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政台文所 推薦書單與準備心得

作者: pokemen (桓仔)   2016-04-13 21:39:22
  雖然版上已經有許多前輩跟高手的心得文了,但為了還願(?)所以還是厚
臉皮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書單和準備方式,希望非文學院背景的自己,能稍
稍幫助到有同樣目標的考生們。
  在進入落落長的正文以前先跟大家良心提醒一下,這篇文章真的很長,而且
原PO是排版白癡,所以建議:
1.想看故事(?)的人可以看看前言和準備過程之類有情節的部分,笑笑就好。
2.真的想考台文所而且痛恨廢話的人,請直接看「書單&準備方向」和「考試心
得」。
  至於其他無聊來逛版的鄉民們,很抱歉,這篇內容應該不怎麼有趣。願各位
畢業後,無論是否考上研究所,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
[考試成績]
政大:正取一
國文:59 (哭)
英文:67
台灣文學史:87
文學理論與批評:79
總分:292  正取最低分數:198
台大:正取二
國文:80
文學概論:90
台灣文學史:70
中國文學史:58
口試:86
核算後總分:426.8  錄取最低分數:324.86
[背景]
  政大法律系,還不確定能不能畢業(慘)。四年來系上平均成績大概落在80
~90趴之間,所以要考研究所但害怕自己成績太爛、面試會GG的人可以稍微放心
了。
  平常喜歡看閒書,但嚴格說來閱讀量其實偏少。建議考生們答題時可以先從
自己熟悉的書單裡去找尋範例,並由此做樹狀延伸;有修過社會學、哲學等相關
課程,覺得對理論掌握上會有不少幫助。在此還是要越俎代庖一下(?),推薦
大家去修社會學的相關課程,非常有趣,會讓人注意到一些自己平常不會特別關
注的事物。
[冗長的前言]
  因為家庭壓力所以唸了法律系,父母擔心我會分心,對國考會有不好影響,
因此也不准雙輔修。這樣渾渾噩噩、玩好多社團、破關好多遊戲,過程中東抓西
揀一些自己想修的課,也就到了大四。
  升大四前,我喜歡的女孩考上了她想唸的研究所。她一方面鼓勵我去追求自
己真正想要的事物(簡單來說我會決定考台文所,有很大原因是受到她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為了她自己想要的未來離我越來越遠。暑假時候我失戀,覺得人
生過得奇慘無比。愛的人沒有一個留下,文學之夢始終落在極遠極遠的地方。我
辭掉打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提醒,現在是失戀的第幾天。
  那樣一個醒來,就只是為了再度倒下的日子,即使如今想起來仍然覺得心有
餘悸。大四的上學期,我耗盡在情感倖存的狀態裡。因為種種緣故,所以每周還
是會看到她,並且感覺自己又死了一點。--好的讓我跳過中間這段重複的過程
,總而言之,一直到了2016年元旦,我才終於有種「也已經半年了」的感覺。那
並不意味著我從此可以完好面對那些過往:包括期間疏離的彼此、她的改變,以
及在久未對話的十一月的被封鎖,而只是覺得自己還有其他更應該去完成的事情

  所以(我就快要進入正題了),我過完年後終於(逼迫自己)開始全心準備
台文所考試,幸好大致要唸的書都已經在九月時候就已經買好借好,所以不至於
太過慌亂。
  我主要的考試準備期間約莫一個月,在那之前我唸完的書,整整一學期,只
有葉老的台文史綱和雷蒙塞爾登的文學理論而已。衝刺期間平均每天念書時間大
概是5-6小時,雖然看起來唸的有點少,但因為我個人實在是坐不住的那種類型
,所以其實對我來說也已經是瀕臨極限了(掩面)。不過我覺得有時與其強迫坐
在書桌前面,不如選擇好好休息、效率性的唸書(當然可以既有效率又能久讀還
是最好)。
  那麼,以下要進入正文了,想跳過廢話的人可以直接從這裡開始看。
[書單&準備方向]
  首先還是讓我先感謝一下目前就讀台大台文所的某周姓學長,這份書單是他
開的,我只是在他的基礎上稍微改動而已。雖然原po因為時間關係,很多書都只
是走馬看花,但誠心建議提早準備的考生們可以好好看完~
一、台灣文學史:
  台灣文學史絕對是考試準備的主要重點,值得分配較多時間。我個人是先從
通史打基礎,之後再唸各領域、時期的分論。不同立場的作者史觀出入很大,最
好都要看過,並且整理出各自的不同與長短處。然後因為考試題目多半會希望考
生準備出二至三個例子說明,所以各範疇最好都能夠準備出當代的三個作者、作
品作為範例--這裡說的範疇不只是粗略的時期劃分,也包括性別、國族、文類
等差異。
