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報導的技藝 - 讀書摘要

作者: Steveluke (一百萬匹‧海虎爆破拳!)   2019-01-23 20:37:06
這本書是一個曾經當過記者的朋友推薦給我看的,他知道我對記者有過深的偏見,所以想
用這本書幫我消毒。成效還不錯。這本書的作者是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從字裡行間能
感受到他對教育新人的熱忱,作者鉅細靡遺地整理出撰寫報導時會用到的各種經驗法則,
進行歸納與命名,並且以各種寫作策略予以整合,最後用許多的實際案例來佐證他的觀點
。這本書可以大概分成系統化作法以及創作靈感兩部分,系統化作法集中在書本的3到6章
,主要談論蒐集資料的原則與方向、組織資料庫的方法、以及如何將排列好的資料組合成
文章。第六章以後開始談報導中的藝術性,主要在分享有關摘要與結尾的經驗談。
第一章討論寫報導的原則,作者認為與其傳遞枯燥乏味的真相細節,不如專注於吸引讀者
目光,最重要的是寫一個能讓讀者留下印象的故事,而不是沒人想得起過程的真相。為了
形塑出故事,記者在取材時應選擇那些容易編出故事的資料來源,同時也要判斷出適合題
材的故事結構,增加取材的效率。記者的事前準備做得越完整,之後就越容易寫報導。關
於資料來源,第一步是先做好日常的閱讀功課,與其花時間掌握媒體同業的出版品,不如
尋找更有特色的來源,例如從工會、政府、基金會、智庫所發行的出版物中尋找讀者可能
會有興趣的議題。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運用這些團體的成果不會有被指控抄襲的問題
,二來他們也願意提供記者進一步的諮詢,增加曝光率。第二步是分辨訪談對象的性質,
作者給的例子有智者、專家、和當事人三種。智者是最有價值的資料來源,能夠解釋事件
的來龍去脈,對題材如數家珍,但這種人可遇不可求,在時間壓力下很難找到,必須平常
刻意留意才能得到這方面的人脈。專家能夠給出精細的統計數據、權威的分析評論、以及
羅列受影響的人事物,優點在於專家滿街都是,不用擔心報導內容受質疑,缺點則是專家
並不重視故事性,所以記者還必須對資料進行大量加工。最後,為了讓讀者產生共鳴,就
必須要尋找事件的當事人,利用當事人真實的情感反應吸引住讀者的注意。
在取材的過程中必須盡快決定出故事的結構,然後跟隨故事的結構決定取材方向,藉由限
縮目標來提高工作效率。第一種故事結構被稱為外推法,藉由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探討
事件背後的結構因素。最簡單的範例是台灣的財經新聞,記者會打給認識的分析師詢問大
盤漲跌的原因,再根據分析師的說法撰寫有關於基本面的報導。但如果事件已經人盡皆知
,再繼續使用外推法也沒有多大意義,這時候就輪到”預測法”派上用場,預測法將一連
串的事件放在”核心發展>>影響>>反動”的因果架構上,如果核心發展已經眾人皆知,那
記者就應該探討事件造成的影響,如果連跟影響有關的題材都被各個媒體寫完了,最後就
得從事件的反動切入。作者使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上述結構,以書中的新興城鎮報導
(P.107)為例,首先是企業投資了偏遠地區的礦產能源開發,並且在當地興建新市鎮,構
成了事件的核心發展,但因為這些開發已經為人所知,所以在範例報導中只佔了一個段落
。事件的影響也是一樣,例如就業機會增加、礦業造成農地汙染等事件也都已經是過去式
