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生給的答案2》找出離職創業的答案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2-10-08 08:17:23
《人生給的答案2》讀後心得:找出離職創業的答案
超過 130 位各領域的頂尖人物,給我們過來人的闖關攻略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tribe-of-mentors-2/
你有沒有面臨過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卻找不到人可以討論?像是想要選科系、轉職、離
職、創業、結婚?這些問題你會找誰談?一年半前,當我想做出從台積電離職的決定時,
我卻找不到類似心境的人可以談這件事。書本成了我的最大依靠。
我讀這本書的時空背景
《人生給的答案》的作者是暢銷作家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他的
Podcast 節目「The Tim Ferriss Show」連續三年蟬聯 iTunes 的最佳節目,被媒體稱為
「音頻界的歐普拉」。他也是我十分欣賞的模範楷模之一,在生活哲學和商業的思考上,
我都從他的身上獲得很多的啟發。
前陣子跟大家分享過第一本《人生給的答案1》的讀後心得,這次要分享的則是第二本《
人生給的答案2》。我對第二本的感情更深厚一點,因為這本書中寄託了我許多的心情寫
照。當初我還在台積電工作的時候,曾經動過離職的念頭,但是我一直不敢去多想。我當
時很擔心離開之後,主管會怎麼看我、同事會怎麼說我、家人會怎麼勸我、親人會怎麼打
量我。我很害怕已經站上人生巔峰(當時的自己是這麼覺得的)之後,卻要選擇一跳有可
能「失敗」的路線?
我對自己有很多質疑,我知道正常人才不會做出這種決定。為什麼一個穩賺不賠的工作不
做,偏要去嘗試一個失敗風險可能很高的事業?難道所有的資源和好運匯集而成,不就是
為了讓我成為現在的模樣嗎?成功的主管、稱職的下屬,一個受到普世價值認可的職場工
作者,這不是很好嗎?在我面對人生岔路口猶豫不決的時候,正好是《人生給的答案2》
扮演了啟發性的角色。
職場經驗就是創業養分
在剛開始有離職念頭時,我一直深受「沉沒成本」的心理影響。我很難接受一夕之間,離
職這個決定就要讓辛苦累積的職場經驗和成就化為烏有。
被譽為「企業家的軍師」的 Linda Rottenberg 想給予即將進入社會、聰明又有抱負的大
學生一項建議。她認為不要迷信一開始就有無限多種選擇,而是「先關起門來好好練功」
。對於初試身手的新鮮人而言,不要在一開始就讓自己保持太多選項,那只會導致停滯,
是一種自欺欺人。事實上,許多大器晚成的企業家都是先在某一個領域累積了充足的職場
技能和商業嗅覺之後,才開始捲起袖子投入某一個創業領域。
此外,她觀察到「想要創業」的人會有一種現象:多數創業者都會把原本穩定的工作當作
安全的退路,即使儲蓄已經足夠全職投入創業,他們仍然會害怕而不敢離職。她的建議是
:「當你的事業構想開始有動能,就馬上剪掉臍帶。不離巢,你的點子就無法展翅高飛。
」我對這番建議感到共鳴,因為在職場累積的經驗和條件,讓我可以開始嘗試新的事業點
子,在職場所培養的基礎,才成為了日後嘗試斜槓創業最好的養分。
我回想起 TED 負責人 Chris Anderson 曾經提過一個類似的看法,他說不要太早追隨熱
情,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追隨熱情」或許是個糟糕的建議。因為當我們還不知道自己
哪項能力最強,什麼才是自己所愛、什麼機會最適合自己,倒不如先追求學習、自律和成
長。對自己感到好奇的一切事物,使勁地學習、盡可能瞭解。對自己的生活安排一些固定
的活動 .保持自律的步調。對既有的能力要感到不滿足,抓住每一次成長的機會。他認
為短時間內先到職場練功.或者支持別人的夢想也沒關係。有一天,熱情會來到我們的耳
邊低語:「我準備好了。」
當時我每天下班心煩時就會翻閱《人生給的答案》,這本書就像在我的耳邊一直低語著:
「你準備好了。」
相信自己能挺過任何失敗
當初我心裡被離職抉擇糾纏的時候,我總是會在睡前隨手翻翻這本書,看一、兩個章節之
後,才會安心入睡。
印象最深的一刻,是我讀到被譽為好萊塢秘密劇本「黑名單」推手的 Franklin Leonard
提到,過去五年以來,讓他生活變得更好的信念是什麼?他答道:「我人生的前 33 年都
在避免失敗,但最近我開始不怕失敗,反而擔心不敢冒險,因為我相信自己能挺過所有失
敗。」他認為就算明天沒有「黑名單」劇本清單,他還是相信自己能找到別的工作。
這句話就像一道閃電直接擊穿我畏懼又徬徨的心。在之後的日子裡,我在心中一次又一次
對自己複誦這句話。當時我也正好 33 歲,在求學和職場的康莊大道上走得十分順利,我
選擇師長和前輩口中勝率最高的路線,避免一切可能有失敗風險的選擇。但是這句話讓我
不斷反覆思考,我如果因為害怕冒險,而繼續過著中庸的、卑微的、不曾犯錯的無聊的人
生,這有什麼意思?
