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劉繇傳附笮融、劉基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8-07-11 04:02:34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繇伯父寵,
                  ^^^^^^^^^^^^^^^^^^^^^^^^^^^^ ^^^^^^^^
:   為漢太尉。(1)繇兄岱,字公山,歷位侍中、兗州刺史。(2)
劉繇的祖先「齊孝王」及「齊孝王少子」是何許人也?
齊孝王是西漢的諸侯王,名叫「劉將閭」,
劉將閭是劉邦的孫子,
其父「劉肥」,乃是劉邦的長子。
不過,因為劉肥的母親曹氏並非劉邦的正妻,
(正妻是呂雉,也就是後來的呂后)
因此劉肥的身分只是劉邦的「庶長子」。
雖然劉肥年長於呂雉所生的嫡子劉盈(日後的惠帝),
但仍然與太子之位無緣。
劉邦封劉肥為齊王,劉肥死後被諡為「悼惠」,
因此史籍稱劉肥為「齊悼惠王」。
《史記》卷 52〈齊悼惠王世家〉記載的就是劉肥及其子孫。
劉肥是西漢的第一代齊王,
在他之後,劉肥之子劉襄繼立為「齊哀王」,
劉襄之子劉則繼立為「齊文王」;
由於齊文王劉則沒有兒子,
因此劉則去世後,齊國這個諸侯王國便被罷除。
不久之後,漢文帝(劉肥的弟弟)又把原本劃歸齊國的土地,
分封給劉肥的六個兒子,
在原本齊國的地盤上又成立了六個諸侯王國,
這六個新封王國當中的其中一個,
就是之前被罷除的「齊國」。
前面提到的劉肥之子「劉將閭」,
便在此時成為新封立的齊王。
劉將閭在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期間,
由於被認為有參與叛亂的嫌疑而畏罪自盡,
他去世後被諡為「齊孝王」。
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景帝認為齊王劉將閭其實沒有反意,
因此還是讓劉將閭所立的太子劉壽繼承王位,
這位「劉壽」(齊懿王)正是劉繇的祖先「牟平侯」的兄長。
劉繇的祖先「齊孝王少子」被封為「牟平侯」,
這位「牟平侯」名叫「劉渫」;
從劉渫起算,牟平侯國一共傳了七代,
一直到第七代牟平侯劉隆,
才因為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而被罷除牟平侯爵位而為庶民。
〈劉繇傳〉說「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
可知劉繇家族是「齊孝王少子」「牟平侯」劉渫的子孫,
世代居住於劉渫的封地東萊郡牟平縣。
劉渫是劉繇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可以確定,
但劉渫以下所傳承的六位「牟平侯」,
就不一定是劉繇的直系祖先了,
因為劉繇也有可能是任何一位「牟平侯」的兄弟的後代。
以下把劉繇祖先「齊孝王」、「牟平侯」的譜系簡要加以圖示:
(水藍色=齊王)
(綠色=牟平侯)
(紫色=參與「七國之亂」的諸侯王)
劉邦┬劉肥┬劉 襄─劉則
  │  │
  │  ├劉 章(朱虛侯、城陽王)
  │  │
  │  ├劉辟光(濟南王)
  │  │
  │  ├劉 賢(菑川王)
  │  │
  │  ├劉 卬(膠西王)
  │  │
  │  ├劉雄渠(膠東王)
  │  │
  │  └劉將閭┬劉壽─劉次景
  │      │
  │      └劉渫─劉奴──劉更生─劉建─劉齕─劉威─劉隆
  │
  ├劉盈(惠帝)
  │
  └劉恆(文帝)
:   (1)《續漢書》曰:
:       「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為般長,
:        卒官。寵字祖榮,受父業,以經明行修,舉孝廉,光祿察四行,除東
:        平陵令;視事數年,以母病棄官,百姓士民攀輿拒輪,充塞道路,車
:        不得前,乃止亭,輕服潛遁,歸脩供養。後辟大將軍府,稍遷會稽太
:        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徵入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民去治數十里,
:        有若邪,中在山谷間,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聞寵遷,相率共
:        送寵,人齎百錢;寵見,勞來曰:『父老何乃自苦遠來!』皆對曰:
:        『山谷鄙老,生未嘗至郡縣。他時吏發求不去,民閒或夜不絕狗吠,
:        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閒,年老遭值
:        聖化,今聞當見棄去,故戮力來送。』寵謝之,為選受一大錢,故會
:        稽號寵為『取一錢太守』,其清如是。寵前後歷二郡,八居九列,四
:        登三事;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恆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
:        窶陋。三去相位,輒歸本土,往來京師,常下道脫驂過,人莫知焉。
:        寵嘗欲止亭,亭吏止之曰:『整頓傳舍,以待劉公,不可得止。』寵
:        因過去。其廉儉皆此類也。以老病卒于家。」
:   (2)《續漢書》曰:
:       「繇父輿,一名方,山陽太守。岱、繇皆有雋才。」
:      《英雄記》稱:
:       「岱孝悌仁恕,以虛己受人。」
:     繇年十九,從父韙為賊所劫質,繇篡取以歸,由是顯名。舉孝廉,為郎中,
:   除下邑長,時郡守以貴戚託之,遂棄官去。州辟部濟南;濟南相,中常侍子,貪
:   穢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薦繇,欲令舉茂才,刺史曰:「前年舉公山,奈
