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na283 (無)   
2025-09-14 07:11:11【實踐篇】爭取下課時間的手機自由,屏東高中學生會的一場校園革命接力賽
2025.09.12 少年報導者/文字/邱紹雯;攝影/
黃政嘉;設計/黃禹禛;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
/王崴漢
教育部計劃重新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
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並承諾舉辦分區座談廣
納各界意見之際,屏東高中校園內已先一步進行
「小型修法運動」。現任學生會在開學前已啟動討
論,準備依循校內法定程序提出新案,挑戰已實施
3年的「手機集中保管」措施,爭取下課時間開放
使用手機,並重新檢討現行記小過的懲處方式,希
望透過制度與對話,把手機的「管」與「不管」,轉
化成一堂實踐民主的課程。
學生會爭取翻案:開放下課使用、減輕違規處分
開學前的校園空蕩安靜,屏東高中卻有10多名學
生會成員特地到校,為新學期的「大事」開會。他
們攤開學校現有的校園手機管理辦法,逐條檢視:
「下課禁用手機顯然不符合維護課堂教學品質及上
課秩序的原始目的」、「違規登記小過太嚴重」,也
有人直言:「現在教官也抓到麻痺了,下課用手機
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何不乾脆開放?」屏
東高中學生會會長黃瑞智與學生會成員們一起討
論,可以從哪些地方突破學校的手機規範。
儘管教育部拋出「校園手機禁令」方案,引發各界
熱議,但對於屏東高中學生而言,手機禁令並非
新鮮事,屏中也是目前少數採取入校統一繳交手
機、並在班上統一保管的公立高中,就連懲處也
較其他學校重,違規直接記小過一支。相關手機
規範早在3年前經由校務會議通過,當年的學生會
也全程參與其中。儘管多年來,每一屆都有學生希
望爭取放寬禁令,至今革命尚未成功。新學期到
來,本屆學生會也正積極研擬「翻案」策略,擴大
尋求其他教師、家長及同學們的認同。
黃瑞智指出,新學期學生會鎖定兩大提案訴求:
下課時間開放用手機,懲處改為「警告」而非「記
小過」。不只討論提案策略,還希望設置「校園行
動載具委員會」,比照服裝儀容委員會的做法,要
求至少三分之一學生代表出席,縮短決策流程,
不用等到年底學務會議才開會討論手機規範。他
也特別邀請訓育組長和生輔組長一同參與對話,
進一步了解老師們的想法。
師生攻防:下課10分鐘怎麼用?
「平時在校內,行政端、導師、家長其實都是用傳
訊息的方式來與聯絡與公告訊息,如果連下課都
管制手機恐怕會造成規定架空,太不符合教學現
場需要。」黃瑞智認為,上課禁止使用手機很合
理,但手機違規一次就記小過,等於抓到9次就
可能無法畢業,如果因為用手機不能畢業未免太
荒謬,明顯不符合比例原則,主張分時段管制。
就讀美術班的學生會副會長衡柔羽也補充,上課
常常需要使用數位工具,下課時間也會透過手機
查找資料、尋找創作靈感。「對我們來說,手機並
不是單純的娛樂工具,而是延伸課堂學習的一部
分,如果下課也被全面禁止,反而會打斷思路,
影響到學習效率。」
「正當的學習使用學校從未禁止,但往往被處罰的
都不是所謂在『學習』;如果真的要聯絡同學可以
有很多辦法,手機不是唯一的方式。」面對學生會
訴求,生輔組長涂建州逐一回應。他表示,站在
教育工作者的立場,看到手機阻礙學生的學習動
機和時間運用,「下課10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
聰明的人會去做有意義的事,有些人就會拿去打
電動,一天7節課,就浪費70分鐘,更何況上課
手機可能還收不回來。」
涂建州指出,「現在記小過還會稍微藏一下手機,
改記警告學生只怕根本藏也不藏了。」他也希望同
學們站在老師的立場思考,「如果現在有規範都無
法自律了,要讓人如何相信開放後能自律呢?」
要同學們先落實上課確實交出手機,再來談放寬
規範,畢竟,「自律的殿堂,必經他律的大門。」
訓育組長應昀汝則持較開放態度,她不反對「午餐
或下課適度開放」,但提醒學生必須提出配套措施,
或是可提出試辦方案,讓師長和同學共同檢驗可
行性。
革命尚待努力:3年前學生會出席卻未投票
採訪這天, 校方正好在處理一件學生投訴,內容
