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心得筆記

作者: MAXjames (麥酷斯)   2021-04-16 22:41:23
圖文好讀:https://maxjamesread.com/self-learning-skills/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
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
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自學。
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有點混淆。乍看書名會覺得是種混搭的概念,以為是結
合近來流行的斜槓人生和速讀方法的書籍。但此書的日文書名其實是《知的戦闘力を高め
る 独学の技法》(不負責任翻譯:增加知識戰鬥力的自學方法)。也就是說,這是一本
關於自學力要如何修煉的書。
這篇文章會先從自學的必要性談起,接著講解作者提出的自學四模組,最後會附上書中建
議的自學領域供參考。
【為何自學是現在必修的能力】
我們或許都知道自學能力相當重要,但問為什麼要自學,恐怕又說不上來,最後往往就缺
乏動機來實踐。作者明確的提出五個必須要能夠自學的理由。
〔一、知識呆帳化〕
所謂知識呆帳化,簡單說,就是知識的保鮮期變短了。過去有用的知識或理論,在可見的
未來可能不再適用。面對這些變化,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不斷的吸收新知,進化自己。
我想到的是運動的例子。像是棒球數據分析崛起後,打點和打擊率不再是最重要指標,大
家開始更重視上壘率與長打能力。或像是近年NBA大三分時代崛起,傳統低位打法式微,
長人必須更有機動性和外線能力等。知識與觀念都要不斷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淘汰。
〔二、產業蒸發的時代〕
再來是產業蒸發,比起過往,一個產業的周期也變短了。過去就職後,就從一而終的心態
不再適用,因此必須不斷重新學習。
就像現在新的職業和商業模式不斷出現一般,前幾年YouTuber才揚風崛起,去年則是
podcaster乘著疫情起飛。在產業翻轉比翻書快的時代,自學進修變得更加重要。
〔三、人生三季稻〕
雖然產業週期變短,但現代人的壽命卻變長了。由於工作時年數變長,轉職變得非常普遍
,就像三季稻般,每季都要再次重頭栽種。而這也就在在考驗人們領域轉換的能力。再一
次,自學是你最好的朋友。
〔四、跨界人才〕
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大概已經被說爛了,但再多說點也無妨,因為這真的是現代必備的能
力。作者指出,現在的高等教育都是以「培育專家」為前提,因此很難培養出跨領域的通
才。而要能跨出自己的能力小圈圈,靠的還是自學。
像我之前介紹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德.戴蒙,就是因為能整合生態地理學、
文化人類學、馴化生物學的種種系統性知識,再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整合,才能寫出這樣的
經典。
〔五、社會需求〕
前面的原因都個人利益導向。但作者認為,從社會需求出發,自學力同樣很重要。他提出
,我們社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知識革命家」。現行的單一領域的系統性知識已經疲乏不
堪用,因此要培養出「不以系統性」為前提的知識,才能找到讓社會變更好的機會。因此
自學力也是能幫助社會改變的原動力。
【自學四模組】
既然跨領域的自學能力那麼重要,那要如何執行呢?作者提出四個模組來因應。
〔一、戰略〕
首先,自學要有戰略目的,不能盲目得追著知識跑。作者建議的戰略設定是:以主題為主
,以領域為從。不要陷入要讀歷史還是科學,這種領域設定的框架中。那什麼是主題呢?
作者認為,主題就是你追求的觀點,比方說,我最近在思考的主題就是:如何透過寫作輸
出,建構個人品牌,進而推廣閱讀。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設定呢?因為單純在一個領域學問中汲汲營營,最後或許會變得博學多
聞,但並無法發揮出作者所期望的知識戰鬥力。但如果先知道主題目的是什麼再去閱讀,
反而能從各個領域的書籍中汲取所需,創造出新的可能。
作者強調,創造是種「乘法」。像是賈伯斯就是利用人文與科技,兩個領域的交叉相乘,
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蘋果帝國。利用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碰撞,就可能綻放出屬於自己
的火花。
〔二、輸入〕
有了戰略,接下來就是要實打實的將知識輸入腦中。作者對於如何輸入有相當多的創見,
給我很多啟發,很推薦大家去閱讀這個章節。這裡我就挑個自己很有共鳴的地方:「無目
的的輸入」來談談。
書中提到那些能不斷維持高品質輸出的神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人生中有一段時間都
是在拼命吸收資訊」。因此絕對不要等需要產出時才急著想輸入,而是之前就要大量的輸
入,且不要太在意輸入是否有用。
但輸入的機會成本很高,畢竟學習是很花時間的。因此,作者建議要在機會成本小時大量
輸入,也就是當你還有時間揮霍的時候就要大量輸入學習。抱著:「雖然現在不知道有什
麼用處,但總覺得這本書裡有什麼,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很棒」的心態來讀書,
在未來反而更有可能將其中的知識活用。
想來,自己在當替代役時,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閱讀,而遇見了很多經典好書。可說是
碰巧實踐的作者的建議(笑),也才有今天在這邊寫東西的基礎。
〔三、抽象化〕
有了輸入,接著便是要將自學的知識應用出來。我們需要「抽象化」。作者就是用這樣的
方式,將哲學與美學的知識運用到商業之中。
那什麼是抽象化呢?作者提出所謂的抽象化,指的是要捨棄細微要素,取出精華並整理歸
納。有點抽象嗎?舉個書中的例子:你知道其實看似勤勞的螞蟻,其實仔細觀察有很多遊
手好閒的冗員嗎?這些「懶惰蟻」其實是儲備勞動力,在緊急狀況發生時便會上場發揮作
用。
那這樣的知識要怎麼抽象化呢?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組織將平時的工作量,針對處理能
力做最適化的人力安排,那如果環境突然變化,是否就會無法因應而滅亡?(絕對不是鼓
勵大家當冗員!)
