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抗戰時國府與地方就糧價的角力(三)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00:11:59
田賦徵實
http://miupix.cc/pm-GTW4IO
1941-1945田賦徵實數
http://miupix.cc/pm-ON0NNP
1941-1945支出、收入、赤字、田賦徵實數額表
「田賦徵實」最早由閻錫山在山西推動(1939),其後福建、浙江、陝西(1940)相繼施行,
但制度不同,晉徵實物緩解軍糧問題,閩、浙、陝還是收貨幣等於變相加稅,
四省以晉施行較成功,唯山西省晉系、共軍與日軍交錯,實控區域不多效果有限,
施行辦法與結果上呈中央後,蔣有鑑於四川面臨同樣的問題,行文給賀國光:
「以後徵糧應以榖米為準,而不以貨幣為主,此雖新辦法,初行或不甚便,
但非此決不能持久生效,務望先令各有關機關切實研究實施。」(1940年7月20日)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四十四冊,轉引自〈糧政討論〉,但此時蔣尚未
打算強力推動,到1941年4月糧價按耐不住,蔣終於下決心實施「田賦徵實」。
田賦徵實一節參考《抗戰建國史料─田賦徵實(一)~(四)》,秦孝儀主編(1988、1989)
此時重要的議程、行政命令跟蔣的指示羅列如下:
1940年11月13日 行政院會議通過「為調濟軍糧民食准各省田賦酌徵實物案」
1941年3月29日 行政院頒布「田賦改征實物暫行通則」
1941年4月上旬 KMT第五屆八中全會通過「為適應戰時需要擬將各省田賦
暫歸中央接管以便統籌而資整理案」
1941年4月29日 蔣:飭各省政府加速趕辦土地陳報及利用其成果徵收實物電
1941年6月 召開「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蔣:說明田賦劃歸中央徵收
之理由及其結果(開幕演講)
「各省酌徵實物案」施行後,各省為增加財政自行加賦,不但沒調節糧食的效果,
更造成輿論譁然,因此中央又頌布「田賦改征實物暫行通則」,將各省的自主權利
收歸中央,但還是有許多模糊地帶。從兩案內容的改變代表蔣對田賦收歸中央
統籌分配的決心,與孔祥熙討論後,由財政部召開「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
孔對田賦徵實的態度不甚堅定,財政部原提草案辦法甲項:凡軍糧民食亟待調劑
地方之田賦,一律征收實物;其產糧不足地方,呈經中央核準者,仍征國幣。
乙項:依據三十年度省縣田賦正附稅之全額每元酌征稻麥一市斗至四市斗。
其情形特殊省份,得依現所田賦正稅一征折合銀元數按元酌征實物,或依田賦原額
按兩酌征實物。
給的彈性空間太大,很容易上下其手,蔣當然不滿意這兩個提案,透過施壓跟政治操作
將議案帶往他想要的方向,上自中央下自地方對此政策有太多的疑慮,因此最後僅通過
大原則,原則如下:
甲、自民國三十年下半年起,各省田賦戰時一律徵收實物。
乙、田賦徵收實物以三十年度田賦正附稅總額每元折徵稻穀二市斗(產麥區得徵
等價小麥,產雜糧區得徵等價雜糧)為標準。其賦額較重之省份,得請由財政部
酌量減輕。
丙、徵收實物實施辦法及細則,由各省財政廳分別於本年七月三十日以前擬訂,
呈淮施行。
丁、各省徵收實物採用經徵經收劃分制度。凡經徵事項,由經徵機關負責。經收
事項,由糧食機關辦理。
http://miupix.cc/pm-H57AXV
田賦徵收組織圖
財政部依原則制訂「戰時各省田賦徵收實物暫行通則」,但各省觀望居多,蔣也明白
如果不做出實績,各省是不會乖乖照做,四川推行的成敗將決定「田賦徵實」的命運
這個重責大任就落在新任的糧食部長徐堪身上,徐知道要落實田賦徵實,
必須找一個能在川閥跟地方豪紳面前夠份量的人,他找上劉航琛(已故劉湘
的財政廳長),6月蔣請劉會面商談缺糧問題,請他到瀘洲買糧,
劉請蔣派秘書程懋型(曾任瀘洲縣長)隨行,這有兩層用意,
一代表中央監督,二具地緣關係,並要蔣給予現款,避免盧作孚的錯誤
(盧在1940年年初糧管局長任內訂1000萬石,先付1/10訂金,剩餘米到付清,
後來米價大漲,百姓只願交已付訂金的100萬石,後面要重新議價),
談完立刻發新聞稿,〈劉航琛親赴各縣策劃,川東南糧食趕運渝,三個月內至少
可到三十萬石,週內可運來五萬石濟銷渝市〉,商務日報(重慶),1941年6月19日
報影連結: http://goo.gl/jyGEQj
劉之後與大地主和糧商協商,他們要求一石120元,劉則出125元,付現後再起運,
由於條件優渥,一下就達成協議,蔣本來要劉一個月內籌30萬石,劉總共簽下
280多萬石,中央則先支付3億多法幣,7天內送來9萬石,1個月內送來40幾萬石,
暫時解決缺糧問題,蔣對劉的能力很滿意,之後田賦徵實也就交給他推動
劉先後任四川糧政局局長、糧食部儲運局局長及糧食部政務次長,
他自述推動田賦徵實的方法
"我請了許多紳士,用五部汽車載著他們跑了六十幾縣,到萬縣是萬縣的士紳,
到富順是富順的士紳,因為只有他們的話,地方上才肯聽。"引自《劉航琛先生
訪問紀錄》,沈雲龍等訪問、張朋園等紀錄(1990),只要對明清地方官場有了解,
