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我思、我寫、我出版 (我思)

作者: tryit0902 (貓空都是貓)   2017-05-27 11:21:38
我思、我寫、我出版:非虛構創作視野下的科技與創新政策 2012年春
技術所帶來的全球挑戰需要從社會和倫理層面予以關注,而不僅是技術層面本身。但一般
大眾不容易理解科學與創新政策(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SIP)。一個解方是
:透過非虛構創作(creative nonfiction)的文體溝通政策。
我思: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們得學會在困難環境下一同思考,並且做一件雖非前所未聞,卻
也相當罕見而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Sonja Schmid知道她僅有三分鐘清楚表達她的想法,而且她得將這三分鐘分給她的新夥
伴。Ross Carper站在她身後,他才三十出頭歲,頭髮略顯稀疏,穿著條紋運動衫,在
Schmid身後一起看著她的報告筆記。Schmid描述她與曾訪問過的年老俄羅斯核反應爐技術
員共度的放風時間,在這個特別的時刻,他們從原先技術上的討論轉向個人話題──技術
員他和反應爐之間的關係。
Schmid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她有著一頭波浪狀
黑長髮,戴著黑框眼鏡以及別緻的紅色圍巾。Carper則是美國能源署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
室下轄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的合作作家。Schmid擁有科技與社會研究的博士學位,Carper
則擁有小說創作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他們兩人在數小時前剛相識,但此刻他們已開始合
作一項耗時一年半的寫作計畫。現在,他們只有三分鐘說服四位相當挑剔的編輯,讀者會
想要一窺Schmid的研究(通常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也幾乎不會想要瞭解核反應爐及技術員)
。而他們的秘密武器是:說故事的古老技藝,體現在一種稱為非虛構創作的文體中。
這是場簡報提案競賽,也是「我思、我寫、我出版」(To Think, To Write, To
Publish, 以下簡稱「我思」)計畫的焦點論壇。「我思」這個計畫旨在促進公眾更深入
理解科學與創新政策(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以下簡稱科創政策),科創政
策指的是社會在使用科學家和創新者的研究成果時所發展出來的原則、指引及行動方案。
這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贊助的計畫,
其背後理念在於媒合傳播者以及科創政策學者來讓學術研究成果更具可看性,並透過引入
事實背後的真實人物講述具有情節且高潮迭起的真實故事,以一種比一般的直接說明或學
術立論更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溝通他們學科研究中的資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向來資助自
然科學及工程學的研究,藉以發展基礎知識和有益社會的創新。基金會也對這兩項活動如
何和下列目標相結合感興趣:其一是資助考察和闡述科創政策的學術活動;其二是向廣大
公眾傳達科學與創新的重要性。而基金會正透過資助「我思」計畫,以及媒合科創政策學
者(像Schmid)和科創研究傳播者(像Carper),來達成這些目標。
非虛構創作裡的「創(意)」(creative)指的是作品的風格,而非內容;和小說及劇
作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中沒有事物是杜撰的或想像的。相對的,它奠基於謹慎的研究和觀察
,就像報導或學術寫作般。這使得非虛構創作相當適合轉達長時間學術研究後所得的結論
。Carper和Schmid希望說服的編輯們都很樂見將科創政策與故事結合的觀念,他們是:
Laura Helmuth,一位嬌小、苗條、喜愛戶外運動、有一頭深褐色頭髮的白人女子,她是
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的資深編輯,與雜誌形象相當匹配;Leslie
