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八月砲火》一部經典的名作。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2-11-29 12:09:58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8488792
芭芭拉.塔克曼 (Barbara W. Tuchman),她在這個領域的知名度,其實也不用我多贅言
了。作者最著名的,也就是本書《八月砲火》,其實在十幾年前就有中文版面世。那是由
聯經推出的張岱雲版,聽說翻譯品質爭議不小,個人當初買了簡體版,薄薄的一本,粗糙
的印刷品質。所以這次,廣場將本書重新翻譯再上市,就決定入手一本,畢竟它是“我死
後要帶下黃泉的幾本書的其中之一”。
是的,《八月砲火》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地位。它是塔克曼寫作技藝的巔峰,她的敘事手
法引人入勝,時常有妙語令人會心一笑。舉個例子吧,當她說到小毛奇拒絕了德皇轉向先
打俄國的,是因為鐵路運輸無法負荷,然後德國的鐵路部長在戰後吐槽“我們對這種狀況
早有演練,根本一派胡言”,因為追求極致的日耳曼人,是非常樂於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
意外來練習應變,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跟著塔克曼筆鋒一轉:“德國最菁英的人才
,都是先去鐵道部,然後再去瘋人院”。我為了這句話,像個神經病足足笑了三分鐘。再
來,個人非常喜歡塔克曼在第一章對戰前各國眾生相的描述,光這章我反覆讀了四五次。
裡面描述威廉二世對他舅舅愛德華七世的忌妒羨慕可謂活靈活現,德皇一生都想去巴黎,
奈何法國人總是無視他的暗示;與之相反,同樣是跟法國有著愛恨糾葛的英王,在初到這
塊土地,經過凱旋門時尚被噓聲招待,離開時卻聽到共和國子民高喊「吾王萬歲」,這如
何不讓他咬牙切齒。塔克曼透過這些描述當時各國的關係,真的是入木三分,讓讀者一目
了然的明白當時錯綜複雜的西歐列強之間的愛恨情仇。
然後,既然是重新翻譯,讀者自然會想知道新舊版之間有什麼差異。說真的,個人對於舊
版的印象並不差,至少我覺得在印象最深的第一章裡面,張版是沒感覺有什麼特別問題,
最多就是,給人比較有一種刻意想「古典化」的意味。由於舊版不在我手邊,就憑著印象
舉例吧:第一章寫到威廉到處送照片,並寫上了一段話,張版翻譯成:「吾守吾時。」,
而新版則翻譯成「我等候時機。」這個到底孰優孰劣,老實說個人認為見仁見智吧。
至於,一戰的書多如過江之鯽,塔克曼這本的特殊性又何在呢?首先,文筆就自不待言,
如前所述。再來,作者對於這場戰爭有其自我的觀察角度。她先用一場英王葬禮來簡短描
繪戰前歐洲背景,之後,她直接按照國別切入了各個對戰爭的準備,彷如這場戰爭就是注
定的。塔克曼這種觀點是其來有自的,她後來又寫了一本《驕傲之塔》(已有簡體,台灣
廣場即將出版)補充了其看法。儘管歐洲各國領袖不是不知道一旦大國之間開打,會有什
麼樣的後果,但他們似乎又同樣著有一種矛盾的迷信:戰爭可以很快終結。
作者舉例,當時有一位作家主張各國經濟貿易連結已深,一旦交戰,都必然受到非常大的
損害,在財政上是無法支持這種龐大的消耗,也得不到利益,戰爭的爆發是「損人不利己
」。這個判斷是對的,但是當時各國領導似乎還沒意識到兩件事情:其一,軍事科技的發
展,特別是機關槍,讓防禦方總是容易占上風,很容易陷入僵持不下,日俄戰爭的教訓似
乎還不夠讓各國軍方警覺;其二,大國之間彼此聯盟,讓他們互相牽制,要單獨媾和變得
困難,然後總體戰的發明讓十九世紀那種打幾場決定性會戰然後雙方和談的方式成為過去
,一定要打到投降不罷休。尤其是,德軍焚毀比利時古城魯汶,是戰爭中的第一個轉向。
德國人一廂情願的以為比利時人會在戰爭中不抵抗的“借道”,然後當他們入侵之後,遭
到全國上下軍民的抵抗時,才錯愕震驚。在他們的思路中,自己是帶著“騎士精神”在作
戰,而比利時這種“游擊戰”則是卑劣的作風,所以德軍“嚴懲”他們是“完全符合道義
”的行為。可怕的是,德國國內居然一面倒地相信與支持這種說法,德皇本人向美國總統
發電報痛斥比利時人的罪行,知識界也聯名撰書來宣揚其母國的“正當性”。(這種說詞
是不是很眼熟,好似當下某個侵略國的一些說詞呢?)
