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紐時:「啃老」不再是暫時社會現象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14-06-22 12:22:23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4.06.22 03:08 am
美國的經濟雖然在持續復甦中,但「啃老族」(boomerang kids)對父母的依賴卻沒有減
輕,在二、三十歲的年齡層裡,五分之一仍和父母同住,更有六成還在接受父母的財務援
助。這與他們的上一代大為不同,上一代的年輕人只有十分之一搬回家,而且很少人還伸
手向家裡拿錢。
紐約時報報導,這代表「啃老」不再是暫時的社會現象,而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可能影
響經濟發展,也影響所有民眾。新現象的意義讓多數啃老族和其父母都難以理解。與父母
同住代表年輕人失敗,或是另有財務考量的務實、長遠之舉,至今意義不清。
廿七歲的安妮‧卡西內茨對自己返家啃老有兩種想法,樂觀的想法是,返家是找到新工作
前的暫時之計,悲觀的想法是,她回家一窩已窩上四年,而前途依舊茫然。
針對這個現象最普通的解釋是:出生在一九八○年代末和一九九○年代初的人,是在幾個
不利並重疊的經濟趨勢中長大成人。他們是在房市和金融制度崩盤時從大學畢業者,更是
史上負債最多的畢業生。
例如近百分之四十五的廿五歲者尚未還清學貸,平均為兩萬美元(約台幣六十萬元)。最
近的大學畢業生逾半失業或是高階低就(underemployed),也就是他們從事不需要大學
學位的工作,賺取低於標準的薪資。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麗莎‧坎恩指出,畢業時碰上經濟衰退的負面影響永遠不會完全消失,
一九八○年代初經濟衰退期走出校門踏入職場的人,即使工作廿年後,收入仍遠低於經濟
繁榮期間畢業的人。
一些人也許會希望啃老族只是不幸的短暫現象,也許明年的畢業生一出校門即找到理想工
作、經濟獨立。然而,最近一次的金融海嘯,只是啃老族的問題之一,其實,它只是卅多
年來的趨勢的再擴大而已。
例如一九六八年,多數廿幾歲的年輕人都已獨立生活,逾半已婚。但過去卅年,真正開始
經濟獨立的年齡不斷提高。到了二○○七年,在金融海嘯發生前,已婚的年輕人不到四分
之一,三成四依賴父母支付租金。
紐時報導,大學文憑對畢業生仍是優勢,但已不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證,尤其不是名校畢
業。目前,美國年輕人約有三分之一會設法讓自己大學畢業,但逾三分之一不大可能找到
有終身保障的工作,賺取足夠的錢償還學貸,同時未來所得也無法超過父母。
如果他們想有機會擠進收入金字塔最高的百分之廿,在獲得工作前就要學會一項技能。但
對很多人而言,即使父母幫忙,也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http://udn.com/NEWS/LIFE/LIF6/8756220.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