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有人實踐<被討厭的勇氣>於生活嗎?

作者: TKB5566 (我們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2023-09-20 20:51:51
※ 引述《kevinapo (龍羽)》之銘言:
: 標題: [討論] 有人實踐<被討厭的勇氣>於生活嗎?
: 時間: Sat Jul 22 10:59:55 2017
:
:
: 跟朋友聊起這本書 反應兩極
:
: 喜歡的很喜歡 討厭的就會覺得看完根本沒差
:
:
: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
:
: 既然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你無法影響別人 介入他人課題 卻可以好好改變自己的想法
既然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不完全是,書中有提到年輕人對於憤怒的看法,他說我的憤怒可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接
著他更舉出許多因犯罪所引發的憤怒,年輕人想要向哲學家證明,憤怒確實是由外界刺激
而產生的。
哲學家回覆,憤怒分兩種,一種是基於道理邏輯所引起的憤怒,另一種就是自身選擇主動
引起的。前者是公憤,後者是私憤。而「犯罪所引發的憤怒」就是公憤,如果憤怒屬於這
種公憤那還可以說是受外界刺激所影響,但如果是「自身選擇主動引起的」那就是私憤,
而私憤就是主觀的、可以由自身控制的。書中所講到的憤怒都是這一種,事實上這本書提
到的所有情緒,都是屬於「主動引起的」。
我想作者應該是想強調,情緒當中「主動引起的」的部分是需要靠自己控制的,所以書中
幾乎都在提這種情緒,我覺得書中可能過於強調主觀引發這件事,因此就讓讀者以為「世
界是主觀的」。
當然世界並不是都是主觀的,這世界絕對有一個在客觀上必須參考的規則,這個規則就是
這本書企圖探討的。
你無法影響別人 介入他人課題 卻可以好好改變自己的想法:
改變自己可不容易,
年輕人也提到,哲學家要他拿出勇氣但他就是沒有啊,那我又不是車子只要加油就有燃料
,你哲學家說要有勇氣,我要去哪裡生出來?
關於這點我想這本書其實也沒有講得很清楚,事實上這本書反覆提到「缺乏勇氣」這件事
,在阿德勒的學說中,甚至主張精神官能症是由於「缺乏勇氣」引起的。
可見「缺乏勇氣」這件事確實是個急需處理的問題。
但我想這本書,提到「缺乏勇氣」時講的不夠具體,我自己在看這本書時也是要拿自身的
生活經驗來解釋,才能理解作者的想法。
那我是怎麼解釋的?就是書上也提到一個概念,叫做「自我價值」。這個「自我價值」我
覺得在書中講的也不夠具體。
所以我就用自身的經驗來解釋這個「自我價值」:我認為「自我價值」指的就是一個人對
自我處理自身基本需求的能力的評價。若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處理好自己的基本需求,那
他的自我價值就是高的;而若一個人認為自己無法處理自身最基本的需求,則他的自我價
值就是低的。
那甚麼又是「自己的基本需求」,就是自身想要被聽見看見、被照顧的需求。
1
自身到底能不能自我覺察、有沒有聽見了解真實的自己(包含了解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
2
自己可不可以只靠自己就穩定(不是壓抑喔,穩定跟壓抑完全不同)自身的情緒?
3
自己到底能不能清楚了解自己想要什麼需要甚麼?
4
自己如果有想要需要的東西(不只是金錢,還包含任何有形無形的能力),自己有沒有方法
去完成?
5
自己有沒有辦法對他人前後一致,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因他人貶低而動搖?
以上五點,就是我目前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的條件。
而如果一個人能夠「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那該人自我價值會提高;一個人覺得自己有
價值,自然就會有勇氣。有了勇氣自然就有了改變自己的力量。
:
: 投入自己奉獻他人 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投入自己我想就是以上所提「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我認為這是當前每個人最重要的事
,而且也只有這樣做,日後要和任何他人發展關係才會順利。
順利是什麼意思?就是與任何人都能發展書中所提的橫向關係,而非縱向關係。
書上所提到發展橫向關係的概念,並不是單純字面上的「人人平等」那麼簡單。而是自我
價值提高之後才能有的結果。也就是說自我價值提高才能避免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去掉
「低人一等的感覺」才能進而與他人發展真正平等的關係。
我自己實踐的過程發覺很難做,因為只要自我價值降低,即使前一刻跟他人還是橫向關係
,下一刻也會瞬間就變成縱向關係。我想一段關係要是橫向還是縱向關係,跟他人的影響
有限,即使那個他人是長輩、長官還是上司都是一樣,重點還是自身是否可以維持自我價
值。
奉獻他人不是要你直接一股腦犧牲付出,而是要先了解他人,了解什麼東西是他人喜歡的
、什麼東西是他人討厭的。喜歡的就給予、討厭的就避開。
而要了解他人,就必須先了解自己,其實也就是上面所提的「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無
論如何,一個人都必須要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同時還要了解人性其實是共通的,才會知道
他人的需求是什麼,才能去奉獻他人。
歸屬感這種東西是與他人互動順利之後才會產生的結果,而要與他人互動順利的話,就必
須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我一再強調這是最重要的事)。如果這個部分可以做到,接
著才能在與他人互動過程產生歸屬感。
所以重點仍然是「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
:
: 所以呢?
所以呢?你覺得如何呢?
:
:
:
: 有的人被討厭 他也在努力做自己啊 (只是做一個被討厭的自己而且不自知)
在做自己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包含意識與潛意識),否則都是白費力氣。
:
: 人之所以被歧視 大部分都不是因為行為惹人厭煩
:
: 而是在當下已經不能改變的既定事實吧?(外表 職業 所得 出身 學歷 天生缺陷)
外表、職業、所得還可以靠後天努力來改變,就來講先天的部分好了。
天生的出身與缺陷自然不能改變,完全就是看你怎麼去利用這些條件。如果你可以把這些
條件用到讓自己賺大錢,恐怕你也不會覺得這些是問題、也不會計較到底可不可以改變。
乙武洋匡天生沒手沒腳還能到處出書演講還到處劈腿,你覺得他就是只能被歧視無法改變
嗎?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收穫名聲、賺大錢,那如果你能依照書中所提的目的論來思考,那你的
想法就會就變成「我要怎麼用這些出身缺陷來收穫名聲、賺大錢」。而不是執著在「不能
改變」。
不過話說回來,你要能用「目的論」來思考,前提也是要能做到「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只有這樣做,你才不會受自身基本需求所糾纏,才能用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目的論

:
: 就像那句成語 同樣捧心蹙眉 西施作起來就傾國傾城 東施效顰就活見鬼
:
東施的強項不在外表,但這不妨礙他去「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跟「實現目的論」吧。
: 不知道有沒有誤解作者的意圖 但是不太知道要怎麼實踐在生活上
:
感覺你誤解頗大,不過這也不要緊,本來每個人的解讀都不會一樣,程度在哪,解讀就在
哪。就只是每個人都有過程要經歷而已。
: 跟版友討論一下閱讀完此書前後的差異 有沒有改變了您的生活或心態?
:
光是閱讀是沒有用的,必須徹底理解書中要點並親自實踐一段時間後,才能有所改變。
: 歡迎意見討論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