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尋醫] 腦創傷後的語言吞嚥治療管道

作者: tengy (白色世界)   2017-01-27 14:50:52
※ 引述《pezvolante (這是跑健康,不是賭身家)》之銘言:
: 這種類型的病人我相信各位治療師都遇過不少了
: 借此機會我提出我的想法,歡迎各位版友補充討論囉
: 這個病人的風險因子有
: 1. 四個月前重大腦傷
: 2. 幾乎喪失語言/理解能力
: 3. 病人行動能力很差 (影響整體健康和肺部排痰能力)
: 4. 曾經在吞嚥測試時有嗆咳
: 5. 近期有嚴重的吸入後遺症
: 6. 語言治療的效果很差
: 7. 近期有食道出血的病史
: 8. 近期有不明發燒的病史
: 9. 車禍前就有吞嚥困難的徵兆
: 現階段我並不建議做吞嚥攝影,因為
: 1. 吞嚥攝影是評量工具不是治療工具,不會因為做了吞嚥攝影就突然進步
: (就像照X光是檢驗骨折的工作,但是照X光本身不會治療骨折)
: 2. 吞嚥攝影的目的之一是檢驗靜默式吸入,但是病人已經有明顯的臨床嗆咳症狀,
: 不是靜默式 (除非同時存在有症狀和沒症狀的吸入)
: 3. 吞嚥攝影的目的之二是檢驗吸入的嚴重程度,而病人近期才因為嗆到而需要CPR
: 需要CPR表示病人當時心跳已經停止,也就是死了,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
: 4. 吞嚥攝影的目的之三是評估各種吞嚥技巧能否改善吞嚥能力,做為日後治療的參考
: 但是病人已知認知功能低、配合度低、動機低,
: 這樣的病人原本就無法進行較複雜的治療,所以吞嚥攝影的參考度有限
: 5. 吞嚥攝影時一定會給予測試的食物和液體,這樣一定會有吸入的風險
: 病人近期才有嚴重的吸入後遺症,風險格外高
: 6. 病人就醫不便,家屬需付出高金錢和高時間成本
: 7. 畢竟是X光,雖然劑量很低,但是能免就免
: 家屬覺得插鼻胃管很可憐,所以不想插
: 但是病人沒有營養、沒有體力、傷口癒合不良
: 家屬覺得病人有吃東西會很開心
: 但是病人嗆到、噎到、發燒、CPR、插管
: 家屬覺得食物放到嘴巴裡然後消失了,就是有吃到胃裡
: 但是食物落到肺裡、哽在喉嚨裡、堵在食道裡
: 這樣的病人連我做治療時都要很小心,因為我見識過後果可以多嚴重
: 如果家屬堅持要餵,我只能說家屬的心臟很大顆
: 如果溝通之後無效,我會結案
: 家屬要做什麼是我無法控制的事情,家屬請風險自負
: 唯一的例外是家屬明白表示理解嗆咳吸入的風險,
: 但是考量病人整體狀況很差活著也不快樂
: 與其著重於延長生命,家屬決定以病人的舒適和快樂為主,不再積極治療
: 這種情況下我會願意和家屬一起討論不同方案並做衛教
這位大大完全講中我的心聲
如果可以選擇安全,誰想冒險
如我所提,口餵期間精神變好體重增加
已經是車禍前的9成吞嚥狀態
我想,車禍前也不會想到插鼻餵管的事
膝下截肢也是選擇,骨科站在他的角度有機會治好但須在昏迷指數3下持續插氣管動多次
手術,我的選擇:為了一隻損壞嚴重腳還要昏迷不知道幾個月,可能就此變植物人,手術
有感染風險,值得嗎?
截肢後拔氣管,半個月我爸醒了
那位骨科醫師會不會認為家屬不對呢?