,所以記者沒有在事件的影響上花太多篇幅。考慮到事件的核心發展和影響都缺乏新聞價
值,能夠發揮的題材就剩下事件的反動。所謂反動,指的是針對事件的作用力,如果礦業
造成農地汙染,農民就會要求政府補償,如果新市鎮留不住人,廠商就必須增加生活設施
,如果企業增加了收入,政府就會要求分一杯羹。
和外推法及預測法截然不同的是綜合法,綜合法是將具有共同要素的題材放在一起報導,
相較之下較不注重因果關係。例如聖地牙哥市曾經是個貪汙腐敗,政府渙散的地方,就連
棒球隊也時常發生播送意外,於是記者整理了這些同樣發生在聖地牙哥的事件,把聖地牙
哥描述成一個受詛咒之地。因為綜合法不涉及邏輯推論,考驗的是記者統整資料的能力,
所以我認為綜合法比預測法及外推法更難,畢竟一般讀者比較能夠記住因果關係,較難記
住百科全書式的內容。局部定位法是對特定地區的密集探訪,我傾向把它解釋成非常微觀
的綜合法,目標是以大量的當事人引述和景物描寫堆砌成一篇報導。以(P.20)舊金山的醉
漢公園為例,假如記者依照預測法來取材,結果就會生出一篇探討醉漢與居民反動的社會
版報導。相較之下局部定位法不過問事件的因果關係,只針對醉漢與遊民進行密集的訪問
,例如詢問遊民怎麼過冬、問些他們平常怎麼打發時間之類的問題等等,記者再透過這些
當事人反應,將他們塑造成一些像是酒神信徒或者竹林七賢之類的人物。最後的觀點轉換
法較為複雜,大致上可以看作外推法與局部定位法的混合使用,記者深入地方,以當事人
的情感反應描繪出事件核心,例如26頁的墨西哥老弱婦孺鎮,記者深入描述居民惡劣的處
境,讓讀者可以馬上明白墨西哥青壯移民離鄉背井的原因,隨後記者將鏡頭拉遠,條列出
各種造成移民的外在因素,包含墨西哥政教衝突,美國鄉下的人力需求等等,最後以墨西
哥移民因為愛家而不願移民的反差做結,”就像乳牛廠老闆看待極品乳牛,不會真的想搬
到棚子裡跟牛一起住”(P.33)。
完成了故事的骨幹,之後就得為故事添加藝術性,這部分不適合使用前述系統化的方式處
理,只能靠平時多加注意,累積經驗。首先,記者在蒐集材料時務必要尋找具有戲劇張力
的材料,例如地方上長期的爭執(P.179 拒絕水壩入侵的印地安人部落),非理性行為帶來
的神秘感(P.64登山狂人),顯現出人性黑暗面的詐欺手法(P.313保險詐騙)。第二,在平
常閱讀的時候,蒐集那些令人感到好笑、懸疑、同情、甚至是憤怒的題材,盡可能釐清這
些感覺的來源,按照喜劇、悲劇,荒謬劇等類別予以分類(換句話說就是要強迫自己看文
學作品)。最後則是考慮讀者喜歡的元素,如果按喜歡的程度由高而低排列,作者認為是
狗>當事人>觀察者>數字,所以只要事件中有人養狗,那就一定要把這條狗寫到文章裡。
第三章是”故事的構面”,從本章開始介紹作者的系統化寫作方法,另外也花一些篇幅介
紹”特寫”這種新聞形式。首先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解釋”報導”和”特寫”各自的特
色,報導是由當事人與大量的動作組成,著重在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影響,例子就是前面提
到的能源新市鎮開發與政府及地方的反動。新聞特寫相對於報導沒那麼著重因果關係,重
點放在主人公的獨特氣質,或者是主人公的普世代表性。作者用書本47頁的伐木工專題來
說明他理想中的特寫,這篇文章以大量引述呈現出伐木工作的危險性與伐木工的大老粗性
格,最後以原始林減少使伐木工作危險性下降,男子氣概逐漸過時作結。
P.48 對你們來說,這裡(森林)是美麗的地方,對我們來說,這裡則是黯黑可怕的地方,
