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搶救鵝鑾鼻遺址2 / 當開發遇見考古 經濟與文化衝突如何解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2-12-12 23:40:47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12125003.aspx
搶救鵝鑾鼻遺址2 / 當開發遇見考古 經濟與文化衝突如何解[影]
2022/12/12 14:01(12/12 14:15 更新)
https://i.imgur.com/2MOSaP8.jpg
鵝鑾鼻賣店年久失修,承租業者盼望早日改善。中央社記者張智彥攝
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岬角有眾多史前遺址,最久遠的可追溯自6500年前。1956年地質學家
在鵝鑾鼻燈塔附近發現石板棺,開啟當地考古開端;清大團隊2019年展開挖掘,大批墓葬
和文物重見天日,也首度在台灣發現史前時代的貝器加工場。古老海洋民族的生活樣貌是
什麼?開發與考古的衝突又該如何解?中央社專題報導帶您一探究竟。
(中央社網站12日電)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17年斥資上億元改建鵝鑾鼻老舊賣店,不過
施工過程因為挖到4000年前的史前遺物,工程就此停擺,當地居民殷殷期盼的五星級新賣
場至今沒有著落,心情百般無奈。
「下雨天都會漏水,我要戴著鋼盔才能工作。」小吃店業者拿起鋼盆頂在頭上,表達做生
意的空間十分克難。
位在鵝鑾公園的老舊賣店,是恆春鎮公所1966年至1974年間興建的公有建築,加上後來設
立的臨時賣店,整體空間可承租近70家業者。因為屬於海砂屋,現今屋況破損嚴重,隨處
可見水泥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
目前鵝鑾鼻賣店的產權仍屬恆春鎮公所,但管理單位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為了提升國家公園旅遊品質、改善建物安全問題,墾管處2011年起開始規劃新式賣店興建
案,籌備過程與恆春鎮公所協商土地,歷經多次發包預算調整,最終在中央政府經費支持
下,於2017年11月動工,發包金額為1億1700萬元。
按照墾管處原定規劃,鵝鑾鼻賣店改建工期為420個日曆天,從發包到興建完成,估計不
到2年就可以啟用,不料興建過程挖掘到史前文物,依文資法規定停工,並委託清華大學
考古團隊進行文物搶救。
經過清大考古團隊的調查和搶救,珍貴的史前文資已於2021年5月發掘完畢,然而賣店改
建卻無疾而終,至今鵝鑾鼻公園一帶充斥著工地圍籬,當地居民怨聲連連,痛批國家公園
門面猶如廢墟。
鵝鑾鼻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指出,賣店改建動工前,墾管處時任處長劉培東召集所有商家
協商,說要蓋一個五星級的地標性賣場,後來因挖到史前文物公告延期,沒想到最後就突
然不蓋了,決議過程完全沒有和地方溝通,居民得知消息都有一種受騙的感覺。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因為挖掘到的文史遺物超乎預期,所以耗費的時間比較久,而
政府編列預算是依計畫進度,執行多少,公庫就撥付多少,年度結束未能執行的預算也沒
辦法一直保留,必需繳庫。
許書國說,在目前情況下,原本規劃的建築方案已不可行,這部分還需要跟居民協調,包
括空間分配、建築樣式等,如果得到共識的話,會盡速啟動重新招標的程序。
https://i.imgur.com/mL3IJ9s.jpg
鵝鑾鼻賣店2017年改建工程模擬圖。(墾管處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智彥傳真
當土地開發遇上考古遺址,如何在文資保護和居民權益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大難題。而在
考古文物出土後,後續該如何妥善保存,又是另一項課題。
史前遺物搶救完成後,下一步是整理研究,這是考古工作中最耗費時間和經費的過程。礙
於屏東縣缺乏典藏資源,縣府攜手墾管處在露營地搭建臨時工作站,提供文物暫時存放。
清大考古團隊成員宋羿岑表示,工作站設有8間組合屋,雖然可以讓文物暫時有個去處,
但整體環境對於標本的保存並不是非常好,夏天濕熱又有蟲子和植物,冷氣不是每間都有
,也不可能24小時運作。
宋羿岑說,組合屋目前主要存放的文物為陶器、石器、貝類、石板棺、葬具等,保存條件
較為嚴苛的獸骨收藏在清大研究室,人骨則是移到了台南,有專門的空間和人員做後續整
理。
4000年前的文物與墓葬、獨一無二的貝器加工場遺留,還在尋求安置地點,在地居民怎麼
看待這批文物?鵝鑾鼻里長謝春敏說:「我們也是希望,賣店假如重建後,把挖掘出來的
文物留在本地,因為這是鵝鑾鼻的財產,留在發源地形成故事解說,讓國內外遊客了解台
灣的過程,還有鵝鑾鼻的文化。」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目前對於鵝鑾鼻老舊賣店,先以修繕既有建物、維持安全性為
首要目標,新式賣店興建案也同步朝重啟方向規劃,墾管處會再爭取經費、逐年編列預算

許書國說,鵝鑾鼻公園是國家公園的老牌景點,不過對於這樣的老景點,現在遊客反而比
較忽略了,希望透過建築物的改建,能和豐富的礁林生態結合,讓遊客目光移回到鵝鑾鼻

至於賣店改建重啟後如何避免文資問題,鵝鑾鼻考古發掘負責人、清大人類所副教授邱鴻
霖建議,此次搶救發掘的面積不小,可以針對已搶救發掘完成、以及早年就擾動破壞的區
域進行設計。
邱鴻霖說,目前考古團隊對於整個區域的理解還滿清晰的,動工前先與考古學者討論設計
規劃,施工過程採取密集性的監看,若發現重要文資,就做緊急做處置,做好這些工作,
新式賣店興建案是有條件可以重啟的。(記者:賴麒元)1111212
【搶救鵝鑾鼻遺址EP2】當開發遇見考古 經濟與文化衝突如何解|中央社專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hjcc3Xan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