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轉錄] 無煙硝跨國戰爭:一邊審查刪文一邊製造

作者: vikk33 (陳V)   2021-10-11 16:00:43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XOzt6tf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轉錄] 無煙硝跨國戰爭:一邊審查刪文一邊製造
時間: Mon Oct 11 14:46:27 2021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3374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upmedia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網路是對抗極權的利器,還是政府監控之眼?上個世紀末,網際網路甫萌芽,彼時正是自
由無垠的代名詞。但不過十數年,獨裁政體已導入新技術,建置網路審查系統與防火牆,
奪回資訊掌控權,甚至發動跨國資訊戰。當台灣成為境外假訊息的投放目標,我們又該怎
麼面對資訊攻擊?「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廈門大學政
治學系張鈞智副教授合作,運用 153國資料,分析國家網路審查與公民社會能量的交互關
係。
自由的網路世界 讓我們集結革命
跨入千禧年之時,傳言中國將著手建置防火長城,全面管制網路資訊流通,時任美國總統
的柯林頓(Bill Cliton)嘴角淺淺上揚地微笑說,「祝他們好運。那就像是要把果凍釘
在牆上。」
大約10年過後,透過社群平台的迅速串連,從網路點燃的燎原怒火,果真在 2010 年底掀
起北非、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革命浪潮!一時之間,網路儼然成
為組織動員的新興反抗支點,藉由虛擬世界的合縱連橫,便得以撐起更好未來的想像,動
手打造屬於人民的明天。
「從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到太陽花運動,那時候主流的觀點是,網際網路有助於年輕
人集結抗爭,或是獲得社會資本。」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說。
「數位烏托邦」的夢起夢醒:技術決定論 vs 獨裁進化論
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下,「數位烏托邦主義」(Cyber-Utopianism)蔚為風行,人們相信隨
著數位科技愈成熟、使用人口愈多,公民社會就能擁有愈大力量。
烏托邦論者立基於技術決定論,樂觀地相信網際網路的崛起,得以打破威權政體的資訊高
牆,鬆動原先被政府一手掌控的單向訊息來源。人民不再只能被動接受資訊餵養,得以透
過網路自由地共享資訊、迅速串連,召喚出集體行動。對於公民社會,網路無疑是成本更
低、效率更高的賦權工具。
然而,當革命時刻的激昂褪去後,那些威權國家卻沒有被掃出歷史舞台,原先瑰麗的網路
烏托邦想像反倒轉眼成空。
短短幾年,威權國家管控、壓制、操弄資訊的技術全面進化來說,乃至於發展出一整套資
訊政治經濟學戰略。換言之,如今果凍不只牢牢地被釘在牆上,甚至連呈現在牆上的大小
、形狀和樣態,也幾乎被資訊獨裁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
由此,另一套對立論述應運而生:面對新科技的突破,獨裁國家已重新再進化,運用新工
具反制網際網路帶來的自由衝擊,透過高度的網路審查監控,再次壓制公民社會的力量。
網路再翻轉,成為威權政體的鞏固工具
原先普遍樂觀的烏托邦期待,究竟是如何走向宛如老大哥夢魘般的非預期結果?
