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康熙急著撤藩的決策是否值得商榷

作者: hitler941627 (恩)   2021-12-08 16:08:15
吳三桂投清之後也不是一帆風順,前線清軍剛解決李自成,多爾兗就打發吳三桂回錦州,
後來雖調吳軍去四川戰區,但要受老漢八旗李國翰的監視,1658年孫可望投清,清軍在西
南戰區轉向有利,剛好李國翰病死,吳三桂得以主攻南明殘餘勢力,順便擴張實力
清廷也防著吳三桂坐大,南明還沒滅亡就要吳三桂裁軍,讓吳軍從六萬人減少到兩萬四千
人,1661年順治帝死時,雖遺詔專權滿人,但鰲拜等人還是讓三藩在自己的封地上行使幾
乎完全的王權,且任由三藩索要朝廷賦稅來養自己的兵
滿人貴族自然相當不滿,1669年鰲拜倒台後,立刻形成一股要削藩的勢力,所以削藩也不
是康熙一人的想法,當然三藩把他要做事的錢都拿去買槍砲甲糧,讓他要做決定也不困難
最後導致三藩之亂在1673年發生,此時距離南明滅亡才11年,已11年
吳軍這邊,吳三桂時年61歲,大概是當時天下打過最多仗的,且距離南明滅亡才11年,當
初打李定國的百戰老兵很多都還健在,吳軍雙壁馬寶是打南明時收降的原農民軍,王屏藩
是一路從關外跟來的,還有一票吳家子弟,吳軍就是由這些原關寧軍跟一路收編的農民軍
組成,作戰經驗是在中原出生的滿人不能比的
清廷這邊,滿人將領大多死得早,距離南明滅亡已過11年,打過仗的八旗將領很多都死了
跟吳三桂年紀差不多的多爾兗跟多鐸都沒活到四十歲,甚至年輕的第三代也不長命,以
1658年的磨盤山血戰為例,此戰李定國率領南明最精銳的部隊對抗清軍,清軍參戰的滿八
旗將領多尼(多鐸子,死於1661年,25歲)、杜蘭(代善孫,死於1675年,42歲),都早逝,
代善另一孫勒克德渾有戰功,接替多鐸在江南的戰事,死於26歲,等到三藩之亂發生時,
清軍指揮官只有尚善(濟爾哈朗孫,跟隨多鐸作戰過)比較有經驗,其他多長年在北京,未
經戰陣,還有一堆在北京出生的,例如勒爾錦,是剛剛講的勒克德渾兒子,才21歲,三藩
之亂初期就到湖南對抗吳軍,倒是頗有軍事才能,三藩之亂初期就有好表現的是那些效忠
清廷的資深漢將,如舊明軍出身的張勇,率領陝甘地方軍打敗吳軍北伐軍
兩邊巨大的經驗差異是戰爭初期對吳軍有利的原因,但戰爭潛力差異更加巨大,所以吳軍
優勢只能維持沒幾年,也是頗合理
就削藩的時機點來討論
清廷這邊,康熙登基時吳三桂剛好50歲,此後11年間每年過半賦稅要送三藩,等於助長敵
人實力,康熙親政後削藩聲浪爆發,如果康熙此時選擇不削藩,維持給三藩的軍費,雖負
擔沉重,但撐個幾年,吳三桂本人都快七十,當初關外帶來的關寧軍也死得差不多,等吳
三桂死再撤藩,這時就算要打仗,儘管吳軍拿了朝廷多年餉銀,但雲貴發展有限,人民大
多還是回去中原墾荒,局勢會對清廷遠較有利
吳三桂這邊,他的目的就是割據一方,最重保存實力,不妄圖天下,所以崇禎快掛時他拖
拖拉拉,等明朝滅亡,他又猶豫要降李還是迎清,此後的作戰藉機發展勢力,最終達成割
據一方的目標,不惜手刃明帝,讓之後在政治上相當被動,他想學明朝沐家世守雲南,後
來造反應該是被逼急了,要被撤藩不能割據一方,幸好當初百戰老兵還在,乾脆賭一把
吳三桂要造反,有幾個時機點,首先是1652年李定國殺尼勘,當時他跟李國翰駐守在四川
尼勘戰死清廷大震,此時如吳三桂反正,李定國、鄭成功跟吳三桂就從兩點變三點,
成一個面了,但李國翰是跟過皇太極劫掠關內的,資歷跟戰功都比吳更高,如果要造反,
一定要先設法處理他
第二個時機是順治帝於1661年駕崩,此時吳軍已控制雲南,正要追入緬甸,兵勢正盛,隔
年鰲拜替皇帝下詔封平西王,正式確定割據一方,且老將鰲拜控制的朝廷尚屬穩定,滿清
老將輔幼主也不是第一次,上次還順手入關滅順亡大西呢
最後在1673年造反,其實也不是什麼時機,只是康熙要削藩,不反部隊就要被解散了
削藩與否還有另一個問題,清初統治者(不一定是皇帝)需要平衡滿漢關係,統治中原要管
理黃河、大運河,要徵調南方糧食北送,供養那些剛搬來北京的滿人貴族,這些就不得不
靠漢人文官協助,尤其是南方漢人,但滿人傳統貴族不管這些,他們覺得天下都是他們(
的祖先)打下來的,理應讓他們享受,不能接受漢人掌權,統治者用漢人會讓滿人貴族累
積不滿,統治者更替時不滿情緒會爆發,順治遺詔就可以看出來這點,鰲拜倒台時這問題