而在當時,德國的這些說法在中立國眼中是完全無助於其造成的野蠻形象,當魯汶那收藏
了許多珍貴中世紀手稿的圖書館被焚燒的時候,人們就不再相信德國的宣傳。現場的美國
記者帶回來的珍貴報導,也讓世人看清楚了真相。這場戰爭變成了“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仇恨值拉好拉滿,至此,俄、英、法簽署了不與德國單獨和談的保證,雙方都決心非打
趴對手不罷休。所以後來,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沒有勝利者的和平」,變成了只是位理想
主義者的一廂情願。
雖然這是後見之明,但當時的這個判斷上的失誤,導致最終各國領導始終沒有積極的阻止
戰爭。其三,當時各國內部氛圍,也都存在著「想打仗」的念頭(這是《驕傲之塔》這本
書的主要內容)。法國人想拿回失土,德國人鼓吹極端的軍國與帝國主義還有「德國應該
拿到屬於他們的大國地位」,巴爾幹各種民族主義騷動,俄國因內政高壓而經不起對外失
敗的衝擊…結果,終究如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所說:「全歐洲的燈即將滅去,吾人此生再也
不能見到其重新亮起了。」
塔克曼這本書結束在「馬恩河的奇蹟」,這個理由不言自明。戰爭自此轉向,從運動戰轉
向靜態戰,已經超出作者主旨的範圍了。
其實,就繁體書市來說,關於一戰的作品,也是相當充足而完備了。塔克曼的兩部:本書
《八月砲火》跟未來將出的《驕傲之塔》講述了戰前,李德‧哈特的《一戰史》補充了全
部過程,尼爾‧佛格森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戰爭的悲憐》幫忙整理了各家研
究的成果、羅伯.葛沃斯的《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則講述
了一段較常被忽略的戰後故事。相信這幾本看完,對於一戰的了解就相當充分了。如果想
要點額外的素材,Netflix 上了一部〈西線無戰事〉的電影,有玩遊戲的朋友可以試試:
Valiant Hearts: The Great War。
以上。
作者: KleinSchwarz (小黑-下港蘭花干)   2022-11-29 17:45:00
再補一個克拉克的《夢遊者》這本書的第八章中談到比利時的備戰準備,以及《1940法國陷落》裡法國政府在二戰前的混亂與軟弱,總會讓我聯想到現在的台灣。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22-11-29 19:40:00
《夢遊者》的翻譯不行,所以我沒推薦
作者: KleinSchwarz (小黑-下港蘭花干)   2022-11-29 19:54:00
原來如此
作者: fw190a (las)   2022-11-29 21:16:00
或許總體戰從物質走向心理才是潘朵拉魔盒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2-11-29 22:14:00
作者: kingright (onthewind)   2022-11-30 12:41:00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2-11-30 12:43:00
作者: indiana (.........)   2022-12-01 13:49:00
琱騆饍虧搋藃J曼寫的史迪威那本出繁體版
作者: bpsb (☯ 好命師 ☯)   2022-12-06 03:22:00
大推!一直想多了解一戰歷史與相關細節。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22-12-06 10:19:00
推新版八月砲火 節奏緊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