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心的第十種型態──《桃花源之謎》

作者: mingjer (李肯特)   2017-08-28 13:17:41
人心的第十種型態
──《桃花源之謎》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29617542
書名:桃花源之謎
作者:秀霖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7/08/09
定價:27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goo.gl/LpHVSF
--------------------
看推理小說的醍醐味在於其間的人性觀察。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關於人性的議題,只能藉
由假設與主觀認定,然而小說卻能赤裸裸地讓
我們發現,原來很可能被認為真誠的人其實充
滿心機、一般人所以為的老實人竟可以為了愛
人,義無反顧去犯罪、或者一切隱晦、不敢言
及卻是真實感受的照護疲累與辛酸,都能引起
閱讀者的共鳴與熱愛。於是小說不僅是種反應
人性的載體,有時還是能讓我們更深切認識人
性的說明書,尤有甚者,小說更是人類處境的
代言人。
秀霖的《桃花源之謎》,總共收錄五則互不相
干的短篇小說,或者以他的說法,是本集結「
摃龜」紀錄的作品,不過卻也同時是本充滿許
多嘗試的趣味創作。
不管是妖魔的傳說、驚悚的鬼魅、社會派議題
、校園青春推理,或是仿陶淵明《桃花源記》
的續作,在秀霖的刻畫之下,登場人物個個性
格鮮明,角色互動令人印象深刻,有些嚴謹帶
著嘲諷、有的瘋癲卻能洞察萬事、也有的唯唯
諾諾卻似扮豬吃老虎。同時在每篇作品前作者
也會說明他創作的歷程,也讓讀者能更立體認
識小說創作背景與其世界觀。
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哪個年代,我們
都可以看到傳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並以各種
不同媒介,傳遞給「有需要」知道的人。然而
媒體如何報導著每種傳言?在不同的時間軸中
,傳言又如何被建構、被傳誦、最後更因有著
自己的血肉而被重新賦予生命?
在古時候,傳言主要以口耳相傳,儘管因為傳
遞速度不快而多半僅在傳言當地流傳,卻也因
此更容易加深傳言的表面效度;而在當代,則
以網路中各種社群軟體,FB、Plurk、IG、
Twitter、Line、ptt等快速流通,傳遞不僅速
度快,若是對於細節的描述不清楚?沒關係,
Google等搜索軟體讓我們有如身歷其境般全知
全能。
只是,傳言的背後,是以訛傳訛的誤會,還是
有心人的刻意操弄?【淒月】中的鎮魔客棧,
傳說妖魔「淒月」會在初七夜晚出沒害人,那
何以此日仍舊有人特地前來住宿?【鬼鈴魂】
裡,傳說在鬼月打電話給自己,會收到回電,
這個傳言來自於自己的室友,只是別人提醒後
才發現,該室友居然只有在晚上才會出現?【
第九種結局】死於賓館內的援交女孩,媒體先
後報導女孩跟刑警、研究生與大學教授有特殊
的關係,然而哪個傳言才是事實?【一篇
Plurk文救排球】藝人母校的排球校隊快被裁
撤,學妹循線找到的救星,卻是刻意造成粉絲
誤解的同學,這樣的誤會竟然也成功解救了岌
岌可危的排球隊,同學也因而決定步入演藝圈
;【桃花源之謎】中那個發現桃花源的漁人之
子,想要幫助蒙受騙名的父親恢復名譽,只是
父親跟自己先後到訪桃花源,其內的居民卻彷
彿第一次有客人來訪?
不管是以文言文或白話文的書寫方式、昔時與
今日為背景,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形式的
傳言,活潑而有氣息地活在我們之間。人為編
造的也好,無心插柳的也罷,傳言逐漸成為能
自體散播與長大的智慧體。
那麼,當故事逐步邁向尾聲的某一天,添肢加
肉完畢的他,終將有如實體,存在於現實社會
?而我們是會就此理所當然的人云亦云,還是
能察覺到其間的異樣?也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大概就是因為人心之複雜,才使得真相如此
撲朔迷離,也讓我們得以繼續耽讀其中,享受
於作者與讀者間所跳的交際舞吧。
本書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九種結局】中,案
件關係人王憲宏身為心理所的教授,是不該將
「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症」混合而稱「人
格分裂」的。考量本作的創作時間,在精神疾
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Ⅳ-TR)版中,「多
重性人格疾患」已被改稱為「解離性身份障礙
」,也就是除了主人格外,還有其他數個次要
人格,也許會在自己所不知道的情境下,次要
人格做出主要人格所未曾知覺的事情,甚至不
同人格間的性別、種族、興趣、喜好、個性都
可能有所不同。而「精神分裂症」在臺灣則於
2014年改稱「思覺失調症」,以減少該疾病所
帶有的刻板印象及偏見。此症狀則有可能產生
妄想、幻覺、思維及言語的混亂等狀況,基本
上判斷基準需同時符合多項才能被認定為「思
覺失調症」。雖然小說以趣味為重,但仍應該
避免減少讀者的誤解,至少該避免成為錯誤訊
息的來源才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