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名單

作者: ijuforever (許i啾‧ω‧)   2018-12-18 16:31:56
文章超長,全文好讀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218cul001/
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華文創作類.翻譯類」名單
【華文創作類】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蘇碩斌、江昺崙、吳嘉浤、馬翊航、楊美紅、
 蔡旻軒、張琬琳、周聖凱、蕭智帆、盛浩偉著,衛城
.《記一忘三二》,李娟著,東美
.《花街往事》,路內著,東美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陳柔縉著,麥田
.《驟雨之島》,顧德莎著,有鹿文化
.《每天都在膨脹》,鯨向海著,大塊文化
.《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林靜儀著,
 鏡文學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簡永達、余志偉著,衛城
.《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白虹、陳亭聿著,一人
.《等路》,洪明道著,九歌
【翻譯類】
.《羅馬四季》,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著、施清真譯,時報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修‧萊佛士Hugh Raffles著、陳榮彬譯,
 左岸文化
.《少年來了》,韓江著,尹嘉玄譯,漫遊者文化
.《冰平線》,櫻木紫乃著、劉子倩譯,時報
.《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著、吳凱琳譯,早安財經
.《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著、洪慧芳譯,時報
.《夜巡貓》,深谷薰著、丁世佳譯,大塊文化
.《路:行跡的探索》,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著、駱香潔譯,行路
.《離婚季節》,約翰.齊佛John Cheever著、余國芳譯,木馬文化
.《跳舞的熊》,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wski 著、林蔚昀譯,衛城
=========================================
鏡文化2018年度好書【華文創作類】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陳栢青短評】
曾經,我們失去了時間。「終戰」作為時間標的,我以為它凸顯的,是切成兩ㄉㄨㄢˋ,
但這個ㄉㄨㄢˋ,不只是一刀兩斷,以這一天把戰前和戰後分割。《終戰那一天:臺灣戰
爭世代的故事》做到的,卻是縫合,他的ㄉㄨㄢˋ,首先是「鍛鍊」,點出戰前的「皇民
練成」,那其中是對全島國民身心靈的鍛鍊,亦即此前整個國家如何驅使全島住民成為「
皇民」?以及第二個ㄉㄨㄢˋ,終戰後的斷裂──「回不去了」,當日本成為戰敗國,台
灣不再歸屬於日本,那台灣島上的人是什麼人?書中的人物們在終戰後反覆思索:「我已
經成為中國人了嗎?」、「但他們為何不接受我?」、「我為什麼要接受他人?」,有人
想回而不得回,有人返家卻不被當成自己人,新生命只是餘生。有些人終於開始了所謂新
生命,卻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有些人的新生命則很短,1947年2月28日的槍聲
就要在廣場響起。真正的斷裂其實在這裡。這個斷裂在過往我們受的教育中並沒有被接合
,這個國家至今仍然延續這個斷裂,甚至擺爛之,擴大之,遺忘之。《終戰那一天》考掘
史料,並以此說出好聽的故事。它對非虛構寫作,以及集體書寫都做出良好的示範,其章
節之間的銜接、風格與體例上的統整都能做到無縫,那是另一種技術面的縫合。無論是就
文學,或是史學上的意義都值得肯定。這本書讓終戰那一天真正進到我們的視野,不如說
,讓我們重新回到本來該在的鐘面上。
《記一忘三二》
【黃宗潔短評】
對於喜愛李娟文字的讀者來說,2018年無疑是充滿驚喜的一年,年初有《記一忘三二》,
到了滿眼燦黃的夏日,則是《遙遠的向日葵地》。兩書並讀,其實更能體會李娟文字獨特
的氛圍與鮮活。不過,相較於包裹著更多蒼涼迷惘與困頓之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
記一忘三二》則更充分地展現出李娟的善感之心,如何在荒漠之地滋養出獨特的幽默及從