:   何復舉正禮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
:   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會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亂淮浦;詔
:   書以為揚州刺史,時袁術在淮南,繇畏憚,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吳景、孫賁迎
:   置曲阿。術圖為僭逆,攻沒諸郡縣,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以拒之,以景、賁術
:   所授用,乃迫逐使去。於是術乃自置揚州刺史,與景、賁并力攻英、能等,歲餘
:   不下;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孫策東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
:   ,(3)遂泝江南保豫章,駐彭澤。笮融先至,殺太守朱晧,(4)入居郡中;
:   繇進討融,為融所破,更復招合屬縣,攻破融,融敗走入山,為民所殺。繇尋病
:   卒,時年四十二。
:   (3)袁宏《漢紀》曰:
:       「劉繇將奔會稽,許子將曰:『會稽富實,策之所貪,且窮在海隅,不
:        可往也。不如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貢獻,
:        與曹兗州相聞,雖有袁公路隔在其間,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
:        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濟。』繇從之。」
:   (4)《獻帝春秋》曰:
:       「是歲,繇屯彭澤,又使融助晧討劉表所用太守諸葛玄。許子將謂繇曰
:        :『笮融出軍,不顧名義者也。朱文明善推誠以信人,宜使密防之。
:        』融到,果詐殺晧,代領郡事。」
:     笮融者,丹楊人,初聚眾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謙使督廣陵、彭城運漕,
:   遂放縱擅殺,坐斷三郡委輸以自入,乃大起浮圖祠,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
:   錦采,垂銅槃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令界內及旁郡
:   人有好佛者聽受道,復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遠近前後至者五千餘人戶。每浴佛
:   ,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曹公
:   攻陶謙,徐土騷動,融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
:   先是,彭城相薛禮為陶謙所偪,屯秣陵。融利廣陵之眾,因酒酣殺昱,放兵大略
:   ,因載而去,過殺禮,然後殺晧。
:     後策西伐江夏,還過豫章,收載繇喪,善遇其家。王朗遺策書曰:「劉正禮
:   昔初臨州,未能自達,實賴尊門為之先後,用能濟江成治,有所處定。踐境之禮
:   ,感分結意,情在終始;後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剌,更以同盟,還為讎敵,原其
:   本心,實非所樂。康寧之後,常願渝平更成,復踐宿好。一爾分離,款意不昭,
:   奄然殂隕,可為傷恨!知敦以厲薄,德以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
:   猜,保六尺之託,誠深恩重分,美名厚實也。昔魯人雖有齊怨,不廢喪紀,《春
:   秋》善之,謂之得禮,誠良史之所宜藉,鄉校之所歎聞。正禮元子,致有志操,
:   想必有以殊異。威盛刑行,施之以恩,不亦優哉!」
:     繇長子基,字敬輿,年十四,居繇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5)姿
:   容美好,孫權愛敬之。權為驃騎將軍,辟東曹掾,拜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權
:   為吳王,遷基大農。權嘗宴飲,騎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權欲殺之,威怒甚盛,由
:   基諫爭,翻以得免。權大暑時,嘗於船中宴飲,於船樓上值雷雨,權以蓋自覆,
:   又命覆基,餘人不得也。其見待如此。徙郎中令。權稱尊號,改為光祿勳,分平
:   尚書事。年四十九卒。後權為子霸納基女,賜第一區,四時寵賜,與全、張比。
:   基二弟鑠、尚,皆騎都尉。
:   (5)《吳書》曰:
:       「基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與群弟居,常夜臥早起
:        ,妻妾希見其面。諸弟敬憚,事之猶父。不妄交游,門無雜賓。」
:   評曰: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土,非其長也。太史
:      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優游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
:      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