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全琮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8-06-21 22:20:42
    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唐人也。父柔,漢靈帝時舉孝廉,補尚書郎、右丞,董
  卓之亂,棄官歸,州辟別駕從事,詔書就拜會稽東部都尉。孫策到吳,柔舉兵先
  附,策表柔為丹楊都尉。孫權為車騎將軍,以柔為長史,徙桂陽太守。柔嘗使琮
  齎米數千斛到吳,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還,柔大怒,琮頓首曰:「
  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縣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柔更以奇之。
  (1)是時中州士人避亂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數,琮傾家給濟,與共有無,遂顯
  名遠近。後權以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使討山越,因開募召,得精兵萬餘人
  ,出屯牛渚,稍遷偏將軍。
  (1)徐眾《評》曰:
      「《禮》:子事父無私財;又不敢私施,所以避尊上也。棄命專財而以
       邀名,未盡父子之禮。」
     臣松之以為「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琮輒散
     父財,誠非子道,然士類縣命,憂在朝夕,權其輕重,以先人急,斯亦馮
     煖市義、汲黯振救之類,全謂邀名,或負其心。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將關羽圍樊、襄陽,琮上疏陳羽可討之計,權時已與呂
  蒙陰議襲之,恐事泄,故寢琮表不答。及禽羽,權置酒公安,顧謂琮曰:「君前
  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陽華亭侯。
    黃初元年,魏以舟軍大出洞口,權使呂範督諸將拒之,軍營相望。敵數以輕
  船鈔擊,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頃之,敵數千人出江中,琮擊破之,梟其將
  軍尹盧。遷琮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四年,假節、領九江太守。
    七年,權到皖,使琮與輔國將軍陸遜擊曹休,破之於石亭。是時丹楊、吳、
  會山民復為寇賊,攻沒屬縣,權分三郡險地為東安郡,琮領太守。(2)至,明
  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得萬餘人。權召琮還牛渚,罷東安郡。(3)黃龍元
  年,遷衛將軍、左護軍、徐州牧,(4)尚公主。
  (2)《吳錄》曰:
      「琮時治富春。」
  (3)《江表傳》曰:
      「琮還,經過錢唐,脩祭墳墓,麾幢節蓋,曜於舊里,請會邑人,平生
       知舊、宗族六親,施散惠與,千有餘萬,本土以為榮。」
  (4)《吳書》曰:
      「初,琮為將甚勇決,當敵臨難,奮不顧身。及作督帥,養威持重,每
       御軍,常任計策,不營小利。」
     《江表傳》曰:
      「權使子登出征,已出軍,次于安樂,群臣莫敢諫。琮密表曰:『古來
       太子未嘗偏征也,故從曰「撫軍」,守曰「監國」。今太子東出,非
       古制也,臣竊憂疑。』權即從之,命登旋軍,議者咸以為琮有大臣之
       節也。」
    嘉禾二年,督步騎五萬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諸將欲分兵捕之。琮曰:「
  夫乘危徼倖,舉不百全者,非國家大體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哉
  ?縱有所獲,猶不足以弱敵而副國望也。如或邂逅,虧損非小,與其獲罪,琮寧
  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負國也。」
    赤烏九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為人恭順,善於承顏納規,言辭未嘗切迕
  。初,權將圍珠崖及夷州,皆先問琮,琮曰:「以聖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
  方異域,隔絕障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轉相污染,往
  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猶所不安。」
  權不聽。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深悔之。後言次及之,琮對曰:
  「當是時,群臣有不諫者,臣以為不忠。」
    琮既親重,宗族子弟並蒙寵貴,賜累千金,然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十二
  年卒,子懌嗣,後襲業領兵,救諸葛誕于壽春,出城先降,魏以為平東將軍,封
  臨湘侯。懌兄子禕、儀、靜等亦降魏,皆歷郡守、列侯。(5)
  (5)《吳書》曰:
      「琮長子緒,幼知名,奉朝請,出授兵,稍遷揚武將軍、牛渚督。孫亮
       即位,遷鎮北將軍。東關之役,緒與丁奉建議引兵先出,以破魏軍,
       封一子亭侯,年四十四卒。次子寄,坐阿黨魯王霸,賜死。小子吳,
       孫權外孫,封都鄉侯。」
  評曰: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
     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呂岱清恪在公;周魴譎略多奇;鍾離牧蹈長者
     之規;全琮有當世之才,貴重於時,然不檢姦子,獲譏毀名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