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此心不沉:陳纂地與二戰末期台人醫生

作者: iamalam2005 (山風)   2016-04-01 18:06:31
這本【此心不沉--陳纂地與二戰末期台灣人醫生】是鍾逸人的第四本書,紀錄在二次大
戰末期,被日本徵召到南洋去當軍醫的林柏槐、陳纂地等人的故事。其中又以陳纂地為主
線貫穿全書。
書中並沒有附上陳纂地的簡單介紹,我認為這是編輯的失誤。以下的簡介是從維基百科出
來的。但維基的說法跟書中的說法有些不同:
陳篡地(1907年-1986年),彰化縣二八水(二水)人。曾就讀於台中一中,與
謝東閔同班,畢業後,就讀於大阪高等醫學專門學校(今大阪醫科大學),期間
曾加入日本共產黨外圍組織「戊辰會」,並經常與許乃邦等人聚在一起談論政治
。1933年畢業回台,先後在雲林斗南、斗六開業。二戰期間,被徵調至越南擔任
軍醫,日本戰敗後,因越南情勢不穩,為了自保,帶了一批槍械回台。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組成「斗六治安維持會」,統率「斗六隊」,攻打虎尾
機場(今虎尾空軍基地),國軍進攻斗六,發生小規模市街戰,陳篡地不敵乃率
部撤往小梅、樟湖一帶,「小梅、樟湖之戰」後,部隊瓦解,潛逃並藏匿在二水
陳家大厝後方的山區六年之久。六年內有多位親友遭政府槍決,包括許聆音、堂
弟陳順、姪子陳崑崙、謝明通、張炎祈等五人。
1952年遭人檢舉而被捕,拘留於保安司令部,1953年獲釋,被迫將醫院遷至台北
後車站太原路附近,以便特務就近監管。
陳纂地家中開武館,父親陳漏牛是拳師。因此他自幼習武,只是家有嚴訓,不得隨意顯露
功夫。在日本雖然是學習眼科,但因為戰時人力不足,幾乎所有醫生都必須對各科有一點
了解。這些訓練在陳纂地後來在雲林開業,甚至在越南行醫時都派上用場。
書中一開始提到林柏槐被徵召,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他平常在鄉間替村人打抱不平,引起
日本地方爪牙的關注。在最後一次大徵召時,雲林、彰化附近幾個有名望的醫師、醫勤、
護士幾乎都被徵召,林柏槐也在列。
後來他們搭成的神靖丸在越南西貢的港灣遭到空襲,絕大多數的醫護都罹難了。陳纂地跳
海逃生,回到日軍的醫務營當中。
後來書中有花很大的篇幅去書寫林柏槐後人的故事。一個原因就是作者鍾逸人後來娶了林
柏槐的遺腹子當細姨,還生了三個小孩。由此獲得相當多林家的資料。
(馬ㄉ,你竟然汁得下去,人家年紀都可以當你女兒了!)
由於陳纂地一直以來都具有抗日思想,在日本的醫務營當中也過得十分鬱悶。後來因緣際
會認識越南共產黨的人,就在越共的接應之下逃離日軍,進入叢林開始打游擊戰。
在越共軍中,由於陳纂地醫術高超,又曾在移動途中使用武術,一人制伏了三名日本兵,
備受尊崇。又曾經幫助越共大將軍武元甲的一位愛將,因此在軍中地位頗高。
直至日本投降之後,陳纂地目睹了中國士兵企圖接收越南的醜狀。又聽說這支軍隊將要去
接收台灣,深感不安。向武元甲請辭準備回台,離開越南時獲贈許多武器。這部分也是與
維基百科所述不同的地方。
胡志明曾經被蔣中正囚禁13個月,在獄中備受凌虐,因此深知蔣中正為人。他當時就對要
離越的陳纂地告誡國民黨的為人。並鼓勵他:
「希望很快看到台灣也能跟我們越南一樣,擺脫殖民主義,獨立建國。」
陳纂地回到台灣之後在斗六開設「建安醫院」,同時跟鍾逸人、劉占顯等人一起接辦和平
日報。但是他的個性似乎不善交際,因此回台灣一年多也沒有拓展太多人脈。等到二二八
事件爆發,雖然斗六地區成立斗六隊,接管警察武器,但卻一直被動的等鍾逸人的指示行
動。
在退守樟湖、小梅之後,他也發現因為謝雪紅曾經到埔里宣傳,引起對共產黨的恐懼,讓
當地民眾對二七部隊強烈的不信任,最後在彈盡援絕之下解散。
在書中可以屢屢讀到整個雲林、彰化地區龐大、連帶的人脈關係。比如說他們在圍攻虎尾
機場時,就因為陳纂地對虎尾方面不熟,導致斗六隊跟虎尾對難以整合。陳纂地也提到這
是為什麼一直希望鍾逸人來指揮的原因。
在這邊鍾逸人還不忘表一下黃金島,你到底是有多討厭他...
