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特斯拉Model 3將改變汽車產業

作者: zxcvxx (zxcvxx)   2017-07-18 11:50:57
[情報] 特斯拉Model 3將改變汽車產業
http://bit.ly/2tasDOc
特斯拉終於在2017年7月中旬向37.3萬客戶交付平價電動車Model 3。有專家表示,隨著
Model 3進入汽車市場,這一舉動可能永遠改變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進而迫使傳統汽車
廠商加速進軍電動車市場。
特斯拉不是一家普通的汽車公司,因為憑藉著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馬斯克(
Elon Musk)的個人魅力,成為汽車行業的「蘋果公司」。
特斯拉尚未推出Model 3之前,消費者必須支付10萬美元以上的資金才能擁有Model S的高
級轎車。
可是隨著Model 3的面市,消費者在扣掉7500美元的稅收優惠之後,只需支付不到3萬美元
的價格就可享受純電動車帶來的時尚風潮。
即使在享受這個大眾市場優惠價的同時,Model 3的車主必須在續航里程上作出一定的讓
步,因為每充電一次電只能行駛215英哩,而且從停止狀態加速到每小時60英哩所需的時
間為6秒鐘,這都比不上Model S。但是Model 3的配備依然很優秀,包含:硬體支援自動
駕駛、可在快速充電站進行快速充電、5星級的安全功能以及擁有5個座位等等。
目前其他廠商至少推出類似Model 3的六款同價位電動車,包含:來自於福特的Focus
Electric、通用汽車的Chevy Bolt EV、起亞的Soul EV、BMW的i3、Mercedes的B-Class以
及Nissan的Leaf。但是幾乎沒有一款電動車能在續航里程上與Model 3相提並論。更重要
的是沒有一款電動車在自動駕駛能力上與Model 3可相媲美。
換個角度來說,現今中價位電動車市場的最大挑戰是缺乏相同性能車種可供消費者在選購
車時,盡情比價、比性能甚至比風格等。這將成為Model 3的最大優勢。
因為對於傳統汽車公司來說,都不將銷售汽車的重點放在電動車。他們之所以要推出電動
車,主要是讓它們獲得所需的碳信用額度,以及名聲。這與特斯拉專攻電動車是很大的不
同。
不過,特斯拉也不是沒有挑戰。例如:Model 3會不會在品質上讓一般大眾滿意、或者延
遲交貨而陷入麻煩。即使特斯拉的市值可能超過福特和通用汽車,但是一旦發生不可處理
的事務,可能沒有足夠多的現金來處理它。另外,隨著新技術的出現,特斯拉必須確保工
廠的靈活度,以免被新電池技術淘汰。
心得
Model 3的面市標誌著特斯拉的電動車精品時代的結束,目前電動車的接受度與購買率還
不高,如果能夠類似於iPhone產生電動車的引領作用,則電動車的革命就將開始出現。
作者: endless0121 (囚鳥不要開招 開招時機?2)   2017-07-18 11:56:00
希望妥善率至少跟S一樣..跟X一樣的話 維修廠根本塞不下
作者: tivallion (Tiva)   2017-07-18 12:09:00
產能還是個大問題吧
作者: dslite (呼呼)   2017-07-18 12:10:00
教徒已經貼過了
作者: agpc (...)   2017-07-18 12:11:00
這公司從草創一路被唱衰到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作者: ya113010 (葉董)   2017-07-18 12:14:00
趨勢 老師說過 買對車帶你上天堂 買錯就住套房
作者: calase (萬難地天紀柳)   2017-07-18 12:21:00
它是一直在虧錢沒錯XD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07-18 12:23:00
特斯拉厲害的其實是電控技術,使用的電池跟馬達的科技層次都不高
作者: rainbow321 (joe)   2017-07-18 12:26:00
是用爆走兄弟的軌道車技術嗎?
作者: abcde78555 (柯比布萊恩特)   2017-07-18 12:33:00
hTC被唱衰更久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8 13:17:00
重點 7500美元的補助 相當於車價1/4了
作者: keroromoa (發言要小心 避免踩到陳雷)   2017-07-18 13:21:00
有5個座位叫做配備優秀...
作者: tangolosss (蛋疼)   2017-07-18 13:32:00
特斯拉馬達科技層次不高?? 0到100加速2秒叫不高??笑了
作者: morrislek (阿不幸)   2017-07-18 13:44:00
比起引擎,馬達真的是簡單的多
作者: techih (Super)   2017-07-18 13:49:00
台灣未來很可能缺電,現在買電動車以後電價漲怎麼辦
作者: Killercat (殺人貓™)   2017-07-18 13:55:00
特斯拉馬達...其實沒有特別黑科技吧 他們主要的科技應該是電池管理以及AP方面的創新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07-18 13:56:00
馬達本來就沒什麼了不起的,某樓有事嗎?