簡而言之,抽象化就是將知識從其脈絡中切除,接著思考這樣的模式是否可用在其他領域
,從舊的知識中產生新的可能。
〔四、儲存〕
最後一點是儲存。作者將知識比喻成魚,而世界是海,腦則是冰箱。理論上,平常就讓魚
游,需要吃的時候再將魚能釣起,放入冰箱中就好。就像大家現在寫報告都用google一樣
(?)
不過這樣不夠有效率,因為釣上來的魚,如果不放冰箱,不就只能放回海裡?那之後需要
時,難道還要重釣一次?因此作者認為,我們要做一個「魚池」,將資訊魚放入,之後需
要時便可自由拿取。
那要如何建構魚池裡的存貨(資訊魚)呢?作者認為在輸入時就要先處理知識。以他閱讀
時所使用3步驟為例:
1. 畫線
第一次讀時,將所有在意的部分都畫線。
2. 選取
第二次讀,將仍覺得有趣的地方貼上便利貼
3. 轉錄
第三次讀,只讀貼便利貼的部分,選出日後可能會用到的內容抄錄。這裡,作者跟我一樣
用的是Evernote,大家可以找自己順手的工具就好。
不同的內容載體,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整理儲存。如此,便可將過去學到的知識,在適
當的時候拿來運用。像我在寫作時,就常常覺得,之前有把文章存在Evernote並作筆記真
的是太好了。
比如這篇〈1111折扣戰的思索與解方:為什麼我依然覺得獨立書店有存在的必要!〉,就
引用了非常多之前看的文章與影片,如果等到要寫才開始找資料就太工程浩大了。
【11種人文教養領域】
書籍的最後,作者介紹了他覺得能提供所謂「知識戰鬥力」的11個領域,同時也提供的一
些建議的書目給讀者參考。
1. 歷史
2. 經濟
3. 哲學
4. 經營管理學
5. 心理學
6. 音樂
7. 腦科學
8. 文學
9. 詩
10 宗教
11. 自然科學
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是,作者除了針對每個領域都提出個別的學習的方法外,還談了他認為
學習這些領域的意義是什麼。以下舉哲學和文學,這兩個最常被大眾忽略領域為例:
〔一、學哲學〕
作者認為哲學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可以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哲學可說是種懷疑的技
術。不斷的思考這個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又該如何生存下去等問題。
藉由這些思辨,我們便能重新檢視世界主流的思考或是價值觀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二、學文學〕
作者認為,文學可以更好的去理解人類的世界。要是透過一些必冰冷的統計數據資訊,讀
了可能會無感。但透過文學躍然紙上描繪,反而感受會更深刻。像是如果你讓我看永靖的
統計報告,探討他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我可能會哈欠連連,但如果是看陳思宏的《鬼地
方》,反而能讓我對永靖這小鎮的感受更立體。
【總結】
總結一下,作者首先提出因為產業知識變遷迅速,自學力變得相當重要;接著提出自學四
大模組:戰略、輸入、抽象化和儲存,來高效自學;最後則是提出11個自學領域供讀者參
考。藉由這樣跨領域的自學力,培養出知識戰鬥力 !
這是本談如何精準系統化自學的好書。其觀念與操作方法可說是相當有獨特性。如果想精
進自學力,卻又不知道從何著手;或是覺得雖然學了很多知識,卻無法靈活應用的話,此
書絕對不容錯過!
最後,談談這本書對我的另外的啟發。自認我閱讀的領域很雜,有時候會覺得好像看得太
廣,而缺乏深入得學習。但讀了此書,我覺得或許這樣的閱讀方式,反而更能在這動盪的
時代,展現「反脆弱」的能力也不一定?在這邊也期許自己,能將更多不同面向的書籍介
紹給大家,一起透過跨領域學習,開鑿新的可能性!
作者: tsai529 (Tylor Johnson)   2021-04-16 23:32:00
推 謝謝分享 不過那11類領域不就幾乎包含所有領域了嗎 XD
作者: carolvj (carol)   2021-04-18 10:23:00
這本書我也超喜歡的!!作者用淺顯的方式教讀者如何應用,真的從中獲得許多啟發!讀後感如你所說本書不容錯過!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1-04-18 10:30:00
謝謝分享!
作者: nichtsicher (蘋果show惹OuO)   2021-04-18 19:23:00
感謝分享
作者: ecco (模仿是最好的奉承)   2021-04-21 00:01:00
很喜歡這位作者
作者: jij61029 (小白獅)   2021-04-21 00:57: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