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閱讀札記:《沒有不好的你》

作者: jean17 (jean)   2022-06-14 22:08:37
https://i.imgur.com/GQhRUwN.jpg
閱讀札記:《沒有不好的你》
這是一本在閱讀過程,讓我隨之思考且發自內心感到愉悅、有收穫的書。光是書名「沒有
不好的你」,就予人格外深刻又平實的療癒之感,習慣自我批判的我,常常在有意無意之
間,挑自己甚至是生活周遭不得不接觸的人們的毛病,就算看似平淡無事的一日,仔細回
想仍會感受到難解的空虛與惆悵。就像剛讀完這本書的此時此刻,我竟是產生不太想趕緊
動筆寫好這篇閱讀札記的拖延心態。
還是在聽了幾首歌,又看了幾支youtube上介紹美食的短片後,才終於靜下心來,帶著幾
分因熬夜而席捲而來的睡意,為這篇預計花一兩天來完成的心得起個頭。若要嘗試運用書
中「探訪內在世界」的方法的話,我會簡單地將之歸類在「擔憂」,而為何會為必須完成
這篇自發性書寫的心得而擔憂呢?主要是,成長過程中,我總是有害怕自己表現不好的時
刻,所以這份「擔憂」可能是要保護不被接受的「害怕」,畢竟為了一篇心得是否有寫好
而害怕,本身就是很奇怪又沒什麼意義的情緒吧?
當然,若要潛入內在世界,我可能可以把這篇變成數萬字的自我分析,那也會在不知不覺
間「離題」。只是在重新回到「主題」之前,還是要以嘗試探問內在的角度,為第二段做
個小結論,那就是──在這本《沒有不好的你》中,作者介紹且倡導的內在家庭系統中,
所有的情緒與直覺反應,以及進一步形塑而成的各式「人格」與其扮演的「角色」,並沒
有好壞或對錯之分。
因此那些為了一篇讀書心得,而產生的擔憂與被擔憂小心掩護的害怕,連同其反映出來的
逃避心態與行為,加上踏入或探視這些情緒的自己,自我解嘲般地認定這些想法根本是「
無意義」,反而都是可以趁機為自己的內在開啟「入口」,嘗試去探尋更全面或被忽略的
,埋藏在「單一人格」的假設下,其實可說是更為多元、豐富的「多重人格」的珍貴契機

這本書一開始最吸引我的地方,即是作者提出了「多重人格」其實是常態,就算是在精神
診斷上,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的患者,也跟一般人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其內在的各個人
格,因為經歷過太嚴重的創傷,而趨於極端化且缺乏連結。只要能在治療中予以那些各行
其政的人格,有效的支持與協助它們恢復穩定,釐清過往的創傷經驗與發展出來的因應之
道,就有機會讓內在家庭系統不穩定的解離性身分障礙患者,找回各個人格的連結與能夠
引導整個內在系統回復平穩的機制。
書中亦分享了數則IFS(內在家庭系統)的治療實錄,那些個案在身為治療師與倡導者的
作者里查的引導之下,踏入自身的內在世界,與一個個隱藏在平靜表象下,竟是如此活躍
且有其具體形貌的「人格們」展開對話。過程中充滿對個人私密的成長經驗的探索與釐清
,甚至有部分是已經被遺忘,其後座力卻以某種難以察覺的型態,可能是身體某一處的病
痛,日常中難解的煩悶或對某人某事的不耐煩,諸如此類可大可小的徵狀,來提醒渾然未
覺的主體,傷口一直都在甚至未曾真正痊癒,只是被流放到某個內在遙遠而深邃的地段,
等待某個不經意的時機點,一被觸發就會順勢引來各式各樣的保護機制,或者用來減輕浮
上檯面的負擔的成癮行為。
在內在家庭系統的理論與實踐中,這些被觸發的情緒與隨之而來的反映、行為,都可以是
踏入看似神秘,其實都有其待發掘的明晰脈絡的內在世界,連結外在與內在的入口。一旦
入口打開,只要主體樂於發揮好奇心與接納每一個眼見心想,同時耐心面對源自內在的質
疑與困惑,需求與挑戰,更重要的是給予活躍於自身的人格們,耐心等待的「空間」。就
有機會踏入更理解自己是如何成為「自己」的旅程,在發掘內在的多面性的過程中,找回
面對生命的無常與過往的創痛的堅定姿態,也就是足以領導內在的各個背負著各自負擔、
功能的人格們,一同邁向更健全、完整的「內在系統」的「真我」。
