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板上的《三國志》都要貼兩篇?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3-04-25 19:17:56
原來板友們有這樣的疑問,且讓我來報告一下。
南朝劉宋時的裴松之,為陳壽的《三國志》作注,
補充了非常非常多的文獻資料,同時他也會視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或考證意見。
正因為有裴松之的辛勞,使得現在通行的《三國志》點校本內容豐富,
讀起來的味道與感覺與其它史書截然不同,
我們可以針對陳壽的文字,看到許多補充說法或是相異說法。
《三國志》的有些段落,裴松之注文所補進去的文獻篇幅甚多,
有時候會打斷《三國志》正文的文氣,某種程度而言也可能對讀者造成「干擾」,
使讀者無法整體地去感覺單篇傳文本身原有的味道。
我在貼《三國志》的傳文時,會先貼出「傳文在前,注文在後」的版本,
類似現代書籍排版時的篇末注的排法,
板友可以先一次把傳文先看完,再看各處的注文說了些什麼;
先看看陳壽說了什麼、前後文是怎麼說的,再看看其他人針對此處又說了些什麼,
目的是減少閱讀陳壽《三國志》原文時可能發生的割裂感。
其次則貼的是與現行點校本類似的「傳文、注文交錯出現」的版本,
這樣的排法則像是現代書籍的隨頁注的排版方式,
可以馬上看到每段傳文中裴松之補充的資料,
以免讓各段注文與它原本所附隨的《三國志》原文前後距離太遠而不便於相互參照。
板友們在看各篇《三國志》時,不妨參考看看兩種不同的讀法。
有時會遇到某篇傳文的裴松之注特別少、甚至是沒有注文的情況,
這時候我就不會分成兩篇貼了,因為沒有分成兩篇貼的必要啦。
(例如板上已貼過的〈樂進傳〉、〈張飛傳〉)
附帶一提:板上貼的《三國志》傳文,我有與原書核對重新校正過,
     有些地方標點、斷句有問題,我是直接加以修改。
     板友們若看到哪裡覺得怪怪的有問題,歡迎多多提出以修正貼文。
這邊順便附上 2005 年時針對《三國志》貼文發的一篇說明文,
也請板友諸君參考囉。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看板 SAN-YanYi
標題 以上
時間 Sun Feb 20 17:30:08 2005
───────────────────────────────────────
把《三國志》裡的「曹操傳」貼上來跟大家分享。
《三國志》裡面的「曹操傳」其實並不叫作「曹操傳」,
而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丕篡漢受禪稱帝之後,追諡曹操為「武皇帝」;陳壽遂在其書中為曹操作本紀。
但什麼本紀不本紀的,小弟我唸著唸著覺得不喜歡。
「曹操傳」三個字聽起來多響亮阿!(電動打多了XD)
所以在此還是拿「曹操傳」來作標題。
沿襲之前貼《三國志》傳文的往例,
既貼出「陳壽所作的傳文」與「裴松之所撰的注文」兩者穿插合併並貼的版本,
也貼出把傳文、注文分開的版本。
由於曹操傳的篇幅很長,注文的份量很多,
所以在貼把傳文、注文分開的版本時,
我把傳文、注文各自獨立貼成一篇。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把文章寄回自己信箱,在視窗環境下來閱讀,
這樣子在閱讀的同時可以用滑鼠拖曳視窗捲軸來調整想看的段落,
會比在 BBS 的作業環境下來得方便。
反正大家肯定能找到自己覺得方便的閱讀方式的啦。
就一起來讀讀《三國志》「曹操傳」吧!
可以發現:不要說是後世了,在南朝宋裴松之的時候,
所流傳關於曹操、關於三國的稗官野史,各種眾說紛紜的說法,就已經多得不得了了。
羅貫中老先生揮他的生花妙筆,某個程度來說,其實也只是遵循傳統而已。XD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3-04-25 20:29:00
感謝版主 不過可以標題直接加上 裴松新之注 就好懂了
作者: GDBS (打狗)   2013-04-25 20:59:00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甚麼不是貼在三國板而是貼在演義板?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3-04-25 21:35:00
因為他是演義版的版主XDDD
作者: rssai (遺忘需要多久)   2013-04-25 23:25:00
因為這個版是板主個人意志醞釀的偉大成就啊!!!(敬禮)
作者: oldfatcat (老肥貓)   2013-04-26 03:04:00
裴松新之注!?
作者: vavamk (自摸十萬)   2013-04-26 08:39:00
一樓的將軍大人是假的!所有人通通出來!斬了他!
作者: eriel (橘子數)   2013-04-26 10:42:00
原來如此,謝謝板主釋疑,不過徐盛傳還真是幾乎一模一樣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3-04-26 12:50:00
你沒看到我刀上的櫻吹雪嗎! (一次兩個梗)
作者: yzfr6 (扮關二哥!)   2013-05-30 16:10:00
裴松新之注跟野原新之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