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灣IT產業轉型的困境與解套

作者: hidexjapan (hide0504N￾ )   2014-07-17 15:53:06
※ 引述《belleyyc (belleyyc)》之銘言:
部分恕刪,請見諒
基於我是個企管系出身,加上一點點在中國討生活的經歷
打打嘴砲挺ok,不過像zm大這樣提出實際作法可能就不是個人專長
不過一部分原因也是個人作法可能過於極端,過於理想化,實際上完全不可行XDD
以下針對原po所提的一些東西提出自己的回應與想法
: 首先,個人同意上篇ZM大說的,有些爛的東西,應該讓他倒。把這看法結合
: hidexjapan這篇,就是目前htc或鴻海模式。而讓他倒,就是不要用他、不要買
: 相關產品、連股票都不能買,否則爛東西倒不了(hidexjapan大,股票可以不買htc
: 或鴻海相關嗎? :p )。再說白一些,若真正要依賴賣產品賺錢,東西的價格就不
: 可能低。而目前台灣相關產業主要應該都是依賴"股票",故要產業轉型,就是連
: 這些不良產業的股票都不能買。
: 玩股票是累積財富最快的方式,大家可以拋開這個賺錢模式嗎?如果不能,那目前
: 這些不良產業經營模式,就會因為股市炒作,有名聲、資金、銀行支援而繼續下
: 去,直到濫到不能再爛為止。
該倒的東西原本就該讓他倒
台灣的問題是在於什麼公司都要救,導致救的效果不好也不到位
以dram做例子
該斷尾的的時候硬是要救,累積了多少呆帳,最後還是全死
我們嘗受到的苦果除了這些壞帳全民買帳之外,還有現在貴到靠北的記憶體價格
現在買一條dram的價格是兩三年前的一倍
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廠死光韓廠壟斷
管理學說過:把事做對而不是做對的事
在dram的例子來說該是把當時的dram廠整合成一兩間有競爭力的來和韓國對抗
當時確實也有人要出來做,但是包含政府和dram廠都沒什麼理會
而台灣政府選擇做對的事-要求銀行團借款給dram廠紓困
這點不能說台灣政府錯,當初金融風暴美國政府也是借錢給房地美和房利美度過
但是美國政府多做一件事-要跟我借錢紓困可以,乖乖聽我的
那麼,少做了這件事,最終台灣人民和相關產業得到的是什麼?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面板業,甚至面板業目前的情勢比當年dram嚴峻
但是這次政府希望雙強能夠合併,卻被業者打槍
dram和面板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很耳熟?
不就是合縱和連橫的對抗,只可惜台灣目前似乎偏好選擇被各個擊破的路線
這點阿共比台灣好些,有些理財產品和地方債就放給他死
我有朋友在AUO,主張不能合併,不然有部分人會被裁
是的,他的顧慮並沒錯
但是,單打獨鬥下去導致整個產業滅了,被裁的、出走的是整個產業
至於股票
htc和鴻海,只要你是在較低點入手當然還是可以買阿
生活還是要過的XDDD
但是我們在這邊要注意的是
一個個股的漲跌來自於他的本業表現
今天你的表現好,有好的產品或服務推出自然帶動你的股票上漲
例如蘋果從ipod開始的反攻,google從搜尋引擎跨入硬體
這是一個好的正向循環
但是在台灣的股票上漲,大多數都來自於『炒作』『話題』,因為台灣是外資的ATM
所以只要出新手機、ms出新系統,開始一堆獲得大廠認證、換機潮的題材出來
然後就開始特定股票上漲、被追高
然而,這樣的方式是因為你有任何的技術升級或創新嘛?
如果不是,等這風潮過了,要如何能夠持續維持你的漲勢?
像我上篇文提到的htc和鴻海
htc現在已經淪落到做出好手機都很難提昇股價
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已經不是只打硬體了,但是htc無法跟上這潮流
於是這兩年的one評價都非常高,但是無法拉抬股價
而鴻海持續靠著併購及硬體出貨拉抬股價
走向了75~100左右的循環股
不會太好但也不太爛,有沒有像現在的台灣處境....超尷尬的
我提出幾個對照組讓大家思考一下
ASUS vs ACER 大立光vs玉晶光 台gg vs UMC
這些廠商曾經都互為瑜亮,可是現在不管是公司發展和股價都有不少差異
原因,我個人認為在於核心價值的實踐與否,也想聽聽大家想法
現在更危險的是,政府也知道問題出在經濟,但是都只治標不治本
現在要限制外資不能隨便發佈分析報告,所以買F-再生的活該被坑殺,該為國家犧牲?
