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 3.3 (V41) GLE 是第二代的Quest,與第一代(V40)最容易區別的就是多了左側滑門。家父於2001年十月底於元隆購入,至今已經有將近17歲的年紀了,因此小弟的童年都是與Quest度過,長大之後順理成章的也變成了我的代步車。
Quest 被共同開發商Ford以Mercury Villager之名販售,底盤也是使用Nissan和Ford共同開發的Ford VX54 platform。
《外觀》
首先來看看外觀,長寬高4943x1902x1631(mm),軸距2850mm,車重快兩噸,實在是有夠長又胖,還很重,根本是移動肥宅,停車麻煩死惹。四輪配置為P215/65RX16S,應該是以舒適為考量。
右前
左後
頂部
《動力》
製造商塞了顆3.3L VG33E SOHC給這個胖子,動力171hp/270Nm,這顆引擎的國外土炮增壓版有看過400whp的紀錄,怕。配上4AT變速箱,加速11.1秒。前碟後鼓。
引擎室全觀
左側細節
右側細節
引擎細節
可以看到Nissan與Ford的記號同時出現
《內裝》
座椅呈現2/2/3的配置,共七人座,不過第二排現在用不到被我拆掉了,改天補圖。前座上方有電動天窗。
有請後座常客示範
額…我自己來示範好了
內部空間十分大,小弟180
坐正後膝部前方有一本書的空間,頭部有一個拳頭的空間。
後座出風口很多,多到炸。
第二排右上方出風口*2
第二排的腳步出風口,在第一排座位下
第三排右側出風口*2
第三排左側置物空間
第二排窗戶為手動
第三排窗戶為電動,開關在駕駛座
(之後補圖)
中控台,很基本的廣播/CD功能...還有卡帶
最下方有六片常駐CD片莢,適合放常聽的CD
中控台下方有杯架及零錢盒,可選配煙灰缸。另外冷氣為單區恆溫,但可以完全關閉後座出
無中央扶手,完全無突起,車內移動很方便。尤其是這車子很常遇到停完車駕駛就出不來的
第三排可以靠滑軌移動自如,可以拆掉第二排兩個座位讓第三排往前代替,也可以直接立起
第三排位置調整拉桿
第三排改第二排
IKEA殺手
第二排那八個洞就是座位固定卡座
第二排左側上方有音訊控制台,也可使用耳機。但機會沒用到過,iPod比較方便。
天窗
開小洞
開一半
全開
車內視角
《駕駛座》
全觀
從儀表板就可以明顯知道這是台美國車,外環以mph表示,內環才是國人熟悉的kmh/h,油耗也是以mpg表示,比L/100km還不直覺...。
大約87000mi.的時候換過表,所以總里程大約26萬五千多公里
方向盤
左側撥桿的部分,前後作動控制超車燈及遠光燈,轉動為七段雨刷速度控制,向內壓為雨刷水。
右側撥桿比較特別,它是排檔桿,向內壓為OD off。
方向盤左右側分別為巡航控制及音量控制。
燈系控制有分強制開啟與自動判斷環境光源,sensor在儀表板後面一般人放HUD那邊。向內壓可以強制開啟/關閉室內燈。左側有座椅記憶,共兩組。
手煞車在離合器那邊
車門開關附近有中控鎖、後照鏡角度調整以及四扇窗戶(中間兩扇為手動),沒有自動收折。駕駛側窗戶只有auto下沒有auto上。
前座皆為六向電動調整電熱椅,駕駛多了腰靠,個人認為像一根桿子推出來頂後腰子,很痛。台灣用不到電熱椅,但是副駕太無聊可以用這個來整你QQ
上方有室內鏡,不用轉頭就可以看到後座
後視鏡死角,左側較大,右側好很多
《安全》
Quest顛覆了傳統對於大車就是安全的印象,
IHS給予了Poor的肯定。
標配雙氣囊及ABS。
尤其是對於駕駛膝部的傷害,怕。
幸好服役到現在家中這台僅遇過擦撞,氣囊也都沒用到過。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ehicle/v/nissan/quest-minivan/2001
《駕駛心得》
車子老惹沒力,所以起步感覺很重拖,不過起步之後久稍微靈敏一些,60-100加速比較吃力,100-120反而很輕鬆。整體懸吊偏軟,不過17年沒換過懸吊也有可能是老化的關係。高速很穩,但過彎側傾稍大,坑洞處理也不是很優,有點船,但畢竟車大又重,有大船的優勢,不容易暈。高速:市區大約7:3,油耗在8上下。官方油耗是17 mpg city / 24 mpg highway,現在大概16/20。稅金重、油耗差、安全疑慮是這台車的致命傷。有辦法改善大概能再戰十年,但我想應該無法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