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為何我們應該關注「六四」?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6-04 12:53:07
台灣為何應該紀念「六四」?一個「協調財」的觀點
作者:黃兆年(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今年剛好是「六四」25週年。但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六四,彷彿只是教科書上一個遙遠的
歷史名詞。天安門、靜坐學生、坦克車,也彷彿只是螢光幕上一個超現實的歷史場景。
1989年爆發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六四事件,是否可能對當前的台灣具有任何啟示?1;33
本文介紹「協調財」(coordination goods)的概念,作為理解六四的一個觀點,並以此觀點來
理解六四之後北京政權對中國民主化的壓制,進而以此觀點來思考
「兩岸政商聯盟」近年來對台灣民主深化的潛在威脅。
協調財是什麼?
協調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政治學者Bruce Bueno de Mesquita與George W. Downs所提
出[1]。根據他們的定義,協調財屬於「公共財」(public goods)的一部分,但與一般
的公共財在性質上有所區別。一般所謂的公共財,包括交通設施、健康照護、基本教育、
國防等基礎建設。如果政府對這些公共財限制太多、或提供太少,可能對國家的政治情況
有些影響,但更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衝擊。
相對而言,所謂的協調財,主要包括人民的基本人權(例如免於任意逮捕、拘禁與酷刑的
自由、免於各種歧視的自由、以及遷徙自由等等)、政治權利(例如言論自由、結社自由
、以及和平示威的權利等等)、新聞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等四大類別。倘若政府對這些公
共財施加過多的限制,很可能會對政治反對者的協調能力(the ability of political
opponents to coordinate)產生嚴重的衝擊,但卻不會對國家的經濟成長造成太大的影
響。
Bueno de Mesquita與Downs之所以強調協調財的概念,主要是用於解釋為何歷史上許多威
權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帶動了政治民主化,但晚近某些威權國家的經濟成長卻不利於民主進
一步發展。他們的研究指出,過去大部分的威權國家,傾向同時限縮協調財以及一般的公
共財,以壓制民主改革的動能,但卻也同時阻礙了經濟的成長;然而,晚近出現
的幾個威權國家(例如俄羅斯、中國、越南),已經學會辨識協調財的關鍵性,一邊集中
火力限縮協調財,一邊持續提供有助於經濟成長的公共財,以便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
持續壓制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簡單來說,協調財就是幫助民眾溝通互動,以自我組織起來,進而共同參與政治
過程的各種權利和資源。這些權利和資源,被視為民主發展的助力,因此被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威
權國家有意識地強力限縮或者排除。
Photo Credit: ryanne lai CC BY 2.0
中國威權鞏固模式
由此觀之,六四事件,只不過是中國威權體制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既想維持經濟成長
,又要防堵民主發展,故極力壓制協調財的統治圖像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頁風景而已。
在集會結社自由方面,六四之後,其他蒙受北京政權壓迫的著名事例還包括:對圖博(西
藏)人民自焚抗議的長期漠視與持續高壓統治;對新疆維吾爾人民和平示威的暴力鎮壓;
對法輪功組織與活動的全面性打壓;以及對全國各地「上訪」、維權行動的選擇性壓制。
在基本人權方面,中國威權體制亦經常針對個別異議份子,採取危害其人身自由
的管制措施,例如:維權律師陳光誠,曾遭到不當拘留、非法軟禁;另一維權律師高智晟
,亦遭到秘密拘捕、酷刑、以及監禁;《零八憲章》起草人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則多次被捕入獄,迄今未獲釋放;就連以創作表達訴求的藝術家艾未未,也經常「被失蹤
」,並被扣留護照。
至於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由於格外有助於公民社會獲取資訊、互通有無,進而展開集體