作者: Killercat (殺人貓™)   2017-07-18 13:56:00
以汽油車來講 0-100要往前推 需要的技術多很多以年輕人來講,他們會想要「科技感的車」,T剛好合胃口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8 13:58:00
現在一堆車都有科技感了阿...
作者: centaurjr (QQ)   2017-07-18 13:59:00
問題是大部分年輕人買不起房子XD
作者: maniaque (maniaque)   2017-07-18 14:08:00
說真的,個人有在想,有沒有車主買了 Model S 之後更正, Model 3 之後,把後座拿來改裝放一大堆電池???若真有神人改裝之後,車子還有沒有保固??? ^_^
作者: coliform (阿美)   2017-07-18 14:20:00
買得到再說吧。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8 14:25:00
真的 台灣拿到車都不知道多久以後了...
作者: volcom (南台灣建材小天王)   2017-07-18 15:29:00
您的 Model 3 預購日期為 2016/4/4。已計劃在 2017 年開始開始生產。我們會根據您的預購日期,邀請您為車輛選擇配置這是我的訂單 也蠻虎爛的 我不相信今年會生產
作者: tamander (請給我食物)   2017-07-18 15:52:00
腦洞很大出啥平價車,有一天蘋果出0元機,你一定覺得蘋果是不是不行了
作者: agpc (...)   2017-07-18 15:56:00
蘋果不用考慮充電站的問題
作者: l95566 (馬英九下台)   2017-07-18 15:57:00
等真的要改再說啦
作者: volcom (南台灣建材小天王)   2017-07-18 17:07:00
一台Model 3都可以買400支iphone惹 不是這樣比的吧....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07-18 17:27:00
iphone毛利有多少 有沒有超過50%? M-3做得到嗎?特斯拉想大賺錢 要等富士康能幫他代工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17:34:00
目前Tesla毛利約為25%,估低一點算20%好了,假設Model 3加上選配後平均每台賣4萬美元(這算低估),一年產量50萬輛光是這樣每年毛利就超過40億美元。Apple初期也沒那麼會賺富士康靠大量便宜人力來賺錢,但Tesla根本不需要Model 3的產線只是開始,等到幾年後Model Y的產線能達到預期的效能,那才是真正開始賺錢的時候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07-18 17:40:00
目前的車是高價車 毛利能拉高是正常的 M-3呢?現在富士康賺錢是靠科技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17:43:00
Model 3在還沒量產、財報沒出來之前說毛利多少都有人會不信20%也是概估,誰知道會更高還是更低呢?別忘了S/X相對於3來說是很複雜的車子另外富士康早期就是靠便宜人力來賺錢啊而現在要改自動化、無人工廠,這部分Tesla也不會輸到哪去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18:10:00
說真的,S 大要這樣子估特斯拉的利潤不會太寬容嗎?..高單價產品和低單價產品毛利相同?一年產量 50 萬台又是哪年達成?等到產能有一年 50 萬台時又真的有年 50 萬台的訂單?..把所有條件都以較有利的方向去推估,這樣子預估會失準的吧..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18:17:00
樓上,不然你認為毛利要估多少才是準確呢?S/X相對來說複雜很多的車子毛利已經有25%了,而Model 3一開始開發就是以簡單、簡化為主。雖說他是低價車,毛利已經下修估20%不為過吧? 不然你覺得要多少才合理可以自己計算。另外關於產量,Tesla目前的預計就是2018年會達到年產50萬輛,就算他2018年做不到,頂多2020年就能辦到後面還有Model Y,預期是要年產百萬輛的這我都還沒算進去,怎麼會說我都是在高估呢?銷量也不是我自己亂猜的,這是彭博社的預估:http://i.imgur.com/THbRZbs.png
作者: tamander (請給我食物)   2017-07-18 18:40:00
你吹捧毛利什麼有意義嗎?你是廠商代表還是消費者代表?你是要找我入股,還是要我認同電動車?消費者在乎什麼應該不需要我多說什麼吧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18:44:00
樓上太自以為是了吧,以為別人發表意見就是跟你有關?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18:51:00
Scape你到底是不是車主啊
作者: tamander (請給我食物)   2017-07-18 19:40:00
不是車主,不然就是被套了吧,最近特斯拉股價大跌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07-18 20:10:00
要怎麼算毛利 這還有一些細節照理說 車的成本 還要平攤廠房設備折舊 研發成本等等如果算直接成本 也就是車的零件價 組裝能源 人工只算這些的話 一般車廠的毛利率可能還有20%以上不知道上述的25%是怎麼來的 有沒有算研發成本與廠房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07-18 21:00:00
只有我覺得毛利越高,對消費者越不利嗎 = =?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8 21:04:00
虧錢就虧錢講一堆....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1:11:00
毛利約25%是財報講的,至於哪些成本有計算在內,GM、Ford怎麼算的Tesla就是怎麼算的。想對Tesla營收、毛利有點大略了解可以看這篇:https://goo.gl/oQqU6f
作者: SakuraHana (櫻花)   2017-07-18 21:47:00
