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未曾轉向的白話字運動─蔡培火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義不可信)   2014-08-11 12:32:41
未曾轉向的白話字運動─蔡培火
1889-1983
楊允言
白話字運動的重要性更甚於政治運動
1889 年出生於雲林北港的蔡培火,他的生命跨越台灣的三個政權統治時代,日本統
治者眼中,他或許是個麻煩人物,盡做一些台灣總督府不喜歡的事:爭取台灣人自治、
推展台語文、...等;然而戰後卻轉身成為國民黨高官,1950 年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成為中華民國政府中第一位台籍部長級政務官。政治上的表現,與日本時代的蔡培火
相比,讓人覺得判若兩人,甚至有人改稱他「臭培火」。
2000 年,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了七冊的《蔡培火全集》,將許多第一手資
料呈現出來,讓世人對他有更深刻的了解。
不過,對於蔡培火的評述,政治運動是大家的最愛,台語文的白話字運動,雖然也
會提及,相較之下篇幅少多了。參與政治運動者多,推展台語文白話字者少;政治方
面,他雖然出力很多,卻只是眾多人之中的一個,然而在白話字運動,他站在更關鍵
的位置。
蔡培火推展台語文,使用的是白話字,目前一般人所指稱的台語白話字是教會羅馬
字,但是蔡培火所說的白話字,除了一般的台語白話字外,還有他自創的另外兩種,
分別用日本假名及中國注音修改而來的白話字。為了論述不致混淆,本文將這三種白
話字分別稱為「羅馬白話字」、「日本假名白話字」及「中國注音白話字」。
蔡培火的白話字運動
(1) 《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介紹
如果有一份台語文學必讀書單的話,顯然,《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
》這本書必定要名列其中,這份書單才會完整。
如同書名所示,本書分為十章,洋洋灑灑,共有四萬六千六百多語詞,六萬六千三
百多音節(字)。其中,第二章為「新台灣和羅馬字的關係」他把羅馬字放在這麼前
面,可見其重視的程度。
這本書是非常傑出的台語散文作品,潘科元舉出其語詞運用的特色有:
‧ 文言音和白話音變化多端,如「sú / sù / sái」(使)...等;
‧ 常用詞的用法寬大無礙(和現在相比);
‧ 類義詞豐富,如和「絕對」類義的有「tek-khak」(的確)、「tiā-tio'h」
(定著)、cho'at-tùi」(絕對)、「tōan-tōan」(斷斷)、「tòan-jiân」
(斷然);
‧ 運用大量類義詞和對仗(kù-tāu 句讀)變化反復說明某一主張;
‧ 所用詞語的正式度從中等到高等,非常齊全。
這本書如果換成用漢字書寫,將感受不到台語的原味。當然,我們也應該感到汗顏,
經過了八十多年,當時的一些台語詞彙,我們已經不會使用,甚至不了解意思。
1923 年,蔡培火並曾在《台灣民報》以日文發表〈新台灣の建設と羅馬字(新台灣
的建設和羅馬字)〉,這篇顯然是給當時台灣知識菁英和日本人看的,相關論點也在
《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第二項「Sin Tâi-ôan kap Lô-má-
jīê Koan-hē(新台灣和羅馬字的關係)」中提出。
(2) 蔡培火的三套白話字
蔡培火推展台語文,使用了白話字,而他所指稱的白話字有三種,一開始是教會系
統的羅馬白話字,其介紹請參見本書第三單元的介紹。如果從 1910 年時起算,他使用
了二十一年。這段期間,他用羅馬白話字寫出了擲地有聲的《Cha'p-hāng kóan-
kiàn(十項管見)》,還創作了許多台語歌曲。
後來他接受前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的建議,認為日本人反對使用羅馬字,但是若改
用假名做為台灣白話字,就不會再反對。當我們事後重新檢視這件事,會發現這可能是
蔡培火的失策。1931 年之後,他以日本片假名為基礎,加上幾個符號,製成日本假名白
話字。日人領台之後,即以片假名為基礎做修改,來拼寫台語,其發音以片假名的發音
