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我們與惡的距離 EP4止影像暗喻與批評(雷

作者: tsmcprince (努力中)   2019-04-01 12:06:11
EP4為止看到的影象暗喻和批評(有雷
看到台灣的戲劇能夠逐漸打開接觸議題,以及能夠發展海外的潛力,真的是很開心。
不是要賣老,但從吐司男之吻開始斷斷續續看劇,從《吐》劇發現的問題到這兩三年的整
體水準,讓人覺得台灣戲劇還是很有發展空間。長期看美日劇的家人,也逐漸被我影響而
嘗試花時間進場觀戲。
好扯遠了,這篇想先說的是用影像做的某種暗喻。
也許是我過於主觀,但李曉文回到雙親身邊時,李父背後那幅《得‧舍》掛字頗有含意。
先忽略潦倒家庭何以有這東西,這是在李曉文看到二房東坦白家境後、鼓起勇氣回家處理
的片段,而客廳頹廢的老父,與曉文的勇氣、對李曉明事件的立場,正好成了強大隱喻。
放下過往的桎梏,才能面對剩餘的人生──這也許反映李曉文當下的價值觀,也是導演希
望傳達給李家的生活方式。
另一幕則是李曉文自問,是否當時多關心哥哥,就能降低案件發生的可能?母親沒有回話
,鏡頭也帶到瓦斯爐的火焰數秒。
當時帶到的火焰是紅橘色,而非藍色,這是瓦斯未完全燃燒的狀態,是否代表著李曉文未
能多關心兄長的「未竟之事」呢?又或者,結合李母正在下廚的場景,是否代表仍有照顧
子女的「天倫之責」、甚至李家雙親無法盡情生活的「生命之憾」?
再來是看到目前,有點微詞的地方。
首先是運鏡,抱歉非本科無法精確形容。近距離拍攝時,鏡頭總會無意義的嚴重搖晃,且
該情形明顯不是為了營造緊張或匆忙的氛圍,比較像拍攝當下無法固定鏡頭。例如EP3開場
的某兩演員對手戲,專注演員表情的同時,還要承受鏡頭或短或長的搖晃,私心覺得比平
常更易暈眩。
接著是政治不正確的部分。
看的出來導演想以案件當支點,探討加害人與被害人雙方的背景與後續生活,但這部戲影
射了許多真實案件,而導演的觀點,未必就是該事件裡雙方真實/應有(其實不能有這心態)
的反應,這是戲劇,是導演的角度,但是否會有許多觀影者看完劇後,開始完全用導演的
觀點,詮釋過往發生的那些事?
捷運無差別殺人案,其中一個死者跟我有數面之緣,我也在上香後看到家屬真實的反應。
直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會用不打擾他們的方式,關心他們家屬的後續生活──而真實裡,
被害者家屬未必有那麼多可以免除悲痛、罪惡感或是放下的契機,因為被害人真的就是單
純地從生活消失了。
我不是家屬,沒有立場為他們辯駁什麼;但必須了解的是,導演也不是家屬,他的畫面只
能表述他自己。
劇裡或許可用兩邊摸頭、各打五十大板等方式處理。但現實生活裡,被害者一方未必不再
需要同情;加害者一方未必情有可原而不須進一步負責。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美好。
畢竟我從片尾字幕看到的顧問判斷,似乎不是兩方都有參酌──我講得很委婉。
至於精神病患者的問題,更加政治不正確,所以就不寫了。
但根據好友轉述家庭狀況,這的確會遺傳,他們家算到父執輩已經遺傳三代,第四代會不
會有類似狀況,他本人也相當緊張。
作者: jessica86214 (莫柳)   2019-04-01 14:04:00
好奇原po原本想說的精神疾病部分的政治不正確是指什麼?與犯罪的連結被強調?過於誇飾或過於單調化疾病?你願意簡單分享一下嗎
作者: chiachia1031 (chiachia)   2019-04-04 11:54:00
當然有原本就不顧家庭小孩的家屬,但ㄧ定也有像李大芝這樣的家庭,也是這部戲想要告訴大家的,加害者固然飽受批評,但背後的家屬何嘗不痛苦呢,也不是要你去同情每一個加害者家屬,而是希望大眾不要任意評斷批評對家屬扣帽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