Meredith,一位高挑、說話溫和可親且謹慎的賽門舒斯特出版集團(Simon & Schuster)
副總裁及編輯;Scott Hoffman則是紐約文藝機構Folio Management的創辦人,一出現便
用他宏亮的聲音以及敏銳的機智,使得室內喧騰了起來。這三個人都注意到出版界越來越
支持非虛構創作,並且積極向同事們鼓勵這一類文體的出版。
第四位編輯是Kevin Finneran,身材高瘦、留著整齊落腮鬍且身穿整潔講究的西裝外套和
領帶的他,代表深具威望的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及
其學究式政策出版物《科學與技術議題》(Issues in Scinece and Technology, IST)
。對於政策能夠藉由故事傳達給公眾還有專家、學者這樣的想法,Finneran可能是最不買
帳的。在他擔任《科學與技術議題》期刊編輯的十年間,他每年出版四期期刊,每期有八
到十篇文章,其中不曾有一篇是非虛構寫作的文體。然而在提案簡報競賽後,他承諾將
Schmid和Carper以及其他十一對學者和研究傳播者的組合所寫的內容,在《科學與技術議
題》期刊內出版。Finneran讓他們自己作主,自己決定如何將學術研究轉化為故事。
Lee Gutkind和David Guston則負責媒合Schmid和Carper以及其他十一組團隊。被時尚雜
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稱為「非虛構創作背後的教父(the Godfather behind
creative nonfiction)」的Gutkind,透過在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以及巴爾的摩的古徹學院(Goucher College)開設非虛構創作碩士學位學程,成為該領
域的先驅。Guston則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政策與
成果聯合智庫(Consortium for Science, Policy & Outcomes, CSPO)的共同主持人,
該智庫最近在「全球智庫排行(global go-to think tanks)」的科學與技術領域中排行
第四。他在科創政策領域中有很好的發表、且經常被引用,是一位面向廣大公眾進行書寫
的學者。Gutkind和Guston的想法相當簡單,把大有可為的作家及學者像他們自己的組合
一樣媒合在一起,並且在非虛構創作的領域裡訓練他們。
Gutkind和Guston已注意到,儘管科學家本身已找到他們的大眾閱聽人,但科創政策學者
卻還沒做到這點。科學溝通需要一種對過程和專業術語的理解及思維方式,這對許多讀者
來說是陌生且難以捉摸的。但是,科學、技術及相關主題的故事書總是能吸引到讀者。
Lewis Thomas所著的《一個細胞的告白》激勵了許多年輕男女成為醫師及科學家,而
Tracy Kidder所著的《新機器的靈魂》則引領大家進入電腦時代。更不用說Carl Sagan偉
大的《宇宙》系列科學紀錄片以及數學家Douglas Hofstadter的《哥德爾、艾雪與巴哈》
一書。
然而,溝通「科學政策」比溝通「科學」加倍複雜且充滿挑戰,因為政策的運作對大多數
人來說,就跟科學的運作一樣陌生。然而,如同日本福島核災、氣候變遷、新興科技風險
等全球性挑戰,以及美國國內創新經濟和高科技產業員工移民的議題,都需要社會及政策
層面上的關注,而非僅止於技術層面。
相較於大部分人都曾在高中化學實驗室裡加熱試管、在生物實驗室裡解剖青蛙,我們和政
策形塑歷程最近的接觸僅止於每幾年在投票亭中投票。而我們之中只有極少數人曾想過以
下這些事:美國聯邦政府有八分之一的可支配預算用在科學研發、各式數據和標準如何扮
演促進環境健康和安全的角色,人們該如何應對核電廠之類的複雜技術系統。
更糟的是,雖說這些科創政策學者通常大學念科學或工程,並取得社會科學的研究所學位
,但卻對透過寫作向大眾解釋他們的研究這件事缺乏經驗或感到不自在。他們寧可為背景
及敏感度與他們相當的政策制定者而寫作。透過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例如訪談和觀察,
許多科創政策學者致力於將他們的成果與新聞工作者的進行區別,進而說服多疑的讀者們
他們的說法應該被當成可靠的知識而非「僅只是故事」。所以即使非虛構寫作的博士和藝
術創作碩士學位學程正普及全球;即使敘事科學、敘事歷史、敘事法律和敘事醫學的訓練
及學程正開展中;即使敘事基因學、敘事神經科學、敘事精神科學的次專業正浮現出頭,
但大部分科創政策的學術工作仍執著於他們的傳統模式,將乏味的學術文章隱藏在期刊裡
,而這些期刊的訂閱數和一場中型到大型婚禮的賓客數目相差無幾。
