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從 66k jobs 看資訊業的窘境

作者: ntddt (滅頂,降公投罷免門檻)   2014-07-19 23:24:43
小弟長期在軟體外商的角度來討論"薪資"這件事...
前文幾位大大講得沒錯, 若以公司市場(直接類比獲利能力)來看,
台商跟外商的確沒得比, 所以直接影響了勞方"薪資"非常合理
但如果是同一家外商 台灣與國外員工"薪資"還是有很大差距 是來自那些原因呢?
1. 機會成本, 花100w/yr就能請到不錯台灣員工 就不需要花150w
假設100w在台灣薪資就算中上, 自然就能請到中上的人, 公司無須花與外國同等
250w的薪資. 但前提當然是台灣請 2.5個人的cp值 >= 國外1人 ,
換句話說, 台灣1人的p(生產力) >= 國外0.4人的p
不過, 如果台灣1人的p >> 國外0.4人的p 那是不是說外商都請台灣人就好?
以結果論顯然不盡然?
1.1. 所謂cp值的p(生產力)算法沒那麼容易, 並不是說同樣專案
台灣人花一個月, 外國人也花一個月完成, 就算產出完全相等.
中間可以想像有許多語言上, 時差上, 溝通能力上的額外成本,
所以外國人能拿這麼高的薪水又不會被台灣人取代應該有它的理由...
2. p 來自 技術 + 溝通 + 工時 + 規劃 + 創意 + xxx = 讓老闆認同的價值
依小弟觀察, 如果台灣 外國員工 年資一樣 1對1的pk, 我們技術不會輸, 工時大勝
但礙於英文環境的訓練 造成 台灣員工與母公司合作時溝通成本大上許多
另外, 就算英文講的跟外國人一樣遛的台灣人, 開會/報告/爭取時也相對消極許多
所以在外商老闆眼裡, 可能台灣人做了100分, 他只感受到60分, 外國人做100分,
可感受到120分
3. 外國人很會包裝自己, 搶cp值高的工作來做
不時會看到外國人看到台灣人在做同一塊時, 台灣人生產力搞不好還比較高,
他們就會想辦法pivot. 常用手段是, 利用地利優勢(離上級比較近), 想辦法把
很繁雜, 苦力工作包給台灣(如:refactor, maintain舊系統),
自己留下比較好拿來說嘴的工作(如:新產品的poc, 導入新流程/技術)
包裝的方式例如:做很漂亮的報告, 三步五時辦個全公司的sharing, 好像只有
他們很懂某幾個domain似的.
沒事就搞open source, public api, 然後到處宣傳.
總之外國人會一直在想怎麼把時間都花在讓老闆知道它們價值的刀口上,
台灣人則是想拼命把被分配到的工作做好, 期許有被上級看到的一天...
看到這裡感覺很像是嘴砲人跟苦幹人的對決?
但國外嘴砲也不是想要有就有的, 他們對軟體教育紮實度真的沒話講,
各種CI/軟工流程每個環節, programming的方法論(design pattern, refactoring,
algorithm...etc.)都很熟, 講起來就能引經據典, 分析的有條有理.
以上是針對同樣在外商中 台灣人跟外國人薪資差別原因的觀察與推論...
※ 引述《ticks (ticks)》之銘言:
: : 台灣軟體在國際上是具競爭力的,但現階段處於弱勢。
: : 競爭力(戰力)偏戰術層面,屬於是否能製造出同等精良武器的觀點。
: : 強弱則是戰略層面,帶有絕對意義,必須要總體評估。
: : 有點像是中華棒球隊組一隊打美國大聯盟整個球季包含世界大賽的結果。
: : 以質而論,台灣軟體絕對可以做到相同水準甚至有機會獨樹一格,
: 對這句話不是很認同,雖然自己也是在軟體產業。
: 似乎討論到某某公司,或某某產業輸給國外的競爭對手,
: 檢討原因的時候總是會聽到,"研發絕對不會輸","輸在行銷","市場太小"之類的理由
: 但是在業界幾年下來的觀察,軟體產業的特性不比製造業,
: 製造業的產品再差,只要價格壓得夠低,還是賣得出去。
: 但是軟體做不到第一,或者起碼有一項優勢,使用者連盜版都不屑盜。
: 開發產品上,一開始大家都還在起步的時候,技術上的差距不會很明顯。
: 但是技術不僅僅是應用在產品上的技術,還有"培養技術的技術"。
: 用物理來比喻
: 位移 = 產品的成果 -> 影響銷量、毛利率
: 速度 = 直接應用在產品上的技術 -> 影響產品的效能
: 加速度 = 培養技術的技術, -> 影響開發團隊的戰力
: 這方面的差距只要時間一拉長,就會被遠遠拋開。
: 這點不僅可以套在公司的發展上,套在個人的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
: 扯這麼遠想表達的是,台灣的公司或工程師,大部份只管第一項:
: 東西deadline前出得來,會動就好。
: 少數會想把產品做好,可以跟大廠一拼,對專業領域的熟悉度夠,止步於第二項
: 而會把注意力及資源放在第三項,並且當成最高優先的,有嗎?
: : 但是量不夠多,不能成為氣候來主導市場,於是乎總評的分數不會高。
: : (PS.這裡的量泛指具有世界水準軟體產品的台灣本土公司而言)
: : 只能說,有亮點爾爾。
作者: uranusjr (←這人是超級笨蛋)   2014-07-20 01:02:00
是 etc. 不是 e.t.c., 那是 etcetera 的縮寫
作者: ntddt (滅頂,降公投罷免門檻)   2014-07-20 01:08:00
ur大細節強者, 長知識了...
作者: blair0 (iNeEdmOretIme)   2014-07-20 01:29:00
3有同感,我們team研發接近100人,美國台北各半,但是賽缺集中在台北這邊,我們也很努力想要搶重要component來做,但技術能力還是輸美國一截,然後落無法取得重要component的惡性循環
作者: aacs0130 (湛靈)   2014-07-20 02:11:00
作者: TonyQ (自立而後立人。)   2014-07-20 07:11:00
所以我想這也是在台灣有不少國際專案在運作的一個例證。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4-07-20 08:23:00
文化氛圍啦~ 美國老闆總愛宣稱: 我們用[最好的]工程師, 而工程師總愛宣稱: 我們擁有[最好的]技術; PM總愛宣稱: 我們擁有[最棒的]團隊; 事實上是不是最好的工程師、最好的技術、最棒的團隊是另外一回事, 但在言談當中已經先把自信跟氣勢呈現出來, 當然就比畏畏縮縮的對手先贏一截了在職場上 [等]著被指派工作的心態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失去談判的籌碼; [主動]要求要做事情才有機會爭取談判的籌碼, 儘管後者在東方文化當中可能觸犯忌諱(出風頭, 擋人利益), 但就西方文化來看, 這種鬥性才能在職場上勝出, 包括贏過對手
作者: francej (~~~~)   2014-07-20 09:20:00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如果島內也有資方願意用250萬請人倒也不見得台灣這邊就一定繪輸人一截
作者: ntddt (滅頂,降公投罷免門檻)   2014-07-20 09:34:00
@TonyQ 是的, 這篇排除公司賺不賺錢對薪資影響的因素
作者: searcher ( )   2014-07-20 10:12:00
有啊Mm用高薪吸走很多軟體工程師~結果design house普遍就高一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