思辨、採取集體行動,因此自然也受到中國威權體制的嚴格控管。美國政治學者Gary
King、Jennifer Pan與Margaret E. Roberts研究指出,中國政府對其公民社會
採取一種「選擇性的言論審查」(selective censorship),負責審查的官員最容易盯
上的內容,並不是那些對政府或領導者的批評,而是那些可能誘發社會動員或集體行動
的言論[2]。
此學術研究之結論,與CNN駐北京機構前負責人Rebecca MacKinnon之實務觀察一致。她認
為北京政權之所以對網路資訊與言論嚴加審查,即是為了避免網路變成支撐公民
對話、公眾合作的公共空間,以藉此降低發生政治活動、政治變革的可能性[3]。
除了政府審查之外,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Perry Link分析指出,中國共產黨
政府亦善於製造一種具中國特色的「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用以管制公共
輿論和大眾媒體。具體來說,北京政權有能力對個別人民或新聞工作者,施以某種
形式之威脅(例如拘捕、監禁、拒絕入境、拒絕商業合作等等),使其心生畏懼,因此
不敢說出真相,或表達完整的意見。此種自我審查,起初可能出於一種個人
的理性計算,但日子久了卻可能演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4]。
此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社會,還可能延伸至香港,甚至其他國家。James E. Sciutto與
Ngok Ma分別研究指出,香港媒體自1997前後便逐漸承受源自中國政府的自我審查
壓力,使其新聞自由、編輯自主性蒙受嚴重退化的惡果[5]。Perry Link近來接受筆者
訪問時進一步補充:美國的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日前皆發生旗下個別記者簽證不被北京當局延長的情況。除了香港之外,
恐怕就連美國,也難逃中國威權體制所設下的自我審查陷阱,台灣有可能例外嗎[6]?
進階版?台灣民主深化危機
從協調財觀點理解六四以降中國政府對民主化的壓制之後,本文嘗試討論此統治圖像在兩
岸之間出現「進階版」之可能性:中國威權體制,是否正透過兩岸政商聯盟,以
經濟發展之名,打壓台灣的協調財,行破壞民主發展之實?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我們進一
步觀察和思考。
誠如台大政治系陶儀芬教授分析,在中國經濟崛起壓力下,兩岸政商聯盟已經
成為台灣的1%(相對於99%的普羅公民),可能壟斷台灣的政策制訂過程,並在台灣
複製中國以特權尋租追求經濟發展的模式,對台灣的民主價值造成嚴重威脅[7]。
延伸此觀察,本文特別指出,此一民主威脅,似乎尤其反映在兩岸政商聯盟
對台灣協調財的蠶食鯨吞之上。
站在協調財觀點,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可作為我們觀察和思考的起點。
1. 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整合和商業合作,是否可能傷害台灣的新聞自由和言論
自由?
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調查報告,台灣的新聞自由度從2008年開始出
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請參考圖一)[8],部分令其憂心的潛在因素在於:兩岸商業聯結
隨著2010前後ECFA的簽訂而變得更加密切,可能讓中國政府更有潛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台
灣的言論自由,也可能讓台灣某些媒體老闆和新聞記者為維護自身利益而掩蓋
有關中國的新聞真相[9]。
圖:http://ppt.cc/Vwoa
以旺中集團為例,由於旺旺不僅在食品銷售上依賴中國市場,亦被
《經濟學人》(TheEconomist)引述學術研究指出曾收受中國政府對私人企業的選擇性
補貼[10],其對中時、中天、中視併購之後,更被台灣監察院調查確認曾
違法接受來自中國省市政府的置入性新聞[11],因此旺中集團及其擴大媒體版
圖的行動,不僅被自由之家、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等國際人權倡
議團體認為有損台灣媒體的獨立自主性、公共輿論的多樣性[12],更被台大公共
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多位跨領域學者專家指出恐有傷害台灣民主、國家安全之虞[13]。
2. 台灣政府與中國官方所擬定的《兩岸服貿協議》內容,是否可能危及台灣的出
版自由和言論自由?