  舉例而言,提到五零年代,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反共文學,也要注意到新
詩(詩社)的發展、小品散文的蓬勃以及不同於政府主導的文學主流的作品,並
且將上述提到的面向,加入省籍(本省人的文學發展脈絡有何不同)、女性(五
零年代女性文學和反共意識的對抗與共謀)等不同視角。因此光是五零年代,就
至少要準備包含男/女的新詩、散文、小說,還有本省作家的作品,等等不同類
別的各自三個例子,而這甚至還沒論及作品中關懷面向的不同,甚至是雅俗文學
的劃分。當然這裡說的是有點誇張了,但是呃大家應該能夠明白我的意思,例子
是非常重要的。
通史部分: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必讀,用來打基礎。時間橫跨古典文學至新文學,可以
利用它書末附的年表,在最後將台文史做個整理。偶爾會考葉石濤的史觀,或要
你作比較,稍微抓一下就好)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必讀,目前整理最清楚,打好基礎讀這本,一定要讀熟
;自己平常閱讀上較少含括的時期,可以以他介紹的作家延伸抓例子。有些不足
或是錯誤,自己要抓問題,至少要能指出它的優缺點)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四十年(比葉石濤那本完整一點,可是不太被重視。我自己
是沒讀,但他和葉老、陳芳明著作之間的異同自己要掌握)
台灣小說史論(必讀,我自己考前看了很多遍,提供許多不同的觀點)
重寫台灣文學史(必讀,王德威張誦聖黃錦樹幾章很重要,其他可不讀)
清領: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必讀,前面兩大單元最重要,第三單元以後可不讀,
但舉出的代表作家或結社要掌握,對古典文學史料的整理是最基礎的一本。)
黃美娥-古典臺灣(必讀,和施懿琳那本一樣重要,而且黃美娥的研究內容是台
大台文重鎮,出題率很高)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必讀,同上)
日治:
游勝冠-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民族主義傾向很重,觀點和黃美娥及陳芳明等人
出入頗大,讀完黃跟陳再讀這本)
陳建忠-日治時期台灣作家論(必讀,加深認識日治時期作家作品)
陳芳明-左翼台灣、後殖民台灣、殖民地台灣、殖民地摩登(呃我忘記還有沒有
其他類似的著作了。總之這四本的重點大多在台灣新文學史都出現過,想抓例子
或是目標放在政大的話,考前再大致看看就好,反正陳芳明的東西都不硬)
施淑-文學星圖(有關日治時期的幾篇論文很重要,建議要讀--這是學長推薦
的,我自己沒讀QQ,但考完後大致看過,覺得很不錯,所以就一併放上了)
戰後: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建議讀,前面幾章講現代主義文學跟鄉土文學的部
分很重要,但他的史觀和立場要把握好,同時拿來比對其他作者的不同。)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推薦讀,個人非常喜歡她的觀點,雖然有一定難度,
還是建議讀。不讀的至少主導文化、強勢副刊現象等關鍵詞要掌握)
范銘如-像一盒巧克力(建議讀,一開始還沒進入狀況的人可以從這本書開始慢
慢抓感覺)
范銘如-眾裡尋她(必讀,從女性觀點切入。但如作者再版序言所說,要注意這
本書是強調女性文學的戰鬥性,在性別論述主流化的現代,也要能夠明晰女性文
學和主流文化的共謀關係,這個地方可以看看張誦聖和邱貴芬的觀點)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我很喜歡,不過非一定要讀。空間理
論的部分對考文概有幫助,新書空間/文本/政治也可以拿來比照一下)
楊照-霧與畫-台灣戰後文學史散論(深入淺出,建議讀,台灣文學批評小史還
有講大眾小說跟鄉土文學的幾篇都非常重要)
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可讀,像我一樣對女性主
義比較沒把握的人可以看一下)
周芬伶-聖與魔:臺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象(有空再讀,我覺得有些分類滿有
趣的,算是比較輕鬆的一本)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建議讀,我覺
得台大很愛他。一些總論的文章看過就好)