特斯拉談自動駕駛能力?不是弱弱的level 2而已嗎?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1:56:00
封肛,toyota連Level 1有沒有都是問題怎麼辦?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22:02:00
你到底是不是車主 有什麼不好意思說的?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2:45:00
S大,先以台數來看,不論是你給的文章或是我自己找的文章,2016預估 8 萬台,2017上半年大約是 5 萬台,我想這個台數你應該比我清楚,但是你卻僅僅丟一個彭博社的預估但是卻明顯與現實狀況不合的台數,然後再依此台數下去估毛利,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子的預估會失真了;另外就我對製造業的瞭解,零件複不複雜和毛利高低的相關係數似乎沒有那麼高,我很好奇你一直強調因為簡單簡化所以毛利可以維持住的根據是從何而來?..簡單舉一個例子,同一個零件在 Toyota 賣和在 LEXUS 賣價格應該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22:54:00
根據從何而來?因為馬斯克是他心中的神啊 信仰無價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2:56:00
是不同;同樣的,除非 MODEL 3 在同一零件的使用上是偷工減料了,要不然所謂的「簡單簡化」,就能讓價格差那麼多的兩個機種維持差不多的毛利,說真的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05:00
@DSNT:你說的2016 8萬台,2017上半5萬台,那是高價的S/X的數量,而現在談的一年50萬產量的是指Model 3這兩個不管是價格或是消量本就無法混為一談彭博社的預估為何你會覺得跟現實明顯不合?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08:00
S大,你扯遠了,我主要要提的是,你的台數預估說是從彭博社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08:00
2018開始就會加入Model 3,而3的目標產能就是一年50萬輛啊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14:00
你沒搞懂我的問題,你說彭博社"明顯"高估其銷量的根據是哪來的?這是七月份彭博社最新發布的圖表,怎麼可能會犯錯植16年銷量這種明顯錯誤?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16:00
我沒看錯的話,彭博社預估 2016 為 10 萬台,我找的文章寫 8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16:00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23:17:00
D大不要浪費時間了 對特斯拉有一絲質疑都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史蓋普大大到底是不是車主啊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17:00
下半年要拼回這個 13 萬台,單以比例來看我覺得有點困難..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18:00
你找的文章是哪一篇? 銷量這種數字都很明白寫在財報上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18:00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23:19:00
沒買車還這麼努力當護衛隊的邏輯是啥 真的不懂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19:00
2017 上半年的台數則是從 S 大你提供的文章裡面所提到的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20:00
@SDNT,你看的文章寫的是"法人預估"16年8萬輛,這是2月份的新聞,那時Q4財報出來了嗎?你不相信彭博社7月份寫的銷量,卻相信台灣新聞2月份寫的預估銷量,這不太對吧?本來在計算銷量時就會有不同的算法,有些是一個月一個月去看註冊輛,有些是看財報上Q1~Q4會計年度的銷量總和這兩種計算方式基準不一樣,數字有落差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作者: tamander (請給我食物)   2017-07-18 23:26:00
之前很多人不是在懷疑傳統霉體的公信力,怎麼遇到特斯拉的新聞就深信不疑?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07-18 23:27:00
Toyota有LV2啦,LV2很簡單,有ACC和車道偏移就有了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28:00
樓上,受質疑的是台灣媒體。什麼時候有人質疑彭博社了?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8 23:28:00
還是不回答自己是不是車主欸每天盯著車版反駁特特的負面新聞 特特的股票會漲嗎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30:00
所以 S 大的意思是說,彭博社那張圖在 2016 的部份是指實績在 2017 之後才是指預估,是這個意思嗎?..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32:00
BNEF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這種銷量預測,他們都會根據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32:00
