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跑步小說-假博士的跑步秘笈-第十二章

作者: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2021-04-13 22:34:17
假博士的跑步秘笈
第十二章-赤足、碳板鞋、夾腳拖
赤足與碳板鞋,看似兩個極端的跑鞋發展。
但在假博士腦中,其實兩者對於跑者提升的是同一件事
就是第二章提到-雙腳的Perception-感知洞察力。
因為赤足(或赤足概念鞋),
腳底與地面直接接觸,少了鞋底鞋墊的隔閡,
有效刺激與訓練跑者的觸地反應。
赤足練跑久後,腳掌停留在地面的時間變短,
著地變得更自然(不因鞋子的不同設計而影響),
赤足跑可讓跑者更接近符合模擬輪的運作條件,
但缺點在於多數人無法承受腳底摩擦造成的水泡、或踩到異物受傷的風險。
赤足跑,也會讓腳掌落地點與身體重心的相對位置更精準;
沒有鞋子的保護,若落的位置不準,會痛到跑不了。
(赤足跑不可能有腳後跟先著地的可能,
會自然導向放鬆用前足先落地後、順勢中足&後跟接近或著地、
然後利用跟腱拉長後的彈力收腿。)
穿夾腳拖跑步,較偏向赤足的作用,
它也會讓跑者腳掌落地時更遵守自然,
同時也改善了赤足直接接觸地面可能的摩擦與水泡問題。
夾腳拖雖保有著地準確的優點,
但在落地後支撐期到收腳離地拉往2點鐘方向的這段,
卻有怕拖鞋脫腳、較不易控制上拉方向的缺點;
當換腳支撐後,空中腳自然落下段(B’迳C)又是它的強項。(可參閱第三章圖)
碳板鞋,讓人有穿上推進器的感覺,甚至特別被國際田徑總會提出討論禁用。
但碳板鞋真的是增加推力嗎?跑者真的是因為這個碳板作用力而加速向前嗎?
其實若套用模擬輪的模型來看,碳板鞋的幫助,有兩個優點:
1.新一代厚底的設計,
讓你在落地時觸地點容易在重心的正下方
(早期的厚底氣墊鞋,則會導向跑者用腳後跟去著地,著地點常會在重心的前方);
2.當支撐腳即將失重、準備離地時,
厚底碳板的設計,會提醒你、告訴你、甚至催促你,腳掌要往兩點鐘方向收了;
這個提醒,會讓你有被推進的感覺。
尤其當你在馬拉松後段,
因疲勞-體感、洞察力、肌肉力量、肌鍵彈性都下降時,
碳板鞋扮演了稱職的督促者角色,讓你不至於延誤收腿;
也因此讓跑者在跑馬拉松後段時,仍能維持在適當時機點將腳拉起,
繼續做好模擬輪的工作,如此速度也就比較不會掉。
相較於過往穿薄底跑鞋的菁英跑者,
當時沒有碳板鞋的幫助,就必須具備維持長時間好體感、洞察力、肌耐力等的能力。
有足夠預算,在比賽允許範圍下,
買碳板鞋來強化自己的離地時的體感,沒甚麼不可以。
若不想花大錢買碳板鞋,就乖乖練習自身的感知Perception,讓祂更敏銳且長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