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跟台灣小說史論很像,都是散論,但重要
性比史論那本還低。作為加強加廣用)
  另外有空可以多去看一些單篇論文,尤其是要考的所的老師的文章--這是
我自己考完之後的檢討,可以將所上幾位專任教師的專書、論文與重要觀點整理
一下,會比較好把握考題;基本上把前言跟導讀看過,大致了解即可。
  然後自己比較不熟或是沒把握的部分請多去找相關論文來看,碩博士論文檢
索系統很方便,至於中國那邊的論文可以先跳過沒關係。
  當然作家文本的閱讀量還是要夠。盡量以自己看過的作家為主,去加深他和
文學史的聯繫就好,不必非得挑戰一些自己都沒看過的作家或作品。
二、文學理論:
  我很喜歡讀理論,但據說理論是滿多人的夢魘。其實建議大家可以不必把理
論想的太可怕,將它作為一種思維世界的方式(好吧這好像是廢話,把它當作是
一個遊戲來看如何)來看待就好(其實理論是很好玩的啊啊啊)。有修過社會學
或哲學理論的人這部分會吃香很多,因為那些理論其實都是相互聯繫的。
  理論的流變以及其發生的時代背景要掌握好。此外它注重的面向、所欲解決
或解釋的問題,還有和其他理論之間的對話最好也能夠自己整理出一定的脈絡。
  然後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夠將文學理論和台灣做連結,譬如新批評在台灣的
發展,它是為何被引進、象徵了什麼樣的時代意義,以及它引進前後的文學批評
發展系譜,這些都要注意。
  好吧但如果真的真的看不下去理論,建議可以標註出幾個重要的思潮,了解
他們大致在說什麼就好~
雷蒙塞爾登-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必讀,打基礎,但後面寫的很濫)
伊格爾頓-文學理論導讀(必讀。雖然我自己是沒看幾章,因為論述方式實在太
沒重點了。先讀雷蒙再讀這本)
庫勒-文學理論(建議讀,觀點很獨到,寫的也最簡潔)
廖炳惠-關鍵詞兩百(據說很重要,但我自己完全沒翻。不喜歡理論的人也許可
以試著先從這本書著手。另外還有其他幾本文學理論關鍵詞的著作,有興趣的可
以自己挑其中一本作為基礎閱讀)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建議讀,據說台大很愛考,但我自己看完是沒什麼感覺。
累的時候當閒書翻翻就好)
陳芳明-很慢的果子(可看,簡單好讀,理論零基礎的人可以從這本開始建立對
理論的認識)
彼得拜瑞-理論入門 : 文學與文化理論導論(可讀,簡要地介紹了各個主要的
理論)
史書美-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考台大建議讀,這幾年實
在太愛考華語系研究了。我自己考前雖然剛好有借到這本,但只是大致翻過,所
以微跨國主義那題就被裱了)
楊凱麟-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補充用,這本我其實是考完以後才
唸到的,但覺得當作理論書籍的補充還不錯--將理論和當代台灣作家結合應該
會讓大家比較好掌握理論的運用。而且德勒茲算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思想家,想
深入了解的話可以看看其他楊凱麟的著作或論文)
  另外文建會有出一套介紹文學理論的書,有示範如何以理論解讀文本,對特
定理論不熟的可以去翻一下。但是內容參差不齊,有些講的很詳述,有些只是簡
單介紹。我自己有翻過的是解構跟巴赫汀,覺得解構那本(簡政珍導讀)還不錯

  書名是文學概論的,必讀一本,自己挑,王夢鷗或張雙英都行,我最推的是
徐治平、黃錦珠的。台大每年幾乎都會有一題考基本概念,所以唸的時候不要因
為好像很簡單就跳過了,要把定義記好。例如何謂意象、小說敘述視角的分類與
各家說法等等。
  然後近幾年的理論趨勢一定要掌握。譬如說現代性、身體與空間、消費文化
、還有台大超級超級喜歡的華語系研究等等。這些理論我大多是上網找論文來加
深的,呃如果很有時間也可以找原典來讀(但我自己是無法)。然後政大近幾年
考的理論名詞比較廣泛,有些我覺得根本已經是社會學才會看到的名詞了(譬如
今年的商品拜物教,雖然也不是說學科之間要有明確的範疇,但我看到是有點小
傻眼),也許真的可以看一下關鍵詞會比較心安一點。
三、中國文學史:
  好吧這部分我真的很爛,中文系出身的請直接忽略。建議劉大杰、葉慶炳或
者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挑一個來讀,我自己是買葉慶炳的,但他明清以後的內
容實在講太少了,害怕的話可以再去找一下明清的專著。
