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覺得台北車站外圍廣場的設計已經不合時宜也不太美觀了呢?
這是大家熟知的東京車站
外圍廣場寬闊 而且簡潔
直面的設計是中間為步行廣場
兩側為綠地
這樣簡單俐落的設計使人可以輕易欣賞車站本體
進而逗留駐足 欣賞車站周邊
然而這是我們的台北車站
因為鐵路地下化與地下街的設計
使得通風管道與地下街出入口林立
造成遊客沒有好位置可以看出台北車站的樣貌
各位有沒有發現 幾乎沒有人有正面台北車站的照片?
因為難以抵達 也幾乎阻礙行人有意願到北車的正面
重重的風雨走廊與出入口
更是讓行人難以駐足欣賞 也不美觀
甚者 雖然廣場有種植樹木
但整體而言過於凌亂 也沒有整齊的感覺
反而影響北車建築的視線
因此北車的外圍廣場應該如何重新設計呢?
首先上圖
1.北車立面印象建立
以面對忠孝西路的最繁華的這一面當作北車立面印象的定義的話
就在這一面設計成類似東京車站的廣場
以中間為步行空間 兩側設計為綠地
並且移除樹木 綠地改為草皮
同時拆除風雨走廊
通風管道與地下街設計成類似信義線出入口這種可穿透視的玻璃帷幕
或是將出入口設計成屋頂盡量降低的開口下沈式
透過這種設計與玻璃帷幕的優點是讓廣場的視線能夠保持寬闊
讓忠孝西路與北車立面能夠完全穿透
但是出入口架高本是為了防止淹水
因此改成下沈式可能需要多道截水溝來攔截雨水
2.車站周圍大眾運輸連結
從京都車站的立面可以看出
日本車站的外圍通常是一區一區的公車站
才能有效連結大眾運輸的需求
但臺灣卻不是如此設計
車站外圍最精華地方經常是停車場與道路
台北車站最為明顯 東西兩側都設計為停車場
既然地下已設有停車場
而台北的大眾運輸發達的程度應該要翻轉私有載具的方便度了
因此東西兩側平面應該設計為日本式的一圈圈公車站牌與客運站
同時將北車周圍公車站予以整併
並透過市民大道與忠孝西路發往其他各地
並且侷限私家車與計程車開放於東側部分區域可用於接送
可以的話
盡量徵收忠孝西路一段與中山北路一段的房子 這一帶的老舊建屋較多
也影響北車周圍的市容
如果能順利整併這一塊
那北車廣場還能繼續延伸至東側
而東側客運站與計程車停靠區則可更靠近中山北路側 進而利用為進出的道路
大概是這樣
台北車站站體已經啟用30多年了
周圍廣場的設計應該做大幅度的修改
可以借鏡東京車站
看看東京是如何以廣場與綠地來凸現車站建築本體
希望台北車站越來越寬闊而優美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