隨時等著傷害你。
P.47 每半年左右就有人傷重身亡,送進太平間。這是一種存在已久的「驕傲的宿命」。
P.51 知道自己做著沒人敢做的工作,讓他們培養出休戚與共的歸屬感。
P.48 他們非常大男人主義,我想像不到比他們更抗拒改變的族群了。
P.50 男性伐木工以抽籤的方式,決定誰下班時,可以在巴士上坐在她旁邊、騷擾她,後
來她不堪其擾就辭職了。
P.55 再過不久,你告訴這些(新)人,森林裡真的有直徑10英尺的巨樹,他們聽了只會哈
哈大笑。
第三章的主題是作者開發的系統化寫作方法,後面將依序介紹歷史,範疇,原因,影響,
反動,未來這六大面向。歷史素材的主要功能是探索事件的起源,有時也會用歷史典故來
給當事人的行為賦予正當動機。例如用半個多世紀前的基督戰爭來說明墨西哥鄉民離鄉背
井的遠因,這當然是比強調當下墨西哥的經濟困境更有戲劇性。或者以64頁的登山人特寫
為例,作者在特寫中列出了各年代的山野達人名單,藉此描述出山野怪客那種追求世外幽
靜的氣質,進而將登山狂人的行為合理化,讓讀者不再將特寫的主角視作怪人。另一種用
法就是拿幽默的句子當作文章的點綴,譬如首次抵達拉斯維加斯的探險隊長專曾經說過:
”我們是第一支,肯定也是最後一支來這個不毛之地探險的白人隊伍”。書本作者就用艾
維斯中尉的失敗預言來營造反差。
範疇是故事的骨架,由數量,地點,強度,多元性四項元素構成,以醫師短缺事件為例,
數量指的是整個醫療體系需要多少醫生以及醫院各科的短缺狀況,地點指的是處境最嚴苛
的州鎮。這兩項屬於素材中的硬資訊,相對地,強度與多元性則是著重在情感層面,例如
整個墨西哥老弱婦孺村的壯年男子都前往美國工作,就是個能夠營造強度的資訊,或者一
個家庭有十個小孩,而且窮到連雞都養不起,這種來自底層的資訊也能夠增強故事的強度
。多元性指的是用不同的方式反覆強調同一個觀點,在醫師短缺的例子中,作者用三種不
同方式來強調醫療人力吃緊這件事,這包括1.助產士不足,2.外科手術排程塞爆,3.全美
還缺五萬名婦產科醫生。
依照經驗,只要故事的範疇完整,就能夠很快地在”發展-影響-反動”的架構下組成報導
,然而事情通常沒有這麼順利。在範疇不完整的情況下,直接的結果就是文章會缺乏動感
與深刻感受,為了補救,寫作者就必須使用一些刻意營造動感的手法。第一個方法是營造
對立,作者如果想表示醫療詐騙猖獗,他可以先描述保險詐騙者的專業手法與惡行惡狀,
再接著描述保險調查員有多麼勢單力孤,無法得到法院與警察的任何協助,如此營造出對
立的效果就會比只討論詐騙手法來得更有張力。第二種方法是由遠拉到近,逐漸讓論述具
體化,以伐木工特寫為例,作者先是觀察到女性伐木工非常稀少,所以作者推論這個族群
對女性不友善,作者接著提出男性伐木工在巴士上輪流用言語性騷擾女同事的糟糕案例,
最後再引述資深伐木工的發言”女生做這行根本是自討苦吃”,這就是一種從抽象到具體
的敘述方式。第三種方法是把人物放在變化的場景中,從一地到另一地,讓整個故事因此
動起來。89頁的特寫描述迪士尼員工先生對已逝前老闆的崇拜,作者藉由切換迪士尼總部
中不同場景的方式來滿足論述的多元性,首先從迪士尼先生的辦公室開始,即使人已經過
世了,但員工還是保持辦公室的原樣。接著切換到迪士尼的智庫,描述高階主管如何想方
設法完成迪士尼先生的遺願,最後切換到員工培訓的場所,指出迪士尼思想仍然是教育訓
練的核心。
第三章介紹完畢歷史與範疇之後,第四章開始討論剩下的要素,分別是事件的原因、影響
、反動、以及未來。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文化習俗、法律監管稅收、自尊心、嫉妒報復、或