容。柴米油鹽雞飛狗走餵貓遛牛的「俗務」所體現的,不只是民間文學敘事傳統中,那種
「無事不可言,無意不可入」的生命力,看似口語化與日常化的文字背後,更隱含著幽微
的生命思辨,隱含著對不同價值觀的反覆辯證。除此之外,李娟的文字耐讀,或許也來自
於她在那廣漠空間所磨出的耐性。「來阿勒泰旅行的人們,能夠面對美景驚嘆的時間很短
很短,其它絕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到達和離開的路上。」正因為總在抵達與離開,總是在
路上,對任何生命的美景,方能以更珍惜之心述說憶記,因為深深了解,那何其得之不易

《花街往事》
【陳栢青短評】
路內成名作《少年巴比倫》裡有一段寫主角路小路愛爬牆,他爬上了牆剛好看到有人在旁
邊小便,竟也就低頭跟著看起來,手上煙灰還落在人家雞雞上,「蹲在牆上會有一種錯覺
,以為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我覺得這似乎是路內寫作的一個譬喻。現實中的路內抽起
了電子煙,連煙灰都沒得抖落了,但在小說裡,他和世界有個距離,路內小說的調度便是
距離的調度,有時是一道牆,他讓遠的近了,近的遠了,那是抒情的誕生,也是小說味的
萌發。到了《花街往事》,由歪頭少年顧小山的視角望出去,世界偏斜了一點,小說因此
開出了一道口子,之於「距離」的拿捏與吋度,路內展現於更繁複的技術,《花街往事》
多重時間,多重視角,街道立起來了,人物活起來了,語言撐起人們鮮活的底氣,往事不
只如煙,還如火如荼,大幅度的時間跳躍裡有小碎步的抒情與成長,轟轟烈烈的革命佐以
痴痴傻傻的戀愛,他把活著寫得很鮮很猛,其實是讓讀者反寫少年路小路的感覺:「蹲在
牆上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就在這個世界。」如在其中,其實是由高處往下看,筆下是
前路欲尋,口吻卻是往昔不可追,小說家取消了距離,又製造距離,那便有了新高度,是
歷史的,也是審美的。這回站在花街牆上的路內依然把煙灰抖在人家雞雞上呢!那是歷史
的劫灰,你還感動的哭呢。要他多來一點。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傅月庵短評】
這樣問好了。80年前一冊小本子,滿滿蓋了300多個紀念戳章,交到你手上。除了驚奇讚
歎,你還能做什麼?還會做什麼?
別人我們不知道不敢說,陳柔縉我們都知道了也敢說:「讚嘆柔縉!感恩柔縉!」因為她
硬是有這本事,拿著這小本子,一個一個戳章鑑別、比對、考證、採訪,把80年前蓋印鈐
章當時的時代氛圍、社會焦點、流行時尚,乃至最重要的臺灣博覽會細細地講給我們聽,
慢慢跟你說明重點,甚至還給了你一張地圖。
歷史推理?紙上考古?怎麼說都好。關於「1935年臺灣博覽會」所說者眾,出過的書一本
又一本,卻可能再也沒有比《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給人更多的閱讀歡樂了。從
1994年《總統是我家親戚》開始,陳柔縉便以她滿滿的才情跟執著,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讚
嘆與感恩。這次之後,肯定還有!
《驟雨之島》
【盧郁佳短評】
台灣產業外移、遲難轉型的傷痛,不亞於一場突如其來、經年累月的屠殺。卻隱形而靜默
,未被談論,像不存在。目擊全程,倖存者打破沉默,毅勇奮起,用小說《驟雨之島》艱
難鑄成鐵錚錚的證言,展示五、六十年代美國對冷戰防共陣線藩國的採購配額,如春雨滋
潤沃壤萌芽,扶植了台灣生產鏈興起;等到配額一夕撤離,勞工福利、薪資上漲、台幣升
值壓力下,台灣出口商紛紛惡性關廠,西進中國設廠,搞垮台灣競爭對手,內部相殘的悲
劇。乃至產業全景中的婚姻與愛情,也成了商業的倒影,停留在利益的結盟,連自由與誠
信都不可兼得,難以攜手轉型。作者顧德莎觀察入微,取喻狠準,立論精闢,道出文化深
層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比起山崎豐子的產業小說毫不遜色。
《每天都在膨脹》
【傅月庵短評】
鯨向海,順著網路一直游過來。
200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通緝犯》不過26歲,此後每過幾年他便要出一本詩集撩撥人。「
所有的猛男都會過時/只有我對你的凶猛永遠長久」,他用詩,像用犄角戳我們,自己卻
每天都在膨脹,然後我們方才明白,16年過去,「已哭的暖男大叔啊,終於學會笑了,並
非這個宛如精神病院的現實人生能夠禁錮。」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詩人,很多人遂都寫詩,多半人寫詩是「造句」,想方設法「造」出
詩句。好的詩人卻都是「擺字」,把最好的字擺在最恰當的位置,一首詩便完成了。擺頭
擺尾,擺了又擺,大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自是年度絕好詩集,脫穎而出的卻不
僅一本書,而是一位詩人!
