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寬鍥薄之禁"的一點想法(僅供參考)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6-03 04:52:24
首先講一下不才在下對大錢的看法,《後漢書.劉陶列傳》:
"時有上書言人以貨輕錢薄,故致貧困,宜改鑄大錢。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學能言之士。
陶上議曰:蓋以為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飢...竊見比年已來,良苗盡於蝗螟之口,
杼柚空於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
或欲因緣行詐,以賈國利。國利將盡,取者爭競,造鑄之端於是乎生。蓋萬人鑄之,
一人奪之,猶不能給;況今一人鑄之,則萬人奪之乎?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
役不食之民,使不飢之士,猶不能足無猒之求也。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則百姓不勞而足。陛下聖德,愍海內之憂戚,傷天下之艱難,欲鑄錢齊貨以救其敝,
此猶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水木本魚鳥之所生也,用之不時,必至燋爛。
願陛下寬鍥薄之禁,後冶鑄之議,聽民庶之謠吟.."
我在別的網站上看到,有人認為大錢指的是精良錢幣,其依據為《漢書.食貨志》那段
周景王時"患錢輕,將更鑄大錢",爾後"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
然而相對錢輕,我認為大錢可以指重錢,重錢同樣可以做到精良
周郭更用以區別如剪邊錢、磨邊錢的輕錢
最重要的,精良錢幣照樣會被拿來剪邊、磨邊,但如果有法定重量作為標準
便不會有人願意對重錢剪邊、磨邊,於是勢必像蜀漢直百錢般,有連帶避免盜鑄的功效
畢竟那樣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而重量也絕對夠客觀了!相對"精良"與否,私鑄的錢幣依舊能具備該有的格式
卻卡在主觀而容易起爭議
以下開始發表個人淺見
民間私鑄,或有辦法解釋是為因應通膨,以滿足個人的民生需求
卻未能解釋群臣希望鑄幣來做啥,並非人人是劉巴,需要鑄重錢來向民間籌措物資
事實上無論國家鑄的是重 or 輕錢,都會導致通膨更加嚴重
是故合理的情況應該是通縮了,以賣商品維生的人,若賣出去的價錢不夠高
而自行鑄幣時,政府在"寬鍥薄之禁"之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此既能解決商賈貧困之急、又兼能緩和通縮之苦
這正好呼應劉陶上言時的背景條件:貨物過多,導致通縮
所以群臣原本希望鑄錢以平衡貨物的數量,只不過劉陶的想法是"止役"比鑄錢更重要
他甚至認為鑄幣的過程當中,是有利可圖的,屆時為牟取利益
勢必無法達到停止勞役,以使人民利用省下勞役的時間,去賺更多錢的目的
"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飢"這幾句也呈現了貨物 & 糧食,是分開計算的
所以沒有蝗害引發通膨的疑慮
當然有人會質疑,賣不了多少錢的話,再多賣點兒、出清存貨不就得了?
問題在需求量未必有那麼多,甚至賣家還必須保留一些,作為換取糧食的籌碼
何況當時是飢荒的危機,榖以稀為貴,意味需要留更多貨品來爭取換糧食的機會
哪怕在當地的持穀者,已超出對該貨品的需求量,亦可到外地尋求交換
儘管長沙五一廣場的東漢簡牘,僅反映出南方之經濟行為
但若從可觀的私鑄 + 以物易物的角度,去推斷北方的情況亦復如此
其實還蠻合理的..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