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托福95分達標,心得分享

作者: nowway (noway)   2017-10-28 10:41:45
◎ 成績
R26 L24 S23 W22(FF) O 95
◎ 時間 考場
2017/09/30 時代國際 台北車站站前
◎ 英文程度
TOEIC 720
◎ 準備時間
6個月
◎ 背景 前言
清華大學畢業。
因為有家裡的經濟支持,
所以在畢業以後還能當全職考生。
大學時期曾在暑假去過美國遊學一個月,
那時候才發覺自己從小英文教育的不足,
回來之後開始計劃要考托福。
還在學的時候自修過一陣子,
但是成績不理想,
自己原本是弱項的部分靠參考書無法突破。
在家裡讀書容易分心,
後來去圖書館念有好一點,
不過一個人也經常坐不住。
考慮過後還是決定去補習了,
因為我的顧慮是:
一、 有讀書氣氛的環境,提高專注力
二、 有一起讀書的同伴,尤其是口說需要跟人互動
三、 能全面性、有系統地複習文法
四、 有老師批改作文
後來經過仔細挑選和參考了托福版上的發文之後,
我選到了一家現在想來並不後悔的,
以最後的結果而言,
這段時間我收穫的要比付出的多。
我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當初是怎麼準備托福的。
◎ 閱讀
在做tpo時,
我最大的問題就是題目做不完,
光是在一堆字母裡找答案就讓我一個頭兩個大。
我一度以為是字彙量不夠的問題,
所以那時幾乎是抱著字彙書整天啃,
一天都規定自己要背35個單字。
結果常搞得自己心煩氣躁的,
閱讀卻只能勉強寫完。
後來去補習之後才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字彙量不足,
而是我看文章都習慣逐字翻譯,
所以有些複雜的長句會消耗我很久的時間。
我們的課本是Barron's TOEFL iBT,
它包含了七回試題,題型接近正式考。
用它來上課,我覺得難度剛好,
對正式考的適應也比較強。
關於閱讀順序的問題,
老師教我們先看題目,理解問題宗旨,
用關鍵字尋找對應段落中的答案。
長句可略掉冗長的修飾詞,
舉凡去掉但不影響句意的形容詞、副詞等,
注意句子中的數字、名詞、動詞,
以及用標點符號做初步切割等。
老師教我們考試是看重點、找答案,而非全篇閱讀。
讀句子時,是看「詞組」而非「單字」,
舉例:
Mr Trump said on Friday that he would stop signing off on the agreement.
做題時用刪去法能有效節省時間,
先選出絕對不可能的選項刪掉,
提高剩下選項的機率。
還有我通常會把主旨題、推斷題放最後作答,
因為這些題型要閱讀完文章之後才能作答,
所以不如先做一些可以依靠段落推斷的題目,
等這些題目做完,
心裡對整篇文章的主題有會有譜,反而好作主旨題,
也能有效節省時間。
用補習班教的方法練習之後,
我的閱讀速度進步不少,
讓自己熟悉這樣的作答方式,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多練習,
包括訓練自己對時間的掌握度。
到了考前兩個月,
我在補習班做模擬考的時候,
已經能預留大約5分鐘來檢查答案。
◎ 聽力
聽力我經常會錯主旨題,
因為通常主旨題的資訊會出現在一開頭,
lecture可能是教授提出一個專有名詞,
並將此定義加上解釋。
而對conversation可能會問學生的目的/態度是什麼。
我有時候因為專有名詞聽不懂而糾結,
反而沒聽到教授要解釋的下一句話。
對話會只記得他後來做的是/討論的內容,
而忘記一開始的目的。
後來依靠老師教的方法做筆記,
這些情況就改善了。
聽力多留意態度詞、語氣轉變/強調的部分、數字、時間、地點,
這些很有可能會出細節題。
推論態度題多出在結尾,
要記得把最後一句建議/問題抄下來,
以此做推論。
◎ 口說
托福的口說時間限制的很緊,
幾乎沒有什麼仔細思考的時間,
基本上就是把得到的資訊彙整,
然後統整後輸出。
Task1跟2考驗你的反應力,
老師有建議我們最好先準備好幾個答案,
上課的時候也會分析考試愛出哪些方向的題目。
Task2跟3同時考驗聽力跟閱讀,
但task3比較難,
聽力比文章重要,
專心聽聽力+作筆記寫關鍵字。
Task4跟5我在練習的時候就會準備幾個萬用句型,
注意說詞前後一致,不要離題。
然後該提到的解釋、例子說清楚。
平常沒有說英文的習慣,
所以口說都是去補習班練習,
有說錯或是能修正的地方老師都會提醒。
如果想在家練習的話,
一聽要記得錄音,之後才方便檢討。
◎ 寫作
我以前寫的文章常常文不對題,
不然就是舉例不夠實際、說法太空泛,
這些問題在補習班老師提出來之前,
自己都沒有發現。
上課時老師會分析什麼才是流暢、有內容的文章,
通過大量得參考跟練習,
在老師不斷幫我批改作文之後,
我才寫得出簡潔有說服力的內容。
所以多參考別人的作文,
練習並請專業人士幫你改作文,
是想進步最快的方法。
◎ 總結
有些在我自己準備時糾結很久的題目,
去補習班被老師提點一下就想通了,
明明答案也不是特別複雜但是我自己鑽牛角尖沒用,
常常會陷入盲點。
上課聽老師講解題目才知道,
原來還有這種解題角度,
老師會站在考官的方向思考,
像是口說跟作文,
有些自己覺得已經做得很好的地方,
但是在別人的角度來說卻仍有完善空間,
可能是說明不夠具體或論點薄弱甚至矛盾。
所以一個新的角度是有必要的,
最好是找老師幫忙,
不然也要找到程度比你好一點、
或差不多的練習對象,
這樣練習的效果最好。
作者: vivitar   2017-10-28 11:48:00
推 哪個補習班?
作者: leev   2017-10-28 14:39: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