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用字] 他們說「得」也沒有不對

作者: novapig (鐵山豬)   2012-03-22 17:43:36
以下是之前教外國學生中文時,整理網路資料而成的講義,非本人所著,但我有從頭
到尾看完,內容資訊確信無誤。
文長請見諒。

今天要分析的,便是「的」和「得」這兩個字,為什麼要分清,不分清會怎樣。
先說學理:
「得」是一個介繫詞,用在形容詞(或副詞)(為了簡化說明,以下皆省略)與動詞間、
動詞與動詞間、形容詞與形容詞間。它的作用,是用來表示前後兩個詞有因果關係。
「的」不是詞,只是當這個字放在人家的後面時,就能確認前面的東西變成形容詞。例如
「我」加了「的」,就變成「我的」,用來形容東西的歸屬性;「美」加了「的」,變成
「美的」,無疑它是個形容詞;「真」加「的」,變成「真的」,在「這件事是真的」中
當形容詞用,在「真的很大」中當副詞用。總之,「的」本身不算個「詞」,但加了這個
字,可以使整個字串,變成形容詞。
這點非常好用,因為光一個字,就可以無限制的,讓任何一段敘述變成「形容詞片語」。
例如「昨天沒有帶作業」加了「的」,就變成「昨天沒有帶作業的」。善用形容詞片語,
可以使句子精簡。例如原本的兩段文字——「有些同學昨天沒有帶作業,老師請他們到前
面集合」,利用「的」,把前半部精簡成一個形容詞片語,變成「老師請那些昨天沒有帶
作業的同學到前面集合」。
至於「得」,則是用來顯示「前後兩個詞」有「因果關係」的介繫詞,用在adj.與v.間、
v.與v.間、adj.與adj.間。依此,可以分成四種型態:
一、「v.得adj.」型:一個動作,產生一個被形容的結果
例如:做得到、說得好、聽得進去、想得太多、跳得不遠、叫得啞了、買得安心、吃得健
康、用得方便、長得真美麗、寫得不太好看......
二、「adj.得v.」型:一個形容,因為很強烈,導致一個動作產生
例如;高興得大叫、害怕得發抖、氣得七竅生煙、......
三、「adj.得adj.」型:因為一個形容很強烈,產生了另一種形容
例如:窮得可憐、美得出色、動聽得很、優秀得不得了......
四、「v.得v.」型:因為一個動作,導致另一個動作
例如:磨得都著火了、打得他們抱頭鼠竄......
重點在後面:難道前後詞性是adj.或v.,就一定要用「得」來連接嗎?絕對不是!我要再
三強調:「得」的運用,純粹是為了表示因果(導致)的關係,如果沒有因果關係,就不
是用「得」,而這樣的狀況還真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分清這兩個字的用法的原因!如
果這兩個字的區分,只是因為被硬性規定,而對文意沒有影響,那這個分辨被大家忽視,
也是沒有關係的;問題就是「並非如此」!這個字的誤用,對於文意的影響非常深,甚至
可以讓一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立場完全翻盤!
就「高興的跳著舞」和「高興得跳著舞」兩句為例,有的人解釋「這兩句話都是對的」,
學生容易誤解,以為隨便用也沒關係,其實應該說「這兩句話都存在,各自代表不同的意
思」。「高興的跳著舞」,意思是跳舞的時候伴隨著高興的心情,其中「高興的」是一個
副詞,用來形容「跳著舞」這個動詞(adv.+v.);而「高興得跳著舞」,意思是跳舞的
人因為太高興了,所以才跳起了舞來,表達出先有「高興」,後有「跳舞」之間的因果關
聯(「adj.得v.」型)。
在國語課「請你原諒我」這課的課文中,作者用「她害怕得一直搖頭」來描寫女主角心麗
不誠實的表現,但這句話也顯示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心麗「只是因為過於害怕」,才
導致她沒有認錯,而一直搖頭,顯示作者的立場認為心麗情有可原,還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作者也希望讀者有如此的共鳴。但若作者寫成「心麗害怕的一直搖頭」,就失去了這
層意思,句中「害怕的」只是用來形容「搖頭」的一個副詞,並未強調心麗逃避的「原因
」,作者可能就不認為心麗是值得原諒的了。
正誤辨例補充:
「這是你寫的」:正確,句意是「這是你寫的東西」,而「東西」被省略。
「你寫得很好」:正確,屬於「v.得adj.」型。
「你寫的比我寫的好」:正確,意思是「你寫的東西比我寫的東西要好」,而兩個「東西
」都被省略。
「你寫得比我好」:正確,屬於「v.得adj.」型(「寫」是v.,「比我好」是adj.)。
「唱得真好」:正確,屬於「v.得adj.」型。
「說的比唱的好聽」:正確,意思是「用說的方式來表達的語句,比用唱的方式來表達的
歌曲,還好聽」,只是兩個後半部的名詞都被省略。
作者: echoempty (VOID)   2012-03-23 13:04:00
有一首歌「吻的太逼真」,我認為「的」應改為「得」耶?
作者: imbemarion (小夜)   2012-04-06 19:57:00
推這篇
作者: hywhyw (是強者就打六舉)   2012-04-16 14:50:00
推推推 推到爆炸 解我多年疑念
作者: midnightsnow   2012-06-02 16:13:00
感激解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