《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盧郁佳短評】
九十年代彭婉如命案掀起婦運改革浪潮,如今改革力量已體制化;女人當上總統,似乎也
證明了台灣的機會平等。然而,宛如雷霆之聲破空而來,台灣婦產科女醫的行醫田野紀實
《診間裡的女人》,一刀戳破人權進步、兩性平等的假象,暴露女性遭受性剝削的普遍、
慘烈,催促變革。就像歌舞劇《芝加哥》裡多個女凶手自述受虐經歷,書中一一揪出在每
個傷毀生命史故事中統治女人的暴君;所不同的是,女人默默受虐而毫不自知。
女人未婚懷孕,生不生要等男友決定,等雙方父母決定,甚至等自己前一段婚姻的成年女
兒決定,權利,唯獨不屬於負責生育照顧的女人自己。
婆婆得知媳婦罹癌,就說媳婦快死了,叫兒子趕快再娶。
妻子陰道並沒鬆弛,卻堅持要做緊縮手術,只因得知丈夫外遇,所以為了挽回婚姻孤注一
擲。
除了沉默接受命運,難道還有別條路可走?作者林靜儀以無畏勇氣挑戰體制,揭發沉痾,
要求女人擁有自主的權利。革命烽火已在她手中點燃,它要求讀者遍地傳續。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傅月庵書評】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名句。社會呢?社會也
一樣吧。當我們為中國大陸鄉村「留守兒童」慘況而掬一把同情淚,甚至咒罵時,是否也
想到,在台灣,每年竟至少有兩萬名的少年,在台灣社會邊緣掙扎求生,等待救援。
這些少年,有因為家庭失能,被安置兒少機構,卻成為性掠奪對象;有想幫家裡多賺錢,
改善家計,卻淪為詐騙集團車手,被控制甚至禁錮;更多被強暴、被棄養、中輟失學,小
小年紀便成為童工,被大人、被體制無情剝削著,彷彿被整個社會遺忘了。
《報導者》深度籌劃,深入採訪,深切呈現我們社會之痛,當整個結構傾斜之時,誰來拉
拔那些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起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這本書最大的意
義不只「看見」,更重要的:「孩子,救救孩子!」
《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
【盧郁佳短評】
不讓林青霞《窗裡窗外》、陳建志《流水年華鳳飛飛》專美於前,傳記《妖姬.特務.梅
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以圓滑老練、歡樂昇平的語調,講述一個生女兒送養是常態、從
娼被傳染性病行乞被視為活該的肅殺年代,布莊女兒憑著憨膽和芳華,十七歲就闖盪台語
片影壇去看世界。以前輩小艷秋為典範解放情緒哭笑尖叫,到婚後力主改拍小說《賭國仇
城》訴盡對衝突的烈愛癡迷,每一段看似和平、理所當然的場景,都是無意識挑戰女性傳
統角色的革命。黨國時代崇尚被閹割過的清純玉女,她卻愛演複雜狠辣的黑色電影反派妖
姬,以翻湧的慾望、生命力與現實感,打破台語片悲情窠臼。雖然她滿腔才華想當導演,
卻被丈夫嗤之以鼻,像「莎士比亞的妹妹」一樣,只能當導演的太太。銀幕上雖然冶豔自
信、氣吞全場;在人生中卻對愛情羞澀陌生,錯身而過。作者陳亭聿運筆纖細敏感,留白
精巧,以輕馭重,宛如電影《新天堂樂園》,在輕快溫暖詼諧中,包藏了深沉的憂傷,未
竟的豪情,留下勇敢女人大步往前跨的璀璨光芒歷史。
《等路》
【陳栢青短評】
乍看字面,路如何等?迢迢遠路,前望無跡,後盼無人。那是一種書寫的孤獨之境,寂寞
的人坐著看花,孤獨的小說家寫著等路,這樣喧囂的世道裡,選擇寫小說──尤其是寫那
