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失智症前期有跡可尋 3徵兆別輕忽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4-04-28 03:08:41
健康網》失智症前期有跡可尋 3徵兆別輕忽
2024/04/27 06:31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以為失智就是健忘, 但醫師提醒,若長者出現走路不穩
、講話顛三倒四或是描述出想像中的不真實事件,照顧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失智症的
徵兆,應及早就醫,尋求治療。
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指出,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高齡長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
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疾病的發生也和年紀呈正相關,愈高齡比例愈高,75-85
歲盛行率可達7-13%。儘管目前醫學無法治癒這種近乎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但早期發
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
顏佐樺指出,失智症前期並非無跡可尋,預防之道便是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定期篩檢做
好健康管理!身為子女者除面對長輩的退化要有警覺,也別忘了自己要即早檢查預防,並
重視平時自身的保養,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D、魚油等
很多人可能以為失智就是健忘,但顏佐樺表示,其實失智症影響的不只是記憶力,空間感
、語言功能、抽象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情緒都會連帶受影響;例如:忘記早餐吃了什麼
,可能是因為健忘,但如果忘記有沒有吃飯?不知道現在到底幾點?那可能就不是單純健
忘,而是失智症狀。
代謝症候群注意!三高恐致失智
◎失智症以退化型和血管型兩類最為常見
●退化型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多,與腦部病變和遺傳基因有關,是造成失智症的最主要
原因。
●血管型失智症是受到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疾病影響而導致的失智症,
這也是為什麼腦中風患者、血管病變者、糖尿病患者會大大提升罹患失智症風險的原因,
提醒有相關病史者不可不慎。
顏佐樺提醒,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如酗酒、抽菸、缺乏社交也與失智症
有密切關聯,生理疾病如聽覺障礙、肥胖、憂鬱症、腦部曾受傷也容易讓失智症找上門。
因此,希望減少失智症風險,首要便是先在生活中剔除前述危險因子。
3方法檢測腦部健康狀況 提早發現失智症
腦部退化不容易逆轉,因此早期發現格外重要,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的輕度認知障礙
(MCI)患者疾病會進展惡化為失智症。輕度認知障礙是未達失智症的前期階段,也是治
療黃金期,此時若能診斷出來,把握時機給予藥物,並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便能夠有效
延緩疾病進程。
顏佐樺指出,臨床上,醫療機構會透過問卷、量表搭配心理師檢測、影像分析來判斷有無
失智症與嚴重程度,而預防醫學則有3項檢查可供參考。
●腦部年齡檢測(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
高階核磁共振(MRI)可計算出腦部生理年齡與同年齡層比較,同步評量腦部退化程度。
腦年齡與實際年齡±5為正常範圍,若超過過多則建議進一步詳細檢查。
●基因檢測(脂蛋白E基因型分析)
阿茲海默症與一特定基因序列有關,基因檢測可分析是否有罹患失智症風險,若早發性阿
茲海默症則須特別留意。
●問診評估:若檢查發現長者有重聽、聽覺障礙、抽菸、飲食缺乏特定營養素、缺少社交
、無運動習慣,也都會列入失智症危險群。
改變生活型態 降低失智風險
實證顯示,飲食是可以改善大腦退化的狀況,像是結合得舒飲食與地中海飲食而延伸出來
的麥得飲食(MIND),提倡增加天然莓果類、葉菜類的攝取,並選擇能夠抗發炎的食材,
如好的油脂、薑黃等,並避開紅肉等動物性食品,被認為能夠延緩阿茲海默症進展,減少
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同時搭配運動、增強體能也有助於延緩退化速度,有益心血管健康。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54077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4-04-29 09:54: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