金管會要放鬆管制,理由是方便銀行業進行購併
拜託,台灣銀行業不被購併就不錯了還去併購他人
: 其次,ZM大提到,產業轉型的困境,是不斷有後門,導致無法轉型成功。這的確
: 也是諸多學者們、勞團組織們一致認同的。而後門也是hidexjapan大此文所點出
: 的低廉勞力(ZM提到的外勞)與關稅優惠。在技術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只能靠低廉
: 勞力、關稅優惠,拉低產品價格+品質(在IT產品上),當更多供應商做同樣的事
: 情時,就沒競爭力了。
: ZM大提出的轉型方向是: 從財團製造業國家轉型成服務業國家。hidexjapan
: 並未提出可能解套,但卻點出問題。個人認為ZM大提出的方向可進一步思考。理
: 由如下。首先,從台灣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考量,台灣的確應該從製造業轉服務
: 業,或技術密集(以IT產業的角度)。接下來的理由,承接上一點,但是是從生態
: 環境、保育的角度出發。接著,轉向服務業,或技術密集,會調整過去勞權被忽
: 視(不斷引進外勞,逃避該解決的根本問題)的就業環境。最後的理由就是,服務,
: 或技術的提升,就是產業轉型的關鍵。
產業轉型的部份牽涉到思維還有配套
思維的部份我在上一篇文中提過
這邊就單提配套的部份
例如我們轉型發展服務業、發展觀光業
那麼我們相關的配套措施有什麼?
在服務業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納入創新或創業的相關補助條例內是否可行?
發展觀光業的時候,同時做好生態區的保護、導覽培訓這沒辦法嘛?
但是政府只是貪便宜貪方便行事
台灣現在要強化的不是供應鏈,而是價值鏈
做一件事情,如何為台灣帶來長期可供經營的資源與價值
同樣發展運動園區
這幾天大家應該也看不少德國隊在巴西規劃選手村的相關報導
看到他們的商人和德國足協以及當地居民是如何來規劃、建設德國選手村
那麼一直喊著要做台南棒球村和作為他國職棒冬季移訓的地方政府和建商們
你們除了規劃炒地皮之外還做了些什麼相關配套措施?
德國在當地找巴西人在做
台灣,恐怕又要吵著年輕人吃不了苦要開放外勞進來做
台中阿強,你他媽給威達50年bot洲際經營權
洲際有保養好嘛?旁邊一合約該有的開發有做嘛?你罰威達錢了嘛?
身為一個24年棒球迷
台灣好的球場不少了,但是就是缺乏維護所以看起來破爛
但是球場維護不能作為一個產業嘛?
號稱國球的球場導覽不能列為觀光行程之一嘛?還是太破不敢讓人看?
台灣缺乏的是整合的政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倒是不少
正常人看病都想一次看好,但是政府就是要你多進幾次醫院振興經濟
名醫會讓你痛一下,但是快快好
庸醫讓你要進好幾次醫院還是這裡痛那裏痛
你選名醫還是庸醫
打這段的時候我瞬間明白醫生為什麼會來搞政治了XDD
像是我們發展精密工業
是否再進駐新園區或設立新廠的時候
強制導入綠建築或新型節能機台以配合政府補助,並強力執行監督
這樣不是能兼顧發展、環保及能源政策嗎?
最後,政策執行的落實、監督以及處罰這是一定要做的
: 但,問題來了。第一個問題,牽涉到教育體系,目前的中學、高等教育科系裡,
: 有幾個相關科系,例如電機、機械等(這是以IT產業而言),都牽涉到硬體,如果
: 轉型,那意味著這些科系該關門嗎? 這些產業如何銜接到服務,或技術提升? 抑
: 或者,我們仍需保留一定的製造業?
教育的部份我覺得你的認知和命題可能有點錯誤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我個人的認知是:
訓練你具備系統化邏輯思考的能力,以應用在你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論情境是否熟悉
所以教育不是為任何產業而服務,但是所有產業都能享受到教育帶來的成果
今天臺灣的教育,雖然我個人是末代聯考,我知道現在的教科書已經改變很多
但是還是處在一個你只要知道結果,不需要太去理解過程,當然比我那年代好很多
但是國外是怎麼說的?
重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你有好的過程,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但是在台灣,你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會導致
1.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
2.缺乏應用的能力
這才是導致台灣教育之所以沒有用的地方,而不是教育無用
今天你太過度的為了配合產業來進行教育
那學生以後換產業或是他根本就不從事這個產業那怎麼辦?
這時候我又要拉棒球來救援
台灣棒球從小就職業化訓練,那隨著階層式的淘汰,不能往上打的怎麼辦?
