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歐洲央行要推QE 時間可能遠遠晚於市場預

作者: bmw606042001 (多空雙buff)   2015-01-17 13:39:44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14775/?utm_source=htc
2.原文內容:
歐洲央行要推QE,但時間可能遠遠晚於市場預期
關於「歐洲央行(ECB)要量化寬鬆(QE)的理由」,我在〈ECB為啥一定要QE〉裡面,舉
出了四種理由。這四個理由不是我講的,是ECB發言人跟德拉吉(Mario Draghi)自己出
來喊的,可是,他也沒說「寬鬆手段」的內容是啥。目前市場的推估,認為可能會以大規
模進入政府債券(EGB)次級市場作為手段,而這是由於ECB進入EGB初級市場有法律問題

最近有一種主張,是說ECB-QE目的是要「救希臘」。
在當年的歐債危機,希臘債殖利率飆高之後,義大利債也跟著飆高,以義債的規模,噴掉
的話差不多是世界末日(這個世界末日不只是歐元區,有可能也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世界末
日),可是事實是這次沒有。如果要說「因為希臘而QE」,得先展現出這樣的事實,也就
是其他歐債跟著希臘一起下殺,不然如果相關係數快要是0,我看不出來要救三小。
基於上面的理由,所以我認為ECB不會為了「救希臘」QE。這是邏輯問題。日前希臘債飆
高1%,但義債殖利率卻是拉了一根上引線繼續破底,表示根本沒人鳥希臘現在會不會違
約,自己有買的是你家的事,這可能是由於上一次歐洲主權債信危機後的風險趨避行為所
導致。