為準,請參照第三單元的介紹;而蔡培火顯然看過這套符號,他在日記中提及,日本人
的日式台語假名拼音符號錯誤百出,
而他製作的日本假名白話字,骨子裡其實就是羅馬白話字,一個字母就是對應一個羅馬
白話字的聲母或韻母, 也有連字符(音節之間打一點"‧")。與羅馬白話字不同的是,
羅馬白話字沒有表記泉州腔特有的韻母,因為他本身是泉州腔,所以他的日本假名白話
字增加了表記泉州腔的符號;另外一點,鼻音的處理上,他使用了跟日式台語假名類似
的方法,在聲調符號加上小圓點。 日本假名白話字大概從 1931 年使用到 1935 年,
僅僅短短五年的時間而已,符號的壽命短,也許是因為時局不允許,另一方面,在此之
後他把推動中日和平這項工作放在第一位,1937 年妻子病逝,他帶著七名子女移住東
京,離開台灣也等於失去了推展白話字的機會和意義。
終戰後,1948 年,他又利用中國的注音符號加以修改,自創了中國注音白話字,也
許當時時局較為混亂,我們並不確定他是否曾見過 1946 年制訂的台灣方音符號。符號
的觀念仍承襲自羅馬白話字,例如「咱 [lán]」,他標成「ㄌㄚㄋˋ」而非「ㄌㄢˋ」
即可見一斑。
中國注音白話字,是蔡培火一生中使用的時間最久的白話字,如果從 1948 年算到
1983 年,共有三十多年,這段期間,編了閩南語課本、閩南語辭典,還寫了三民主義的
閩南語版。諷刺的是,這段時間也是政府當局打壓台語最努力的時候,至少他沒有辦法
像從前一樣辦理白話字研習會。
評論與留待討論的議題
若我們以文學的角度審視蔡培火的台語作品,將會發現,使用羅馬白話字時寫的東
西較值得被稱頌,這套最不見容於不同時期台灣統治者當局的台語文字,似乎讓蔡培火
得到心靈的徹底解放。其它兩種文字的作品,就比較找不到這種感覺。
對於七歲入私塾、十歲進公學校的蔡培火,在十三歲接觸羅馬白話字時,分別已經
讀了六年的漢文及三年的日文,這樣的學習歷程,在運用上,卻不及只學三天的羅馬白
話字。這個例子應該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文字學習效率的問題。雖然現今仍有為數眾多
的台灣人覺得羅馬白話字比漢字難學,但是比較的基礎卻是在漢字學習超過十年以上、
羅馬白話字還沒有學習的情況下所做的評斷,顯然很不客觀。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這時候的蔡培火,尚未入基督教,所以應該沒有參加教會的禮拜
活動,也沒有閱讀過羅馬字台語書籍;羅馬白話字的出現,讓他發現這將是通往知識的
捷徑。
其次,「蔡培火是有意識將白話字應用在台灣社會啟蒙的第一人。」 雖然基督長老教
會早在他之前,就已經在做這件事,但是對象只限於信教者,蔡培火的對象則是台灣的
世俗大眾。他從事政治社會運動,與日本殖民統治者對抗,也許他發現,他需要台灣
民眾的奧援,而白話字若能普及到台灣民眾,讓台灣人民智大開,所能產生的對抗力
量將是不可忽視的。
另外一點值得提出的是,蔡培火推行台語,雖然歷經了三種白話字,但是他始終避
開用漢字來推展台語。他是否清楚意識到,漢字已經被別的語言佔據了,不管是中國話
或是日本語,要使用漢字來推展台語是有困難的。
蔡培火曾在《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的前言中,檢討日本假名白話字推廣失敗
的原因,包括:一、日本政府不許可,二、不惜犧牲提倡之同志甚少,三、民眾對學問
不熱心。不過,如果把「日本政府」換成「國民黨政府」,「日本假名白話字」換成
「中國注音白話字」,看起來這幾點還是成立的。
也有論者認為蔡培火的失敗,證明羅馬白話字不可行,並進一步引伸,別套符號比較
有可能成功。這樣的說法並不周延,至少蔡培火推的後面兩種白話字,結果並沒有比
羅馬白話字好,要引伸成別套比較好,也有點牽強。
不過,無論如何,蔡培火一生對白話字的努力奮鬥,還是提供我們一個極佳的典範,
身為台灣人,不管政局如何地轉變,台語如何被統治當局無情地踐踏,自始至終,他都
對台語文不離不棄!
作者: taigii   2014-08-11 14:26:00
推白話文運動
作者: KAOKAOKAO (鬼斗)   2014-08-11 20:01:00
作者: dan310546 (00)   2014-08-19 23:50:00
必須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