雖說越來越多作家和新聞工作者逐漸肯認科學寫作的價值,但實情是他們普遍對報導新奇
的科學發現或新興科技的魅力有興趣,卻多多少少忽略,甚或有時無視那些晦澀的政策細
節。Gutkind最近接洽了一群記者(他們全是資深記者或新聞學教授,且有一半擅長科學
報導)請他們協助他的其中一個寫作計畫。兩名成員表示他們不清楚何謂科學政策。一位
資深記者兼知名新聞系所的主任問道:「說到科學政策,你指的是像Oliver Sacks所做的
那樣嗎?」他指的是因《錯把太太當成帽子的人》(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這本非虛構創作而聞名的神經外科醫師。另一位在著名科學寫作學程授課的
資深科普作家,說她曾仔細看過一個科學政策網站,雖說她能理解政策和她一些書寫基因
學或機器人學的同事有關聯,但她無法理解政策和她的天文學領域有什麼相關。
由於新聞工作者和編輯們對科創政策議題缺乏認識,即便是最成功的科學寫作也時常忽略
了其中重要的批判觀點。新聞工作者Michael Specter在2012年12月《紐約客》雜誌(
New Yorker)上關於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的文章便是很好的例子(譯註一
)。Specter創作了一篇極具可讀性且生動的文章,內容關於生物學的前沿以及其中的科
學家,像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Jay Keasling。更棒的是,他說服科學家們討論這個研
究領域所觸及的倫理和政策問題,包含創造及使用演化(或公衛)上的新興生物體時的安
全性與保障性等議題。但Specter在此止步,而未容納其他科學家關於政策及倫理問題上
的說明,他沒有去認識或追蹤科創政策學者對合成生物學前景、風險及優勢饒富洞見的研
究成果,這些觀點可能跟活躍於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有所不同。
相較之下,Rebecca Skloot所著的《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The Immo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將令人滿意的科學以及傑出的敘事相結合,同時揭示了科學政策和研
究倫理的嚴峻挑戰。Skloot曾取得非虛構創作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並擔任《非虛構創作
》雜誌的助理編輯,這是第一本專門出版非虛構創作的文學雜誌。在2010年出版該書之前
,她也在匹茲堡大學及曼菲斯大學教授非虛構創作。Skloot挖掘海拉(Henrietta Lacks
)的故事,並且將這不死細胞進行擬人化描述:關於海拉細胞株(the HeLa line)如何
從致命的子宮頸癌細胞,轉變成發展小兒麻痺疫苗、治療皰疹、血癌、流行性感冒、血友
病以及帕金森氏症藥物時的關鍵;她的細胞如何幫助人們發現癌症的秘密和原子彈的影響
;她的細胞如何帶領克隆、試管嬰兒、基因圖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自2001年以降五項諾
貝爾獎項如何頒發給與海拉細胞相關的研究;以及她的家人們作為一名奴隸的後代,如何
在她死亡數十年後仍不知道這些重要貢獻。在Skloot創作這本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時,
她顯著地汲取了科創政策學者Hannah Landecker的研究成果。
所以為了鼓勵下一個Specter能有更全面的考慮,並且透過媒合提拔下一個Skloot,
Gutkind和Gutson構想出「我思、我寫、我出版」的計畫。透過廣泛的宣傳,他們(從超
過三十六名申請者中)招募了十二名年輕的科創政策學者。這些學者包括一名憂心美國生
醫倫理學過於狹隘的科學哲學家,一名研究科學與市場彼此互動的社會學家,一位研究小
型漁業如何創新以避免誤捕保育物種的海洋科學與政策專家。他們也(從兩百多名申請者
中)招募了十二名年輕的傳播者,其中包含一名剛取得非虛構創作藝術創作學位的《連線
》(Wired)雜誌實習生,一名兒童文學專家兼Otata.org的共同編輯,一群芝加哥的攝影
師和作家,一位來自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小說出版商。這些由下個世代的科創政策學者和作
家所組成的十二組雙人團隊,將學習非虛構創作和敘事技巧,並將在學者的研究基礎上,
共同寫出非虛構創作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