者領導者的個人魅力等等。具體實例可以參考印第安部落抗爭水壩的報導(p.179),有很
多理由讓部落拒絕水壩開發,其中最重要的是印第安薩滿信仰不允許破壞先人的墳墓,其
次是白人在開拓期的出爾反爾,以及印地安人不懂得善用金錢。事件的影響指的是該事件
對哪些人有好處,對哪些人有壞處,他們對這些事情會有什麼樣的情感反應,是悲傷難過
或者欣喜若狂。反動則是對於影響的彌補、對抗、或者轉移,通常是被影響的人再去影響
其他人,最後這批人做出的回應就是反動。對未來的預測通常不是由記者自己做(真做下
去大概會過勞吧),而是尋找具備權威的機構所做的預測,記者統整正反兩方的意見,再
由記者告訴讀者他比較認同其中哪一個評論。最後作者還提醒各位讀者,正常新聞並不會
六大區塊都提,例如前面提過的新興城鎮報導只重視反動,印第安部落抗爭水壩開發跟墨
西哥老弱婦孺村只著重在原因,所以實際上決定取材方向的前置作業不會太花時間。
新聞報導的重點是事件的前因後果,新聞特寫的重點則是在人物的特質,所以製作特寫的
時候會將六大構面予以調整。在歷史的部分,普通報導著重在故事性,例如歷史軼事(ex.
拉斯維加斯探險隊),或者過去的動作如何造成今天的後果(拒絕水壩的印地安部落)。特
寫對歷史要素則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從歷史名人的事跡中尋找與當事人一樣的獨特氣質
(ex.登山狂人),營造出當事人的神祕感。此外,因為特寫的重點在於腳色特質,所以其
他元素也會有所調整,像是原本在新聞報導中最受重視的影響與反動,在撰寫新聞特寫時
就會改成研究當事人特質帶來的長期影響與周遭人對當事人各種特質的反應。最後在第六
個未來構面,記者也不再是預測事件的走向,而是評估特質將會如何造就當事人的未來,
例如在登山狂人特寫的最後,作者引述了當事人妻子的發言:”她從很早以前就學會不要
跟山地搶老公,如果上帝要讓它死在山上,那就讓上帝留住他吧”(P.68)。上述這個完整
的架構看來是一個大工程,但作者在寫作時其實只會著重在特定區塊,例如在礦業新興城
鎮報導(P.107)中,這篇報導很少提到核心發展,也因為不需要鉅細靡遺地呈現核心發展
,所以不必強調數量強度多元性等來自範疇構面的因素。事件的影響以新興城鎮症候群一
小段簡略帶過,沒有用到數字、引述和細節,記者把精力全放在事件的反動上,以及那些
行動有什麼效果,報導中也有加入一些歷史,但僅限於能源公司和城鎮從過去經驗記取教
訓。
了解架構是一回事,實際開始做又是另一回事,作者認為動筆的第一要務是在採訪前寫下
報導的主題陳述,這通常是一個包含原因與影響的句子。我自己想的一個例子是,”印第
安部落重視祖先,並且過去曾遭到白人的背叛,這讓部落寧願捨棄大筆補償金,也不讓大
企業奪走他們的土地”,這樣的一個主題陳述代表報導將會聚焦在歷史與範疇兩大區塊,
讓記者更有效率的取材。另外結論也不用等到文章快寫完才開始寫,大約在取材結束之後
,記者就可以開始把資訊總結成結論。例如當作者探訪完伐木工社群的各個故事構面,他
發現這個社群喜歡霸凌新人,排斥外人,歧視女性,這讓他想起大學中的兄弟會,因此結
論就朝這方面去聯想。依照作者的經驗,結論的功能其實是在幫助讀者複習報導內容,就
算刪掉也不應該會對結構造成影響,我猜作者大概是希望記者不要在結尾太傷腦筋,畢竟
這種帶點藝術性的東西其實也強求不來。
想讓文章條理分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資料依照上述六大構面做分類(歷史原因範疇影
