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凌河之戰明滿紀錄比對 [3] 前哨戰二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0-01-04 17:31:42
[九月十四日]
九月十四日的戰鬥沒有現存的塘報可供參考。孫承宗〈遼事大略疏〉:「及十四日,以副
將靳國臣於松山有奇捷」;《崇禎長編》寫在十三日:「遼東巡撫丘禾嘉會同團練總兵吳
襄,率副將靳國臣、游擊楊振等兵,及山海關總兵宋偉率錦州兵,共向大凌離松山三十餘
里,與大清兵遇,大戰於長山、小凌河之間,互有損傷,禾嘉遂以捷。」
《崇禎長編》是後來寫的,理應以第一手的孫承宗奏疏為主。孫承宗在奏疏中兩度提及是
靳國臣報捷,另述及宋偉在九月初七到達錦州。明軍此役應該仍是僅投入松山方面的騎兵
,《崇禎長編》描述說丘禾嘉、吳襄、宋偉全部出擊有誤。
滿州史料並沒有紀錄九月十四日的戰鬥,僅紀錄在十二日派遣楊古利率領八旗護軍的一半
前往支援阿濟格繼續封鎖南方。當時八旗護軍共約兩千五百人,而皇太極又率領三分之二
的兵力出征,則他加派了大約八百人增援。後金軍因此兵力略有提高,估計超過七千人。
孫承宗說這一戰也是用奇,也就是積極攻擊。明軍可能在交戰後成功將後金軍逼退,因此
自稱獲勝,實際上和八月二十六日一樣缺乏顯著戰果,所以後來的《崇禎長編》說是互有
損傷,而滿州方面更全無紀錄。
後金軍此戰稍微失利,因而有下面的進一步行動。
[九月十六日]
《清太宗實錄》:「丁亥,上率親隨護軍並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所部親隨護軍二百、營
兵一千五百、佟養性所部舊漢兵五百及車盾,往擊錦州援兵。留車兵在後,上前行,見錦
州城南塵起,遣前哨圖魯什、勞薩率兵二百往觀之。上命眾軍止於中途,率親隨護軍二百
與多鐸同往,上踵軍後緣山潛行會錦州兵七千出城逐圖魯什等,至小凌河岸突近上前,上
甫擐甲、隨行兵不過二百,遂渡河直衝而入,明兵七千不能當,潰遁。追擊至錦州城,明
兵墮壕死者甚眾。」
「貝勒阿濟格所部及留後軍俱至。敵兵復出步軍,列車盾大礮鳥鎗於城壕外,騎兵隨其後
、距里許而陣。上陳兵將復衝之,敵兵望風遠遁,追及其步營並擊敗之,斬副將一員、生
擒把總一員。」
《滿文老檔》:「十六日,汗率親隨護軍、額爾克楚虎爾之親隨護軍、每旗大臣三員、每
牛錄甲兵五人,卯時出營向錦州進發。命在阿濟格台吉軍中之圖魯什、勞薩,率兵百人往
誘錦州兵。時明兵七千出城逐我軍,至小凌河岸汗埋伏處。時汗環甲畢,未及系盔,甫系
盔,僅以護軍二百人,遂擊敗之。追殺至錦州城,逼明兵墮入壕內。」「時明步兵萬餘,
列車、盾、炮、槍於城外,我軍還營時,明兵復出,尾隨而來。阿濟格台吉兵及營兵隨即
至。汗列兵,擊敗明兵,追及其步營。殺其副將一員,生擒把總一員,獲馬約百。於是,
收兵偃纛。」
孫承宗〈遼事大略疏〉:「而十六日有錦城之戰,亦同一背城,而此為得力,則降夷車步
之兵也。」
《崇禎長編》說九月十七日「大清兵馬至錦州城外,遼東巡撫丘禾嘉同山海總兵宋偉、團
練總兵吳襄率兵禦之。大清數千騎分列五股直逼錦城,兩鎮張左右二翼迎擊接刀,於教場
連戰十餘陣不勝,入城固守。大清收兵東北行,巡按王道直以聞。」
《長編》連續兩場戰鬥都記錯日期,晚了一天。
《八旗值月檔》提到兩天後有漢人從錦州逃到後金營中,「言十六日作戰之兵戰死二百餘
名,受傷三百名,馬匹受傷倒斃者不計其數;楊副將被殺,孟副將受傷,擬於二十日留馬
步行來戰等語。」
皇太極此戰增兵護軍四百人、營兵一千五百人以及舊漢軍五百人,參戰兵力可能約有一萬
人。《老檔》等文獻沒提到出動舊漢軍,但是後面有敘述佟養性麾下的三固山和一門紅衣
大炮留下,顯然是指舊漢軍。隨著後金軍抽調的八旗兵力漸增,還部署裝備較多火器的漢
軍,可見錦州戰況逐漸升溫。
明軍出動兵力不明,但是此時宋偉和吳襄的主力都已經在錦州周邊,據稱有兩萬兵力,即
使並未全部出城,此戰仍應享有兵力優勢;滿州說是一萬步兵、七千騎兵。孫承宗批評此
戰己方騎兵表現不佳,反觀降夷的車、步兵表現相當良好,後金軍說他們將明軍徹底擊潰
顯然是誇大了戰果。附帶一提,明軍稱頌的寧錦大捷,滿州方面也是說己方大勝。
從《滿文老檔》天聰六年正月的封賞敘述中,可以確認明軍至少接戰三次,戰況相當拉鋸
,後金軍有部分兵將因奮力作戰擊退明軍或救出戰友而記錄戰功,也有部分兵將因傷亡而
得到賞賜或追贈。
不久後明軍就集結更多兵力向北推進,試圖解圍大凌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