林宗弘指出,2010 年前後為關鍵分水嶺。在此之前,網路的崛起確實帶來強烈衝擊,因
此多數威權國家的網路覆蓋率遠低於民主國家,即是因政體感受到數位科技的威脅,從源
頭限制人民使用。「但是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幾年,威權國家的網路覆蓋率卻迅速攀升,不
僅超過全球平均值,最後更越過了民主國家。」
林宗弘研究發現,這項飛躍性成長並非偶然,而是當權者有意為之的反制性操作。
過去,政府的反制是限制人民上網、抑制網路擴散,但大約2012年以後,威權度較高的國
家,包括中國、伊朗、埃及、土耳其、俄羅斯,以及近年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已陸續建置
了網路審查系統(internet censorship),形塑出強大的維穩防火牆,得以遮蔽並扭曲
訊息。換言之,國家已重新奪回資訊掌控權。因此即便網路更普及,但實則被套上重重枷
鎖,甚至轉而成為國家打壓監控的有力工具。
例如,埃及在2011年示威運動期間,曾採取全國斷網手段,用來防止示威者串聯。但之後
,政府大量投注科技資源以監控網路,限網、斷網就不再是政府採取的手段。
林宗弘指出,國家如何介入且建構出一整套資訊政治體制,過往研究始終較為貧瘠。雖然
有宣傳學、傳播理論可援引,但缺少系統性的資訊政治經濟學理論。2019年,Sergei
Guriev 和 Daniel Treisman 兩位政治經濟學者才提出「資訊獨裁論」。他們研究發現,
威權國家在資訊審查、政治宣傳上的投資愈大,政權的存活率愈高,愈不容易被推翻,也
會減少流血暴力鎮壓的機率。這便構成了一個簡潔的理論架構,明確解釋威權國家加強資
訊審查操弄的動機。
國家網路審查:壓制公民社會的黑手
不過林宗弘認為,現有研究多半集中在資訊審查如何影響政治轉型,聚焦於宏觀的變遷過
程,卻忽略了中介影響機制,例如對公民社會的活躍性打壓。因此林宗弘與廈門大學政治
學系副教授張鈞智合作,援引瑞典哥德堡大學 V-Dem 資料庫(Varieties of Democracy
)的大型跨國調查,取得全球 153 個國家的資料(1995-2018 年),探究網路審查對於
公民社會的影響。
研究進一步以互動固定效應模型(interactive fixed-effects model),檢視 2011 至
2018 年網路審查成長超過 10 %的 34 個國家。以 2017 年為例,網路審查的效力削弱了
核心公民社會指數約 8%,清楚呈現出兩者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國家的網路審查,確實是
降低公民參與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研究發現,網路覆蓋率已經跟公民社會的活力脫鉤,也跟政治體制脫鉤。」林宗
弘分析,在威權國家底下,網路科技是推進新興經濟、科技產業的工具,但同時也是澆熄
公民社會的武器。
林宗弘直言,過往的比較研究,大多聚焦於網路對政治轉型的影響,普遍忽略了威權國家
運用科技針對公民社會展開操弄與反動員(demobiliztion)的策略。「網路的快速發展
最初雖為威權國家帶來了空前挑戰,然而這些政體很快展現其韌性,已學會靈活地運用科
技手段,有效壓制公民社會持續壯大,化解潛在的政治風險。」
以中國為例,習近平上任後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大力強化網路審查
技術與訊息防火牆。一般人可以透過網路表達個人意見、商業交易、聯繫親友等等,甚至
可以批評政策,但絕不能用於發動社會抗爭。背後嚴密的審查機制,包含特定關鍵字,緊
盯著使用者的一舉一動,防範集體集結行動的火苗於未然。
哈佛大學政治學者 Gary King 等人曾提出經典解釋:中國進行網路審查的重點不在於阻
止一般人批評政府,而是要防堵、阻絕動員的可能,也就是禁止那些會集結群眾發動連署
、陳情、抗爭或更激烈政治行動的內容。
資訊操弄的兩手策略:減少訊息、增加訊息
林宗弘進一步分析,威權國家進行網路審查的兩種策略。
首要是減法。簡單來說,如同前述的刪文、斷網與關鍵字屏蔽等,皆是威權國家常見的審
查手段,關鍵在於「減少訊息」,隔絕封鎖踩到政體紅線的新聞與討論。但這只是資訊操
弄的其中一個面向。
另一個手段則是加法,即「增加訊息」。包括散播假訊息,選擇性釋出足以歪曲、遮蔽原
先焦點的訊息,又或是刻意放送溫暖正面的心靈雞湯,目的皆在於奪取民眾的注意力。根
據 Gary King 等人的另一篇研究指出,中國網軍的操作並非直接反擊不利於政府的訊息
,而是帶風向、貼歪樓,使用反諷、嘲弄、抹黑對方的手法轉移焦點,讓原先的議題力道
被削弱。
威權國家正是同時運用減少訊息、增加訊息兩套手法,導引操弄社會可獲得的資訊,達到
統治目的。
讓假訊息飛 資訊戰可能群體免疫嗎?