響反動未來),以區塊為單位撰寫文章,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故事調整所需的區塊。當紅
的故事先談範疇(數量地點強度),再談原因,行有餘力的話再增加事件的影響與反動。已
經退燒的故事則要快速結束掉範疇與原因,避開眾所皆知的話題,然後進入反動。一些背
後有著特殊情節的故事則要把原因區塊往前挪,好讓讀者盡快看到重點。歷史區塊則是一
個不需要特別集中的例外,通常會打散在文章各處,用來增添對比與進行佐證。有時候甚
至連未來這個區塊也應該拆開來寫,例如耕地流失報導中分別討論到土地流失的可能後果
,以及對全球糧食供應短缺的預測(P.148),由於題材不同,所以未來區塊被分割到兩個
不同區塊。雖然文章一般都會照著六大區塊的順序,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在耕地流失
(P.137)的報導裡面,由於耕地流失是新議題,記者於是花了不少篇幅分析事件的原因,
但因為耕地流失的事件還沒有影響到產量,所以跳過了影響區塊,然而沒有影響不代表就
沒有反動,因為耕地流失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眾多當事人因此反動,所以報導後面
也留了一些篇幅給反動區塊。
上面的寫作策略叫做區塊遞進法,目的在於建立文章的整體架構。第二個訣竅叫做圖像描
繪法,也就是用一連串的動作來營造行進感,以報導耕地流失(P.138)為例,美國的土地
資源持續”流失”,政府雖然試圖”挽救”,但推土機仍然持續”前進”,我在這裡用了
三種動作來營造事件的動感。另一種用來強化區塊描寫的方法是增加視角,例如在”礦業
新興城鎮”(P.107)的反動區塊中,能源公司,地方政府,州政府,這三種當事人各有不
同的動作,他們的互動構成了反動區塊的主體。
區塊法雖然好用,但缺點是只適用於新聞報導,不適合用在新聞特寫。一來是因為資料的
分類方式不同(ie.六大構面),此外在主題陳述也有明顯差異。新聞報導的主題陳述著重
在事件的原因、發展、或者影響,特寫報導的主題陳述則是要列出特寫對象與眾不同的特
質(或者最為典型的特質),這讓區塊遞進法顯得窒礙難行。針對特寫類的文章,作者提出
了主題線與時間線兩種寫作策略。主題線是基本架構,適合題材本身就很有料的情況下使
用,47頁的伐木工範例用的是主題線寫法,作者使用大量的引述來凸顯出伐木工作的危險
性,以及伐木工的兄弟會排外性格。但一般情況下,普通人的工作沒有原始林伐木工那種
戲劇性,或者就算是登山家或者牛仔這種稍微有點危險的職業,他們也沒有伐木工那種兄
弟會性格。遇到這種難以歸納出鮮明主題的狀況,記者可能就會改採時間線寫法,透過當
事人一整天裡所做的各種動作,例如牛仔上山放牛,登山狂人被邀請去大學演講等等,以
維持文章的動感。作者認為動感元素非常重要,重要到即便這些動作跟記者想表達的主旨
無關,也必須持續添加,否則讀者很快就會因為文章缺乏動感元素而失去興致。換個角度
講,記者最好不要把有關於觀察、說明、描述、指示、分析等類型的段落拉得太長,因為
這都會讓文章的動感元素持續流失。
作者的系統化寫作方法到第五章完畢即告一段落,第六章開始探討藝術性。寫報導最需要
藝術天分的地方是導言,優秀的導言要能有神秘感,讓讀者心中出現懸念,激起讀者的好
奇心,留住讀者的眼球。但藝術的東西很難歸納出有系統的策略,所以建議讀者最好從分
辨導言的類型開始做起,透過分類來加強理解導言的效率。首先,記者寫導言時往往會刻
意把關鍵的人事物隱藏起來,”洛杉磯的居民如果覺得生活的各種樂趣都玩過一遍,可以
花點時間去聆聽一種專家的建議,但別忘了帶錢去”。這是一種直接製造神祕感的方法,