區域教學醫院的復建科看了2次,都是我跟醫師說要吞嚥治療,他開了語言治療單就讓我
找語治師,並沒告訴我後續復建的計畫應該如何,語治師也親眼看我口餵非流體狀況還不
錯,但病人無法配合訓練,我跟他提吞嚥攝影,他說別的醫院才有,我說要帶我爸過去給
他治療,他說他已經沒辦法
這…我該再去找復健科醫師嗎?
作者: sheffler (斤欠斤欠)   2017-01-27 15:42:00
你一點ㄧ點才把資訊吐出來,到底是想誘答出你想聽的內容,還是想得到真正的建議,吞嚥攝影檢查到底是誰提出來要做的?
作者: vivian0884 (呱呱詩)   2017-01-27 17:11:00
恕我直言,「安全」不是選擇,而是前提,我不太理解您說該ST看您餵食覺得狀況ok又不接受安排復健治療是什麼意思,如果可以餵食,ST不會因為失語症就拒絕排課,比較像是P大說的家屬堅持由口進食,所以結案,您這幾篇文章和推文內容反反覆覆,一下餵食後逆流,一下又說吃的很好,到底ST說了什麼?吃的很好、狀況進步又是ST說的還是你自己認為?我看來看去只覺得您想要版友肯定您的做法,教您怎麼幫父親復健,卻不願意跑一趟其它醫院給復健科醫師和ST評估,大家都只能給建議,因為沒看到病患,不知道真實情況,若病人真發生什麼事,根本沒有人可以承擔。
作者: pezvolante (這是跑健康,不是賭身家)   2017-01-27 21:48:00
ST怎麼可能比你還沒步,真是這樣這個ST早就做不下去了比較可能的是他已經權衡過,排除不適用的治療方式,但是家屬堅持要做,那他也不攔阻,家屬自己安排好就好如果你覺得這個ST真的就是沒能力,那你就換一個ST再試試。V板友也說了,沒看到病人誰都不敢給建議
作者: icefeeling (冰冰)   2017-01-27 23:04:00
車禍所造成的損傷跟中風造成的損傷,兩者預後通常前車禍所造成的損傷跟中風造成的損傷,兩者預後通常前者比後者更難預測。如果你真的很期待預後,你必須先相信你父親的治療師,而非上網問診預後。如果你父親的治療師們正好也是這個版的常客,看到你這篇只能深感無言。其他版友不願意深答你的疑惑,是自然要有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個案,也沒有看到個案,沒人可以找到案家(您)問這些問題的目的是什麼?案家上網詢問案情之後控告醫師醫療人員的的案件不是沒有發生過。你要期望的到什麼網上診斷,還不如信任你父親的治療師們跟醫師。
作者: rondo21 (啾咪)   2017-01-27 23:34:00
...我只能告訴你,所有治療與復健都有優先順序,是需要循序漸進,而且以安全為優先考量,疾病的嚴重度跟症狀不同,都需要詳細的評估跟檢查再考量介入方式光是在這邊問是沒有人有辦法光看這狀況告訴你該用什麼方式的
作者: pezvolante (這是跑健康,不是賭身家)   2017-01-28 02:39:00
健保說要漲價民眾都在靠背,醫院沒錢不想多請治療師,結果就是約不到治療師沒有治療師,醫師和治療師合作的機會就少,醫師很少得到病人復健的回饋,久了醫師就會越來越懶得轉介醫師一定知道語言治療這個資源,別小看醫師,要不要用則是他的決定
作者: rushsoda ( )   2017-01-28 10:37:00
我建議原po不要把復健劃分成「肢體&語言」,人是整體的,PTOT可以觀察到的面向不會僅限於外在動作,例如姿勢控制上能否更好讓個案得以長坐吃飯、肌力是否能配合日常照護起居、注意力是否能集中配合吃飯...而ST的貢獻也不會僅有在讓人吃飯成功這件事,許多認知、溝通的面向也是ST在療程中可以一起給予建議的。復健的面向很廣,不是像看醫生一樣覺得自己是哪一科的問題就去找該科醫師,原po可以多接觸並實際參與治療資源,會更理解各位治療師推文背後的意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