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帕維亞戰役[中]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12-06 12:41:00
補充和討論幾個細節。
※ 引述《Nomic ((Nomis))》之銘言:
: 形勢膠著,但也不光只有壞消息。1524年12月,西班牙運載了18,000人由海道逼近熱
: 那亞;法蘭索瓦一世分兵6,000回救,一路被天候路況耽擱,所幸出生於熱那亞海軍提督
: 世家的安德列‧多利亞(Andrea Doria)乘西班牙人只有3,000人上岸的空檔率領艦隊急擊
: 而出,把運輸船連同搭載的兵力都趕走了,剩餘西班牙部隊只好投降,全被俘去法國遊街
: 示眾。另一方面,法蘭索瓦一世還與教廷簽下密約,教宗克雷芒七世(Clement VII)承諾
: 在一眾義大利城邦前帶頭反對與帝國合作,法國則幫他爭回西班牙控制下的那不勒斯。教
: 宗的原意只是狐假虎威,藉著法軍兵威敲詐那不勒斯;法蘭索瓦一世卻當真分兵4,900南
: 下。陣前分散兵力是兵家大忌,好在出身美第奇家族的黑旗軍的喬凡尼(Giovanni delle
: Bande Nere)此時也帶著他麾下最精銳的義大利傭兵(2,000火槍手、2,000長矛兵、500輕
: 騎兵)重新投靠原來的雇主;帝國軍欠餉不發是喬凡尼叛投的主要原因,法蘭索瓦一世馬
: 上發下銀錢糧食犒賞。
關於Black Bands of Giovanni,主要英文資料應該是Maurizio Arfaioi的學位論文和書
,當然他研究的重點是帕維亞戰役之後的1526-28,不過看1527年的序列,黑旗軍的組成
是72%火槍手和28%長矛兵(合計為3,337人);1527年年底到1528年年初的人員組成中,且
不看佔了兩成多的非戰鬥人員,當時在佛羅倫斯當局的施壓下,長矛兵也不過是從約兩成
提高到約三成五,還是比不上火銃手多。
此外,1528年年底,阿普利亞地區的科涅克聯盟軍序列是:
步兵總數 6,158人
火繩槍兵 3,289人(53.4%)
手銃兵 965人(15.7%)
總之,我懷疑1525年的時候黑旗軍的長矛和火銃會是一比一的比例。
: 正得意之際,卻沒提防接掌戰局的佩斯卡拉8,000步兵殺到,與先前滲透進森林中的
: 3,000火槍手一道,夾擊衝鋒完零零落落散處森林邊緣的法軍騎兵。早上8:00,法蘭索瓦
: 一世與其重騎兵遂陷入長矛與火繩槍組成的口袋中;法王身邊護駕的貴族將校一一中彈身
: 亡,而法軍砲兵被衝在前頭的騎兵擋道,根本無法開火,重騎兵們則拿林木掩映下打冷槍
: 的火槍手沒皮條,佩斯卡拉下令銃手利用坡嶺坑窪匍匐其中,有砲也難打著。重型火繩槍
: (musket)剛引進軍中不久,此時還是佩斯卡拉侯爵的獨門絕活一家獨有,收效甚大 。「
: 黑色傭兵團」與其他法軍步兵共6,000雖趕上支援,卻被波旁帶來的日耳曼傭兵架住──
: 在苑囿東北面,瑞士傭兵被兩倍以上優勢的日耳曼傭兵逐步逼退,雙方交戰一小時許後看
: 來勝負已定,8,000日耳曼傭兵也分兵一半,由波旁率領前往支援佩斯卡拉。雖然都是日
: 耳曼傭兵,對叛離帝國不可饒恕的「黑色傭兵團」出手並不留情,下了不留活口不受降的
: 指令,逼得「黑色傭兵團」個個死戰不退,站住那兒就死那兒。
主要參考網路資料:
https://bit.ly/3dpXboe
雖然原po的註腳資料書中也提到說當時Musket和arquebus分不清,但是就這個網誌的介紹
,他是把musket的野戰化放在1560年代;雖然他有提到帕維亞戰役時有些火繩槍是用支架
的,但是我認為這只是因為火繩槍的輕量化還不成熟而已,因為網址中提到的口徑看起來
還不是後來的musket的口徑。
和上面的黑旗軍相呼應的是,西班牙軍此時還有用手銃,這個網誌有貼出帕維亞戰役後,
西班牙軍該年年底駐義大利步兵的表單,在總數7,503人之中,火繩槍兵有1,090人,外加
手銃兵1,515人,顯然當時還沒能全面換裝火繩槍。手銃就是小口徑的火門槍。
然後按網誌所引述史料,黑色傭兵團被屠殺的一個主因是他們只有兩百挺火門槍,戰鬥時
被描述為一手拿火銃、另一手拿著火繩,沒有瞄準可言、填裝彈藥也慢;對面的哈布斯堡
軍步兵則是第一波上來的就是六百名火繩槍兵,不但人數較多,射速也快得多,更不用提
瞄準,結果八分鐘內就把黑色傭兵團的披甲兵橫掃一片,前排一堆人被亂槍打死。
P.S.:
可以對照戚繼光批評明軍發射火門槍的窘迫狀況......
《練兵實紀雜集》,〈快鎗解〉
「但用後手燃線,須棄銃柄而燃之,線燃,用手回執銃柄,則已遲矣,況銃低在腋下,而
目視在上,終不若鳥銃之準,畢近不能命中。」
北方明軍大概從來沒在戰場上被火繩槍教訓過所以一直學不乖XD
作者: savvik (Essay)   2021-12-06 22:47:00
清軍的木板推車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對付西方火繩槍兵....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2-07 07:57:00
從紀錄來看,後金盾車的木頭極厚,如果使用枕木般厚度的話,大約要3磅炮以上的火力,才能稍微傷害(6磅能確實擊穿),可以想像木造戰艦船殼,彈開小口徑砲彈的畫面盾車是後金用來對抗明朝鳥槍與佛狼雞的反制兵器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1-12-07 12:31:00
推推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2-07 17:11:00
依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日本歷史群像編輯部2005年試驗9mm口徑火繩槍,50米距離射擊48m檜木合板,彈丸被卡在36mm處,合板背部龜裂,但未擊穿更正”50米距離射擊48mm檜木合板”依據日本的試驗結果,9mm口徑鳥槍,不可能擊穿150mm厚的木板但古代的主流口徑應該都是10mm~20mm看明軍大凌河戰役,最後車營被後金盾車打爆的結局來看,明軍的野戰營屬炮也打不穿盾車,只有城牆上的紅衣炮(約10.5cm口徑)才能阻止後金攻城松山會戰後 吳三桂自鑄一批火炮,口徑也約10.5公分,大蓋是實戰經驗發熕、大將軍炮需要近距離才能打穿,這就是問題,小型火炮與重火繩槍頂多傷害盾車的木板,但經過木板後動能大減,未必能重創盾車後方的重甲步兵,且開火速度慢,必然擋不住盾車後方源源不絕的後金軍,所以還是需要紅衣炮來打保齡球,一炮糜爛千里才能震攝後金軍,再考慮野戰運輸性後,推薦使用6磅炮
作者: Nomic ((Nomis))   2021-12-08 11:57:00
推,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