另外還有”美國政府不清楚這裡正在發生的交易,他們如果知道了,肯定會不高興”
(p171)。分類的方法可分成軼事型、概述型與摘要型,但這裡要提醒大家,作者只有列出
各個例子,但沒有說明這些例子各自屬於哪個類別,所以後面的部分主要是我自己的武斷
分類。摘要型直接進入故事的核心,”迷你電腦來了,騙子也隨之而來”,一句話就能看
出文章的主題。”海水浴場裡的兒童突然碰上了上浮的魚鰭”,因為看完也不知道文章要
講什麼,所以我歸類作軼事型。”印第安部落拒絕了企業的高額補償金,水壩開發受阻”
,看完之後讀者大概會想知道理由是什麼,所以可以猜到文章會著重在部落拒絕水壩的理
由,我把它歸類成摘要型。概述型接近於簡單的導讀,例如我在前面自己想的,”美國的
土地資源持續流失,政府雖然試圖挽救,但推土機仍然持續前進”,這樣寫大概就會被放
在概述型。
結論是另一個需要發揮藝術性的地方。結論的目的是要幫讀者加深印象,最常見的結尾是
前後呼應型結尾,重點可能是某種有象徵性的事物與情感回應,”一位年輕的迪士尼講師
帶著參觀者瀏覽一系列說明「迪士尼模式」的海報,第一張就寫道:「我們是做什麼的呢
?我們是製造歡樂的。」”(P.88),或者是把觀察與文章摘要重寫一遍,”這一週克勞斯
參加的比賽中,有九局沒讓對方得分,但也沒贏得比賽,沒有精彩的救援。賽季已進入尾
聲,他重返大聯盟的希望日益渺茫”(P.84)。第二種結尾是展望未來型結尾,按照作者說
法,如果把故事中出現的那些看起來沒多大用處的臆測挪到結尾,往往看起來就會像是發
人深省的好素材,”他補充說;「我覺得我可以爬到九十歲。」那表示他還有十二年的時
間,還可以再征服二十座山峰”(P.68)。第三種結尾是展開型,指的是從前面文章沒提到
的角度來看事件影響,例如新興城市報導集中在企業的行動與各級政府的反動,是一篇充
滿經濟利益衝突的故事,故事既理性且缺乏感情,所以作者覺得可以在結尾加入一些情感
回應,他描述了因為環境遭到的破壞而丟了工作的寂寥農夫,以及大量新人口的遷入導致
社區情誼崩潰,最後作者還引用了文學經典,營造出人事已非的感覺,”在那些錯雜的街
道下,密封著沃土的棺木,未萌穀粒的亡魂”(P.197)。
第七章的用字遣詞與第九章的自我編修其實是差不多的內容,常在寫文章的人大概也不陌
生(第八章討論長篇,難度太高,恕我跳過)。作者主張自我編修不可以拖到文章寫完才做
,最好是每寫完一個小段落就修改一次,頻率越頻繁越好。因為如果拖到文章最後才編修
,就會因為過程太過痛苦而改採大刀式的刪法,導致資訊大量流失。作者自己比較喜歡每
寫完一個段落就進行逐字編修,雖然過程中可能會比較辛苦,但可以避免最後的痛苦刪改
與資訊流失,是一種未雨綢繆的作法。第二個建議是務必在截稿之前隔出一天以上的時間
,讓自己能夠從原本寫作者的心態轉換到讀者的立場,這是因為寫作者掌握了文章背後的
所有資訊,可能會小看那些沒被自己採用的資料,所以必須把自己切換成讀者的腳色,才
能看出哪些地方立論薄弱,進而把原本沒用上的資料添加到文章中,加強論述的說服力。
自我編修的原則是把模糊的地方變清楚,把可有可無的配角直接刪掉。第一個例子是229
頁的嗑藥交易員,”雖然古柯鹼會帶來快感,但是交易員約翰認為,在工作中吸食古柯鹼
可能是自找麻煩”。這裡的編修方法是,因為重點在麻煩(破壞)而非快感,再加上約翰這
個人其實也可有可無,所以句子就被改寫成”古柯鹼對交易員的生活有可怕的破壞力。”
,這樣的修改既沒有流失資訊,語氣也更為強硬,因此符合進行編修的目的。後面291頁
還有更多簡短的例子:
嚴重的人事問題(x) 員工流動率(o)
