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台灣人不看書?! 出版業快撐不下去

作者: oda2007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2019-12-02 18:42:36
※ 引述《c8c8c8c8c8c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之銘言
: Steam比較像是遊戲開發商兼平台通路商,對比起來就像是
: 出版社兼電子書平台
: Steam之中的許多功能像是鑑賞家、客製化推薦清單等等
: 都是屬於增加客戶忠誠度而非開發新客戶的政策,
: 而且這些功能在早期崛起時都沒有。
: 簡單來說Steam的模式就是
: 利用低價快速搶市,以及自產的產品吸引客戶,
: 再利用後續推出的功能鞏固市佔,以防止後進的業者搶市。
: 平台競爭之下如果沒有差異化的能力就只能比售價,然後就大家一起降低獲利
: 市場供需才是最後決定的關鍵
: 現在對於電子書來說,借鑑平台商還不如借鑑創投公司,
: 增加出版品的"成功率"比較重要,
: 或許出版商或平台商也可以打造客製化的書本行銷流程,
: 包括針對目標客戶的訂定與其對應的精準行銷等等
: 先有成功的產品作為金流與客戶基礎,才有餘力發展好的平台。
先說明一下,我引用的貼文當初應該不是在回我,因此這篇純屬「借題發揮」做文章而
已。
我是認為:當下其實還沒有誕生真正的「電子書」,市場現有的都不過是「紙本書的電
子版」而已。
「電子書」(Ebook)的重點應該在「電子」,而非「書」——也就是說,我把它看成廣
義上的「軟體/程式」(Software/App)的一部分;而根據我蒐集到的情報,也確實已有
相當讀者這樣想。他們在Google Play買電子書時,並不會覺得跟他付款買一款手游有什
麼本質分別——除了電子書是一堆字配一點圖,而手游是動畫、圖、文相配合,更可以
對裡面的內容(遊戲進程)發揮影響。當然,這也許是因為Google Play這個通路把它們
打包在同一頁面的關係。
當然,這樣會產生一個新疑問——這樣的「電子書」還能算得上是「書」嗎?好的,那
我反問一句:請問書的定義又是什麼?以下我引用一段自己親自負責的其中一本書的內
容:
「……說句題外話,同屬閃族一神教系統的這三個姊妹宗教,共享著「從獨一神獲取啟
示」的概念,但他們的聖典內容卻各不相同,這個現象確實耐人尋味。基督宗教的聖經
,稱為「Bible」(書),這是因為其時已發明出書冊的時代背景。將文書做成小冊子並
裁切為四邊形,並裝訂其中的一邊,這可是人類史上的第一等發明。如果沒有蒙受到這
一個恩惠,現代文明恐怕也無從發展。甚至連最近流行的電子媒介,在閱讀文字時依然
仰賴『頁』的概念,可見『Bible』的影響十分深遠。總之,聖經就是書冊的型態。」
(如果有強者認出來這段引言是出自哪本書,請不必說出來。就事論事而已,展開太多
就不好了)
換言之,我對於「書」的定義是比較激進的,只要是藉由翻頁而顯示的系統性文字,我
就把它看成一本書。電子書的創新空間,也是在這裡。「紙本書的電子版」首先有的,
反而是紙本書的缺點:1、軟體/程式可以預售半成品,紙本書不能(若只是有錯字,都
已會慘遭淘汰);2、軟體/程式可以迅速集合一大堆工程師協力,紙本書不能(各環節
必須由相當信得過的人負責;更要防止洩密、盜版、同業跟牌等等);3、軟體可以不斷
改進,升級、迭代乃至重寫,紙本書不能(利潤微薄,無法打平開支;若非特別暢銷或
作者提出,不覺得有此必要)
重申一次,擁有未來的不是「電子書」——至少不是當下(2019年12月)這個形態,而
是「知識之樹」。至於出版社的生存意義——現在通路(亞馬遜)、作者(自費出版)
和讀者( 寧願看社交賬號)都有踢開出版社的傾向,我想我會有機會在之後談的。
作者: Nolan5566 (諾蘭‧五六)   2019-12-02 20:22:00