種特別純的小說的人──「林中兩條岔路/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那一條」,這樣的堅持值
得我們與他共行一段。小說家走入人煙稀少的小徑,而小說裡,小說家則創造了人跡更少
的小徑,《等路》是難寫難攻的,文字上跳躍於台語/日語/北京話之間,流暢切換,時
不滑行,斜卻到位,諧而又雅。他在情節上有意義的簡省,把大歷史、深濃情義全藏在路
的那一邊,任他林深樹掩,「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只有腳印知道曾走過的痕跡。
那種忍,那種含蓄內斂,那種吞吐與吟哦,老練的讓你看不出他是新手。講餘味、宜於舌
間玩味、不說之說、隔窗描影、後勁兇猛。「等路」之妙,在台語語境裡,這是「禮物」
的意思。那這位小說家,這本小說集也是2018年給台灣讀者的一份餽贈了。我們別讓他等
太久。
========================================
鏡文化2017年度好書【翻譯類】
《羅馬四季》
【黃宗潔短評】
許多描述美食鑑賞的書籍,總強調對大廚真正的考驗,往往不是那些做工繁複的菜式,而
是燒豆腐或蛋炒飯。某程度上而言,《羅馬四季》亦可視為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這位文字大廚端出的家常菜。都知道杜爾的小說文字細膩,這部他旅居羅馬一年
的生活隨筆,其實更顯功力。看似閒散家居絮語,還有不少篇幅記載育兒瑣事,連凌晨十
二點四十分餵雙胞胎兄弟喝奶這樣的細節都沒放過,但杜爾巧妙地將身處異地的陌生感與
初為人父的忙亂失序連結──那是另一種生活型態的「移居」;羅馬承載著悠長歷史重量
的建築、老普林尼《博物誌》裡遙遠的智慧、眼前四季流轉的景致與日常陷於尿片和嬰兒
口水的混亂困窘,這些乍看之下格格不入的主題,更被順理成章地並置在一起。透過杜爾
視角的羅馬四季,我們看到所謂偉大與卑微、永恆與破碎、創生與壞毀、智慧與庸常……
這些看似對立的概念,其實同時矛盾又相容地並存。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其中,為活著而奔
波,也為終將走入歷史的未來,試著留下美與意義。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
【傅月庵短評】
法布爾《昆蟲記》講的是昆蟲的生老病死,習性與特質,那是昆蟲學家的事;修‧萊佛士
《昆蟲誌》講的是人與蟲悲歡離合,因緣與紀事。儘管重點不同,卻一樣好看,甚至後者
即前者的展開。
從A-Z,一個詞條一則昆蟲與人的因緣,車諾比、發燒作夢、猶太人、卡夫卡、全球暖化
、禪宗與沉睡都有故事可說,作者需要看深看透的不僅昆蟲生態,更要掌握人類行為
。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昆蟲」,一一說清楚講明白,我們於是有了這樣一
部豐饒多元、跨越人文與自然,或說跨物種民族誌的實驗之作。──大大的一扇窗子,驚
喜連連的人蟲世界。
《少年來了》
【黃宗潔短評】
「人類究竟是什麼?為了讓人類不要成為什麼,我們又該做些什麼?」韓江的小說《少年
來了》,最受人注目之處固然是她以五一八光州事件為題材,銘刻了韓國那段黑暗血腥的
歷史,但韓江的企圖顯然不止於此。對她來說,「光州是遭到孤立的,是受蠻力踐踏的,
是被毀損,卻不該被毀損的代名詞。」因此,她試圖透過文字重建的,不僅是曾被壓抑與
禁制的記憶,更是對於人類本質的探問。歷史彷彿無窮反覆,名稱不同但手段相仿的國家
暴力、流血鎮壓,在不同時代與地區上演。更重要的是,人為何會對彼此做出這樣的事?