就知道這套跟地方官上任後先探訪仕紳一模一樣,沒有尋求仕紳的支持,
「田賦徵實」難以推動
至於徐堪的戰場則在川省臨參會,為表示對四川的重視,徐堪親自出席臨參會,
照「戰時各省田賦徵收實物暫行通則」,四川的田賦正附稅額為9980萬元,需納糧
近2000萬市石,臨參會議員群情激憤,比原定的稅額增加至少一倍,徐立刻與川省
財政廳長、建設廳長討論,將稅額下調至1200萬石
http://miupix.cc/pm-M623EI
臨參會與中央的歧見,紅色圈起處為最主要的問題,引自〈糧政討論〉
張群特別提醒徐:「縣級應需之穀,不在徵收或徵購額內劃撥,但攤購之穀全賴
縣區鄉保人員推動執行,若此穀與彼輩有關,必皆踴躍從事,若不令劃撜,深明
大義能有幾人?倘認為自被歧棄,縱不從中撓阻,亦敷衍塞責,竊恐礙及購額。」
在張的提醒下,徐也將基層行政人員納入體系內,雖然降低推行的阻力,但也增加
民眾的負擔,共黨則是用不同的方法將效能提高,最後比較時會再談及
在四川推行成功後,各省紛紛效法,為中國打贏抗戰提供堅實的後盾,也留下
嚴重的後遺症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2-12 00:23:00
頭推 所以說是以貨幣計算的原賦稅額折算實物..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00:50:00
而且四川一地的稅額差距就非常大,重的能到33%(樂山),輕的只有0.24%(秀山)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2-12 01:08:00
33%到0.24%都有 像是無政府狀態的強取豪奪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01:12:00
是看政府實質的掌控力決定,低稅通常是少數民族區,高稅的通常是大糧區跟糧商聚集地常額在10多%,這所占最多而且跟共黨比起來,國府徵的稅並不重......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2-12 01:26:00
低稅的是少數民族區看起來跟明清兩代很像 少數民族土司不需納稅納糧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07:17:00
因為國府的統治方式跟明清兩代並沒有根本上的差異,中國中央政府力量直達基層要等到共黨執政後才做到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16-02-12 08:36:00
光頭或北洋沒有想控制基層嗎?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09:53:00
要控制基層談何容易?共黨可是殺了一大票人啊,要控制基層必須要大清洗即有的權力結構這些既得利益者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手上有政治、經濟資源
作者: iiooiioou (愛幻想的O宅)   2016-02-12 10:02:00
要把地主士紳結構清除,直接在農民中安插黨組織,控制基層,得靠共黨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10:02:00
要和平手段就讓他們交出手上的權力是痴心妄想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2-12 14:48:00
現在也一樣 砍個無厘頭的年終慰問金 像要了命一樣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6-02-12 18:14:00
地方政治果然很複雜又隨時會掉命的感覺
作者: magicqw (為人正直)   2016-02-12 21:26:00
台灣現在很多法案也很難實行到基層
作者: fku5566 (法克尤五六)   2016-02-12 21:38:00
樓上今非昔比,台灣光戶籍+稅收落實程度都遠勝KMT在中國國府在中國要是能有來台的控制力ㄧ半,抗戰跟內戰哪用亂拉伕濫竽充數,徵兵制度健全+各種社會安全網路根本沒得比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12 23:19:00
台灣中央力量很深入基層了,各稅只是政府想不想收,而不是能不能收,至於國府在中國如果有台灣一半的控制力能不能打贏中共,是一個很有趣的假設,我看法還是不樂觀
作者: magicqw (為人正直)   2016-02-13 01:21:00
了解 沒想到當年KMT兵敗絕對有遠因
作者: fku5566 (法克尤五六)   2016-02-13 11:33:00
沒說能打贏,只是國府要能有正規系統化的徵兵能力,哪需亂拉伕製造民怨跟埋下各種投降崩潰的因素,至於內戰能否扭轉,只能說國府敗象紛呈,失敗原因太多。內政財政軍事上各種重大失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