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語言癌 做一個XX的動作

作者: wak (默艾)   2014-12-20 09:16:07
※ 引述《julia761029 (啾)》之銘言:
[del]
: 但專業新聞媒體不同
: 多了專業、多了新聞,要背負的責任就大了多,規範也多了多
: 語言是他們的專業,沒有太多隨心所欲的空間
: 但看看現在綜藝化的媒體,立場過度偏頗的媒體,
: 成語誤用口條不佳,大標錯字抓不完
: 你相信他還專業嗎?還是最後一道防線嗎?
其實是想全文引用的,不過太長了,只取最後一段。
由於太久了,只剩下一點印象,就不要講太明了。「作一個xx的動作」,
在我的記憶裡,是從2000年左右,有一個波浪頭的女主播所開始的。至於有沒
有更早的我不知道,因為我也是從2000年左右才開始對新聞有點關注。
 對她有特別的印象,是因為那陣子她換跑道的時候,廣告還挺大的。以前我
的印象是主播換人就直接換了,還沒看過這麼高調的行為,好像她很厲害。當
然現在這種廣告常常有。
 由於她被塑造得很有名,收視率應該也不錯。講話常咬螺絲也就算了,本來
應該是缺點,卻變成特色。後來我的記憶,就是這個「作xx的動作」了。在
當時這就已經讓我很反感,不過更反感的是後來一堆記者都染上這種習慣。
 以新人記者的立場,會染上這種語法,大概知道是什麼原因,因為「馬英九
與連勝文擁抱」講完這句話只要三秒,但「馬英九正在和連勝文作一個所謂擁
抱的動作」這句話含換氣,講完大概將近十秒。
 字數由少變多,可以填補記者擔心講話停下來而產生的冷場。所以我們常常
在記者(特別是外場)跑live轉播時,常常一慌就開始講贅字很多的直白句。
 這在作報告時也常有的狀況,湊字數。教育上的問題,有空再說吧。
 回到這句話的本身,讓人厭惡的是,它把情緒抹掉了。
 人因為情緒而有動作。「林依晨吻了蔡依琳」,以這樣的描述,我們知道人
物有情緒。「林依晨作一個吻蔡依琳的動作」,這句話變成在形容一個畫面,
而且可能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這畫面是靜止的,接吻是一個持續的動作,但這
種描述,變成它是定在那邊的,動作變成畫面,就是演戲,而沒有情感。
 從這句話再回到新聞本身,掩飾情緒,就掩飾了想法。
 「馬英九擁抱了連勝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善意。「馬英九對連勝文作了一
個所謂擁抱的動作」,這就變得很表面,只是為了作一個畫面,而不是想作這
個動作。
 講更嚴肅一點的,「他正在強暴她」,與「他正在對她作一個強暴的動作」
,意義上是不同的。一個有犯意,一個可能只是作作樣子。
 當記者很普遍的使用這種句法的時候,新聞畫面的責任感就會淡化許多,被
描述的人,變成在表演,反而顯得虛偽,而不是在表現他們的意志。而我們對
被描述者的情感因為描述方式而減弱,我們就難以感受新聞畫面的力道,也失
去衡量這些行為背後的責任或意義,因為描述的方式省略了動機,也是情緒。
作者: julia761029 (啾)   2014-12-20 10:03:00
我沒想過從情緒角度切入 很有意思的看法!
作者: sunone (西瓜)   2014-12-20 11:49:00
很有意思的分析
作者: happyshiba08 (咚咚啾咪)   2014-12-20 11:52:00
但是新聞不就是要客觀嗎?用中性一點的話語可能更適合?情緒不是當事人是不會完全正確理解的
作者: sharon0627 (雪)   2014-12-20 12:24:00
推補充 客觀是指不帶特定立場 而不要排除當事人本身的情緒*而不是
作者: naosukidayo (馬斯坦古高橋)   2014-12-20 13:19:00
推!!!
作者: socket7 (socket7)   2014-12-20 13:43:00
針對這篇文章,我做了一個推文的動作怒推
作者: cockatiel123 (cersef)   2014-12-20 13:47:00
樓上舉例不佳,應該把(怒)刪掉單看「推」這個字就可以感受到情緒上的認同了
作者: vincent0728 (Vincent)   2014-12-20 16:03:00
這篇的切入點我沒想過耶XD 受教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