那些加諸身體上的殘虐傷害與羞辱,難道就是人類的本質?但另一方面,又為何有人願意
為了素昧平生的殘破身軀,陪伴、守護、修補,甚至為此犧牲生命?我們的靈魂、理想與
記憶,是否能超越那會恐懼、疼痛的身體?是韓江透過小說中不同遭遇的角色,反覆探問
的問題。小說終了,答案未必越辯越明,但她以文字為祭,《少年來了》是她為那些在不
安中逝去的靈魂,囚困在黑暗記憶中的生命,在雪地中點燃的一盞燭光。
《冰平線》
【傅月庵短評】
櫻木紫乃出道晚,家裡開愛情賓館,還在法院當了很久的打字員,估計熟知許多人間交叉
點的事件。38歲都已當過好些年家庭主婦了,一出手便自不凡,讓人耳目一新。
她能寫出男女情愛的細膩幽微,也能點出性愛的激烈空虛,更能說出相濡以沫的點滴溫情
暖意。從脈絡來看,直直可接日本文學「物哀」傳統,而呈現於白茫茫的北海道小城鎮,
比凜冽風土還要凜冽的人間有情天地。色澤鮮明,生猛有勁。
《冰平線》是櫻木最早的單行本作品,要瞭解這位風格自成,前途可期的日本女家,當由
此開門入內。
《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
【黃宗潔短評】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本關於兩個天才如何相遇的故事。對當代認知心理學有所涉獵的讀者
,對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代表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想必不陌生
。其中有關直覺與邏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人在決策時又如何容易受到各種偏見誤導等
看法,對於理解人類認知系統的運作提供了重大的影響,廣泛地被許多經濟學、心理學、
社會學等研究引用。然而,這些理論的基礎,乃是來自他與生命中一位重要夥伴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長期的合作與發現。《橡皮擦計畫》為我們補足的,不只是這
兩位舉足輕重的心理學家,如何一步步產出這扭轉心智理論的見解,也是他們的人生故事
。康納曼與特沃斯基的個性只能用南轅北轍來形容,但他們倆人的合作,卻遠遠超越學術
研究「共同作者」這樣的關係,那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是人類智性最大可能性的展
開與加乘,連他們的妻子都形容兩人的關係比婚姻更緊密。某意義上而言,康納曼與特沃
斯基不只讓我們感受到「天才」這兩個字的真義,也展現出「親密關係」的多樣性,儘管
這段關係最後仍令人遺憾地變了調,仍讓讀者看到,心靈與智性層面的連結,確實可以超
越一般人所定義與想像的夥伴關係。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互動或許也說明了,每個人都
渴望擁有能接納、理解自己想法的對象──即使心理學家也不例外。
《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盧郁佳短評】
當我們感到面對面對話乏味無趣,常是因為有人查看手機訊息或動態,精神上脫離現場,
敷衍了事,無法把注意力放在對話或對方身上,於是彼此貌合神離,擦肩而過。麻省理工
教授雪莉.特克結合社會學和臨床心理學,在《重新與人對話》中倡議,對話需要眼神交
流,關心對方,專注傾聽話語、語調、表情、姿勢等重要線索,設身處地想像對方的感受
,透過自己的感受去回應,才能在交流中感受親密共鳴。手機介入相處,使人離席,令有
能力對話的成年人失去能力,令還沒建立能力的兒童青少年失去學習機會。本書精采、銳