  讀完任一者的中國文學史後可以和中文系的朋友借一下上課講義和筆記,順
便了解一下他們平常考試的題目。我自己是跟師大的朋友借了胡衍南老師的講義
,覺得還滿詳盡的。因為像我這種沒修過什麼文學院課程的人,就算看過中國文
學史其實也抓不太到考試重點,所以這邊抱大腿就對了。然後不要太擔心,雖然
我考前對這科也很焦慮(台大居然三科專業科目都是一樣比例計分,說好的台文
呢呢呢),但其實它的出題方向反而比較好掌握。
  然後出於戰略上的考量,考科上畢竟只有台大有考中國文學史,所以可以不
用花太多時間比重在上面。至於全心全意就是要台大的考生就另當別論。
四、其他補充書籍:
這部分是我覺得有趣而且有一定幫助(雖然不多)的書,但特點是偏難,我自己
很多書也不見得理解。建議想加深自己理論深度的人再讀,不然其實考完再唸也
不錯(?)。
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講後殖民、民族主義的重要專書,對理解現代
性的歷史基礎頗重要,偶爾會考。)
詹明信-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這本對我來說真的是魔王級的
書,我只看完前幾章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的統整而已。是說有沒有人想組個讀書
會一起挑戰這本的啊啊啊)
阿圖塞-列寧與哲學(國家意識形態機器那章很值得讀,理解何謂意識型態和馬
克思主義的基本要點很有幫助,其他章就不太重要。)
(後面因為我學長整理的實在太清楚,我稍微加一點東西以後就直接複製貼上了)
文學場的部分讀張誦聖。
女性主義的部分讀邱貴芬跟范銘如。
後殖民的部分讀游勝冠。
王德威的一些論點也頗重要,自己斟酌。
新批評、形式主義、結構主義讀那幾本文學理論入門書就夠了。
現象學、詮釋學、讀者接受美學幾乎不會考,因為對實質分析上幫助不大。
精神分析的部分重要性也不高,讀那幾本文學理論入門書就夠了。
酷兒理論最近很熱門,跟身體理論有結合,要注意。
後結構的部分一般來說不會考太難,今年台大只考了羅蘭巴特的互文性,幾個基
本重點如異化、班雅明的歷史天使、解構、傅柯的知識建構論一定要搞懂。
[準備及考試心得]
  好的大家看到這裡應該已經很疲倦了,就連多話的我也打得很累,所以下面
我簡單講一下就好。
  有些人看到書單列的洋洋灑灑,可能會覺得騙肖仔原po最好是只唸那些時間
,這裡我澄清一下,其實很多書我都只看幾個我覺得重要的章節,沒有全部唸完
。這應該算是一種小撇步吧,如果沒時間的話,除了必讀的書,其他大部分的書
基本上看那些總論的章節就好;我有些書甚至是直接把它當作複習用的,看過一
遍就算了(當然裡面重要或者是獨特的觀點還是要筆記下來啦)。
  嗯而且唸到一個程度之後真的會感覺自己進入ZONE裡面,閱讀速度會變得非
常非常快,像我過年期間兩個禮拜下來就唸了十來本書吧,雖然我自己也不知道
這樣好或不好。我個人讀書時候是先求廣再求深,只有覺得重要的部分才會再特
別鑽研,不然很多東西都是大概了解而已--不過考完之後感覺,研究所考題似
乎就是這樣的?不太習慣這種走馬看花(?)讀書方法的人,就把幾個必讀書目
仔仔細細看過幾遍,歸納的非常詳盡也可以。
  唸到不想唸的時候就不要勉強了,去打game或者看電影都好。我覺得保持精
神清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付理論的時候。
  是說我覺得唸書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整理:將所有累積的閱讀轉化成一套自己
的知識體系是必要的,那是對於所有分殊觀點的統整以及價值的選擇;只要能符
合邏輯一致性就行,不一定非得去揣測閱卷老師的立場。
  考古題的話,我唸書前就有先大略看過,但只是稍微知道而已;是直到最後
一個禮拜才開始認真拿來對照自己讀的如何;其實看到滿崩潰的,覺得怎麼出的
題目我都不會寫,後來還是靜下心來寫了兩三題左右。嘛我覺得考古題其實主要
是拿來練筆用的,把自己會寫的有把握的幾題寫過就好,重點在確定並調整寫題
的速度,同時用以檢討寫題的方式。這時書的閱讀量就很重要了,至少對我而言
啦,寫的時候如果看的論文或是書夠多的話,會比較有學院式論述的味道在--
雖然我不確定這樣有沒有加分,但看起來會真的稍微專業就是了。所以整理筆記
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可以把一些不錯的句子記一下,考試時候引經據典會是不錯的
效果。
  兩校考題的方向差滿多的,雖然人家都說台大範圍比較難抓,但我覺得其實