或是請 S 大幫我解惑一下你的文章裡的這一段:在業績展望部分,特斯拉重申上半年出貨量在4.7萬輛~5萬輛之間,同此前預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8 23:33:00
最新的資料去分析預測,這不是他們第一次預估電動車銷量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8 23:34:00
期維持不變,預計同比增幅在61%~71%之間 ..是指去年台數為?當然 S 大如果是說 2016 是指實績,2017 後是指預估,這個我不會說毫無可能,但是要列實績只有列 2016 卻省略更之前的數字,除非是他們沒有做預估,要不然我覺得彭博社小氣了點..XD先去睡覺明天早上再看 S 大的回覆啦,晚安..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0:54:00
從頭看一遍你的推文,直到看到這句話,才發現你誤解那張圖"DSNT: 我沒看錯的話,彭博社預估 2016 為 10 萬台"彭博社並沒有預估2016銷量10萬台呀以那張圖來說,唯一能預測的就是2017年的銷量那張圖代表的是 "美國" 的 "累積" 銷量預測所以最多能做的就是把17年的數字扣掉16年的數字得到17年"美國"市場的預估銷量。我會貼這張圖表是用來說明Tesla的銷量成長會是怎樣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00:00
奇怪 我現在才發現你好推彭博社 那這篇大大怎麼好像....https://goo.gl/kjHRba 還是說要看狀況再決定 XD?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01:00
從17年的預估銷量約為5萬輛、18年預估銷量約為11、12萬輛藉此來說明他的成漲幅度。而你卻似乎把它當成是 "全球" 的 "單一年度" 銷量該文的原始文章我也貼了連結給你,若是你有看的話不應該有這種誤會才是。馬自J貼那篇用意是怎樣?馬自J要貼就貼原文,貼這種加油添醋的台媒文章能代表什麼?
作者: puamystery (Mystery)   2017-07-19 01:13:00
特粉別激動啊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18:00
你不要想跳針阿... 原文那麼容易找 https://goo.gl/XjkdLM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24:00
所以馬自J你貼這篇有什麼用意又不說?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27:00
? 你之前不是捧中國捧到會飛天會遁地 ? 電動車好多好環保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29:00
馬自J要學人扣帽子了嗎?我什麼時候說過"中國電動車好多好環保"這種話?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32:00
中共政府是在推行環保,保護他們已經飽受摧殘的環境有沒有很熟悉 ? 在凹就難看了 你挺中國電動車環保言論多著呢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33:00
噗 馬自J你的邏輯迷路回不了家了嗎?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33:00
現在又轉彎的話這角度有點大啊 看來是不敢反駁彭博社了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7-19 01:34:00
同理可證的台灣 用什麼來發電的 ? 電動車真的環保 ?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34:00
你不要再秀下限了好嗎?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1:36:00
馬自J是不是吃到了某人的口水?最近一提到電動車就開始講環保啦?都不懂得用點腦筋去思考一下為何現在各國要推行電動車的目的嗎?推行電動車那是為了降低車輛的排放,"從油槍到車輪"這一段的降排是要透過減少燃油車來達成的。從油井到油槍,那是另外不同層次的能源結構問題你怎麼會認為有了電動車就能解決呢? 好天真不同層次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就因為電動車不能解決能源結構問題所以就沒用了嗎?若你真的這樣想,那我只能說你的邏輯問題比我想的還嚴重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9 05:51:00
S大,從昨天 18:10~18:27 的推文,我們在討論的都是你怎麼算
作者: Scape (non)   2017-07-19 07:33:00
我從一開始就已經說過,產量預估是Tesla的預期在月初第一輛3下線時,Musk就講過7月產量30台8月100台9月1500台、12月可以達到單月2萬台,目標就是在2018年的某個時刻達到單週一萬輛的水準。這些產量預估是早就講了又講的了,尤其是單週1萬輛也就是年產50萬輛這數字至少是一年前就在講的了提出那張圖的用意在於除了Tesla自己的產量預估之外,彭博社也可以說明它銷量會快速增加的情形至於毛利的問題,我也說了,那是我自己的概估,你覺得不準可以自己抓個數字算,我並沒有堅持毛利一定會是20%吧?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7-19 08:11:00
我對於 S 大以上這段話的理解是,S 大昨天在推估毛利的預估台數是根據 Tesla 自己發表的預估台數為基準下去做評估的,而毛利%也是 S 大自己的概估,而非是有外部機構的預估數字..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誤的話那我基本上沒有問題了,因為我原意只是好奇預估台數和毛利% 這兩個數字是怎麼來的,S 大的說明就某方面來說是有解答我的疑惑,只是我對準確性有點懷疑而已以上,謝謝 S 大的說明.. ^_^
作者: trickart (我小魔啦)   2017-07-19 13:00:00
某S承認自己不是車主很難嗎 買不起又不是什麼大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