出版社不會滅亡,在作者量暴增的情況下,編輯的獨特性才得以彰顯。特別是在量大到讀者無法選擇處理的程度。換言之,未來會變成演算法與編輯品味的競爭
作者: mayjan   2019-12-02 20:27:00
你摸書看看 你摸摸看 摸著這本書
作者: LastAttack (與我無關~~)   2019-12-02 20:28:00
不懂書何來半成品可以販售,既然在你的定義裡是系統性文字,那不成系統的文字何來價值?再者退一步其實也有半成品,舉凡連載中的都算,又或者被集合成書前的個別文章也算。
作者: mayjan   2019-12-02 20:31:00
這樣我要買實體書 實體書至少可以確保不是半成品電子書有半成品的 長久下來會給人品質次等的印象
作者: LastAttack (與我無關~~)   2019-12-02 20:37:00
對,我也真的想不到除了小說漫畫之流,還有哪種書的半成品有購買價值。另外你所謂紙本書的電子版其實做得到不斷改進http://bit.ly/2r4G5rj
作者: lovevale (_o/å‘€)   2019-12-02 21:15:00
如果連載中的作品算半成品,那只要有分單元的書就可以算了吧?有點離題,不過前幾天看到家裡人重讀一套經典漫畫,不知道在什麼網路平台,只要動動滑鼠滾輪就能一頁接著一頁滑過去,一個下午就把十幾集滑完了。突然驚覺這種形式看起書來快了許多。當然讀者會需要更多「書」,並且不願在一樣上花太多錢
作者: widec (☑30cm)   2019-12-02 21:41:00
未來純文字搞不好只是BOOK項下的其中一分類而已
作者: LastAttack (與我無關~~)   2019-12-02 22:07:00
我知道連載是很硬要的舉例,而我正是主張一段文字作為半成品的書難有購買價值我猜,原PO說當下電子書只是紙本書電子版的具體原因,是在作業流程,對嗎?但一個現實問題,只要電子書出版量還是占少數,就不可能有獨立一套作業流程,不如搞出紙本書之後再行電子化。另外電子化為什麼就沒有洩密、盜版、同業跟牌等等信任相關問題?btw我完全不懂書的出版流程。看來你是業內的,看內文感覺出版業E化程度極低,真的是這樣嗎?
作者: winken2004 (新竹肥宅)   2019-12-03 00:02:00
如果要拓寬電子書的定義的話,其實就像是文字冒險遊戲、gal game之類的東西XD
作者: oda2007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2019-12-03 00:44:00
你抓到重點了。當然,「遊戲」跟「書」的運作邏輯還是有分別。前些天詹宏志也是有做一個對出版人非常有啟發的演講重點就是要擴大「出版」的定義,擴大編輯的守備範圍。
作者: mayjan   2019-12-03 09:42:00
有人可以把漫畫當成書 每次隨便翻都能激發新的想法也有人可以把程式碼當成書來看待 這樣是沒完沒了的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9-12-03 11:44:00
把電子書當成〝書減去紙本〞跟實體書當成〝出版物加上列印裝禎〞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差異就在於個人賦予知識本身多少的基礎價值才是重點,而盜版的容易與否跟該不該防盜版還是另一個問題。例如,遊戲公司防盜板天經地義,不然以後沒有A大作或者好玩的獨立遊戲,但是電子書有drm就是罪該萬死,愛賺錢不配當知識份子云云,最好讀書人都該吃白饅頭配開水,五十歲以前餓死、凍死,或者最好被抄家,以顯示對於知識份子的〝清潔感〞,尤其網路的興起,很多知識被免費分享,但不是什麼產出都有贊助或作者本身有其他收入,也是社會本身未解開造成不能進入更高階層的阻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