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玉米很多蟲?

作者: TIEW   2021-12-31 09:43:56
※ 引述《kzzoz80 (妞妞)》之銘言:
: 有2-3次經驗 因為當天買回來沒有煮
: 天氣又冷就放室溫 隔天要煮時都發現有蟲蛀的痕跡
: 因為傳統市場買的 都只有一小撮看得到玉米 其他皮還保留
: 一開始都覺得自己沒挑好 但這次連玉米皮都蛀了
: 就很明顯 我應該不會挑這種
: 那我就很好奇 如果回來就煮 不就都把那些蟲吃下去
: 雖然吃下去也沒什麼.....
: 只聽說玉米農藥噴很重 玉米筍更嚴重 但不常吃也就還好
: 只是沒想到噴那麼兇 還是有蟲存活
hi
看得到的蟲還是遠比看不到的農藥與重金屬恐怖太多
畢竟農藥與重金屬急性中毒已經很少見
再來如果是真菌毒素,普遍的人都看得出來發霉
所以都知道發霉的東西不要吃
蟲的發生有活體蟲、死掉的蟲、蟲卵
因為罰則不同,所以分成上面三種
蟲卵我想改成有顏色的字
因為蟲卵很難去除
像是燕麥粒、米、薏仁、很多穀物
不限於上面提到的三種,很多穀物都會有殘留蟲卵的問題
很細小的蟲卵,小到眼睛看不見
要特別用顯微鏡看,放大鏡我沒試過
因為這篇提到農藥,所以想特別說農藥的事情
農藥是很科學化的產物,因為有農藥的關係
糧食生產率才會上升,才養活了這麼多人
農藥的管理法規是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第15條
https://imgur.com/a/LaxSOwX
可以看到第五項
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
為什麼有安全容許量?
不是應該要未檢出嗎? 或者完全不能殘留
實際上機器有偵測極限
低於某個量就會測不到
雖然知道裡面有,但是機器設備的能力測不到了
https://imgur.com/a/gD4Z57n
這是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公告檢驗方法
他們被法律限制如果有檢驗方法必須公告
https://imgur.com/nHakuvf
可以看到最右邊有偵測極限
像是免速隆使用公告的前處理方法,在蔬果類的最低偵測極限是0.01ppm
ppm是百萬分之一,所以要再加兩個零
如此微量,所以交叉污染的農藥殘留也測得出來
因為農業機具會共用,一台收割機去A田採收
再到B田去採收,這時候B田的產物可能會染到A田殘留的農藥
各位去購買量販店的米,可以看到有機農產品的標章
有廠商為了避免農機具交叉污染,貸款自己買農機,杜絕交叉污染
因為現在檢驗農藥的方法,實在太細微,而有機農產品是不能使用化學農藥的
什麼是化學農藥
農藥還有分化學、不化學?
農藥是查驗登記生產的,所以必須通過主管機關的審核後才能生產
主管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法規是農藥管理法
https://imgur.com/a/LfVR37G
我們看農藥管理法第五條的定義
所以這些都是屬於農藥的範疇
蘇力菌也是農藥,但是它是細菌,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去除有害生物
夏油是一種油脂,但是它也是農藥,可以噴灑在農作物上面去除有害生物
https://imgur.com/a/dzN2Ccl
這是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的法規,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其中附表二提到高安全性的農藥,舉例如下
https://imgur.com/a/2uLYzEW
另外留言提到有系統性的農藥
什麼是系統性農藥
這是因為目前核准的農藥都具有分解快的特性
分解慢的農藥需要很正確的使用方式
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不會使用正確方式用藥
系統性農藥可以維持農藥的效果,雖然它分解得快
但是可以透過劑型來維持效果
農藥有液劑、乳劑、粉劑、氣化劑、燻煙劑、煙霧劑、糊狀劑
像是乳劑就有濕展性,可以擴散在植物表面上
也有浸透性,滲透入植物體內
https://imgur.com/a/D7X9Ldl
引用一下資料來源,農藥在植物體內移行情形
那麼農藥竟然會滲透到植物體內,造成殘留
那還可以吃嗎?
所以這時候源頭管理、重建生產管理、加重黑心廠商責任、加強查驗、全民監督食安
就用得上
越重要的會放在越前面
現在不容易分解的農藥已經不能生產
像是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附表三所提,舉例如下
https://imgur.com/a/MbWClvV
謝謝imgur這個平台這麼方便,可以放圖很好說明
現在剩下容易分解的農藥
以及不易對人體造成影響的農藥,像是蘇力菌
農民要嚴守停藥期的規定
停藥期滿,幾乎是安全的,再細心一點去除農機具交叉污染等
消費者對於清除交叉污染比較容易
在料理之前先使用流動的水清洗
用流動的水清洗,很重要
再開始切除不要的根部
蒸煮炒的加熱方式都可以大大促成分解農藥的效果
農藥必須維持一定結構才能有作用,所以破壞掉結構就會失去效用
為了維持結構,所以分成很多種劑型,農藥是很科學化的產物
文章有點長
所以如果發現有蟲,可能是蟲卵沒殺滅,因為農藥如果強力到可以殺滅蟲卵
停藥期勢必要更久,對農民的身體也有可能造成危害
可能是在停藥期,農藥失效後,蟲卵孵化,造成長蟲的情況
大的食品工廠會利用冰水浴去除活蟲體、活蟲卵
因為蟲體遇冷會收縮,從蔬果表面中脫落,一方面也順便清洗蔬果
再來是運輸車的用具也有可能會有交叉污染等因素
我看到蟲不會很害怕,因為我知道看不到的農藥更可怕
但是農藥本身不可怕,怕的是農藥被不正確使用
大家新年快樂,希望明年可以繼續分享食品相關知識
作者: balius (愛喝鮮奶茶)   2021-12-31 11:09:00
推食安王,另外貼一張上次家母在家庭菜園抓到的偷菜吃的兇手照:https://imgur.com/wztGwCX.jpg
作者: pegasusatlan (哈哈哈~ )   2021-12-31 11:28:00
以前國小營養午餐的整根玉米 看過不少次大蟲蟲
作者: mukey   2021-12-31 11:37:00
發霉的玉米是神奇的食物,當初把他放進嘴裡的不知道在想什麼的程度
作者: ga86041 (Vetiver)   2020-01-01 01:13:00
必\食安王/推
作者: xyoras (wkh)   2020-01-01 02:35:00
1樓的是斜綠天蛾
作者: kaiss (秋憶雪)   2020-01-01 07:45:00
作者: loveshih (pepe)   2020-01-01 08:17:00
推推
作者: applewarm   2020-01-01 09:51:00
大推這篇
作者: candra (why )   2020-01-01 10:14:00
作者: boyutsai (夫夫)   2021-12-31 14:17:00
知識更新很重要,真的不要以訛傳訛
作者: colorworst (colorworst)   2021-12-31 14:46:00
推食安王 1樓那隻蟲好肥
作者: medama ( )   2021-12-31 16:01:00
推 專業
作者: sushi6168 (sushi6168)   2021-12-31 19:05:00
推 感謝專業分享
作者: whitekiss309 (比豆 (弟控))   2020-01-03 12:40:00
作者: Rice1128 (西爾爾克的櫻花)   2020-01-03 16:04:00
推,長知識了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20-01-06 11:10:00
作者: user77 (user77)   2020-01-09 10:28:00
謝謝您的教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