這張圖是義大利、西班牙與希臘的殖利率六個月走勢,資料來源是Bloomberg。上面橘色
那條是希臘,下面綠色的是義大利,黃色是西班牙,可以明顯看出兩者分道揚鑣。
所以ECB即使進入EGB次級市場,可以推估其標的債券至少不會出現在希臘這種擺明了沒救
的國家。至於希臘問題要怎麼處理,那是之後的事情,至少要等他們選舉選完、人事布局
穩定、談判籌碼明朗之後才有辦法進行協商。
以歐元區二線國家的槓桿程度,去QE也不是啥好事,要QE必須從德國或法國這種一線國家
的跨國資本支出才能解決,也就是讓槓桿很低的人再槓桿,這才有可能幫助其他國家的去
槓桿。當然這件事還有一些邏輯問題啦,比如說中國投資衰退,那從德國進口的固定資本
(生產設備)應該也會衰減,所以如果在一月做這件事不 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還有另一些問題是在法律與政治層面,需要去槓桿化的國家未必希望大量的外資灌進本國
,因為這會產生很多問題:失去政治控制力的擔憂、 經濟被控制的擔憂、人性的相對剝
奪感。
很多人認為不QE只是因為德國反對,其實QE造成的歐元外部貶值,只是讓德國這類順差國
變得更強而已。德國真正的擔憂,除了「資本補貼」這種先例一開,對ECB的獨立性將會
造成破壞,另一方面,也許是在於槓桿。
如果ECB必須QE,時間點可能會發生在今年的Q4,這將遠遠晚於市場預期。我會如此推估
,是基於俄羅斯的償債高峰也集中在Q4。由於這邏輯非常跳躍,我必須先解釋俄羅斯的償
債高峰影響到什麼。這裡面有個賽局,如果石油價位持續破底,則俄羅斯為了避免信用違
約,必須賣更多石油,而這又將會反過來造成石油的下跌,在這種情況下,石油盤整一段
時間後持續崩盤是不可能停止的局面。
此外,俄羅斯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在於內部。這必須用到前文〈俄羅斯升息7%,盧布巨
貶三成〉 所提到的一些假設,在那篇文章中,我大致的主張是認為課本上主張因為費雪
公式存在,所以升息可以抗通膨。這件事只在資本無法流動與一些其他條件必須要不變的
情況下發生(課本當然不是沒有用的,這有實例,比如說1951年的台灣,年利率達到125
%,就有效壓制了通膨。我的意思只是說有時候它沒有用,要會分辨。)
那篇文章之所以說俄羅斯應該降息,有點違反直觀的邏輯,不過大家必須從「債務減免」
的角度來想,才能理解這種模型。對於持有資本的人來說,利息是收益,但對於持有債務
的人來說,利息是更多的債,而通膨是一種變相的稅,會造成債務攀升的結果。如果在可
以清償的情況下當然沒有問題,但盧布的貶值早在油價跌破70美元之前早就開始,另一個
說法是因為中央銀行對企業的再融通有違法的嫌疑。
這表示俄羅斯實體經濟的債務早就已經出問題了(還不出錢),在這種情況下,在人民已
經不再富有(後來還加上油價的雪崩走勢)的前提下,去要求債務履約是緣木求魚,因為
他根本還不出錢,你還升息只是在逼死這些債務人,連帶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
擊,因為你的經濟活動週流會因為債務的大規模不履約而中斷循環。
這也是我認為比較妥適的做法是降息(當然還要搭配一些別的政策手段)的緣故,此外,
如果歐盟不停止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而這把火也可能以莫名其妙的
途徑燒回歐洲,歐盟像不像葛洛斯(Bill Gross)所引用的那句「Beware the ides of M
arch」、跟凱薩一樣養虎弒父,到了Q4一切就會逐漸明朗。
在以上的假設下,我才有辦法解釋俄羅斯跟「歐洲央行可能Q4才會進行真正大規模的QE」
這個結論的關聯性。
第一個影響的是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會開始出售有流動性的資產(要賣啥也是個問題,
因為流動性最高的應該是美債,可是這跟「要不要先賣美債」是兩碼子事, 後者複雜多
了),然後就是歐元區對俄羅斯的曝險會出問題。石油本身只是商品,商品價位變動,所
影響的虧損就單純是價位乘數量,然而背後的信用曲線如果產生連動,就很難正確推估會
發生什麼事情。
丟給我一打便宜的肝,也許倒是可以用這些資源推估會往哪裡跑,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會
有一些邏輯上的盲點。人類的理性行為很難得知,所以通常連大師也難以預測,唯一能輕
易預測的,只有人類的弱智行為。
雖然沒辦法精算他要怎麼跑,我們還是可以大概推估其情況(簡單來說,就是亂猜),比
如說,石油連動的虧損,會造成最左邊的信用風險曲線端點上升(可能是能源債與石油出
口國債券),但由於左邊的信用曲線端點變了,人的行為就會改變。譬如:俄羅斯政府為
了規避自己的信用風險,動作是升息,但這又連帶造成俄羅斯企業債的信用風險曲線也往
上攀升。所以這條線是連動的。
拿石油舉例有點抽象,你假想美國國債? 投資級企業債? 垃圾債的信用曲線就知道了
, 假設端點最左邊的信用風險拉高,那右邊通常也會跟著拉高,當然有時候會例外,要
看情況。
如果上面的事情發生了,那QE就變成是不得不的選項。我認為也只有到那時候才有可能實
施真正的ECB-QE,也就是大規模的貨幣總量挹注。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QE有其理由,可是是不是以前往EGB次級市場購債的方式,其實
頗為可疑,因為那其實也無法處理CPI等等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德拉吉口中的「量化寬鬆」有可能不會是ECB大規模進入EGB次級市
場來增加其資產負債表,而只是加強現有的那一大堆機制,譬如拉長EGB抵押品的效期與
額度、擴大對ABS購買的層級等等,而這與市場預期不同。當然,如果他真的買了,那顯
然我就是個低能。
即使要進入EGB市場,想達成量化寬鬆貨幣進入實體經濟的效果,也必須要有財政政策配
合才有可能實施,否則單純的購債只是少了一隻腿的QE,而關於財政支出的這些東西在一
月顯然是不可能談好的。
但按照本文邏輯,有人可能會問,到了Q4為什麼能談好?我認為到Q4一樣不可能談好,但
如果QE的背景變成流動性出問題,並且這個問題大到足以使購買美國資產的歐元回到歐洲
,則挹注的貨幣當然會優先補充到信用出問題的對象,那時「怎麼支出」就不會是個優位
的問題。?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分享精細好文 值得仔細看完討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