就是關於上課違規使用手機被記小過,懲處太過
嚴重。校長王玉輝解釋,現行校內的手機管理辦
法是在他擔任學務主任任內推動,歷經11次的公
開會議,也與當年111學年度的學生會代表共同討
論,經校務會議決議後拍板定案。他強調,原本
起草的版本罰則只有警告,還是當年學生會認為
「記警告無關痛癢,記大過又違反比例原則」,才
通過「小過」的版本,由於相關規定都符合法定
程序,所以當學校接獲不只一次的學生投訴時,
立場都一樣堅定。
面對教育部開始要嚴格管理校園手機,卻引發不
小的反彈聲浪。王玉輝回憶,當年制訂管理辦法
同樣歷經重重難關,光想著訂出管理規範絕對不
夠,更重要的是,「形成共識、民主程序、彈性
調整,三者缺一不可。」
在校內,從導師會報、各學科老師的教學研究會、
學務會議、公聽會到校務會議,他首先凝聚校內
同仁的共識:先確認大家要不要管?如果認同需
要加強手機管理,接著才是討論該怎麼管?他說,
當年的時空背景,學生們不只上課公然玩手機,
下課更誇張到揪團打電動,家長會表態全力支持,
「孩子回家我們管不動,學校可以幫忙管8小時,
為什麼不好?」老師則憂心高價手機的保管責任。
最後決定手機不採取學校集中保管,而是分散在
各班管理,班級增設手機櫃,第一節上課前繳交
手機到班級手機櫃,放學才能取回。
完備的民主程序一步也不可少。他攤開記錄詳盡
的「手機管理大事記」,大小會議都留有紀錄,
當時就曾經討論過下課可否取回手機的意見,但
考量下課取回手機,上課再繳回手機的數量會逐
節降低,也容易影響到下節上課的時間,因而改
採手機全面禁止,只有在學生跑班課程或外堂課
時,例如:體育課、實驗課等,可把手機帶出教
室,至上課地點再依任課老師規定繳出放至手機
櫃。
當年的學生會代表也全程參與相關會議,儘管經
過調查,校內8成學生都不希望手機被管理,但
是最終參與校務會議的13位學生代表卻選擇集體
「不投票」,沒有反對、也沒有贊成。王玉輝後來
才知道,學生代表們因為參與多次會議,更能認
同校園秩序需要管理,是在保障多數學生的受教
權益,因而在不違反同學期待下約好不表態,最
終讓現在的管理版本順利通過。記者向校方詢問
當年的學生會主席聯繫方式,這名已經升上大學
的同學以時間久遠為由,婉拒受訪。
破除對立:師生一起學習的民主練習曲
「沒有完美的規範,通過後還是需要持續彈性調
整。」王玉輝說,教官在執法上通常也會考量情
節輕重,如果是上課被抓到偷用手機就沒話說,
但下課使用多半會從寬認定,先口頭告誡,或是
記警告。另外,辦法上路後為了鼓勵配合宣導的
導師,也另外增設獎勵機制,針對違規較少的班
級,頒發團體獎金3,000元和500元班級冷氣費
等獎勵。
王玉輝強調,「一般學校談手機,師生往往是對
立的,但我認為學生會就是公民行動的前身,要
練習如何聚焦、妥協、談判」。他主動邀請學生
會3年後重新檢討校園手機管理辦法,並且分享
經驗,聚焦訴求,以取得大多數老師及家長代表
的共識。「學校事務沒辦法開放全校公投,所以
不能只想著自己的方便,還要思考怎樣能對整體
的校園文化帶來幫助,才可能打動其他非學生委
員。」他說,這其實就是在帶領學生參與公共事
務的學習。
新學期才剛開始,屏東高中學生會也正計劃做
全校性大調查,了解師生對於手機管理的看法,
並且也希望舉辦校內公聽會,邀請各方坐下來好
好談,讓學生知道學校的顧慮,也讓學校知道學
生的想法。「對我來說,這是一堂比國英數社自
更重要的公民課」,會長黃瑞智說,學生的訴求
其實很簡單,希望學校不要為了管而管,而是
找出手機管理上的平衡點,面對真正應該解決
的數位成癮問題。儘管他知道不一定會成功,
但過程本身,已經讓「手機管制」超越工具之
爭,成為師生共同練習民主溝通的一場實驗。
https://kids.twreporter.org/article/students-mobile-phone-student-movement
———————————-
很詳盡的報導
沒想到屏東高中三年前已通過民主過程
進行全面手機管制的決議
只是當初13位學生代表
在八成問卷不贊成的情形下
選擇了不出席投票
最後通過了全面手機管制
(怎麼有點像投好玩的公投)
現在學生醞釀再一次的修正規範
想要修正開放下課時間使用
同時覺得目前抓到一次就小過太重
好奇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有趣的公民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