但是現在產業一直要吵著學用合一就是想把教育台灣棒球化阿!!
我在大陸的工作是英語培訓行業
因此我稍微了解些國外留學考試相關的東西
不管是英國a-level或是美國sat
其實採計的科目數量並不太多,看你要考的是哪方面的系所
你的高中四年就是學這些科目,隨著年級提高越學越深入
但是在台灣你什麼都學,全部都考,等考完了在看這個系採計哪幾科
相比之下,國外學生當然可以早點下課去弄社團和課外活動阿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那麼多課要上
這是整體學制的問題
另外他們都會有論文寫作約500字,會綜合個科目和時事
所以你必須學的融會貫通才能嘴砲
所以相比之下,胎彎好像你什麼都學了,但你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沒有學到『思考整合』,那你當然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會應用
這才是教育問題的本質
: 第二個問題,要轉服務業或技術升級,目前的產業可以怎麼開始? 可能大家第一
: 個想到的是要政府設計,或提供資金等,但依目前的政府狀態,任何好的東西,
: 都會被搞壞,或者包裝成像個樣子,但實際卻不是,或不可行,或又只優惠某些
: 財團。因此,若能在公民層次提出SOP,才可能讓這轉成政策時,不致於變調太多。
: 簡單說,要讓民主機制一以貫之,必須要上下雙向,但在台灣上層不正的情況下,
: 只能先從下層人民開始。
產業問題的話
你依靠政府來救,那也永遠是賺easy money
所有的創新、改變都是由民間開始由下而上的
政府在其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最好的是:協助修法降低創新改變過程中,舊有法律條例可能造成的阻礙
次之:當顆西瓜,讓人民搞自己的不要來亂就很感謝
如同梭羅在公民不服從中說的:我不像無政府主義者主張政府不應存在
但我希望他們能不要做事就好
最差:守舊陳腐,處處與人民對抗,最終被推翻....我沒有在暗示什麼XDD
如果你是盼望著政府來領導,來提出好的政策
那麼其實你還是盼望著強人政府的領導,只是他會把你領到正確的方向所以你願意
這樣,是無法達到公民覺醒的
只有民間把事情做好,政府看到有利可圖,他就會乖乖修法配合你
這才是企業化政府
: 第三個問題,產業轉型,將會有一段陣痛期(可能長達5-10年以上),要經歷的
: 不只是產業雇主,還有受雇者。這這段時間的獲利、薪資等,該如何調整?
說實話,商人說沒獲利都是沒賺到他想的那麼多才叫沒獲利XDDD
情況嘛....現在已經是谷底了還能再差到哪去
但如果要提出一個作法
我會提議:落實勞權
以台灣現況來說,要整體薪資比目前還降低其實也頗難
台灣的問題是薪資不上不下,工時又長
記得我在我文章裡提過的大陸員工請假來個五六日小旅行很普遍嘛?
既然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一定會對獲利或薪資產生損害
那麼,用勞工權益彌補回來,降低勞工的工時,全面週修二日等
起碼讓勞工的生活能從整天的工作中解放
看多出來的時間你要去進修(政府或公司補助)去運動去旅遊都好
不過這得配合人民要懂得生活不是只有工作
讓勞工感受到起碼他們的權益增加了
若轉型成功,那更能兼顧收入與勞工權利
題外話:生活真的不是只有工作
我去年在大陸因為準時下班都會去健身房
雖然裡面練兩個小時回家之後到會累到打電動的力氣都沒有
但是隔天要起床上班的時候精神真的非常清醒
這對我的工作真的是很有幫助,所以我超羨慕有健身器材或補助健身的公司Q_Q
: 先想到這幾個問題,還望大家能夠幫忙從教育體制、雇主、受雇者等角度來思考
: 可能的解套。相信大家都認為產業升級或轉型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故若能結
: 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來思考許多環節的問題,相關問題的解套,都將有助於台灣
: 形成一股新的力量,時機成熟時,隨時可上路。感謝。
作者: Microscft (小軟哥)   2014-07-17 16:10:00
看完了 心得只有塊陶啊三個字
作者: oxasshole   2014-07-17 16:31:00
台gg對umc才對,不是對發哥
作者: hidexjapan (hide0504N￾ )   2014-07-17 16:39:00
對齁,感謝指正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07-18 07:46:00
推!謝謝分享好觀點!謝謝
作者: belleyyc (belleyyc)   2014-07-19 00:32:00
謝謝hidexjapan大的回應:)有些地方可能是h大誤解我的意思。不過,現在頭腦不夠清醒,可能無法好好說清楚,這兩天再找時間來說明與回應。再次謝謝h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