以下,就書中的三個單元,來整理內容與對照自身的讀後感,這本介紹IFS(內在家庭系
統)的書,某方面而言是開啟了我的新視界,因此會希望至少先在這篇札記中,初步紀錄
一下,第一次閱讀後的所感所思,相信這也有助於自己,在日後重讀時,延伸或發掘某些
目前還不一定能完整消化的概念與實行方式。
PART 1 內在家庭系統:跳脫單一心智思維,見證內在的豐富資源
在這個單元裡,作者里查介紹了內在家庭系統的概念。首先就是,顛覆了心理學傳統中,
對於單一心智的理論基礎。相對於「單一心智」理論,將「多重人格」視為正常,是身為
心理學家的作者,對學界與一般大眾提出的突破性觀點,而他的靈感與研究基礎,也與佛
洛伊德的驅力理論密切相關。潛意識或內在的活動,本也是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著重探討的
焦點,只是若以單一心智的概念為前提,很容易將人性或人格中隱而未顯,卻不時露出端
倪的細微部分,視為某種病徵或病態,因為你只相信你自己認定的「單一人格」,而忽略
了那些隱藏在你為人或為自己所知的外顯人格之內,也就是你的內在世界中,各式各樣尚
待被發掘與認識的「次人格」,而那些不可見卻存在著的人格們,組成隱密卻不斷影響著
個體的「內在家庭」系統。
內在家庭中主要分成三種類型的成員,分別是需要被保護的流放者、貫徹某種防衛機制的
管理員,以及當流放者被觸發(在某些情境中暴露其存在),個體的情緒與情況都陷入危
急時,消防員就會出現,採取某種非常手段,掩護受傷的流放者(也可稱為內在小孩),
可能是用一些成癮手段甚至自殘、自殺,來幫助個體遺忘流放者帶來的創痛記憶,回歸理
論中的「正常生活」或某種「危險平衡」。其中,流放者是最核心的內在家庭成員,說是
「流放」主要是基於這些流放者,像是被滯留在個人生涯歷史中的某一個時段,通常它們
都很幼小、年輕,像是手足無措的孩子,在某時某刻受過難以跨越的挫折,甚至在身心靈
也都留下難以真正痊癒的傷口。
那些當時沒有處理好或意識到的挫敗與傷痕,就被封藏在心靈的深處,只為讓人生可以繼
續進行下去。管理員的生成則是順應著流放者的渴望,它們雖然被關入內在的某個角落,
卻也還有其鮮活的冀望與意識,至少它們都不願意再次陷入當時的傷痛,於是身為保護者
的管理員的到來,讓流放者免於源自外界的風險,透過每一道精心設計的個人防衛機制,
讓困在內在深處的流放者,不至於被新的創傷體驗所喚醒,可以更為安心地沉睡在意識的
底層,永遠不用擔心被發現甚至遭受無情對待。
若是管理員能將脆弱的流放者「保護好」,或許就不會有需要動用到「消防員」的時刻。
只是外界畢竟充滿各式未可知的情況,並非小心翼翼地「自我管理/防衛」就可獲得安全
。如同現實世界的消防員,在內在家庭系統中,「消防員」正是在管理員的防備失去作用
,流放者被觸發且陷入混亂,造成整個系統也就是個體的情緒與反應失去平衡之際,即時
出來支援並緩解流放者的失序,將它再度關回內在的某個小房間,換取整個系統也就是個
體的平靜與回歸常態。消防員採取的手段是因應困擾的急迫與程度,若有多個流放者被觸
發,情況可能陷入一發不可收拾,消防員的反應就會越趨極端,甚至採取自殺或犯罪手段

初讀「內在家庭系統」的理論,且是身為發起者與倡導者、治療師的里查.史華茲的著作
《沒有不好的你》,讓我有可以隨之重新探討自己的成長脈絡的期待與踏實感。再回到書
名所說的「沒有不好的你」,里查以肯定的態度,開放與接納的好奇心,來引導個案與接
觸此書的讀者們,進行認識內在世界,也就是聚集著擁有不同人格、願景與存在價值的內
在家庭成員,以期在適合時機,展開一趟又一趟以尊重自己與同理自我的多面向為出發點
的探尋之旅。
扮演形似內在父母的角色的管理員,與協助其安頓身為內在小孩的流放者的消防員,加上
被保護且害怕重演造就其存在的創傷事件的流放者,這些內在家庭成員與透過它們所顯化
的個體的外在行為、感知、情緒,乃至個體所定義的「自己」與他人所看到的「形象」,
其實都不是非黑即白,並沒有誰可以一口論斷其是好是壞。甚至更進一步說,作者里查予
以那些人性或人格中的各式現象與表現,某種正面的肯定態度,那就是「沒有不好的你」
,在趨於完整又能容納人格的多面性的「真我」的守護與領導之下,沒有任何人是不好的