都差不多(難)。這個地方我沒什麼概念,總之考試前記得複習一下各校的考古
題、調整思路就是了。但千萬不要讓考古題扭曲自己唸書的方向--我意思是,
知道台文史會考清領至日治的名詞解釋,所以特別加強準備,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因為這幾年都考後殖民,所以理論就只唸後殖民,這是不OK的。畢竟我們永
遠不知道下一次考題會出些什麼鬼東西,所以能唸的都還是盡量唸。當然啦我還
是很同意運氣是考試很重要的因素。
  喔然後考完之後我發現,先看過該學年度各校台文所老師開的課程大綱還滿
有用的(雖然我自己沒做到),跟考題方向大致吻合;就如前面提過的,老師的
新著作跟論文要看過。
  對了切記千萬不要以為考過的題目就不會再出。看看台大今年那兩個姓史的
(史書美跟Spivak),還有小說敘述視角等等相似的題目。
  嗯再來考試上呢,我覺得今年兩校的文學概論都有一定難度,尤其台大,考
完之後最讓我難過的就是這科了(結果最高也是這科,我實在是不懂)。咳對不
起我一不小心就又廢話了。答題扣緊題目就行,畢竟真要寫的話理論怎麼也寫不
完,所以自己要收攏好範圍;不確定的就不要寫了,我覺得那很多時候只是扣分
效果而已--我意思是在會的範圍內挑自己會的寫就好,至於如果全部都不確定
,那就寫吧。
  這次台文史難度都不高,例子舉好舉滿就對了。名詞的話有在整理筆記的人
應該都會寫(請多利用台文史綱的年表、大事紀之類的表格,常出現的名字就記
一下)。然後題目問的時間範圍一定要看清楚,我今年台大台文史因為最後一題
看不仔細,就寫了大半題的廢話。
  中文史的話,嗚我真的沒什麼能力分析。講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好了,雖然應
該很少人會犯這個錯誤:在中國文學史的考題中還是不要以台文史當作例子的好
。這次有一題是『重寫文學史』,我因為對其他版本的中國文學史不熟,所以就
抱著僥倖心理拿台文史的著作當例子。我想分數最後證明了我是錯的Orz,只能
讓中文史歸中文史了。
  總之考試真的不要太緊張。好好利用考科中間那一小段時間複習(求心安)
或者休息(避免睡著),反正重點是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應考。
  
  最後是台大的口試。由於第一階段結果公布後大約一個禮拜就要面試了,所
以備審資料一定要提早做。備審資料除了自傳跟麻煩的研究計劃以外,還要交至
少一份專題,專題一般可以直接拿四年下來課堂上的報告為基底做加強,但對我
這種非文學院且沒修過什麼文學相關課程的人來說實在非常困難(根本就沒所謂
平時課堂上的報告)。奉勸一樣沒有報告可以拿出來改的考生,最好能在準備考
試的期間一邊構思自己的專題。我是在失戀期間看了一點閒書,所以專題雛型大
致是在那時候想成的。最少強制自己在研所考試前將前言(文獻回顧部分)打完
會比較保險(雖然這點我自己也沒做到囧)。我專題是寫童偉格的《西北雨》,
字數大概一萬左右(倒),自己是覺得大概5000字以上看起來會比較厚實一點。
  研究計畫非常重要,這次我面試幾乎都只問研究計畫的內容。我題目是論析
八零年代台灣文學批評,果然就被問了一堆理論跟文批的東西。面試完心情很差
,覺得很多地方沒回答好--不過口試的老師們真的都很和善,沒有明顯的黑臉
什麼的(雖然我還是被電了一發)。我印象最深的是鄭芳婷老師說她想問我一個
尖銳的問題:她問我為什麼自傳說很喜歡哲學,但現象學導論那堂課卻不及格呢
(炸)?我只好老實回答說因為我失戀了,結果三個老師都笑得很開心......囧

  後來想想(沒有任何要消費的意思),我的大四也許就只發生了失戀這件事
情。就連台大國文考試,題目「生命中的輕與重」,我仍然不自覺地先寫了一半
失戀的故事。其實直到確定自己研究所考上,我都沒有太大的喜悅感。但至少感
覺,自己似乎終於邁向了下一個階段。
  喔喔喔喔你沒看錯,這篇文章真的結束了(灑花)!辛苦有耐心讀到這裡的
各位。
  最後,我還是不能免俗地想說些感謝詞:謝謝L,若不是你,我想我至今仍
耽溺在失戀的漩渦裡。感謝你願意聽我說那些總是重複著的話語,而不對我表示
厭煩。我想自己其實還是很幸運的,我想我現在終於可以說失戀只是一個過程。
而那都是因為你。考上研究所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不過我還是希望能將
這份喜悅與你分享。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拿到很多P幣(X)可以幫助一些對台文所有興趣的人(O),以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