自服貿議程於2013年中浮出檯面起,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就陸續提出深刻
的質疑:政府不應該毫無預警地把出版上下游四個相關環節中的三個(亦即除了出版之外
的印刷、發行和零售)都不對等地開放給對岸,也不應該隱瞞即將開放的項目,不只包括
書籍和雜誌的發行,更包括報紙的發行,因為這些都涉及出版、媒體、以及國家安全,因
此是政府應該盡全力守住的「紅線」才對[14]。
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張小虹更進一步指出,一旦中國印刷業挾其技術實力、資本
規模、及其背後一條鞭的政治操作來台經營,台灣出版業恐怕無力招架,進而台灣文化界
、思想界、學術界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甚至於台灣的文化主體性,都會連帶地受到
衝擊[15]。
3. 台灣政府因應反服貿太陽花學運等公民運動所採取的措施,是否可能限縮台灣
公民的集會遊行權,甚至於基本人權?
前陣子公民運動風潮之中,部分反服貿學生以和平靜坐方式佔領行政院,政府卻派出鎮暴
警察作為因應,以不符比例原則的流血暴力手段,對學生鎮壓並強制驅離。接著「公投護
台灣聯盟」在立法院等地舉行和平示威活動,警察單位竟以違法、違憲的行政處分作為因
應,不僅廢止該聯盟在立院週邊的集會許可,更預告未來也不會准許其申請的集會遊行。
後來反核四運動以和平佔領忠孝西路方式表達訴求,當局卻祭出鎮暴水車作為因應,將靜
坐民眾暴力驅離。此外運動期間不少民眾不過是在網路上貼文號召「路過」、佔領行動,
警方卻以大動作蒐證、約談、偵訊作為因應。
這一系列反服貿、反核的公民運動,行政院將之定調為「新型態群眾運動」,
針對相關違法失序行為,不僅要求警方以公權力立即排除[16],針對所謂「首謀、累犯、
激進者」,甚至宣示檢察機關將採取「預防性羈押」手段加以嚇阻。這些行政措施,
對於台灣人民的網路言論自由、集會遊行權、乃至於基本人權,都可能構成嚴重的限縮和
侵害
如果失去協調財……
這一連串對協調財的打壓,令台灣公民社會的言論自由、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集體行動能
力,陷入巨大威脅,並蒙受嚴峻考驗。不禁令人疑惑:台灣理應是一個民主國家,怎會日
益浮現威權國家常見的統治圖像?也不禁引人追問:此現象究竟是台灣本身符應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逆流(the third reverse wave of democratization)的徵象呢
,還是中國威權統治策略在海峽兩岸之間某種政策擴散(policy diffusion)或規範擴散
(normdiffusion)的現象呢?
太陽花學運時,網路上已有鄉民發出這般感慨:除了沒出動坦克車之外,
台灣和中國到底還有什麼兩樣?這當然是一句誇大了的玩笑話,但似乎也恰為面臨
民主深化困境的台灣,點出了一個亟需共同體成員謙卑面對的嚴肅課題。趁著紀念
「六四」25週年,本文介紹之協調財觀點,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持續去思考:
我們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而台灣需要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民主?
連結:http://whogovernstw.org/2014/06/01/jaw-nian-huang-1/
菜市場政治學
心得:想到之前看到的,說到警察權力,就和美國比。說到公民權利,就決不和美國比。
大陸在所有國際舞台上都主張以對話解決問題,唯獨對待自己的國民總喜歡
武力解決問題;不想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老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一遇到問題
就說 歷史遺留問題,實際上,他們每天都在為歷史遺留問題,台灣不能同流合污。
希望版上討論能多元一點,大家看到好文或值得關注新聞請分享一下 :)
作者: deep77092   2014-06-04 13:28:00
這心得XD
作者: Taizu   2014-06-04 14:08:00
推.支持台灣民主,也支持中國民主
作者: DRIariel (荷恬甜)   2014-06-04 14:26:00
不想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老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 = =
作者: monica0812 (燒烤芋頭)   2014-06-04 14:39:00
作者: anetha (很開心的笑:))   2014-06-04 17:50:00
這篇很有意思!推薦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