利的田野觀察,說明相處品質在獨處、家庭、愛情、友誼、教育,工作和政治運動中發揮
的關鍵效能,如何被手機摧毀。它的卓越貢獻在突破網路環境的威脅,為無名的不滿建立
棲身之所,賦予讀者觀察自己處境的框架,賦權我們重新活得像個人。
《夜巡貓》
【陳栢青短評】
某個程度而言,《夜巡貓》預示2018年1124大選,姚文智為什麼會失敗,陳其邁為什麼讓
人可惜。前者太早讓貓出來,後者太晚讓貓出來。前者連貓都不會抱,單手托貓其實托不
住我們的感情。後者要到敗選直播才意外讓貓闖入,貓尾直直插入鼻孔的瞬間,其實插進
很多人的心。
現代社會渴求一個「貓形狀的心」──毛茸茸、軟綿綿,以為傲嬌,其實只是不知道如何
表達,乍看渾都不理,冷的時候熱臉才要貼冷屁股。那不只是可愛經濟,其實顯示現代社
會對感覺的某種需要,也不是欠缺,但有時匱乏。以為很滿,到底是空的。不到孤獨,只
是寂寞。誰沒遇到過幾個爛人,心裡沒幾道疤。有些話來不及說了,有些故事,還沒有開
始就已經結束。這時候頂好需要一頭貓,或者是貓形狀的撫慰。
深谷薰《夜巡貓》用漫畫筆觸填補了這個缺口。「有人哭嗎?」、「有人偷偷在哭嗎?」
,有貓夜巡,聞著眼淚的味道靠近,每一回短短八格,份量剛好,宜於入口。那裡頭抓住
一種細微的失落,貓嘔出毛球一樣的輕,但就是這些微微的失望、窗上的薄霜,或是手插
入口袋才發現的破洞,才深深重擊我們。而夜巡貓發現創口,貓舌親舔那樣成了心的OK蹦
,現在還記得那一瞬間的悸動。「給我們明日的勇氣」豈只是保力達B,有時就是一支貓

《夜巡貓》能出線的理由也許是,在眾多進入決選的漫畫中,有的說理,有的抒情,有的
追懷歷史,有的道破真相。他們開啟了我們的眼,拓展我們的路,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
,只是在絕望的往下掉的時候,有什麼挽住我們,就算僅僅是一根貓的鬚鬚。
《路:行跡的探索》
【黃宗潔短評】
既是帶著詩意的哲學思辨,亦包含開啟視野的科學知識;行經人類透過身體移動開拓出的
健行山徑,也追尋毛蟲和螞蟻留下的痕跡線索。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的《路:
行跡的探索》,以優美的文字、敏銳的感知與開放的心靈,充分展現出非虛構寫作的跨域
可能。他以腳下的路徑為起點,幅射出兼顧物質與精神、具體與抽象層面的,「路」的意
義。透過路,我們得以相互溝通,不致迷失方向,但另一方面,明確的路徑卻也縮限了找
到不同出口的可能性,框住我們的視野與思維。因此,摩爾不只以文字開路,讓讀者看見
沿路的風景,更強調我們踏出的每一步,無論承繼前人的軌跡或另闢蹊徑,都是漫長歷史
中有形與無形的路徑之延伸,是人與其他所有生命、物種的交會與共構。無數的路徑相連
成網,網絡之外,則是混沌。前者是道路,後者是荒野,然而對摩爾來說,兩者都同樣真
實與不可或缺。秩序井然的網絡令人安心,但混沌的存在則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了對未
知保持敬畏。
《離婚季節》
【陳栢青短評】
卡佛在華文地區紅了之後,很多讀者成了「簡愛」──字面上求其簡,情節與風格上甘於
其寡,想知道水面之下有什麼。所有的「簡愛」們都該翻開卡佛的《大教堂》一書,集中
收錄〈火車〉一篇,小標正是「致約翰.齊佛」,卡佛藉由〈火車〉與齊佛的名篇〈The
Five-Forty-Eight〉對話──548是列車編號──小說回應小說,列車追隨列車,隨著齊
佛的引入,台灣讀者追隨小說穿過美國現代荒原的,不再只是卡佛單獨的晃馬車,多了車
廂,成了列車,西方雙聖,郊區佛陀,卡佛與齊佛終於一次到位。(有趣的是,雙佛於台
灣的譯經──翻譯者都是余國芳。我們會出現另一位「美國極簡主義版本的賴明珠」嗎?