也影響康熙決策
尚耿兩藩跟吳藩情勢類似,實力不如但內部較複雜,還有父子反目的,這邊就不討論了
※ 引述《osakakobe ()》之銘言:
: 康熙趁尚可喜請求歸老之機,先撤尚藩,
: 吳三桂和耿精忠於是也主動請求撤藩,試探並希望康熙讓他們永守邊疆
: 不料康熙也順勢同意它們的撤藩請求,
: 於是三藩之亂爆發,最後以康熙平定告終,不少人認為這是康熙的功績之一
: 但三藩之亂歷時8年才平定,軍費人力所費浩繁,
: 如果康熙當時不急著裁撤三藩,至少等吳三桂死後或更晚才撤,是否是更好的決策?
: 以清政府的領土人力物力,畢竟是三藩不能比的,時間一拉長,雙方的實力差距更明顯
: 而且當時康熙20出頭,吳三桂已年逾60,吳三桂沒意外應該會先死在自己前面
: 康熙可以等到自己中年後再來處理三藩。
: 但也有說法是三藩的軍費占清政府總開支比例太大,
: 但即使如此,康熙也可以先準備個三五年採取適當軍事部署,
: 而不是如史實上根本沒有完全準備好,以致戰局初期各地紛紛叛亂
: 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
: 1、中老年後再處理三藩
: 2、準備數年後再撤三藩
: 3、立即撤藩(史實)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2-08 16:50:00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鴻海)   2021-12-08 17:00:00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12-08 17:46:00
三桂王如果不反,接受削藩,善終的機率如何?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1-12-08 18:57:00
最後還是要打,父死就撤藩,換子反了...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21-12-08 19:01:00
可以參考鄭芝龍怎麼死的 乖乖被削大概下場也類似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12-08 22:20:00
鄭芝龍是真自己送上門,他用以往明朝對海賊的思路預判清廷反應,清廷就用對山賊方法來處理這個海賊王
作者: efleet0714 (蒼穹的Fafner)   2021-12-08 22:25:00
清軍將領斷層的例證很有說服力,推~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21-12-08 23:05: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1-12-08 23:52:00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2-09 01:55:00
能否善終要看當時的客觀條件,鄭芝龍是因為鄭成功反抗到底,但吳如果削藩時解散兵力的態度夠讓朝廷滿意,則在台灣鄭家有待招降的前提下,未始不會成為第二個吳越錢氏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12-09 02:20:00
其實現代研究知道鄭芝龍被殺單純是內部黨爭站錯邊和他兒子未必有高度關聯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21-12-09 20:16:00
這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像關原,有經驗的人都早死了,剩一些菜雞+老兵打家康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12-09 21:15:00
我懷疑滿清2,3代死這麼早,跟他們沈迷吃柿子有關他們打啪朝鮮後,每次都索取幾萬斤柿子然後今天我看到個空腹吃太多柿子導致大顆胃結石的新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