人,如果你覺得不好,那可能是你逐漸意識到,自身所需療癒的陳舊傷口,那個無意間被
觸發的內在流放者,所背負的負擔與為了掩護那份負擔所生成的各式內在人格,都等待個
體懷抱同理心去進行每一趟自我探詢以達到修復目的的旅程。
PART 2 真我領導,回歸完整的你:懷抱好奇心,踏上回歸真我的旅程
「真我」可以說是某種理想化的人性狀態,作者有提到,他定義中的真我,分別擁有好奇
、平靜、自信、慈悲、創意、清明、勇氣、連結等八個本質。其中,「慈悲」是真我很可
貴的出發點,作者也提出,他曾經認為慈悲不見得是個體能自發性擁有的特質,往往須在
與環境與人們展開互動後,隨著人生歷練與有意識的自我鍛鍊後,才有機會發展出「慈悲
」的人格特質。然而真我的慈悲,在作者多年的研究與觀察後,他認定是不被流放者,也
就是共存於內在的創痛經驗所壓倒,同時能用尊重與接納的態度,來感受它們的感受,並
且在充分同理後發揮其影響力,引導這些流放者走出它們的創痛,長成屬於它們的全新面
貌。
作者也感嘆到,對於人性的悲觀,其實是需要去翻轉與重新意會的。真我的存在,可說是
個體與生俱來的內在能源,在不被成長過程的創痛經驗制約,或從自我防衛機制中解放後
,個體就能自然而然地,體認到源於自身的豐沛能量。正如一台車,若是由一群不懂道路
安全概念的孩童或青少年來駕駛,就很容易出狀況,通常真我會被掩蓋在一群管理員之後
,駕駛座由它們輪流掌管,分別為了各式不同的慾望或想像而行進,卻可能一路顛簸,行
往它們也不知為何迷路的分岔路口。此時的真我可能會在偶爾冒出來,時而幫助管理員們
稍微相信自己的判斷,時而被它們拒於千里之外,那一趟旅程就此充滿時而清明、時而混
沌的內在掙扎,沿路的風光與周遭的聲響,巧妙對應了車內自成一幕幕「心理劇」,卻總
是欠缺一張,能被拿在手裡靜心觀視的路線圖。
那麼,要如何觸及與回歸真我狀態呢?若先不往神祕學或身心靈的角度來探究,純就作者
在書中提及的「意識基座」的假設或發現來說,我會先用那是一個人,在充分的自我認知
與同理、開放自身經驗後,啟發了某種呼應好奇、慈悲、平靜、自信等等人性中的美好面
向,以更貼近其存在本身的純粹的「真我」為出發,樂於與不同狀態的人們,自發且平等
地有所交流。那是渾然未覺且不帶內心掙扎的接納態度,有點像是天空、大地、山川、流
水、日夜、星辰,純熟而無須多加證明其存在的存在,與自然生態、萬事萬物、蟲魚鳥獸
、人情百態都能共存共榮,某種同在而合一,卻不失卻自身的獨立性與能動力的無畏姿態

內在家庭系統的理論與實踐,將個體自單一心智論述的思維中解放,不僅探究個體的多面
性,也就是多重人格的可能性,其核心思想還有跳脫「單一」思維,轉而關切「系統」的
整體運作。「真我」可說是為個體的生命與存在,負起責任的堅定卻從不強勢的領導者,
在此書中,身為作者的里查也不斷強調「連結」的重要,那不是把自身的空虛與願景加諸
到觸發相似的投射議題的他者身上,而是透過每個人本就擁有的「真我」能量,觸及、理
解同時引導自身與他者,踏上大異其趣卻總能互通有無的療癒過程。
而那也是在每個人都能有自覺地將問題的源頭,聚焦回曾經以為能依靠外力來緩解的內在
,在一趟又一趟的療癒與修復後,將那可貴的經驗不吝分享予同樣帶著療癒議題的人們,
就此人與人的內在因為接近真實的自我,而擁有堅固且不必窒息彼此的連結,世間看似無
盡的紛擾與爭端,也至此開啟了曾經遙不可及的復原轉機。
PART3 身體內的真我VS.世界中的真我:真我出發,與己與世界同在
來到第三單元,作者更進一步提出揮別「負擔」的生命課程,不可思議的還是,課程計畫
早已根植在眾生之內,透過適當的引導就能讓人更融入「生命」本身。每當個人往內在探
詢進而回歸真我,同時放眼從未與個體真正分離的大千世界,真我的連結與啟發無所不在
,達到由真我來領導的境界後,生命課程將不再止於沙盤推演,小至個體的修為大致國際
間的戰端,都能是實踐與體驗何謂「生命本真」的良機,正如作者在引導個案踏入自身的
內在家庭系統時,一再強調的「沒有恐懼,就沒有壓制」。
而每當害怕或恐懼的情緒升起,就代表你觸發了某個尚待發掘的內在課題,此時發揮「真
