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三個聯盟十七隊,這是瘋了嗎?

作者: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1-08-15 11:48:49
※ 引述《ai770116 (東方的神秘力量)》之銘言:
: 類似台灣應該有幾個聯盟、該有幾隊的討論
: 不外乎2種看法
: 1.市場自由競爭才有進步
: 2.集中資源辦大事
: 自由競爭,也不能說錯
: 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集中資源辦大事
: PLG去年會崛起,不少人也期待去突破PLG逐漸替代SBL變成頂級聯盟
: SBL就讓它農場化
: 但是現在出現的T1聯盟,顯然也是以頂級聯賽之姿競爭
: 至於原本的SBL也沒有承認自己是次級聯盟,顯然還是認為自己是頂級聯盟
: 3個頂級聯盟競爭,用小學生的數學去算也知道,資源一定會稀釋
: 為什麼我會偏向集中資源辦大事
: 如果你以為三個聯盟之間的競爭對象是彼此那就錯了
: 其實他們要競爭的對象是其他的娛樂活動,例如中職
: 如果聯盟的規模逐漸擴大,跟中職賽季重疊場次勢必會增加
其實還是不會重疊 頂多就是平日安排比賽
除非鐵了心要打假日聯盟 但是要重疊到一半都有難度
而且看棒籃的人進場還是不會有太大影響
願意掏錢進場的 頂多兩邊跑而已 個人認為影響真的不大
: 轉播或許還可以靠錯開時間,避免收視群競爭
: 但是現場進場人數,這是不可能錯開的,進場看球的人當天只能選一邊看
: 跟中職競爭的問題還算好解決,跟CBA的競爭那是怎麼樣都躲不掉的
第一.其實台籃人才目前最多就是能去中國 而且不見得都會被收
如果真的要設下制度.這個也不會影響人往高處爬的意向
(除非你想看到下一個被罰球監的信安)
而且現在cba改革薪資制度了
未來比搶人台灣不見得會輸到哪 而且CBA對台灣球員需求真的還好...
老實說台灣球員過去cba最大誘因是錢 跟相對較好的競爭環境
但是多競爭? 也頂多可能是亞洲的頂
問題來了 如果西班牙職籃 澳洲職籃要你? 你還會想去cba嗎?
第二.延續上面 基本台灣直接跳到cba nbl頻繁試水. 也是因為sbl不振的問題
現在cba改革. 加上台灣一堆球隊出來. 工作機會出來
其實會給很多沒有被看見的球員機會 而慢慢減少真的要去nbl
否則nbl三個月 據說有百萬左右.但是現在疫情跟市場
也許慢慢減少
另外台灣高中畢業直接過去挑戰cba nbl還是少..大部分都是大學讀完
或者大學期間去的 這個跟台棒差距很大. 台棒這個是高中時期一堆球探
在盯著 你自己找經紀人跟球探那邊談..條件都好 家裡也都ok才會過去
基本安家費的簽約金現在小球員沒有台幣上個千萬 大致上都願意待在台灣
而且知道只要打出來 這跟扛著中華隊球衣一樣 新聞會幫忙宣傳.成為台灣之光
而不是中華職棒養起來的球星跑出去...(話說中職還沒證明能直接輸出美日職能力)
但是台棒基層慢慢已經具備拿掉那一批旅外小球員 自己也能培養出
稍微水平還可以打國際賽強較高水平的球員(只是整體還是不夠)
且能維持中職自家熱度的球星還是能出現
但是台籃養起來的球星出去 其實就是黃金世代跟劉錚 周儀翔
整體過去原因還是在台籃職業的問題以及薪資差距
說競爭環境 其實還有更高階 但是沒人去拚看看 也無法拿身家去賭這種夢想
因為沒有幾十幾百萬美元簽約金給你在高中畢業後 五年內充足後盾實現夢想..
或者成為台灣之光? cba那邊剛好是我們對立邊 基本不會有甚麼鎂光度
你不會進了cba明星賽 蔡英文還給你謝謝
王柏融只是在英雄訪問說謝謝日本的疫苗 蔡英文就有動作了
相對上我認為還是錢的問題 所以台籃只要能給起年薪600-1000萬台幣
旅中球員應該大多會回來..
: 台灣籃球收視不夠有競爭力的根源,不就是人才外流嗎?
台籃這個問題還是基層人才庫不夠問題大
還有頂層職籃不夠穩定而已
以前早期92奧運棒球銀牌 一整批中華隊進入中職
當時無法職棒球員身分去打國際賽
很慘烈的開始...1993-1997 五年間不斷被日韓血洗 對方也是業餘球員而已
簡單來說 就是人才庫太薄弱 後來可笑的是 1998派了中職TML夢幻隊過去
還是輸給業餘人組成的日本隊(出發前說我們會血洗日本)
就是頂尖那批上去後 剩下太嫩不然就是差距太大
1999後更慘 旅美潮開始 最頂尖一批直接出國 而且不見得能常回打國際賽
剩下進中職的就是相對天花板差一點 或者珍珠型的球員
球星度就是只能慢慢培養上來 而不是在三級棒球出來的超級球星等級
但是老話一句 就是把基層人才培養好 外加頂層的職籃弄好
有些球員就會考慮 搞不好我待在台灣會養得比在國外好 而且萬一五年後
我還在1A 一個月才1000-1500美金 簽約金才20萬 真的不如考慮
待在中職拿500萬 一個月起薪6萬台幣 (小聯盟球季外不支薪)
這也是我認為球團要有心經營比較重要
而不是阿貓阿狗進來分杯羹
越是阿貓阿狗就越難給球員好的養成跟福利 不能怪他們
他們背後還有股東 所以現在中職背後老闆都夠硬
雖然觀眾沒有到太多 但球員薪資起碼不會是以前興農時期 比較願意給
再來就是基層球員問題了
這個就要慢慢看了 因為近來也沒有什麼比賽
每年就是看少少的UBA 跟HBL 沒有太多其他整合的比賽 無法知道球員發展的進度
重點還是基層人才培養 以及頂層職籃做好制度跟穩定 才有機會
但是...即便這樣 中華男籃成績不見得會提升
因為整合的人 如果不想動 大家也是各玩各的...
組起來打也不見得有什麼成效
一點心得
PS:收視跟國際賽其實還是有點綁到 因為很多球星就是國際賽出來的
: 你不集中資源,你怎麼開出好的薪水跟CBA競爭人才?
: CBA台灣球員再怎麼佛心,好歹也要8折薪水才肯回台灣吧
: 現在整個台灣分散成三個聯盟,你覺得誰付得起陳盈駿、劉錚的8折薪水?
: 當然,自由競爭派的人肯定認為,競爭到最後
: 市場還是會做出決定,最後整合起來
: 但是你終究要整合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整合?
作者: Hohenzollern   2021-08-15 14:40:00
沒有武漢肺炎疫期 棒球賽季和籃球賽季本來就有錯開
作者: cplusplus426 (c++)   2021-08-15 16:23:00
台職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真要玩 我一定強烈建議把CBA大咖挖回 籃球需要的是宰制級的球星新一代 野獸 田壘 陳信安 曾文鼎 這些人才是現在職籃需要的
作者: vicjoyce0328 (咕咕咕)   2021-08-15 18:48:00
一季打2,30 場要怎麼開高價,開銀行的也只要兩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