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光上黑山,寧靜海

作者: ueiwei (盲羊)   2022-10-07 15:31:15
《光上黑山,寧靜海》與一般讀到的詩集很不一樣,讀起來好像很簡單,好像有更多故事
,但又沒有說清楚。留白處卻使人聯想翩翩。讀完一次,忘記八成,很快又想說可以再來
翻翻。到了第三次的時候,近年大洗我腦的韓炳哲浮了出來。忽然感受到《光上黑山,寧
靜海》誕生於一個有強大他者存在的世界。
胡家榮詩中那〈缺口的籠子〉,也展現了001與002的關係—互為「他者」的關係,「002
走進了001的牢房,他們審視彼此的眼睛,不問關於經過的事。」楊佳嫻在序中追查詩集
線索,以「藍血人」稱呼詩人與他的族人。在韓炳哲的體系中,透過「眼神」溝通的他們
,是不被數位世界透明化的人類,他們深度地活著,打開眼睛和耳朵,補捉光影,傳送念
力。
「寧靜海」的部分,大量破碎不完整的詩句,像是詩人自言自語(或是與魔鬼對話?),
卻在全書最後出現一首〈回信(尾聲)〉:「你反對的我還願意留下/你認同的又有多少
能夠留下」。原本半隱的他者忽然現身,像是在詩人的對面靜靜微笑,靜靜看著一切。
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的〈同質化的恐怖〉一章裡寫道:「深刻的認識也擁有改造力,
它產生一種新的意識狀態。認識的構架與救贖類似。其功效尤勝於問題的答案。它讓需要
救贖者進入一種全然不同的存在狀態。」這話我抄在筆記中,投射大量自身經驗,仍只有
淡淡的理解,卻在好像在《光上黑山,寧靜海》裡找到印證:「深刻的認識」是一個長久
的改造過程,不是從A立即變成B,而是長時間大量的交流,而慢慢將對方的意念設定進自
己的腦中,以致於思考各樣事物時,能在自身之外有另一個聲音,去校正或辯論。人因此
得以跳脫原本框架,轉換成另一種角度,新增一個觀點。此時的人非原本那人,同時又是
原本那人。
若用胡家榮自己的話說是「我試著禱告,活下來,信了神」的救贖,於讀者來說則可能更
多是一種來自「他者的救贖」。
***
盲羊世界:
http://ueiwei.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_7.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