我」本質中的耐心、接納與開放態度,先提出讓內在「害怕/恐懼」的部分,與身為探訪
者的「我/你」保持一段距離,如此一來個體就能更加清晰地看見,困在內在某個小空間
的,正在害怕或閃避著什麼的,那位仍停留在某個生命階段,瑟瑟發抖的流放者小孩。
透過接觸並修復內在家庭系統,個體自然而然會觸碰到「我是誰」,這個哲學與心理學都
共同關注的生命課題。要弄清楚我是誰,首先可以先從釐清「我不是誰」為開端,而這正
是踏入內在與從內在系統中,一步一步發現與澄清個人發展脈絡,所能讓將各式「負擔」
攬在其身,認同了某一時期的「流放者」所背負的自我形貌,轉而活在某種心理陰影或難
解的驅力作用,活像鎮日旋轉於滾輪而意識不到自身的重複與疲憊不堪的倉鼠。將那些不
是自己的「自己」,自本非自願背負的負擔中解放,從此能自由去探尋己之所向、心之所
往,讓生命變成處處是驚喜的發現之旅。
發現真我進而由真我領導個體的身心靈發展,也能讓對芸芸眾生,多少都造成負擔的「人
際關係」,轉換為不再只有難題或遷就的全新面貌。對應書中同樣再三強調的「正向」觀
點,並非一味將事情往樂觀、正面的方向去看待,有必要時遠離負面情緒與人事物的正向
思考,而是某種近似於「轉化」或「學習」的身體力行。正因為人人都擁有探詢「我是誰
」的生命課題,以及時而被遮蔽、拒於其外,卻終究未曾自遠離內在世界的「真我」,由
真我出發,人際溝通不再是須要逃避、閃躲的難題,反而每一位在過去或當下「挑戰」你
的人們,都能在不被動搖的「真我」引領下,成為讓個體更理解「我何以為我」、「我們
何以為我們」的折磨者老師。
折磨者老師的概念,也是這本書蠻吸引我的觀點之一。此觀點能將聚焦內在世界(/內在
家庭系統)的論述,昇華至個體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外在世界。當個體與客體都保有各自
修習的課題,必要時互通有無卻不以各式成文或不成文的條件,控制彼此的生命發展,轉
而解放每一段有礙身心靈的關係,每一段關係就擁有其在關係的當下,獨一無二的寓意。
簡而言之,每一次與他者的衝突或單方面地看某人不順眼,都可以將這些不愉快的經驗與
觀感,視為折磨者老師在當下予己的「機會教育」。那些不順心的互動經驗,來自他人有
意無意間的傷害或質疑,或多或少地折磨著個體修為或深或淺的身心靈,卻也給予被觸發
的「流放者」或各式要保護流浪者的管理員、消防員,將控制權交還給真我,由其領導與
轉化內在系統的能量與回歸平穩的契機。
透過此書,作者也談到將真我的力量擴及維護生態系統、社會安定的宏大願景。近似於將
地球也當成一個大家庭,人人都可從自身的內在家庭的平衡發展為出發點,引領出自身樂
於探詢與守護的真我。由真我出發,轉化各個族群各自承襲與背負的傳承負擔,當個人的
傷痛被理解,就能發揮更大的動能接納群體的傷痛,將過度開發後的匱乏意識,轉化為因
有所連結與展開同理後,彼此都能相互對照與關心的永續精神,意即人性中共通的慈悲本
質。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同意公開其治療紀錄的個案中,也不乏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在那些治
療實錄中,可以看到由關懷自身內在家庭為立足點,釐清與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相處」
議題後,更能專注於守護社會與群體的心路歷程。而那些治療實錄與作者分享的體驗練習
,都能為對內在家庭系統感興趣者開一扇門,特別是關切自身的身心靈發展,希冀更平衡
地立足於世,做回更貼近「自己」的自己,懷抱各式願景翻開《沒有不好的你》的人們,
不妨將此書視為某種充滿祝福的開端。無論是抱持純然的好奇心或想改變自我的目的接觸
這本書,相信都將開啟一趟不虛此行,且值得親身體驗、實踐書中所言的豐富旅程。
卓敬檸/2022.06.14 21:27
作者: brella (府城嚴選臭懶趴)   2022-06-14 22:57:00
很值得深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