重返西伯利亞,首先在成吉圖拉的舊址上建立了秋明城;楚爾科夫又繼
續向推進,於1588年時在托博爾河與額爾濟斯河匯流處建立了托博爾斯克城(Tobolsk)*,
這座城市在往後發展為西西伯利亞地區的首府。
在卡什里克,阿里與塞伊賈克的鬥爭日益激烈,卡什里克幾乎化為廢墟;阿里與庫楚姆
汗獲得布哈拉汗國的支持,塞伊賈克則找上了俄國人。楚爾科夫抓住這個機會,邀請塞伊
賈克與一批西伯利亞貴族前來托博爾斯克赴宴,在宴席間將其扣押*,他的勢力也隨即瓦
解,塞伊賈克之後也投效俄國,並留在莫斯科居住;楚爾科夫則當上了第一任托博爾斯克
督軍。
* 費奧多爾一世‧伊凡諾維奇(Feodor I Ivanovich, 1557–1598, r. 1584–1598),俄
羅斯沙皇,伊凡四世之子,熱愛敲鐘而有「撞鐘者」外號;駕崩時沒有留下子嗣,留里
克王朝至此告終,由妻兄鮑里斯‧戈篤諾夫(Boris Godunov, 1551–1605, r. 1598–
1605)繼位為沙皇。
* 伊凡‧尼基季奇‧米雅斯諾伊(Ivan Nikitich Myasnoy, ? - ?)
* 瓦西里‧鮑里索維奇‧蘇金(Vasily Borisovich Sukin, 1550–1612)
* 達尼洛‧格列戈里耶維奇‧楚爾科夫(Danilo Grigoryevich Chulkov, ? - ?)
* 原先建築於額爾濟斯河左岸,不久後因地勢低窪,才遷移到右岸的現址
* 與楚爾科夫共謀的還有亟欲為葉爾馬克復仇的緬謝里雅克等哥薩克,但緬謝里雅克在與
塞伊賈克的衛兵交戰時陣亡。
====
在俄國的壓迫下,庫楚姆汗的力量日益削弱,他不得不以劫掠臣服於俄國的韃靼人為生
,儘管這些人過去曾經是自己的臣民。韃靼人雖然對俄國沒有好感,但更不能忍受庫楚姆
汗的無端劫掠,他們便決定與俄軍站在同一陣線。1591年7月,新任托博爾斯克督軍馬薩
爾斯基*在伊希姆河擊敗了庫楚姆汗,將他趕到巴拉賓草原(Barabinsk steppe)地方,使
原西伯利亞汗國的核心地區不再受到騷擾。而俄軍也繼續沿額爾濟斯河與鄂畢河前進,於
1594年建立塔拉(Tara)、蘇爾古特(Surgut)兩城,包圍了奧斯恰克人與沃古爾人的土地,
令他們不能再響應庫楚姆汗的活動。
俄國人並沒有放棄剷除庫楚姆汗,由塔拉督軍沃伊科夫*率領的部隊繼續往額爾濟斯河
上游推進,與庫楚姆汗殘部數次接觸,他的親戚與部下不是被俘就是投降。沃伊科夫在
1598年8月20日於別爾季河(Berd River)與鄂畢河匯流處*附近發現了庫楚姆汗的僅存的力
量,在俄軍的猛攻下,庫楚姆汗全軍覆沒,僅剩本人脫逃。關於庫楚姆汗的結局有兩說:
他前往準噶爾部的地盤尋求援助,但反遭殺害;或是輾轉抵達諾蓋人的領土,卻被當地人
誤殺,大約死在1598至1601年間,確切的時間地點已不可考。
* 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科利佐夫─馬薩爾斯基(Vladimir Vasilievich Kol'tsov
-Masalsky, ?–?)
* 安德烈‧馬特維耶維奇‧沃伊科夫(Andrey Matveyevich Voyeykov,?–1654)
* 位於現在的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附近,該城雖然是當今西伯利亞第一大城,但直
到1893年才建城。
====
庫楚姆汗的滅亡代表西伯利亞汗國已無組織性的抵抗*,俄國在16世紀末已大致上穩定
了西西伯利亞,並在往後的半個世紀中滲透到整個西伯利亞,直抵太平洋岸。但在南方的
中亞草原,俄國人受限於難以防守的環境與實力堅強的對手,又耗費了三個世紀的時間才
將整個中亞併入版圖。
* 庫楚姆汗之子阿里仍持續活動到1607年才被俄軍俘獲,他晚年居住於俄國,其子嗣曾擔
任卡西姆汗國(Kasim Khanate)的君主,該汗國為俄國之傀儡,用以安置投效俄國的韃
靼貴族,於1681年被併入俄國。
本集Blog圖文版:
https://tinyurl.com/ybm6kzyl
這集寫著有些離題,而且似乎太長了,
下集會回到中亞,寫一下16、17世紀的中亞形勢。
不知道這種排版大家覺得如何?
========
作者: msisee (c'est la vie)   2018-05-23 22:45:00
推 葉爾馬克早年也是土匪一個 被通緝幾個死刑 沒想到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用人不拘一格 把他收下
作者: dreeee (Adieu chérie)   2018-05-23 23:36:00
把遠東也揉合進來 就可以把俄羅斯的東拓歷史一起寫完了呢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8-05-24 00:02:00
被磨死的西伯利亞汗國
作者: ez910115 (ez910115)   2018-05-24 01:19:00
克里米亞汗國這麼強喔,車過莫斯科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8-05-24 08:27:00
push
作者: alonzo701002 (宛如飛翔)   2018-05-24 10:16:00
作者: pths40 (浪費時間)   2018-05-24 19:47: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5-24 20:1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