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大/資工/哲學/學習心得

作者: sitos (麥子)   2016-05-27 23:44:37
推 gregorsamsa : 好奇你對哲學無用論者有什麼看法 05/25 01:40
嗯,因為我並沒有聽過一個對於「哲學無用論」比較有系統的論述或解釋,
所以如果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我可能需要先確認「哲學無用論」的論點是什麼。
但在比較嚴謹與認真的回答之前,我還是可以先假設「哲學無用論」可以望文生義,
指的就僅只是「哲學無用」這樣的論點。如果實際上有更多意涵需要被討論,
也可以之後再深入討論。我會盡量讓所有的討論切合介紹科系的主題,
但如果討論本身已經不太適合在高中板進行,也可以另外再找適合的板面。
從哲學本身的開展來看,哲學一開始的發展並沒有帶著明顯的「目的」。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 or 柏拉圖 or 亞里斯多德)說「哲學起於好奇」,
早期哲學的發展僅只是人們對於所處的自然環境感到「好奇」而已。
例如哲學家發現不同的物質似乎可以互相轉換,從而認為不同的東西,
可能是由相同本質的原料所組成,他們可以透過一些觀察或原始的實驗,
去肯證或否證自身的猜想。不過因為工具很原始,結論當然也很原始。
在工具這麼原始的情況之下,就算真的能夠確認不同的東西有相同的原料,
甚至能夠猜想出原子論的原型,但若沒有相對應的化學知識與工程能力,
僅僅只是「知道」原子論,在那個時代其實很難將知識轉化為更豐富的應用。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要說「哲學無用」,我認為雖不精確,但也不算錯。
但如同我之前講到的,很多學科的雛型其實是在哲學領域裡面發展的,
就像是探究「構成世界的原質」這樣的哲學議題,可以視為是最原始的化學討論。
當然我們並不能說古希臘哲學家是在進行化學的研究,但人類的知識並不是割裂的,
哲學家們進行觀察與思辨的過程,也某種程度地啟發了後世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
起初這些學科可能僅只是一些出於好奇的思辨,缺乏具體的目的性,
哲學家們只是因為喜好知識與智慧而去研究它,這時候這個學科會被歸類為哲學。
但當這門學科漸漸發展,越來越有系統性,越來越可以被操作,甚至越來越實用。
開始有人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而對這個學科進行更專門的研究,
這個時候,這門學科就會被獨立出去,而不被劃分在哲學裡面。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要說「哲學無用」,恐怕是過河拆橋。與其說「哲學無用」,
不如說那些「無用」的,比較容易被歸類在哲學裡,「有用」的則會獨立成為一個學科。
所以,「哲學」的概念其實是變動的。早期哲學的討論主題包山包海,
裡面經常跨足物理、化學、生物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這些討論經過長期的累積,
成為今日社會當中極其「有用」的工具。在過去看似「無用」的討論,等到時機成熟,
就顯現出它的價值。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哲學」上,其它基礎科學也是一樣,
很多最新的物理學發現,也不見得能立即應用在現代科技上,但等到工程技術能夠配合,
它的價值就會展現出來。如果我們不會將這些基礎科學的研究視為「無用」,
那麼我們同樣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哲學「無用」,雖然哲學能被應用所需的時間,
相對於基礎的科學研究,可能又更久一些。但我們仍然不能武斷地視之為「無用」。
因此,說哲學是「不直接有用,但間接有用」,可能是綜合考量後一個更貼切的說法。
回到升學的這個面向上來看,如果一個學生已經具有強烈的意願,
想要學習某一門專業的知識,我個人會建議他應該要就讀相關的科系。
因為專門的科系會有更系統化的教學,讓學生能有效率地學會具體的知識與技能。
相對地,在哲學系能學到的主要是一些「間接有用但可能不直接有用」的知識,
以及「思辨的方法」,要將這些知識與方法轉換為「實用」的技能相對更為困難。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哲學」從古至今都是最為奢侈的學門,它沒有目的來驅動,
甚至要求思想上最自由的靈魂,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滿足心中不知為何而來的好奇。
我不太確定有多少學生能夠完全不需要擔憂未來的職涯,專注在哲學的思考上。
也不太確定我們所處的社會,能夠支持多少人從事這種專業的非應用性研究。
也許也有人會說,哲學系其實還是有一些相關的專業工作,例如大學教授或專欄作家。
但在我自己的生涯選擇上,我很早就拒絕了這樣的選項,至少不會是主要的職業。
原因很單純,至少在我所認識的台灣社會當中,以哲學作為主要的職業是不自由的。
在大學有各式各樣的評鑑,作為作家也得要有基本的產量。但除非是天縱英才,
否則要能夠定時定量地提出具有價值的洞見是非常困難的。以我個人的資質,
絕對不足以支撐我產生質量俱佳的研究成果,而可以預見的結果就是寫些拙劣的文章,
濫竽充數地附和有權有勢的主流思想,或者寫些似是而非的論述唬弄不懂哲學的人。
又或者是面對問題時引經據典,雖有一番道理卻都是拾人牙慧,毫無自己的創見。
但不論是哪一個,我都不想要變成那樣的人,也不想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做這種事。
所以對我而言,更佳的選擇是有一個足以養活自己的職業,然後把哲學當作興趣。
我很難去描述「哪樣的人」適合讀哲學。但如果把未來的職業看得比較重,
或者是明顯有經濟壓力必須要去面對,又不是天份特別高,那可能就得要三思了。
哲學系的主要訓練,並不能保證你學會特定的工作技能。雖然思辨的能力很重要,
但畢竟思辨的訓練無法立竿見影,哲學系的畢業生要和科班出身的學生比較專業技能,
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就業上的優勢。但如果很喜歡思考,又不太有經濟壓力,
或者是極具天份的人,也不妨試著用最奢侈的方式試著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作者: ingridpan123 (方吉教教主)   2016-05-28 10:43:00
想知道樓樓樓上的系+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