在二二八事件過後,游擊隊解散。陳纂地回到彰化二水老家躲避通緝。在二水老家附近的
山區見了一個碉堡,躲藏了六年之久。裡面有一艇機關槍、一包氰酸鉀、一桶汽油,看得
出來他隨時有跟來搜捕他的人馬開幹的決心。
書中也有寫到,自囚期間,他每天清晨起來在龍眼樹下練拳。因此雖然營養不良,卻始終
維持身體健康。感覺就好帥啊。
在其間,他的姪女陳碧草曾被逮捕,刑求逼供要她說出陳纂地的所在。陳碧草並沒有鬆口
,一個女性在黑牢中所受到的屈辱與凌虐之悽慘,在書中有陳述。
最後,陳纂地是在謝東閔的穿梭之下,同意出來自首。這部分也跟維基百科不同。
因為蔣政權需要演一些戲,跟美國宣傳自己「自由中國」的形象。剛好陳纂地的台中一中
同學謝東閩擔任省長,在獲得政府三大保證之後,陳纂地終於同意出面「自首」。個人的
命運與整個冷戰情勢牽連在一起,感覺都只是在大歷史縫隙中不斷博奕,尋找一點突破的
空間。
也可以看到謝東閔的無力:即使他擔任省長,實際抓人的還是警總。謝東閔、吳三連等半
山,並不具有真正的權力。替蔣政權粉飾自身「台灣性」的功能還更大一點吧。
最後,這本書有很多部分是作者根據與人對話的記憶,加上自己想像寫成,與其說是史料
,更像是歷史小說。當然並不能因此說他是沒有價值的。鍾逸人活過兩個截然不同的大時
代,他的「想像力」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如同Anderson所講的,現代化的過程改變了
人類心靈運作的方式。從書中的想像回顧當時的心靈,我們當然也能夠同時回顧當時的社
會過程。
又,由於本書更多是口述,並沒有嚴謹的背景介紹。建議在閱讀本書之前先大概了解一下
二七部隊的歷史,可以讀黃金島的【二二八戰士黃金島】,或是鍾逸人【辛酸六十年】。
作者: tFDA (tFDA)   2016-04-02 09:57:00
我一直不懂口述歷史到底有多少是可信的,但只要扯到228就都是真的
作者: pushking (推王)   2016-04-02 22:33:00
認為口述史學幾乎都不可信的話,那麼歷史本身就不可信了就算是文獻,常常也是靠記憶寫下來的對照《濁水溪畔二二八》,跟原PO所述也是有出入http://i.imgur.com/P1Rbgrz.jpghttp://i.imgur.com/2uk8O0o.jpg
作者: iamalam2005 (山風)   2016-04-03 20:41:00
這不是「原PO所述」啊XD,我只是整理書中資訊~
作者: pushking (推王)   2016-04-03 21:21:00
抱歉抱歉,用詞不嚴謹,應該說「重述」才對
作者: psion (psion)   2016-04-06 12:53:00
口述的真實性是一回事 聽的人怎樣詮釋利用又是另一回事完全一樣的口述紀錄 在不同的執筆者潤飾之下可以天差地遠這也就是歷史永遠不會成為某種科學的最主要原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