在這段猶豫躊躇的期間,我反覆翻閱著這本書,後來讀到存在主義哲學之父齊克果(Sø
ren Aabye Kierkegaard)曾說:「果敢行動只會片刻失足,不敢行動則會失去自我。」
我才逐漸理解到,以往培養的克服萬難和愈戰愈勇的精神,為的就是鍛鍊出能挺過任何失
敗的韌性。我原本害怕的是做出「放棄」的選擇,而我真正需要的只是「轉換」的勇氣。
我終於明白,無論我做出哪一種選擇,我並沒有放棄什麼過去的自己,而是轉換一條跑道
忠於現在的自我罷了。
如果我們縱身一跳,不是墜落,而是飛起來呢?
透過商業模式做出貢獻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Steven Pinker 給予年輕人的建議帶給我許多啟發。
他建議我們要找一個新的主題、領域或議題,是我們所尊敬的一群人正在關注的,但尚未
發展成全球熱議的議題或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他認為:「如果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
很難再針對議題做出什麼大貢獻。如果只有你自己一頭熱,那可能只是在騙自己。」我當
初讀到這段的時候,也重新思考自己正在做的「傳遞閱讀的美好」,似乎是很多人已經在
做的事情,還需要我進來湊一腳嗎?我發現自己在乎的是「閱讀分享者」的內容品質、閱
聽體驗、實踐心法、持之以恆的更新和前進,把各元素拆開來看的確都有人做得很好,但
是全部集合起來又做得好的,卻屈指可數。
他的另一個建議是,不要認為只有藝術和語言專業的職業才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菁英份
子時常會鄙視「商業」,認為商業很庸俗。但是實際上,正是因為有商業,人們才能獲得
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一切,也才能夠花錢買到其他東西,包含被視為藝術品或奢侈品的物品
。他還批評道:「勞工階級的後代常有這種心態。」我當下覺得簡直是在說我。我以前的
確常有這種心態,認為錢是庸俗的,做的事情盡量不想跟錢沾上邊。後來我的這個觀念才
逐漸導正,體悟到錢其實是一種資源,可以用來跟別人交換彼此需要的資源。
自小到大,我爸總是告訴我「興趣不能當飯吃」,而我則透過閱讀和實踐看到了完全不同
的世界。我發現,興趣不但可以當飯吃,還可以吃得很飽。唯一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懂得
運用商業模式,將自己的「興趣」和別人的「需要」組合出一個商業上的甜蜜點。
透過興趣來自嗨的,頂多是一種娛樂;透過興趣來做出貢獻的,能變成一門生意。
後記:跨出那一步之前
《人生給的答案》帶給我最大的幫助是,它讓我釐清了關於離職和創業的抉擇,引導我日
後能夠解決自己在感性和理性之間的掙扎。
在這段過程中,壓力無疑是巨大的,苦惱必然是難熬的。我不相信有所謂的瀟灑地說出「
管他的!」之後,然後就一走了之,從此之後昂首高飛。任何缺乏縝密規劃的決定,大多
會換來日後的懊悔和惋惜。人生才沒有這麼簡單。
心理學家 Jim Loehr 則說,正因為面對「壓力」才能夠刺激我們成長,成長來自於面對
壓力之後一次又一次的復原。他建議我們不要避免壓力,而是懂得在壓力中找到復原的方
法。運動、冥想、寫日記都能幫助我們的心理復原。避免壓力只是在逃避,只會讓自己變
得更弱。想在人生中成長,就要做一個追求壓力的勇者。《人生給的答案》這兩本書,同
時帶給我心靈的復原力量,也給予我商業決策上的諸多啟發。人生才沒有這麼複雜。
或許,正是因為我終於調適好了自己的心情,也設想好了長期可行的商業模式和計畫,最
後才能下定決心做出抉擇。我不贊成大無畏的瀟灑放手,也不鼓勵一直待在安逸的牢籠當
中,而是找出一個感性和理性思考之間的甜蜜點,然後昂首闊步。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22-10-08 19:58:00
作者: emile1224   2022-10-09 06:19:00
推 感謝分享
作者: qooandy (哇細小宏)   2022-10-09 08:44:00
感謝分享
作者: ninapc (我係釵釵釵~~~~~~~)   2022-10-09 17:21:00
很感謝你所有的文章,對我幫助很大
作者: Misscat16868   2022-10-09 19:29:00
這些書我不會看而且也沒辦法激勵我,現在有很多新創公司,當然那也是一種選擇,但這世界總是報喜不報憂死在沙灘上的比成功多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你想想金字塔形狀最上面的人多嗎?成功不能複製但我也不會阻止別人嘗試,畢竟成功和失敗都必須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你要能夠承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