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從綿陽市博物館的漢代馬陣看古代馬匹的地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2019-08-24 11:00:33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0824/32428020.html
從綿陽市博物館的漢代馬陣看古代馬匹的地位
北京新浪網 (2019-08-24 06:30)
  在綿陽市博物館「國之大用——綿陽漢馬陳列」展廳,有一個由66匹西漢漆木馬組成
的馬陣,還有1匹東漢大銅馬,與西漢漆木馬陣遙相呼應。
  在漢代,馬被認為是「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很多顯貴之族在墓葬中都會陪葬馬以
及與馬有關的器物,以彰顯其生前的身份、地位。在兩漢時期,馬匹的身價、地位究竟有
多高?
  有身份,綿陽漢馬出自「豪門」
  在綿陽市博物館的館藏漢馬中,以西漢漆木馬和東漢大銅馬最為知名。
  西漢漆木馬於1995年出土於綿陽高新區永興鎮雙包山2號墓。東漢大銅馬於1990年2月
13日出土於綿陽城郊何家山2號墓,是國內出土最大、最完整的漢代銅馬,1996年被評定
為國家一級文物,並收入《中國文物精華》圖錄,先後多次走出國門展覽。
  東漢大銅馬
  高新區永興鎮雙包山2號墓共出土560件(套)漆木器,其中漆木馬100餘匹、1件人體
經脈漆人,另有陶器、編鐘、銀縷玉衣殘片等出土。如此豐富的隨葬器物,說明墓主生前
的身份很不一般。
  已故的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曾撰寫《關於綿陽雙包山漢墓墓主的推
測》一文,認為墓葬中出土有銀縷玉衣殘片,結合西漢的王侯等級制度,說明墓主身份當
在列侯以上。墓葬中出土漆耳杯上的文字,證明墓主生前有宮寢。因此,雙包山2號墓的
主人很可能是當時的什邡侯家族墓。雖然這僅是一種學術推測,但至少可以看出,綿陽西
漢漆木馬所在的雙包山2號墓的墓主身份極為顯赫。
  何家山2號墓共出土各類文物90餘件,包括陶器、鐵器、銅器等,其中有3件被評定為
國家一級文物,最珍貴的就是大銅馬和目前國內最大、最完整的搖錢樹。兩漢時期,人們
普遍有「視死如生」及「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的葬俗,而馬在漢代被認為是「甲兵之
本,國之大用」,很多顯貴之族在墓葬中都會陪葬馬以及與馬有關的器物。
  身價高,一匹馬價值100金
  在兩漢時期,國力的強盛,與馬業的興盛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交通落後的冷兵器時代,馬匹主要用於戰爭、驛站、馬拉車等。西漢初期,受戰爭
影響,人口稀少,馬匹資源嚴重不足。陳蓓著的《漢代馬政問題研究》中談到,因為馬匹
稀缺,《史記·平淮書》有「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記載。具體到馬匹
的市價, 「一石米賣10000錢,一匹馬值100金」,而當時的1金約等值於300錢,也就是
說,漢初時一匹馬的價值約30000錢,或者等值於3石米。到漢武帝時期,一匹成年雄馬的
價值則達到20萬錢。
  《漢書·律曆志》記載,漢代時期「二十四錢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
為石」。當時的一石米,約等值於現在的15公斤,三石米約等值於45公斤。也就是說,漢
初的一匹馬,約等值於現在的45公斤大米,到漢武帝時則增值到300公斤大米。當時的農
業科技不發達,土地產出量低,一匹馬的價值算是相當高了。
  綿陽市博物館陳列的陶馬車
  《漢書·昭帝紀》記載,當時7到14歲的兒童,每人需出口賦錢23錢,其中20錢「以
食天子」,而另外3錢則「補車騎馬」,由此也可看出馬匹的重要性與身價。
  到清代時期,馬匹的市價依然不低。乾隆《直隸綿州志》記載,雍正六年,綿州魏城
驛「買補馬匹,每匹價銀8兩」。而同治《直隸綿州志》記載,金山驛「買補馬9匹,每匹
馬價銀8兩」。
  當時,驛站的一名馬夫,每年的工食費不足17兩。也就是說,一匹馬的市價約一名馬
夫半年的工資。在農耕條件落後的年代,馬匹的市場價值還真不算低。
  待遇好,每匹馬年耗銀30兩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時候,馬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如此,馬匹在古時候除了較
高的市場價值外,生活待遇也是相當優厚。
  在陳蓓著的《西漢馬政問題研究》中提到,「驛站馬匹每日喂一斗一升、豆一升,地
處要道、任務繁重的驛站馬匹,每天加喂粟一斗一升,軍用馬匹每日喂粟、菽各一升」。
從這些日常食料配量可以看出,當時很多普通百姓在為溫飽而焦慮,而馬匹的伙食配量竟
然是成人每天飲食需求的幾倍,這待遇應該是極為優厚了。
  綿陽市博物館陳列的漆木馬車
  因為資料的缺乏,無法比對唐、宋時期馬匹的待遇。不過,清代馬匹的待遇,地方志
書上則有明確記錄。
  清光緒《新修潼川府志》記載,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四川巡撫噶爾圖打通劍門關至漢
州的舊路,節約200里的路程,「裁省驛馬六十八匹,歲省銀二千五十六兩」。據此折算
,當時每匹馬每年耗銀超過30兩,這筆支出還真是不少。
  清乾隆《直隸綿州志》記載,綿州驛每匹馬「日支草料銀六分,馬夫每日支工食銀四
分八厘,扛夫每名日工食銀二分」,每匹馬年支草料銀十七兩二分二厘,而馬夫年支工食
銀十六兩九分九厘。這兩項加起來,超過38兩銀,如果加上每年在馬棚、槽鍘等方面的開
支,總額應該在40兩左右,噶爾圖為每匹馬每年超過30兩銀的計價,應該是一個保守數據

  清乾隆《直隸綿州志》記載,清順治到康熙年間,綿州知州的年俸銀80兩,而衙役每
年的工食銀為7兩2錢,但因「錢糧入不敷出」,每年計發6兩。而驛站下面的鋪兵「歲支
工食銀六兩」,待遇遠低於馬夫每年「十六兩九分九厘」的待遇。
  這個標準,到清同治年間也沒有變化。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收入只會更低,一匹馬
每年的耗銀,可能是一個成年普通百姓幾年的收入,馬匹的待遇之高,由此可以得見。
  (綿陽日報社)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8-24 12:01:00
馬伕工作半年就能買一匹馬,比現代的汽車一輛大約等同國人年薪來看,其實不難圓夢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19-08-24 12:59:00
養馬比買馬貴啊
作者: Pellaeon (秋風孤劍李鴻章)   2019-08-28 12:34:00
跟現在一樣 買車容易養車難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