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中研院史語所專題演講

作者: tryit0902 (貓空都是貓)   2017-05-15 09:55:54
※ 引述《tryit0902 (貓空都是貓)》之銘言:
: 【中研院史語所專題演講】
: 講 題:Locating the Central Asiatic Expedition: Science, Business, and
: Foreign Intelligence
: 主講人:Dr. Lukas Rieppel(History Department at Brown University)
: 主持人:李尚仁 教授(史語所研究員)
: 時間:2017年5月24日(週三)下午3:00~5:00
: 地點: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
: 主辦單位:史語所人類學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 備註1:本演講以英文進行,無須報名,歡迎自由參加。
: 備註2:演講摘要可參閱本研究室網頁。
: 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active_2.htm
洪廣冀老師精彩的前導介紹!
Kuang-chi Hung 和 Lukas Rieppel。
1 小時 ·
即將於5月24日於中研院史語所開講的布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Lukas Rieppel 是我的好
朋友。我們同樣在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取得博士學位,同樣師從達爾文專家Janet Browne,
同樣對博物學、採集與探險的歷史感興趣,也同樣在經營獨立樂團。
日前,我收到Lukas的來信,探詢能否有機會為他安排一場演講。原來,Lukas目前的研究
主題是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的歷史—而任何
就此主題的探究必然涉及該館於1920年代於戈壁一帶「中亞探險」(the Central
Asiatic Expedition), 乃至於其與當時中國知識份子如傅斯年間的古物保存爭議。儘管
對自然史博物館的內部檔案已有相當掌握,Lukas告訴我, 他非常想知道台灣學界是如何
處理類似議題,特別是被當時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視為冥頑不靈、食古不化、被民族主義
沖昏腦袋的中國科研機構:由傅斯年領導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謝謝李尚仁老師
的安排,Lukas得以得償所願。在此誠摯邀請對美國史、 博物學史、古生物學史、考古學
史等主題感興趣的師長與學友共襄盛舉。Lukas的演講地點會是在史語所701室,時間是下
午3點到5點,主持人會是李尚仁老師。Lukas跟我說,他的演講會是他正在撰寫之新書的
一章,而他非常樂意將草稿與感興趣的師長與學友分享。對Lukas的演講感興趣的師長朋
友請在下面留言,我會再私訊各位。
Lukas的講題是「定位中亞探險:科學、生意與異國情報」(Locating the Central
Asiatic Expedition: Science, Business,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熟悉中國近代
史或演化論歷史的讀者對中亞探險應該不會陌生。二十世紀初期,自然史博物館館長奧斯
朋 (Henry Fairfield Osborn, 1857-1935) 結合新拉馬克理論及其在古生物學的研究經
驗,以「出亞理論」 (out-of-Asia theory) 主張人類起源並非如達爾文所稱地來自非洲
,而是來自中亞一帶。一九二二年,奧斯朋成功地募集大量資金,派遣年輕、充滿野心的
古生物學者安卓思 (Roy Chapman Andrews, 1884–1960 ;即電影主角印第安納瓊斯的原
型) 組織中亞探險隊,準備前往戈壁一帶挖掘古人類化石,證明是中亞這樣兩大文明的交
界處、而非落後的「黑暗大陸」才是現代智人的搖籃 (值得指出的,中亞探險並未掘出任
何古人類的化石—讓安卓思一戰成名的成果反倒是掘出世界首度發現的恐龍蛋化石)。 有
趣的是,約當同時,一群出生於清末、於民國初年出國至歐美各大學與研究機構求學的中
國學者如丁文江、翁文灝等人也紛紛返國。懷抱著科學救國的使命感,他們積極地外國學
者合作,透過組織學會、發行刊物與實地田野調查等方式來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古
人類學、古生物學、演化論、地質學等做為能解決中國文化起源、且能對中國文化為何在
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衰落提供洞見的「西學」,自然成為這些海歸學人關切的重點。
Lukas的演講便是試著掌握「東漸之西學」與「西學之東漸」 中涉及的合作、協商與衝突
。Lukas將會告訴我們,安卓思如何在以田野實查檢驗出亞理論之餘 ,一方面以其挖掘成
果鞏固該館與紐約之政商網絡間的聯繫,另方面為美國國務院與 「美國海軍情報室」(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中央情報局的前身) 搜集情報。簡言之,相較於一般就
科學探險的研究往往側重在其做出的「科學發現」或「理論貢獻」, Lukas試圖彰顯中亞
探險的「複雜性」(complex nature)—或者,以Lukas的話來說, 他關心的是多方行動者
的動機與代表的「社會利益/興趣」 (social interests) 如何匯聚在一處,讓中亞探險
這樣的科學探險得以成型與運作。
如果說這段日子來訪台灣的科學史及科技與社會的學者 (如John Law、Paul Robbins、
Fikert Berkes、Gwen Ottinger及Bruno Latour) 是來台灣「遶境」,那麼,Lukas便是
來台灣「取經」。雖然Lukas不是什麼名滿天下、得動用台灣納稅人的十餘萬新台幣方能
請得動的大師,而只是在美國學術底層汲汲營營的助理教授 (但Lukas已在Isis、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等科學史及科技與社會的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有機會再跟各位介
紹)。但我相信,相較於來台傳道的大師們,自備經費、數十頁圖文並茂之講稿都已準備
妥當的Lukas是真心地來台交流。 這段日子以來,不論是接待大師,還是就大師傳道現場
的觀察,每每讓我想起一名美國考古學者於1923年面對第一代受西學熏陶之中國知識份子
(如丁文江、傅斯年、李濟等) 挑戰時發出的慨嘆:「中國做為外國人的快樂獵場、予取
予求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至少就我熟悉的科技與社會及科學史的研究領域而論,在眾多
前輩的努力下,台灣都不再是大師或小咖的「快樂獵場」。 歡迎對Lukas之講題感興趣的
師長與朋友們於5月24當天下午三點到五點間到史語所701室坐坐。讓我們一起把那個空間
變成知識可以雙向地流動、火花可以四處炸裂開來的知識沙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