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呈現在地觀點與挖掘草根歷史-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叢書

作者: bluelqe (卵生水筆仔)   2022-01-08 07:15:12
顧敏耀,〈呈現在地觀點與挖掘草根歷史-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叢書初探〉,《大葉
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7期,2011年5月,頁239-269。
章節安排:
壹、 前言
貳、 各冊內容簡述
參、 內容特色分析
肆、 商榷與討論
伍、 應可參考運用之文獻與資料庫
陸、 結語
摘要:
壹、前言
台灣戰後的統治者具「遷佔者政權」的特色,受大中國意識及流亡心態的侷限,忽略腳下
這塊母土大地。1980年代隨著民主化進程上的推動,施政逐漸重視本土化與在地化。1994
年首次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觀念」。1998年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與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合作推動「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式社區史種籽村建立計畫」。一年後舉辦成果發表會
,我們可以發現十個「種籽村」都不在彰化縣境內。不過,至今為止(2011)出版最多村史
卻剛好又是彰化縣。
貳、各冊內容簡述
平均一年出版7冊左右。在2005、2006年連續評定為「政府優良出版品」,而2008年出版
的張碧霞《再見百果山風華》亦獲頒第一屆國家出版獎,其內容品質受各界肯定。
第一冊是周樑楷等《總論》,包括林琮盛〈土地採訪與貼近〉,周樑楷〈大家來寫村史:
彰化縣民領導歷史意識的自覺行動〉、康原〈文學創作與村莊歷史:實踐「在地人寫在地
文」的心路歷程〉等十篇。
參、內容特色分析
佔最多冊的是員林,共8冊(全為張碧霞與邱美都所撰),其次為彰市的4冊,第三名為永靖
與二水的3冊。至於都沒有村里被寫到的是線西、和美、芬園、秀水、埔鹽、社頭、田尾
、埤頭、大城、福興。其中可發現大量集中在員林,此與康原在員林社區大學任課,鼓舞
學生投入村史寫作有直接關係。
每冊大部分都由一人獨力完成,不過亦有兩人合撰者,三人合撰者、四人合撰者。其中撰
寫最多冊的是邱美都與張碧霞(皆完成了5冊)。作者群中有9位女性,其餘21位為男性,雖
然女性作者表面上只佔約三分之一,不過其撰寫的冊數為18本,與男性剛好平分秋色。
若從職業上來看,各級學校教師佔最大宗,完成的總冊數有20冊。排名第二的是碩士生,
共有6冊。其他則各行各業都有,確實能呈現「大眾史學」兼容並蓄各種身分撰寫者之特
色。
這一系列村史的作者群中,有許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有的是婚後嫁到此地,有的是
任職於此地的公家機關。總之都有與當地有或深或淺的因緣,此不僅具有「由在地人自己
撰寫地方史」的「地方史文化權」之意義,而且有的作者自身之家族史便是構成村史的一
部分。
此外,這些作者因為跟在地有各種關係存在,往往能透過個人或親友的人脈,找到適合的
訪談人物並且能夠獲得充分的信任,而獲得珍貴的口述資料,這點是外地研究者難以企及
的。
部分撰述者是短暫來此就讀的學生,如撰寫《牛稠仔的歷史》的彰師大台文所碩士生們,
「學術研究在地化」的取向十分值得肯定。
第十九冊許嘉勇《鹿港許厝埔十二庄》雖是由碩論改編而成,但大部分亦能修改得讓一般
民眾能順暢閱讀;此套叢書亦有圖文並茂的特色,多年以後也會成為珍貴的影像史料。
作者在行文間亦能兼顧各種視野,我們看到的史料往往是His Story,但在郭月媚《再見
泉厝》的〈後記〉關注記錄下Her Story。第二,能注意到當前台灣最新一批的移民-外
籍配偶,2010年我國男女外籍配偶的人數共約51萬人(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11萬人),值得
紀錄其來台經歷與歷史記憶。
另外,講述某一村里的歷史時,都能跳脫漢人中心的思考,而從更早期的原住民(主要是
平埔族)開始說起,甚至往前推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明,建立起脈絡完整、敘述客觀的村
莊歷史;對於某些原本當局透過義務教育形成「真理」的歷史論述,書中也被解構,使得
真相得以重新被認知,如1950年的「戰後耕者有其田」政策。等於慷地主之慨而成為變相
的加重抽稅,所以「這十年之中農村子弟的就學率相當低」。深入民間以傾聽底層人民的
聲音,有時候反倒能夠擺脫當局製造的假象與謊言。
本叢書當中有幾位作者會將訪問過程用直接採錄的方式,使得文藝脈絡阻滯而顯得亂。
肆、商榷與討論
敘述相關大時代/大環境/歷史大事時,應把焦點放在對此一村里的影響或互動上來講,使
論述主題更為集中;此套叢書都能在書末附上一份年表,然而應該要注意的是,集中在與
此村落有關的史事上,其他全台大事甚至世界大事時則可以不用列入;部分在歷史敘述的
過程當中發生了跳躍而無法連貫的現象。
此外,所謂「大家來寫村史」的「大家」除了有「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的意涵
外,亦有「民眾共同參與」的社區總體營造之第二層涵義,但此套叢書到後來似乎口述訪
談與社區參與的部分淡薄,整理書面文獻意味濃厚,殊為可惜。
有幾冊在行文之間出現一些頗有爭議的用語,幾個例子的原因可能在戰後透過教育體系的
灌輸已經根深蒂固成為人民日常生活的習慣用語或論述。其他詞語運用的問題還有「祭祀
圈」的誤用。有的標題則有邏輯性與準確性的疑慮,有「限制不當」的現象。
另有一個嚴重而敏感的問題,有多處與網路文章相似度極高的段落,作者沒有加註說明。
伍、應可參考運用之文獻與資料庫
對於村史的撰寫,極具參考價值的文獻有:吳福助〈村史寫作箴言〉、〈「村史」寫作參
考文獻舉要〉、許俊雅〈日治時期台灣文學史料的蒐藏與應用-以報刊雜誌為對象〉、石
美玲、張麗娟整理〈台灣鄉土文化網站選介〉。
另外提出幾項可供村史撰述者參考的資料,首先是日治時期歷史文獻的數位資料庫「台灣
人物誌」,其他還有《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時報》等數位資
料庫。戰後的各種報刊如《聯合報》與《中國時報》都已經製成數位資料庫。此外,中華
人民共和國對於村史(大部分稱「村志」)撰述起步比台灣早,亦有許多相關論述可利用「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查找。
似乎每冊作者都有獨特的章節安排,其實主管單位應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手冊」或「體例
」。
陸、結語
核心的要點:
第一、 作者可以不用是村民,但心中要時時有村民。
第二、 如果村民喜歡讀,外村人也可能喜歡;如果村民不喜歡讀,外村人絕無喜歡
的理由。
心得:
作者高度評價的這套彰化村史叢書,一本都沒讀過,很好奇實際上是如何書寫的,趁著寒
假時間,會從圖書館借一兩本來看看,參考一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