勞工離職到新的地方上班(x) 勞工拋棄原職到新的地方上班(o)
能源公司(x) 礦場和油井(o)
石油榮景為埃文斯頓市長丹尼斯帶來了幾個超級頭大的問題(x),
石油榮景席捲了埃文斯頓市,市內的公職人員紛紛拋棄原職,
前往石油公司賺取高薪(o)
這本書的內容到這裡大概就告一段落,最後附上幾個書中的寫作訣竅,供大家參考。
P.13 日常隨筆要標註出處,閱讀之後也要寫下感想,避免日後遺忘取材動機。
P.14 多跟見多識廣的人聊天,從他們身上挖掘點子。
P.62 記者有時會被政府或者大企業的官威所震懾,
於是寫出正經八百的報導,這會使事情看起來比實際上更複雜,
所以題材涉及大型機構時,記者應該盡力以親民的方式做報導。
P.92 讓讀者意識到有個親近又熱切的嚮導在為他指點門路。
P.43 如果一開始沒有用主題陳述寫下報導的重點,後面寫作很容易失焦。
P.128漸進式讀者參與原則,1.有本事就來勾引我 2.夠了,告訴我重點
3.真的假的?你的論據在哪? 4.我讀完了,你要幫我記住這個故事。
P.145瑣碎的細節盡量集中在同一個寫作區塊,這可以督促寫作者把重要的東西突顯出來
,省略不必要的部分。
P.191充滿地方風格的說法或俚語會讓文字看起來更犀利。
P.192不重要的引述人物應該被隱匿,
重要的幾個人物則應該用幾個字讓讀者勾勒出外在形象。
例如一絲不苟的全套裝備,或者滿頭大汗地衝進辦公室。
P.90 記者可能會落入幾種陷阱,第一種是律師型記者,
喜歡反覆強調,兜圈子。第二種是學者型記者,
堅持全盤理解才寫報告,老是關注一些只有圈內人才注意的小事。
最後是客觀型記者,工作能力出色,
但很少提出自己看法,很難讓讀者留下印象。
作者: Nolan5566 (諾蘭‧五六)   2019-01-23 20:49:00
但台灣沒有這種記者啊哈哈哈哈
作者: Qder (qd)   2019-01-23 21:12:00
除了您這本書 非虛構寫作指南 哈佛寫作課 記者都很需要
作者: armchair (apriority)   2019-01-23 23:45:00
感覺除了教寫新聞稿外,這本也教讀者怎麼寫報導文學推 非虛構寫作指南,在寫作指導上好像更關注在說理而不是寫故事
作者: zxbnm (gr)   2019-01-24 06:50:00
好像不錯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9-01-24 11:26:00
台灣記者的問題不在於報導技巧而是人格問題
作者: jhb0520 (群群)   2019-01-24 13:36:00
主流媒體當然沒辦法產出這種記者啊,100個裡面頂多1個但台灣也有不少獨立媒體、小眾媒體,記者質量兼備,所以切記不要否定了他們
作者: EEshower   2019-01-25 01:03:00
推樓上 台灣也有好記者
作者: dadadadadyyt (be yourself )   2019-01-26 01:03:00
推樓上兩位,台灣很多好記者,是大部分的人愛看垃圾,然後也不願意主動找好的獨立媒體、小眾媒體來追蹤。我看報導者專題文章,很報導文學啊~可是點閱數就是不多啊……我也看過從傳媒相關畢業做記者的人寫文,感嘆現在很多記者沒有該有倫理規範(大概就跟有的學術工作者感嘆近年台灣造假問題一樣吧),這個現象也不是只有台灣有而已啊,其他言論自由的國家也都是這樣,秉著媒體良心寫報導的記者比例應該各國都差不多。大部分人都喜歡看奶頭樂,嘴巴上罵,但還是點進去看新聞,順便留個言表示意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