不過林宗弘提醒,類似的操作不只侷限國內。威權國家也會對外投射,特別是針對潛在敵
對或競爭關係的民主國家,包括病毒攻擊、癱瘓伺服器造成斷網,同時也投放大量的假訊
息,以此讓目標國內部分化,製造情緒爭端,使社會陷入認知癱瘓。
林宗弘解釋,這種干擾模式有其特殊性。「我們另一個研究已系統性發現,只要周邊存在
一個領土爭議的威權政體,民主政體被攻擊的頻率就會大幅上升;但是相對地,威權政體
並沒有同樣被大幅攻擊。」換句話說,這個攻擊是單向、非對稱的,來自於威權政體。資
訊戰已被當作攻擊武器,使用在國際關係中。
一旦國家與鄰國沒有領土爭議,或四周都是民主政體,國內被投放假訊息的比例就大為降
低。
但民主國家內訊息原本即多元殊異,資訊戰攻擊是否真的會造成實質威脅?或者,社會其
實終將形成「群體免疫」,無需過度擔憂?
林宗弘不同意這類觀點,他正在進行的研究發現,根據 2020 年資料,一國的假訊息量愈
大,該國的疫情愈嚴重。近期英國研究也顯示,假訊息會降低接種疫苗的意願。「如果資
訊戰確實會產生效果,造成社會傷害,又怎麼達到群體免疫呢?」
迄今,林宗弘已大致拼湊出理論圖像,希望更完整理解資訊操弄背後的整體面貌,但仍有
許多亟待突破的環節。包括在民主、威權不同政體下,哪些更容易被操弄?運作結構與結
果有何殊異?以及,它對哪個社會階層更有利?都是未來待持續梳理的部分。
台灣為境外網攻密集目標 跨國假訊息攻防戰
根據 V-Dem 跨國研究,在 2018 年全球 179 個國家「遭受境外假資訊攻擊」的調查中,
台灣高居世界第一!面對威權國家的步步進逼,林宗弘雖不再如過去的數位烏托邦論者樂
觀,但也不致絕望。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循環結束:公民社會因為網路而崛起;接著國家掌控愈來愈多資源,
投資審查技術,把公民社會壓制下去。這表示原先樂天看法是錯的,但未來的科技突破還
會有進展,下一個循環還是可能出現。」
但他強調,我們不應該僅單憑烏托邦或反烏托邦的想像來面對。「人一定要介入科技發展
,它是權力鬥爭的一部分,民主的一部分。不投入,當作搭便車,最後就是被宰制。」
具體而言可以怎麼做?林宗弘提出三點建議。
根據 2019 年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調查,65.7% 民眾認為假訊息對台灣民主危害很大,這顯
示資訊戰的威脅感已深入大眾。政府應該在基礎研究與資料情報蒐集上,提供更多挹注,
才能依據實證研究成果建立防護體系。
其次,主動揭露調查結果。除了專業的事實查核機構,公民社會內部也可以自我動員組織
,譬如醫師公會若發現錯誤的醫療流言,即主動澄清、提供正確資訊。
第三,假訊息攻擊的受害者具共同特徵,包括和外在社會接觸較少、資訊獲取管道不足。
因此政府應該找出方法彌平數位落差,協助更多弱勢者培養資訊識讀的能力。
身處在資訊紛雜的年代,真假難辨已成日常。林宗弘總結,當假訊息的類型、來源愈趨五
花八門,國家、公民社會、研究者都需要持續尋找各種政策工具,完成這幅複雜的拼圖,
而不應寄望可能存在一個快速解決的萬靈丹。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萬靈丹
是有的
至少對於台灣而言
控制不了來源
就把沒有中國假訊息活不下去的9.2黨國遺孽
送回中國
一切搞定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作者: Zuiho (瑞鳳)   2020-10-11 15:05:00
ptt 尤其八卦 不就證實一小撮人如何控制整個輿論?
作者: scaleprince (別傻了孩子)   2020-10-11 15:12:00
好文推
作者: A6 (短ID真好)   2021-10-13 22:16:00
一小搓人控制輿論 別鬧了 之前玩假消息最多的就是民進黨經典代表作就是 大街喊不漲電價 小巷說是媒體勿勘而且說更白一點 明進黨執政之後 還很愛濫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