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故宮台博台史博聯展 古人催子招數多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2-02-04 22:26:58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02040096.aspx
故宮台博台史博聯展 古人催子招數多
2022/2/4 14:45(2/4 14: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4日電)「何時結婚生子?」不是現代人逢年過節才有的話題,
在「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台博、台史博三館聯合特展」中,顯現古人們運用
各種道具,「催生」無所不用其極。
展覽透過3館共482件藏品呈現台灣史上3種角色,包含原居台灣的原住民、自16至17世紀
渡海來台定居的閩、粵、客及其他漢籍常民,及歷年來治理台灣的官員政府階級。
有趣的是,雖然原住民、常民、官員們生活角色不同,但文化卻又有相似之處,例如在「
瓜瓞綿綿子孫多」單元展區中,就能看到祖先們對子孫滿堂的渴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蘇峰楠表示,過往時代以勞力工作為主,漢人會在各種東西
上添加象徵,提醒新人快生小孩,例如展品可見一件新娘出嫁的霞帔,上頭刺繡圖案有公
雞、母雞還有小雞,象徵夫婦和小孩,而雞的台語又如「家」,也有「起家」的意涵。
其他生活用品如童子坐像造型的燭台組,則利用「燈」和「丁」的諧音保佑生出男丁,還
有十字繡的方巾手帕,也是透過松鼠或瓜果的刺繡要子孫「多子多產」。
蘇峰楠指出,從許多圖像寓意中可見祖先們多是「求子」為主,女孩出生就不那麼受人憐
愛,甚至會被販售或遺棄,展品中就有專門收留棄嬰的「育嬰堂」相關文獻及古人賣女兒
的契約。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侯怡利表示,故宮館藏中也可看出清朝皇室有類似重男輕女的情
結,如清朝咸豐皇帝出生時所使用的接生金盆,後來就成為專門接生男孩的金盆,凡是格
格都不准使用。
相較漢人或清朝皇室,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李子寧表示,原住民族較沒有「早生貴子
」的想法,但如排灣族或魯凱族就有「傳承家系」的概念,如父子、母子連身雕像,就象
徵世代傳承。
「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台博、台史博三館聯合特展」即起於台博館本館展出
至5月29日。(編輯:屈享平)111020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