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刻意的重新讀一本書?

作者: apley (佛渡有緣人)   2016-04-01 08:19:34
※ 引述《rkbey (Kai)》之銘言:
: 大家好,最近在想一個問題,是關於"反覆讀一本書"這件事,想了解大家的看法與意見
: 現在假設的是這是一本"有內容的書"(反正就是值得你讀的書,類型會因人而異)
: 那麼當您讀完這本書之後,您會"刻意"再去重讀嗎?
: (刻意,指的是你沒有受不了的衝動,但也不會排斥,純粹覺得重讀是一件應該做的事)
: 會依照自己閱讀的深淺,來決定?或是選擇不重讀,再讀其他類似主題的書?
: 我自己的習慣,很少重拾一本書,再來讀一回,以前念書也不喜歡複習,或曾看過的內容
: 我習慣作筆記,不只是書內記號,而是謄寫在電腦或紙上,日後可能再翻自己寫的內容
: 最近,對於重讀會遲疑"要或不要",因為對於已經讀完的書,自認吸收的很有限
: 即使做了筆記,寫了內容摘要,但似乎仍然書是書,我是我
: 所以,想說假如我重讀一本書,讓原本理解30%變成理解60%,或者得到比上次更高的體悟
不能理解為什麼有30%跟60%的差別。
除非你是翻完它的,否則認真讀完後,就是當下的你100%的理解了。
: 比較有價值、效率呢?還是繼續讀下一本書?
: 雖然覺得,定期重讀、Review、翻筆記,可能對我比較合適,但總是對這個方向不夠確定
: 特別是要忍住,"讀下一本書"的衝動
我個人的『猜測』啦,你讀書的心態,或者說是目的比較特別。
大概你學生為考試唸書的心態還在,想要理解越高得越多分...
大概你覺得唸書就是100%掌握才有唸進去、才叫有吸收...
大概你覺得唸完一本書還有不清楚的,會想做到盡善盡美...
其實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在想啥。
我住的地方後面就是很熱門的民眾登山區,一座小山。不管早上、
中午、傍晚、晚上你上去都看得到人,只是多少而己。
我個人在不同時段去過,同樣的山,不同時間就有不同景色。人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啊,角度不同也有不同景色。當然,心態不同也會
有不同景色,出遊時看的海,跟失戀時去看的海一樣,感受卻完全
不同。
所以,我建議你,認真看完一本書,當下的收穫就是當下的100%。
不必執著於要有什麼樣子的理解才叫有看完,如果你很在意,就寫
一篇讀書心得就可以了,藉由寫心得時翻書的過程,應該就能帶領
你以當下的狀況,用你的話語詮釋書的內容一次。
是值得再看的好書,就留下來往後有不同的心態、人生體驗、打嘴
炮需要、寫文章或發文需要佐證等等情況時,再回頭去看那本書一
次就好了,這時你應該就會有不同領會了。
我是不會特意看完後,一直重翻,畢竟看的時間、角度、心態都一
樣啊...... XDDD
作者: yomiko (読子)   2016-04-01 10:48:00
作者: rkbey (Kai)   2016-04-01 11:02:00
既然您都說不是我了,為什麼要勉強猜測我的心態呢?補充一下,舉如我讀完《自私的基因》、《想像的共同體》我知道作者說了什麼,但能否理解呢?這是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提到"重讀",因為第一次讀跟第二次讀的收穫是不同那既然如此,會在"重讀"或是相關讀物上又會如何選擇?可能我跟你所舉的"讀本"是不同的,所以讓您有這類的想法也很感謝您給予的建議(如重視當下的收穫等等)至於您的猜測,是非常武斷,甚至猜完後補"我不是你blabla"
作者: omi0210 (楠仔坑郭美珠)   2016-04-02 22:28:00
推這篇心態 原原po感覺有點執著在被臆測這段?
作者: rkbey (Kai)   2016-04-03 09:21:00
因為我認為原Po猜測的口吻很輕佻戲謔,很不尊重,剛好踩到點。至於原Po不解為什麼33%-66%,應該是當下有100%的理解,我也舉了《想像的共同體》為例,我自己讀的時候,是大略的懂,但就是沒抓到核心的感覺所以我才提出是否有人對書會有回讀或重讀的習慣,第二次讀的時候已經有對書的印象,得到的收穫肯定不同(像電影二刷)就事論事不代表能為你架個稻草人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6-04-04 11:16:00
大推這篇!! 種子播種後不一定會開花 開的花雖然受限於基因但也不會規格化 這是我個人對於閱讀的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