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各族民族服飾的議題

作者: LaurenceS (Laurence of Formosa)   2016-03-14 08:05:49
※ 引述《hoopps (none)》之銘言:
: 所謂文化就是社會生活習慣的總和而已
: 所以要建立文化主體性,當然是以在地社會為基準
: 這在事件各地都是一樣,只有華人是例外
: 好像只有源自中國的才叫文化,你在移居地發展的文化通通不算
沒已說不算吧,以我個人的設計而言我放上了原民服飾的花紋
並且下半身改成半長燈籠褲+綁腿 就是在地化的一種表達
: 也難怪會有拆本土古蹟、蓋中國土樓的事情發生
: 因為中國就是潮、中國來的文化才叫文化(攤手)
: 移民社會的文化確實不可避免會跟祖居地有關連,但更重要的是本身社會的積累
我的那種設計其實也有參考台灣南島人的服裝
: 台灣文化的定義也就是台灣社會本身發展出來的文化
: 要了解這些文化的由來,一定要回歸歷史脈絡
我追隨的歷史脈絡就是傳統華夏民族的思維裡面
對自己本族的衣冠是有執著的
但是不是死死的執著
而是在認同傳統的同時追求一種在地化的表達
正是因為地球上沒有其他國家民族穿那樣
台灣河洛人穿那樣就會形成一種自身族群文化的獨特表達
: 因此要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熟讀台灣史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課
我只是追求我個人本族文化的一種表達
我沒打算讓我設計這套衣服要拿來做台灣的國服
台灣國族是多元民族構成 不能說統一國服這樣搞沒意思
: : 我承認漢服時代和漢人殖民台灣的時代中間有個斷層
: : 但是我覺得現代這樣就是認同的問題了
: 承前述,真正的文化和傳統必定建立在歷史脈絡之上
: 歷史上明明沒有這個東西,你卻硬要把它生出來
隋唐之前也沒有圓領袍啊
以前大家都是深衣禮裙、束帶曲裾
建立大唐的秦人都能硬生出圓領袍
大唐後裔的河洛人為什麼不行?
衣服可創作可以做為一種文化的表達
只強調傳統沒有創新 文化就是死的、走向滅亡的
外在文化畢竟不是宗教哲學,為了氣節風骨教義不得更改
文化沒有這種問題,甚至本身的一份子有所創作才能注入新血
: 那跟苗栗蓋土樓、呂秀蓮版台灣衫(註)是完全一樣的道理
呂的觀點還有河洛沙文主義的成分存在
我的設計純粹是追求本族族內而不是全國百姓的一種文化表達
甚至我覺得我的設計不應該做為最終結論
應該咬有其他河洛人提出他們的設計
然後一起建立族服的傳統
: 歷史上沒有的東西不需要刻意去建立,民族性從來不是在於單一文化品項(ex:族服)的有無
: 而是在於你有沒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其實河洛人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性
我們和客家人個性上就不同
我們和受中華主義影響的外省人也有不同的精神
: 而建構這種民族精神和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頭翻歷史
: 君不見世界上任一先進國家無不重視自己的歷史,因為歷史就是文化的根源、是民族精神之所寄
: 熟讀台灣史、了解台灣的過去、社會結構、族群分佈等等,進而了解「什麼是台灣人」、「什麼是台灣文化」
對,但是我提出這個方案不是針對全部台灣人的
而是漢裔河洛族的台灣人可以自由參加
: 進而建構起真正多元、彼此尊重、共榮互生的台灣民族
不是民族而是國族
台灣是多元民族社會
我們有漢人有華人有南島人有荷蘭裔、有法裔、有日裔
: 那種源自內在的精神力量帶給我們的自信和勇氣,會比任何形於外的漂亮族服來得有用
我同意,但是我覺得外在的族服可以是一種開始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4 11:08:00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也沒甚麼國服的.官大人的制服也不是百姓能穿的.因為賣官風潮,有錢人穿個長袍馬褂亮相,但一般人不能做的.有時皇帝賞個黃馬褂,也只能供在堂上.結婚當天,新郎打扮可以像個舉人穿戴,稱為新郎倌.新娘可以學皇后裝扮,鳳冠霞披.這是特例,平常你不能這樣子的.民初有官夫人也穿起旗袍來,管她是不是滿人?但是這全都不是漢人的服裝.緊接著進入二十世界,正式服裝變成西服.連日本女一樣穿洋裝出來亮相,祭典等場合穿和服.也就是說他們有兩種正式禮服.韓國也一樣了,現在.只有華人地區,保持一種正式禮服:西裝.除非去孔廟祭祀,官員才穿那四不像的馬褂.台灣何德何能創造一種未曾存在而有歷史淵源的"台服"?韓國人日本人在古圖裡能看到他們祖先穿的服飾.請問台灣人能看到甚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