《離婚季節》登陸台灣的重要性在於,對於理解美國一時期編輯與作者如何協力,以及極
簡主義小說的技術與面貌有了更多認識,那背後有一個系統,一個個殊異孤影重疊的共同
輪廓隱隱欲出。此外,則是對於齊佛小說藝術成就上的驚嘆。齊佛小說裡總是冷的臉,熱
的心,生活殘酷,我佛慈悲。以為他小說硬,其實是透。乍以為不動聲色,其實是訊息的
內爆,不明白也就罷了,越是明白,越是悵然。縱生活如孫猴子躍出十萬八千里,也不過
是在佛的掌心,真的,我們都需要一點慈悲。或者一篇齊佛的小說。
《跳舞的熊》
【盧郁佳短評】
鋒利,殘忍,疼痛。波蘭的報導文學《跳舞的熊》宛如解剖刀鋒,為我們揭開自己皮膚底
下廣闊無邊的萬古黑暗。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走訪東歐多國,調查街頭表演討賞的
馴熊被解放後的適應障礙,觀察專制加諸身體的規訓,揭露脫離共黨暴政的東歐後殖民困
境。國營事業落入特權劫掠中飽私囊,造成大量失業,底層仍然飢寒交迫,反而迷戀專制
枷鎖的穩定。人們所渴望的自由並非一蹴可幾,反而遲遲不至,停滯、倒退。革命竟只是
換了一批面孔當政,舊體制依然掌控一切,繼續靠舊方法搪塞新問題。反挫無所不在,個
人難逃天羅地網重重包圍。
解嚴三十年後的台灣社會,反服貿抗爭後,第三勢力看似蓬勃興起;今年縣市長大選後,
地方卻重回國民黨陣營。教會保守勢力藉公投鼓吹歧視同志,掀起同志自殺潮。值此動盪
,本書深刻的洞察不可或缺,它無情揭示了慣受政治宣傳操縱的社會多麼容易喪失現實感
,轉型正義如不包括人民奪回媒體和話語權,就純屬虛構。它使吃黨國奶水長大的個人重
新省視自己的生命歷史,回溯在每個衝突時刻陌生的身體感覺、反應模式,艱苦蹣跚踏上
復育自我之路。它慨贈讀者一筆富可敵國的財寶,即是勇於打破現狀,想像何謂自由。
作者: cheeshan (家酒)   2018-12-20 23:06:00
大推夜巡貓跟跳舞的熊!
作者: chi12345678 (to Terabithia)   2018-12-18 18:03:00
來啦!
作者: ab060986 (黃影)   2018-12-18 18:32:00
作者: Justwe (傑士塔威)   2018-12-18 20:49:00
作者: Nolan5566 (諾蘭‧五六)   2018-12-18 21:22:00
真是看重自己家出版的書,呵呵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12-18 22:35:00
推《花街往事》
作者: Qorqios (詩人Q)   2018-12-19 06:13:00
噢噢
作者: ijuforever (許i啾‧ω‧)   2018-12-21 22:15:00
夜巡貓真是一大驚喜 <3
作者: chi12345678 (to Terabithia)   2018-12-19 02:03:00
來啦!
作者: ab060986 (黃影)   2018-12-19 02:32:00
作者: Justwe (傑士塔威)   2018-12-19 04:49:00
作者: Nolan5566 (諾蘭‧五六)   2018-12-19 05:22:00
真是看重自己家出版的書,呵呵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12-19 06:35:00
推《花街往事》
作者: Qorqios (詩人Q)   2018-12-19 14:13:00
噢噢
作者: cheeshan (家酒)   2018-12-21 07:06:00
大推夜巡貓跟跳舞的熊!
作者: ijuforever (許i啾‧ω‧)   2018-12-22 06:15:00
夜巡貓真是一大驚喜 <3
作者: recluseshi (沒時間了)   2018-12-24 02:35:00
推《少年來了》
作者: recluseshi (沒時間了)   2018-12-23 18:35:00
推《少年來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